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5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在戏剧中的运用——以林兆华《赵氏孤儿》为例
1
作者 蔡铭真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期16-18,共3页
当下,构建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成为重中之重,如何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讲述戏剧故事更成为戏剧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对于戏剧民族化,不仅是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传统文化、美学在戏剧方面的再现。导演对于传统文化、思想、哲学当代性的体... 当下,构建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成为重中之重,如何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讲述戏剧故事更成为戏剧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对于戏剧民族化,不仅是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传统文化、美学在戏剧方面的再现。导演对于传统文化、思想、哲学当代性的体现,也是戏剧民族化的体现之一。中国传统美学滋养了东方哲学观念,包括人生智慧,为导演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林兆华导演的创作强调“顿悟”“直觉”“自由”“整体性”,而这些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渗透出东方禅意。在他的作品中,他创造了一个独具中国美学特色的舞台,传达了我们来自东方的哲学理念,植根于自己的土壤,讲述了古今中外的戏剧故事。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以林兆华导演的《赵氏孤儿》为例,探讨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在戏剧中的呈现和表达,包括整体性思维在戏剧意象中的表达以及人文意识在戏剧观念上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林兆华 《赵氏孤儿》 导演艺术
下载PDF
中国原创歌剧《赵氏孤儿》的音乐创作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婷婷 顾晓晖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51-55,60,共6页
《赵氏孤儿》是一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大型经典原创歌剧,其成功之处应深入探索,以为借鉴。从三个方面论证分析该剧的音乐特点:音乐语言和人物形象的完美融合,升华了歌剧效果;以多声部音乐形式塑造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增强歌剧感染力... 《赵氏孤儿》是一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大型经典原创歌剧,其成功之处应深入探索,以为借鉴。从三个方面论证分析该剧的音乐特点:音乐语言和人物形象的完美融合,升华了歌剧效果;以多声部音乐形式塑造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增强歌剧感染力;大胆借鉴中国民族元素,彰显原创歌剧特点。探索其音乐特点对发展中国原创歌剧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创歌剧 《赵氏孤儿》 音乐特点 音乐语言 民族元素
下载PDF
论汉画像历史故事的两种图像叙事模式及其形成机制——以“赵氏孤儿”为例
3
作者 朱浒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8,共11页
“赵氏孤儿”是汉画像历史故事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其图像目前已知存三处。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存两例,其中一例带有“榜题”,均采用瞬间叙事。河南南阳杨官庄汉墓存一例,图像分四层,“赵氏孤儿”与“獒咬赵盾”并列,采用分层式连环画叙事... “赵氏孤儿”是汉画像历史故事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其图像目前已知存三处。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存两例,其中一例带有“榜题”,均采用瞬间叙事。河南南阳杨官庄汉墓存一例,图像分四层,“赵氏孤儿”与“獒咬赵盾”并列,采用分层式连环画叙事。本文考证出江苏徐州白集汉墓前室北横梁上存一例不为人知的“赵氏孤儿”图像,采用长卷式连环画叙事,依时间顺序描绘了四个精彩瞬间。汉画像历史故事的图像叙事从单幕走向多幕,应受到早期青铜画像叙事传统、汉画发展内在规律、图像载体转换、地域性差异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历史故事 赵氏孤儿 白集汉墓 图像叙事
下载PDF
创造性叛逆视角下伏尔泰《赵氏孤儿》的译介与重铸
4
作者 温渊卓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1期116-118,共3页
元杂剧作家纪君祥的戏剧作品《赵氏孤儿》是中国的经典剧作,被誉为“十大悲剧之一”,也是中西方跨文化传播的先驱的典范。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收录了《赵氏孤儿》法译本,在欧洲引发了一系列的翻译及改编热... 元杂剧作家纪君祥的戏剧作品《赵氏孤儿》是中国的经典剧作,被誉为“十大悲剧之一”,也是中西方跨文化传播的先驱的典范。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收录了《赵氏孤儿》法译本,在欧洲引发了一系列的翻译及改编热潮,其中最有名的是伏尔泰版的《中国孤儿》。在跨文化传播的历程中,伏尔泰对其做了大量改编,使得两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传达都相差甚远,具有典型的“创造”和“反叛”的双重色彩。据此,此文将基于伏尔泰版《中国孤儿》,试图从创造性叛逆的角度看《赵氏孤儿》的改编,并以此探析法国汉学的发展特点和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中国孤儿》 创造性叛逆
下载PDF
舞剧中经典文学作品的叙事以及人物形象的再塑造——以舞剧《赵氏孤儿》为例
5
作者 姜莉莉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44-45,共2页
舞剧改编是将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戏剧等)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等元素,通过舞蹈、音乐、舞台设计等手段重新演绎并呈现在舞台上的过程。舞剧可以充分利用舞台艺术的各种元素,包括舞蹈、音乐、服装和布景,来重新演绎经典文学作品的叙事... 舞剧改编是将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戏剧等)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等元素,通过舞蹈、音乐、舞台设计等手段重新演绎并呈现在舞台上的过程。舞剧可以充分利用舞台艺术的各种元素,包括舞蹈、音乐、服装和布景,来重新演绎经典文学作品的叙事和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设计 舞台艺术 经典文学作品 《赵氏孤儿》 人物形象 舞剧 再塑造 布景
下载PDF
“中国孤儿”故事在十八世纪欧洲的传播——以《赵氏孤儿》的改编为核心 被引量:1
6
作者 谭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著名悲剧作品。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收录了《赵氏孤儿》法译本,随后在欧洲引发了关注。1736年,耶稣会率先上演了以“救孤”为主题的戏剧《召公》。此后,在法国、英国、奥地利、德...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著名悲剧作品。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收录了《赵氏孤儿》法译本,随后在欧洲引发了关注。1736年,耶稣会率先上演了以“救孤”为主题的戏剧《召公》。此后,在法国、英国、奥地利、德国至少出现了六部以“中国孤儿”故事为基础的改编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各不相同的改编思路。伏尔泰改编的“五幕孔子道德剧”《中国孤儿》融入了启蒙精神,宣扬了儒家的仁爱思想;意大利剧作家梅塔斯塔西奥的《中国英雄》褒扬了博爱与忠诚;英格兰作家哈切特和爱尔兰剧作家墨菲的《中国孤儿》突出了对暴政及侵略军的反抗;德国作家维兰德的《金镜》将“中国孤儿”故事与“重返自然”的教育思想融为一体;弗里德里希的《中国人或命运的公正》则宣扬了善恶有报、天命难违的观念。这些欧洲作品从不同角度吸收了“中国孤儿”故事中的优秀元素,也推动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在西方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伏尔泰 梅塔斯塔西奥 维兰德 中学西传
下载PDF
从马若瑟《赵氏孤儿》译本看中国传统戏剧海外传播 被引量:1
7
作者 庞庆 吕世生 《国际汉学》 2023年第3期35-41,155,共8页
18世纪前期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戏曲文本由法国来华传教士马若瑟以“删曲留白”的方式译为法文,由此开启了中国戏曲西传的历史进程。然而进入西方文化的《赵氏孤儿》却经历了种种变形,这引发了学界的文化焦虑:一方面我们因中国文化得... 18世纪前期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戏曲文本由法国来华传教士马若瑟以“删曲留白”的方式译为法文,由此开启了中国戏曲西传的历史进程。然而进入西方文化的《赵氏孤儿》却经历了种种变形,这引发了学界的文化焦虑:一方面我们因中国文化得以进入西方文化而欣喜万分,另一方面却又为其遭到扭曲而心生不悦。本文拟聚焦这一问题,阐释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理想与现实这一矛盾的深层原因,为当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战略提供理论解释,并从原文本和目标语接受两个维度切入,将中国戏曲的不可译性及目标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纳入分析过程,进而论证中国传统戏剧海外传播受到的现实制约及达成理想的可行路径,同时指出戏曲外译不应该囿于忠实翻译观,而要认清其目标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中国传统戏剧 马若瑟 《赵氏孤儿》 不可译性 忠实
下载PDF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之比较——兼析伏尔泰对儒学的误读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怀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9,共5页
中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 ,但两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传达都相差甚远。之所以如此 ,缘于伏公出于当下贬抑基督教伦理褒扬“孔子道德”、标举“文明战胜野蛮”以及宣扬开明君主制的需要而... 中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 ,但两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传达都相差甚远。之所以如此 ,缘于伏公出于当下贬抑基督教伦理褒扬“孔子道德”、标举“文明战胜野蛮”以及宣扬开明君主制的需要而对《赵》剧和儒学产生的有意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中国孤儿》 叙事 主题 有意误读
下载PDF
让“概念孤儿”成家:建构以问题为联结的知识体系——兼论中国基层治理研究的概念建构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勇 李旻昊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0,123,共8页
学界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论述较多,对于如何建构论述较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基于中国经验构建了一些具有原创性的概念,但总体上看,现有的概念建构更多的是基于一定经验,表现为个别的、零碎的、孤立的、互不关联的“... 学界就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论述较多,对于如何建构论述较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基于中国经验构建了一些具有原创性的概念,但总体上看,现有的概念建构更多的是基于一定经验,表现为个别的、零碎的、孤立的、互不关联的“概念孤儿”状态。由此需要通过一定纽带将这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联结起来,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体系或“概念家族”。而学科基本问题及其研究中产生的经典议题,就是将这些概念联结起来形成知识体系的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基层治理基本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建构了诸多具有原创性的概念,基层治理成为学界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要将这一个个“概念孤儿”联结为一个“概念家族”,形成体系化的概念,就需要将概念置于研究对象内生的基本问题框架下,与对基本问题研究的经典议题相关联,以基本问题和经典议题为纽带,推进中国基层治理研究概念的体系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知识体系 概念孤儿 议题 基层治理
下载PDF
歌剧《赵氏孤儿》中庄姬公主的形象刻画和音乐表现形式探究
10
作者 陈婷婷 钦媛 王善虎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8-71,共4页
歌剧《赵氏孤儿》是一部中国大型原创作品,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本文试图从几个维度探究该剧中庄姬公主的形象刻画和庄姬公主唱段的音乐表现形式,对于发展中国原创歌剧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也为中国歌剧... 歌剧《赵氏孤儿》是一部中国大型原创作品,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本文试图从几个维度探究该剧中庄姬公主的形象刻画和庄姬公主唱段的音乐表现形式,对于发展中国原创歌剧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也为中国歌剧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赵氏孤儿》 形象刻画 角色塑造 音乐表现
下载PDF
《史记》“赵氏孤儿”:家臣阶层的历史叙事
11
作者 曲利丽 《励耘学刊》 2023年第2期1-14,303,共15页
《史记》“赵氏孤儿”故事与《左传》所载“原、屏之难”相比,在叙述视角、祸因阐释、思想倾向、历史视域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这种改变不能简单理解为虚构,而是时代变化的结果。“赵氏孤儿”反映了春秋晚期家臣阶层兴起的社会现实... 《史记》“赵氏孤儿”故事与《左传》所载“原、屏之难”相比,在叙述视角、祸因阐释、思想倾向、历史视域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这种改变不能简单理解为虚构,而是时代变化的结果。“赵氏孤儿”反映了春秋晚期家臣阶层兴起的社会现实,是由家史建构出来的历史文本,张扬的是家臣阶层特有的忠义政治伦理观。司马迁在《史记》中收录“赵氏孤儿”故事,主要是认同其政治伦理观念以及“天命论”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屏之难” 赵氏孤儿 家臣 家史 司马迁
下载PDF
浅析不同版本“赵氏孤儿”结构重塑的差异——以京剧、田版话剧、舞剧剧本为例
12
作者 李敏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7期17-19,共3页
“赵氏孤儿”的故事经由元代戏剧家纪君祥的艺术加工后,首次以戏剧的面貌进入大众视野,自此成为国内经典的戏曲母题。因其有着极高的悲剧性和思想价值,它先后在不同时代被改写成多重版本。由于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观... “赵氏孤儿”的故事经由元代戏剧家纪君祥的艺术加工后,首次以戏剧的面貌进入大众视野,自此成为国内经典的戏曲母题。因其有着极高的悲剧性和思想价值,它先后在不同时代被改写成多重版本。由于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观众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剧本的结构形式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故而,本文将京剧版、田沁鑫话剧版与舞剧版作比较评论,分析三者在结构重塑上的差异,进而剖析它们所宣扬的不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结构情节 主题观念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中国文学“走出去”与文化接受——以《赵氏孤儿》三个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8-161,共4页
元代戏曲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从初入欧洲被节译、被改写到被全文翻译,可以说《赵》剧代表中国文学由东向西做了一次完整而成功的文化旅行。马若瑟、伏尔泰、儒莲的三个不同时期的译本在这段旅行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三个译本在文... 元代戏曲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从初入欧洲被节译、被改写到被全文翻译,可以说《赵》剧代表中国文学由东向西做了一次完整而成功的文化旅行。马若瑟、伏尔泰、儒莲的三个不同时期的译本在这段旅行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三个译本在文化语境、译本特点及译本接受等方面存在相互关联,译者恰当把握各种因素,促成该剧在不同时期均为目标语受众广泛接受。探讨《赵》剧的译介历程,对我们今天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节译 改写 全译 文化“走出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赵氏孤儿”型故事简述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洪强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0-92,共3页
"赵氏孤儿"型故事从唐代以来就以各种形式在小说及戏曲中出现,明清两代是"赵氏孤儿"型故事的繁荣阶段。当代金庸先生是最擅长利用此类模式的大家。
关键词 赵氏孤儿 小说模式 金庸小说
下载PDF
从《赵氏孤儿》的改编看中国古典精神礼制变迁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沁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125-126,共2页
原自春秋赵氏家族兴衰的"赵氏孤儿",历来为史学界文学界重视,并演绎出多个版本。本文通过对史记、杂剧、话剧等几个版本《赵氏孤儿》的分析比对,从"惩恶扬善"的基本精神礼制建构,到"士为知己者死"的文人... 原自春秋赵氏家族兴衰的"赵氏孤儿",历来为史学界文学界重视,并演绎出多个版本。本文通过对史记、杂剧、话剧等几个版本《赵氏孤儿》的分析比对,从"惩恶扬善"的基本精神礼制建构,到"士为知己者死"的文人精神礼制丰富,进而到现代因个体意识苏醒而对生活之"荒诞"、"虚无"的界定,探寻中国古典精神礼制的建构、丰富乃至崩塌的变迁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精神礼制 复仇 荒诞
下载PDF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流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雅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8-40,共3页
元杂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算得上跨文化传播的先驱,两个多世纪前流传到西方,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伏尔泰将之改写为《中国孤儿》。《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除了"搜孤""救孤"这一基本点相同之外,其他... 元杂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算得上跨文化传播的先驱,两个多世纪前流传到西方,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伏尔泰将之改写为《中国孤儿》。《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除了"搜孤""救孤"这一基本点相同之外,其他如时代、剧情、人物、结构、结局、创作意图等各方面都作了极大的改动。《中国孤儿》是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中国孤儿》 跨文化传播 流变
下载PDF
从《赵氏孤儿》看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特色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二涛 《文教资料》 2011年第33期10-11,共2页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在悲剧人物、悲剧性格、悲剧冲突、悲剧情感、悲剧价值等方面与西方古典悲剧迥异。作者将《赵氏孤儿》与西方古典悲剧做对比.发现它所体现出的美学特色是以中和思想为基础的精神压抑的宣泄,以及对...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在悲剧人物、悲剧性格、悲剧冲突、悲剧情感、悲剧价值等方面与西方古典悲剧迥异。作者将《赵氏孤儿》与西方古典悲剧做对比.发现它所体现出的美学特色是以中和思想为基础的精神压抑的宣泄,以及对苦难现实的理想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中国古典悲剧 西方古典悲剧 美学特色
下载PDF
试论中国原创歌剧《赵氏孤儿》的艺术特色
18
作者 陈婷婷 王善虎 顾大海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98-102,共5页
《赵氏孤儿》是一部以中国古典悲剧故事为题材、以西方歌剧艺术形式为载体而创作的大型中国原创歌剧。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该剧的艺术特色:音乐表现与剧情内容完美融合,凸显了悲剧色彩;中国音乐民族调式和民族乐器的恰当运用,彰显了中国原... 《赵氏孤儿》是一部以中国古典悲剧故事为题材、以西方歌剧艺术形式为载体而创作的大型中国原创歌剧。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该剧的艺术特色:音乐表现与剧情内容完美融合,凸显了悲剧色彩;中国音乐民族调式和民族乐器的恰当运用,彰显了中国原创歌剧特色;舞美设计新颖独特,使得剧情剧景相得益彰;歌剧语言千锤百炼,赋予其可歌性和韵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歌剧 赵氏孤儿 艺术特色 民族元素 舞美设计 歌剧语言
下载PDF
现代视角下西方与中国对《赵氏孤儿》的解读
19
作者 陈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9-80,共2页
《赵氏孤儿》是由元代杂剧作家根据史料创作的优秀剧目,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浓厚的悲剧色彩。自从18世纪法国传教士将其传入欧洲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得到广泛流传。本文站在现代的立场对广泛流传于西方国家的《赵氏孤儿》重新进行... 《赵氏孤儿》是由元代杂剧作家根据史料创作的优秀剧目,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浓厚的悲剧色彩。自从18世纪法国传教士将其传入欧洲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得到广泛流传。本文站在现代的立场对广泛流传于西方国家的《赵氏孤儿》重新进行解读。其中包括了法国作家伏尔泰、英国剧作家哈切特以及墨菲所改编的《赵氏孤儿》,对其涵盖的意义进行逐一论述,并结合陈凯歌的影片《赵氏孤儿》对其之于现代中国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西方 现代中国
下载PDF
脸面、道义与文化——由电视剧《赵氏孤儿案》看中国传统情结
20
作者 蔡骐 曾彦彦 《新闻传播》 2016年第7期114-114,116,共2页
鲍德里亚说"电视就是世界",充分体现出电视对于社会文化的承载。本文正着眼于此,以最具典型性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之一《赵氏孤儿案》为例,从脸面、道义及文化三大视角解构其中所对应的孝道、人格和儒学等中国传统思想,由表及里... 鲍德里亚说"电视就是世界",充分体现出电视对于社会文化的承载。本文正着眼于此,以最具典型性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之一《赵氏孤儿案》为例,从脸面、道义及文化三大视角解构其中所对应的孝道、人格和儒学等中国传统思想,由表及里探究电视剧中所铭刻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脸面 文化 电视剧 《赵氏孤儿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