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小补肝汤论治肝阳虚新悟
1
作者 陈晔欣 梁硕 +2 位作者 高子衡 薛泽宇 黄羚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396-2400,共5页
肝阳虚证,是指肝阳虚衰、阴寒内生、机体失于温煦、气机升降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历代医家对于肝阳虚证的证治存在争议。《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记载的小补肝汤以五脏体用虚实理论、五味五行互含理论为理论基础立法成方。本研... 肝阳虚证,是指肝阳虚衰、阴寒内生、机体失于温煦、气机升降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历代医家对于肝阳虚证的证治存在争议。《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记载的小补肝汤以五脏体用虚实理论、五味五行互含理论为理论基础立法成方。本研究通过条文缕析、方药探疑,从方药组成、制方原理探讨小补肝汤的制方内涵,发现小补肝汤可视作一首温肝阳的方剂;从情志之变、肝魂之变、气机之变,立足阳气温煦、推动、兴奋、升腾等功能作用认识小补肝汤证,发现小补肝汤一系列症状与肝阳虚病机契合。本研究结合以方测证及据症测证,全面探讨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小补肝汤论治肝阳虚证,为临床认识和辨治肝阳虚证提供临证思路和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阳 肝阳虚证 五脏用药法要 小补肝汤 五脏体用虚实 五味五互含
下载PDF
敦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小补泻汤掐指推导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骏 段永强 +4 位作者 巩子汉 梁永林 杨晓轶 牟德海 殷世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89-1291,共3页
敦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小补泻汤方及救误大小泻方凡30首,临床应用广泛而行之有效,但其组方用药易于混淆。本文根据敦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内在规律,将相关方剂凡25味中药以五行互藏理论定位于手指,形成在手指上通过掐... 敦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小补泻汤方及救误大小泻方凡30首,临床应用广泛而行之有效,但其组方用药易于混淆。本文根据敦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内在规律,将相关方剂凡25味中药以五行互藏理论定位于手指,形成在手指上通过掐指推导组方配伍的简易方法,以期为有效推广和应用敦煌《辅行诀》凡30方提供新的掌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组方规律 掐指组方
下载PDF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组方思想对五输穴配穴的启示——五脏五输穴配伍法则新思路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永林 刘稼 +1 位作者 李金田 李应存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0-24,共5页
对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思想进行系统的论述,将五行互藏理论引入针灸五输穴之中,从汤液经法图组方思想的角度形成了五脏五输穴组成的大小补泻方,为深入理解和临床广泛应用五输穴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组方思想 互藏 五输穴 配伍
下载PDF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治“天行”方剂命名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崇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158-1160,共3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有治疗天行的方剂13首,以大小阳旦、阴旦、青龙、白虎、朱鸟、玄武汤命名,这些方剂的命名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阴旦汤和阳旦汤与人体阴阳之气的开阖有关,其中大阳旦汤、小阳旦汤和正阳旦汤,对应着《内经》中的&q...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有治疗天行的方剂13首,以大小阳旦、阴旦、青龙、白虎、朱鸟、玄武汤命名,这些方剂的命名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阴旦汤和阳旦汤与人体阴阳之气的开阖有关,其中大阳旦汤、小阳旦汤和正阳旦汤,对应着《内经》中的"平旦""日中""日西"三时。而青龙、白虎、朱鸟、玄武汤的命名和中国传统的术数思想有关。其中朱鸟汤与玄武汤文化含义与方剂功效的相反,体现了中医阴阳互含,水火既济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阴旦汤 阳旦汤
下载PDF
基于图数据库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玉培 张林 +4 位作者 朱文涛 管振 葛海荣 蔡琼 韩爱庆 《中国数字医学》 2023年第12期92-98,共7页
目的:提取《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五脏相关方剂和二旦六神方的相关信息,为后续开展知识问答、辅助诊疗等提供基础。方法:基于Neo4j图数据库构建《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知识图谱,通过人工整理原文内容,抽取出五脏补泻方、泻方、救诸劳... 目的:提取《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五脏相关方剂和二旦六神方的相关信息,为后续开展知识问答、辅助诊疗等提供基础。方法:基于Neo4j图数据库构建《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知识图谱,通过人工整理原文内容,抽取出五脏补泻方、泻方、救诸劳损病方和二旦六神方共计39个方剂的名称、药物组成、主治症状、或然症等信息构建知识图谱。结果:在Neo4j图数据库中,共创建6类实体、7种关系,包含379个实体和628条关系,实现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知识图谱的构建和文本内容的可视化。结论:结合Neo4j图数据库技术构建知识图谱,具有直观、高效的特点,同时为进一步构建中医文献资源知识图谱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知识图谱 Neo4j
下载PDF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来源及医学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非 李汪洋 闫秀君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46-47,共2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尘封于敦煌千佛洞已千年有余,举世罕知,直到20世纪初才重见天日,然而一直藏于张姓医生家,研习的人极少。此书源自于《汤液经法》,属正宗经方派系,有极高的理论和临床价值。现就此书的来源及医学价值进行阐述。
关键词 五脏用药法要 陶弘景 经方 价值
下载PDF
浅谈《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辨证论治 被引量:2
7
作者 何云义 张勤 张玉英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3-14,共2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梁.陶弘景对《汤液经法》一书的摘录和总结,本文旨在通过《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的五脏用药规律探讨间接反映该时期辨证论治理论。
关键词 五脏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初探《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以味成方体系 被引量:2
8
作者 袁辉 于子云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28期42-43,共2页
气味是中药的本质特征。以味成方即依据中药气味进行组方。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历代医家对以味成方的基本认识,系统整理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病证的用药纲领。依据阴阳互根互用思想,分析其组方体系中补泻互求理论。同时结合五行生... 气味是中药的本质特征。以味成方即依据中药气味进行组方。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历代医家对以味成方的基本认识,系统整理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病证的用药纲领。依据阴阳互根互用思想,分析其组方体系中补泻互求理论。同时结合五行生克理论,梳理其组方体系中五脏病证用药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以味成方
下载PDF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针刺条文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裴丽敏 赵志恒 杨国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7期897-899,917,共4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初现于20世纪初,自问世即引起祖国医学界的关注。其中运用"天时五行"思想指导用药和组方的方法独树一帜,后世多有医家从药性、组方特点、脏腑相互联系等各个方面深入研究。其中辨五脏病症的针刺条...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初现于20世纪初,自问世即引起祖国医学界的关注。其中运用"天时五行"思想指导用药和组方的方法独树一帜,后世多有医家从药性、组方特点、脏腑相互联系等各个方面深入研究。其中辨五脏病症的针刺条文多源自《素问·藏气法时论》及《灵枢·五邪》,言辞简洁但内容丰富,其中所提到的腧穴有限,然各种手法齐用,形式多样,意义深厚,体现了五脏与其对应五腑在病因、病机上的相互影响,也体现了其经络循行和是动证的相互关系,能够指导针灸治疗,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用药法要 五输穴 刺血 补泻
下载PDF
探析《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对《黄帝内经》五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兆涵 钱会南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333-1336,共4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敦煌医学中极具代表性的医经著作。书中多处引用《黄帝内经》原文,并对其进行了吸收、择要和创新。本文试参考多位《内经》注家之论从五脏病理理论、五脏性用侧重和五脏五行归属三个方面来探讨《辅行诀五脏用...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敦煌医学中极具代表性的医经著作。书中多处引用《黄帝内经》原文,并对其进行了吸收、择要和创新。本文试参考多位《内经》注家之论从五脏病理理论、五脏性用侧重和五脏五行归属三个方面来探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对《内经》五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之处,认为《辅行诀》继承了《内经》以“虚实为纲”的辨证要领,从“体、用、化”三方面建立五脏补泻之法,并提出了新型五脏五味的五行配属关系,为丰富五脏理论及临床治法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脏用药法要 五脏理论 继承与发展
下载PDF
探析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玺 李培润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0期1588-1591,共4页
《辅行诀》原藏敦煌藏经洞,1908年法国传教士伯希和到敦煌盗掠经卷,而《辅行诀》幸免于难,被守洞道士王园箓转移他处,1918年被河北省威县张偓南先生以高价购得,后传其子张耸云,耸云又传其子张大昌。该书与《伤寒论》渊源颇深,对其解读... 《辅行诀》原藏敦煌藏经洞,1908年法国传教士伯希和到敦煌盗掠经卷,而《辅行诀》幸免于难,被守洞道士王园箓转移他处,1918年被河北省威县张偓南先生以高价购得,后传其子张耸云,耸云又传其子张大昌。该书与《伤寒论》渊源颇深,对其解读一直是国内外中医界一大难题。此文从《辅行诀》辨病用药体系,汤液经法图,该书作者考及"伤寒、金匮"4个方面,对该书作一分析,为认识和了解这一医籍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 《伤寒论》 《汤液经》图 张仲景 陶弘景 敦煌遗书
下载PDF
敦煌《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组方规则与转化应用
12
作者 马骏 杨晓轶 +4 位作者 李应存 殷世鹏 牟德海 季文达 梁永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2-1925,共4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小补泻汤应用十分广泛,且临床疗效显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被划分为五行的药物只有二十五味,在运用其组方时容易因药物出现频率高,容易记错药物与药量等情况,医者不愿使用或运用不当,不能充分发挥其价...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小补泻汤应用十分广泛,且临床疗效显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被划分为五行的药物只有二十五味,在运用其组方时容易因药物出现频率高,容易记错药物与药量等情况,医者不愿使用或运用不当,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文章依据《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内在规律,将有关大、小补泻汤在组方盘上进行推算,使其更快、更直观地推出诸方药味组成。同时发现,二十五味药的药味组成及其五形属性是揭开大、小补泻汤及大、小救误汤诸方原始版本之迷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依据《汤液经法图》与大、小补泻汤组方规则所得方剂可最大程度近于原卷,但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组方规律 转化应用 属性 敦煌
原文传递
基于“定位-定性-定方”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补泻方治痛思路探赜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晔欣 张博 +3 位作者 崔改雯 梁硕 叶柯呈 黄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0-3543,共4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补泻方中多个方剂主治病证中涉及到疼痛症状,治痛思路与后世有一定差异。文章依据五脏体用补泻理论、五行五味互含理论,梳理分析五脏补泻方中主治病证涉及疼痛的10方的辨证思路和组方特点,发现“定位-定性-...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补泻方中多个方剂主治病证中涉及到疼痛症状,治痛思路与后世有一定差异。文章依据五脏体用补泻理论、五行五味互含理论,梳理分析五脏补泻方中主治病证涉及疼痛的10方的辨证思路和组方特点,发现“定位-定性-定方”是五脏补泻方治痛的特有思路,即通过疼痛出现的部位及兼见症状,辨明病脏;通过对主证的病机分析,明确其为《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体用补泻观下的“虚病”或“实病”;根据辨证结果,选择有特定组方结构的五脏补泻方,可资临床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定性 定方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五脏补泻方 疼痛 思路
原文传递
基于《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探讨乌梅丸论治情志病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惠民 朱美霖 +3 位作者 赵丹 陈潇 丁砚秋 毛丽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0-236,共7页
乌梅丸载于《伤寒杂病论》厥阴篇,历代医家多认为其有温脏安蛔之功,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局限,自清代医家柯琴提出其为厥阴病之主方后乌梅丸才被医家重视,其临床应用亦得以拓展。乌梅丸证之成因,实则归于厥阴风木气运失常,阴阳不相顺接,而... 乌梅丸载于《伤寒杂病论》厥阴篇,历代医家多认为其有温脏安蛔之功,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局限,自清代医家柯琴提出其为厥阴病之主方后乌梅丸才被医家重视,其临床应用亦得以拓展。乌梅丸证之成因,实则归于厥阴风木气运失常,阴阳不相顺接,而非仅为蛔虫内扰所致。以《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分析六经之功能,并结合《伤寒杂病论》原文可证“阴枢”实为厥阴,乌梅丸为厥阴病之主方,有顺接阴阳之功,故其可治疗厥阴枢机不利,寒热错杂之证。《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与《伤寒杂病论》二者同源,均参考了《汤液经法》所载内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补泻诸方及救逆方之组成有规律可寻,均依文中所载“汤液经法图”而成,与五行理论密切相关。该文通过探索“汤液经法图”组方规律及药物五行归属,以“汤液经法图”组方规律剖析乌梅丸,可证乌梅丸主要作用于肝、脾、心三脏,依黄帝内经五脏藏神理论,此三脏与情志调节密切相关,故以乌梅丸论治厥阴枢机不利、寒热错杂所致之情志病有据可循,文末亦列举概述近年乌梅丸治疗情志病的报道。该文为临床应用乌梅丸治疗情志病提供了思路及依据,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古方亦能为今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伤寒论》 情志病 阴枢
原文传递
基于“五邪相干”理论探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小补汤、小泻汤组方规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洲 马骏 +5 位作者 季文达 杨晓轶 赵剑波 任香霖 郑燕 李应存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应用“五邪相干”理论阐释《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行互藏理论,并结合《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所列五行五味互含的25味药物,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小补汤、小泻汤类方的配伍组方选药进行分析,认为在“五邪相干”理论指导下的《辅行... 应用“五邪相干”理论阐释《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行互藏理论,并结合《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所列五行五味互含的25味药物,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小补汤、小泻汤类方的配伍组方选药进行分析,认为在“五邪相干”理论指导下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配伍组方选药可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医学 中医理论 中药复方 五邪相干 《辅脏腑用药法要》 组方规律
下载PDF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汤液经法图》药味组方法则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小凤 储全根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4-16,共3页
《汤液经法图》载于敦煌藏经洞遗卷《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是根据五行配属五脏的"体味""用味""化味"而遣药组方,其作者陶弘景对此图的评价甚高。通过分析《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肺脏病诸方,深入研究... 《汤液经法图》载于敦煌藏经洞遗卷《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是根据五行配属五脏的"体味""用味""化味"而遣药组方,其作者陶弘景对此图的评价甚高。通过分析《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肺脏病诸方,深入研究《汤液经法图》并诠释蕴含其中的药味组方法则,简析药味组方法则的特色,对于正确理解和阐释经方组方之原义及配伍规律,从而指导临证组方,提高临床能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用药法要 汤液经 药味组方
下载PDF
试论《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互补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薛钧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研究《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协同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文献法对《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进行研究,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作梳理分析和比较,依据中医经典理论体系,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合理推导得出结论。[结果]《三因... [目的]研究《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协同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文献法对《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进行研究,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作梳理分析和比较,依据中医经典理论体系,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合理推导得出结论。[结果]《三因司天方》以五运六气为理论核心,《辅行诀》以五脏补泻为理论核心。《三因司天方》的诊断以发病时间和临床表现为依据,重视症状。《辅行诀》的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除症状外,更加注重发病以及就诊时间这个重要因素。《三因司天方》的组方思路基于五行生克之理,利用药物的五味,而不是单纯依据药物的功效来治疗。《辅行诀》方药更有特点,结构严谨,有明确的组方规则;从五行五脏论治的角度,细分药物。[结论]《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都以《内经》为理论基础,并加以发挥和创新,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是互通的,同时又各有侧重和优势,可以互为补充。对《三因司天方》与《辅行诀》的互补性进行深入研究和阐发,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与验证,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因司天方 五运六气 五脏补泻 互补
下载PDF
李应存教授基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味理论从肝脾体用论治慢性湿疮经验
18
作者 屈宏德 马骏 李应存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7期133-136,共4页
慢性湿疮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症状缠绵难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李应存教授从肝脾体用角度分析,认为慢性湿疮的核心病因为肝脾体用失调,肝体藏血,脾体藏营,营血不足则不荣养肌肤;肝用为肝主疏泄,疏泄失调则气血不畅,瘀... 慢性湿疮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症状缠绵难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李应存教授从肝脾体用角度分析,认为慢性湿疮的核心病因为肝脾体用失调,肝体藏血,脾体藏营,营血不足则不荣养肌肤;肝用为肝主疏泄,疏泄失调则气血不畅,瘀阻肌肤;脾用为脾主运化,健运失调则湿邪蕴结,浸淫肌肤。《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遗书,其提出独特完整的“五脏体实用虚辨证”体系,李教授基于此运用辛、甘味药以重补肝脾之用,酸、苦味药以调节肝脾之体和所苦,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方考虑敦煌疗风虚瘦弱方合大泻肝汤加减化裁,以供临床治疗慢性湿疮提供新的理法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疮 体用 《辅脏腑用药法要》 五味理论
下载PDF
千年传奇《辅行诀》——《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研究》读后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东义 《山西中医》 2010年第10期49-50,53,共3页
关键词 脏腑用药法要 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 五脏用药法要研究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基于五行互藏探析《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经方组方法则 被引量:6
20
作者 尹晓琳 魏凤琴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50-2453,共4页
经方组方配伍严谨,药简力宏,是中医传世瑰宝,然而后世对其组方原义较难窥测,尚未形成理论突破。《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保存《汤液经法》方60首,书中以辞析理,以图解方,对研究经方组方法则有重要价值。五行互藏是中医五行学说的重要组... 经方组方配伍严谨,药简力宏,是中医传世瑰宝,然而后世对其组方原义较难窥测,尚未形成理论突破。《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保存《汤液经法》方60首,书中以辞析理,以图解方,对研究经方组方法则有重要价值。五行互藏是中医五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下的组方用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使纷繁复杂的药物易于掌握。文章基于五行互藏理论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经方组方法则进行探讨,认为其总的组方法则是在五行互藏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并以五味五行互藏的25味中药为组方基础,以体味补、用味泻、化味平为组方特点,以复脏气和平为组方目标。旨在探究经方组方思路,为现代经方研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藏 五脏用药法要 经方组方 汤液经 肝脏病证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