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伦理视角下《边城》英译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向仍东 《语文学刊》 2019年第4期91-95,共5页
从翻译伦理的视角,主要以彻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来对比研究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的两英译本——1947年金隄和白英的英译本,1981年戴乃迭的英译本。以期找出《边城》两译本所采取不同翻译策略的背后因素,探讨中国文学外译中译者翻译... 从翻译伦理的视角,主要以彻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来对比研究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的两英译本——1947年金隄和白英的英译本,1981年戴乃迭的英译本。以期找出《边城》两译本所采取不同翻译策略的背后因素,探讨中国文学外译中译者翻译伦理观的主体体现。分析结果表明,当个人伦理与职业伦理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伦理往往基于各种不同的因素而做出不同程度的屈服让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英译 翻译伦理 金堤和白英译 戴乃迭译本
下载PDF
《边城》英译中的误译研究——从描述翻译研究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邓高峰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9年第2期49-51,共3页
沈从文的《边城》自1934年出版以来,距今已74年。期间共产生了4个不同的英译本,分别来自于不同的时代,译者身份各异。本文试以4个英译本为基础,以误译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翻译研究的方法分析《边城》4个英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并试图探究... 沈从文的《边城》自1934年出版以来,距今已74年。期间共产生了4个不同的英译本,分别来自于不同的时代,译者身份各异。本文试以4个英译本为基础,以误译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翻译研究的方法分析《边城》4个英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并试图探究不同历史语境下各译本误译背后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英译 误译 描述翻译研究 历史语境
下载PDF
《边城》英译比较研究:湘西文化对外传播的视角
3
作者 邓高峰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11期10-12,共3页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著名的代表作,其英译研究一直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不符合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也不利于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以"湘西文化对外传播"为视角,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其三个英译本...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著名的代表作,其英译研究一直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不符合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也不利于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以"湘西文化对外传播"为视角,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其三个英译本进行解读,以期思考文化对外传播的相关问题,尤其是传播与接受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英译 比较研究 湘西文化 对外传播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模糊言语的处理及其美感的存蚀——以杨宪益和戴乃迭《边城》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廖杨佳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9期137-139,共3页
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决定了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审美品质传递的极端重要性,而文学作品因其审美功能与高度抽象性,广泛运用模糊言语营造美感。因此,文学翻译对原作模糊言语的恰当处理及其美感的传达提出了较高要求。模糊语言学与翻译美... 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决定了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审美品质传递的极端重要性,而文学作品因其审美功能与高度抽象性,广泛运用模糊言语营造美感。因此,文学翻译对原作模糊言语的恰当处理及其美感的传达提出了较高要求。模糊语言学与翻译美学相关理论的结合,为考察模糊言语的美学蕴含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留存提供了较好的视角。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对杨宪益和戴乃迭《边城》英译本中模糊言语的处理及其美感的存留与磨蚀情况展开考察,尝试以此了解模糊言语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 文学翻译 翻译美学 《边城》英译
下载PDF
逻辑性与直觉性对语言形合与意合的影响——以《边城》金介甫英译本为例
5
作者 邢崇慧 《新丝路》 2022年第3期138-140,共3页
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 边城》 通过其蕴含的人性美好,以及生动的乡土风情长年以来吸引着众多海内外的读者,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文章选取美国著名汉学家金介甫的译文,通过观察原文与译文的句法差异,来研究边城英汉版本中... 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 边城》 通过其蕴含的人性美好,以及生动的乡土风情长年以来吸引着众多海内外的读者,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文章选取美国著名汉学家金介甫的译文,通过观察原文与译文的句法差异,来研究边城英汉版本中语言形合和意合的不同表现,从而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中直觉性和逻辑性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英译 逻辑性 直觉性 意合法 形合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