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实互嵌·史诗形态·意涵建构——《跨过鸭绿江》的美学风格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军伟 张露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36-138,共3页
客观展呈历史、讴歌先烈事迹是主流文化的精神追求,传奇性、生命活力的激荡,则是大众审美心理影响下军事历史剧的新动向。40集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为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而创作,全景式的还原历史和年轻化的叙事是该剧的两大核心创... 客观展呈历史、讴歌先烈事迹是主流文化的精神追求,传奇性、生命活力的激荡,则是大众审美心理影响下军事历史剧的新动向。40集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为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而创作,全景式的还原历史和年轻化的叙事是该剧的两大核心创作理念,同时该剧兼顾主流意识宣传和当下受众的审美心理,采用虚实互嵌的手法,谱写了悲壮激昂的英雄颂歌。《跨过鸭绿江》推崇纯粹、高尚、壮直的英雄精神,并将其嵌入民族影像史志中,营造具有革命年代氛围和中华民族意志的美学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过鸭绿江》 主旋律 军事电视剧 美学风格
下载PDF
从影视翻译五特性看高质量闽南话电视剧译制——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大决战》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文功 颜翠萍 《东南传播》 2022年第5期120-122,共3页
闽南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布局紧锣密鼓地推进,影视剧的汉译英呈蓬勃发展之势,但同时,我们更需立足和重视文化的传承,例如作为族群意识、文化载体的民族语言在译制片中,特别是... 闽南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布局紧锣密鼓地推进,影视剧的汉译英呈蓬勃发展之势,但同时,我们更需立足和重视文化的传承,例如作为族群意识、文化载体的民族语言在译制片中,特别是革命历史题材,相对着墨较少。本文结合我国著名影视翻译家钱绍昌先生总结的影视翻译五特性,聚焦电视剧译制的翻译效果,简析革命历史剧《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大决战》闽南话版的翻译策略,探索打造高质量闽南话译制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话电视剧 影视翻译 高质量 《跨过鸭绿江》 《觉醒年代》 《大决战》
下载PDF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集体记忆”中的时代主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宁茜翎 《视听》 2021年第5期8-10,共3页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受到了观众好评。该剧再现了有关抗美援朝的民族"集体记忆",折射出鲜明的时代主题:将民族记忆中抗美援朝的英雄群像清晰地再现出来,又一次将他们成功地进行重塑和编码,进一步强化了对英雄形象的体认;通...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受到了观众好评。该剧再现了有关抗美援朝的民族"集体记忆",折射出鲜明的时代主题:将民族记忆中抗美援朝的英雄群像清晰地再现出来,又一次将他们成功地进行重塑和编码,进一步强化了对英雄形象的体认;通过对英难传统的真实展现,以历史反观当下,呼唤英雄传统在国人心目中一致的回归;通过对英雄岁月的再次唤起,激发了国人强烈的奋斗热情和民族复兴欲望,预示了中国人民正在塑造新的英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过鸭绿江》 集体记忆 时代主题 情感共鸣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主旋律影视创作的叙事自觉与审美探索--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一种叙事启示
4
作者 林蕴臻 《艺苑》 2022年第6期23-28,共6页
影视创作作为文艺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叙事内容的承载与叙事手法的实践,实现文化所特有的民族认同、价值凝聚效验。基于文化自信审视,影视创作的叙事经历了“他者的机器—精神的失落—价值的重组—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探索并趋向充... 影视创作作为文艺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叙事内容的承载与叙事手法的实践,实现文化所特有的民族认同、价值凝聚效验。基于文化自信审视,影视创作的叙事经历了“他者的机器—精神的失落—价值的重组—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探索并趋向充实的过程。国家形象的文化自信根源于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论文选取影片《跨过鸭绿江》为研究对象,从“为什么讲—怎么讲—讲什么—谁在讲”四个维度进行链条式诠释,将叙事的主体性作为核心要素,分析民族精神融入文艺叙事序列的实践,探讨近年来影视创作中史诗性的审美属性、集体记忆的身份定位以及儒学化转向等意义层面的革新,在文化自信与形象重塑的回望互动中重新审视影视艺术创作的核心线索。从“史性的价值认同—诗性的情感共鸣—成长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的转向”四个层次揭櫫文化自信视域下熔文化美学为一体的文艺叙事与求新求变的主体性创作理念,以期探索并建立起多元而有序的国家形象塑造文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影视创作 文艺叙事 《跨过鸭绿江》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全景叙事·铁血群像·虚实相生——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史诗品格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坤 董洪阳 《当代电视》 CSSCI 2021年第3期27-29,40,共4页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以历史为基准,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现抗美援朝战争,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军事、外交等领域的真实境况,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英雄群像。
关键词 《跨过鸭绿江》 抗美援朝 史诗品格
原文传递
《跨过鸭绿江》:史诗性的战争叙事及其英雄群像塑造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立强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3,共5页
《跨过鸭绿江》的史诗性、全景式叙事,体现出恢宏大气的艺术风格。意志叙事与智慧叙事、情感叙事融为一体,形成该剧的叙事原动力,并建构了刚柔相济的叙事美学。集体与个人、原型与虚构的艺术共构塑造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形象。其诸多的空... 《跨过鸭绿江》的史诗性、全景式叙事,体现出恢宏大气的艺术风格。意志叙事与智慧叙事、情感叙事融为一体,形成该剧的叙事原动力,并建构了刚柔相济的叙事美学。集体与个人、原型与虚构的艺术共构塑造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形象。其诸多的空间叙事颇具意义隐喻,也构建了特殊情境里的地理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过鸭绿江》 史诗 战争叙事 英雄群像
原文传递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影像记忆书写 被引量:3
7
作者 薛翔 高贵武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59,共3页
本文认为,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通过跨时空、符号化与媒介化叙事书写了个体记忆、集体记忆及家国记忆,在影像文本的视觉元素、视觉形象和视觉效果等维度实现了视觉修辞的荧屏策略,使观众深刻感悟到中华民族逐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 本文认为,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通过跨时空、符号化与媒介化叙事书写了个体记忆、集体记忆及家国记忆,在影像文本的视觉元素、视觉形象和视觉效果等维度实现了视觉修辞的荧屏策略,使观众深刻感悟到中华民族逐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剧 《跨过鸭绿江》 影像记忆 视觉修辞
原文传递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三题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智锋 陈寅 《当代电视》 CSSCI 2021年第3期23-26,共4页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是一部全景式、多角度再现抗美援朝战争波澜壮阔历史景观的史诗级电视剧,其在艺术创作上展现出对艺术辩证法的熟稔把握,通过大与小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情与理的结合,彰显出该剧鲜明的创作特质...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是一部全景式、多角度再现抗美援朝战争波澜壮阔历史景观的史诗级电视剧,其在艺术创作上展现出对艺术辩证法的熟稔把握,通过大与小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情与理的结合,彰显出该剧鲜明的创作特质与艺术风格,也使得该剧在艺术分寸上达到了一个高度成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过鸭绿江》 三重意义 创作特质 创作启示
原文传递
从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看战争题材剧的审美价值取向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正领 《艺术评论》 2021年第7期98-110,共13页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全面、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气势恢弘、酷烈感人的历史场景,很好地诠释了战争的美学内涵。本文以该剧评析为导引,立足于战争的本质和规律,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并紧密联系现实斗争和创作实际,从宏观上梳...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全面、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气势恢弘、酷烈感人的历史场景,很好地诠释了战争的美学内涵。本文以该剧评析为导引,立足于战争的本质和规律,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并紧密联系现实斗争和创作实际,从宏观上梳理论述了战争题材剧应着重把握的审美价值理念:即砥砺沧桑、浴血前行的凝重美,胸怀大义、慷慨悲壮的崇高美,求真应变、险中谋胜的智慧美,气势干云、压倒一切的勇力美,军旅本色、暴烈特质的真实美。基于此,还提出战争题材剧应强化审美内涵的综合性、艺术表达的"极致性"等观点。这对战争美学建构做出新的探索,也为人们欣赏战争题材作品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 战争题材 战争美学 文艺理论 影视剧评论
原文传递
《跨过鸭绿江》:新时代唱响英雄赞歌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良豫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1,共3页
《跨过鸭绿江》以史诗性叙事全景展现抗美援朝战争,恢宏与细腻交织,是一部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 《跨过鸭绿江》 抗美援朝 史诗性
原文传递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思政教育功能与影像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亦阳 《当代电视》 CSSCI 2022年第8期13-16,共4页
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为教材,对年轻受众群体尤其是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更可以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 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为教材,对年轻受众群体尤其是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更可以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以全景式视角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整体历程,塑造了一大批可爱可敬可亲的为国家利益、民族尊严舍生忘死志愿军英雄形象,弘扬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成为大学生思政课程中生动具体的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过鸭绿江》 思政教育功能 主旋律 影像实现
原文传递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探析
12
作者 薛娇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13期67-69,共3页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系主旋律影视剧,是指反映我国革命历史的影视剧,时间上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到当代。主要内容既有反帝反封建的恢宏场面,如表现我国建党、建军的曲折过程,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也有表现我国老一...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系主旋律影视剧,是指反映我国革命历史的影视剧,时间上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到当代。主要内容既有反帝反封建的恢宏场面,如表现我国建党、建军的曲折过程,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也有表现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生平的日常叙事,以及当代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先进个人和事迹。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反映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当代优秀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富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文章通过分析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内容,认为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在思政教育功能方面,在形式上直观具体,具有方便接受的优点;教育内容包括树立崇高理想、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为理想奋斗。文章对影视剧融入思政教学提出建议,认为可以将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引入课堂,以补充教学内容,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看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结合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体会革命前辈的高风亮节,学习他们为国为民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要将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主要人物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 《觉醒年代》 《跨过鸭绿江》 思政教学 价值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