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遗传承、文化建构与身份认同的多重博弈——基于豫西北沟村古杏林扬高戏剧团的演出调查 |
高彩荣
|
《文化遗产》
|
2024 |
0 |
|
2
|
后亚文化视域下主流文化身份认同建构——以文艺青年群体为例 |
朱居悦
张平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3
|
符号建构与身份认同:亚文化视域下live house传播现象研究 |
李彤彤
|
《西部广播电视》
|
2024 |
0 |
|
4
|
地域书写、身份建构与文化认同——以《民族文学》期刊小说为中心(2018-2022) |
潘萨如拉
|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
2024 |
0 |
|
5
|
二重情境:数字视听文化中的身份构建与认同疏离 |
张梓轩
李政
|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6
|
身份认同、衰老焦虑与性别平等:当代西方文化老年学关键议题研究 |
陈后亮
吴丹妮
|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7
|
经典的生成与东北作家群的文化身份认同 |
孙佳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8
|
西汉王朝“文化身份”的确认与“文化认同”的形成——以屈原、楚辞的被发现为契机 |
孙少华
|
《文史哲》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江南的自我:旗营文化空间与三多的身份认同 |
多洛肯
张炅昊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古诗词中的生态文化身份建构 |
胡钰
|
《黄山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1
|
多民族国家民族成员的身份认同与文化适应——身份动机的视角 |
管健
杭宁
|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
2024 |
0 |
|
12
|
超文本叙事与共同意义建构——新媒体技术对文化认同机制的重构 |
肖飞
|
《新闻传播》
|
2024 |
0 |
|
13
|
轨道交通短视频对城市空间、文化与交往的三维认同建构研究 |
吴越
李明德
顾宾烨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燎燃久远的记忆:探寻新媒体福建涉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身份认同之道 |
陈哲
|
《东南传播》
|
2024 |
0 |
|
15
|
中国电影中的文化记忆与集体身份认同 |
齐瑞星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银龄教师:高校退休教师身份的抉择、认同与建构——基于“二次”高校银龄教师的多个案分析 |
张聪
|
《教师教育论坛》
|
2024 |
0 |
|
17
|
网络政治文化视阈下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建构 |
孙景珊
|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8
|
情感依托—身份建构:公众有效参与文化治理的基层实践——以滇中城郊G社区为例 |
傅今
马永清
|
《天府新论》
|
2024 |
0 |
|
19
|
建构论视角下的共青团员身份认同研究 |
程德兴
卫甜甜
沈建良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0
|
都市消费文化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以上海为例 |
周诗妍
|
《社会科学前沿》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