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7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出版
1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3,共1页
由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李金铮教授撰著的《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一书,已于2004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63万余字。
关键词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李金铮 《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 人民出版社 书评
下载PDF
心怀三农探微知著——《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评介
2
作者 徐锋华 王丽 《古今农业》 2008年第1期118-120,共3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萦绕在众多中华儿女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心病。尤其当今,农村问题更加尖锐,如何解决呢?研究经济问题的人不了解经济史甚或不屑于了解,是当今经济学界的一大弊病。正如南开大学李金铮先生在给...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萦绕在众多中华儿女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心病。尤其当今,农村问题更加尖锐,如何解决呢?研究经济问题的人不了解经济史甚或不屑于了解,是当今经济学界的一大弊病。正如南开大学李金铮先生在给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博士生做报告时所指出:研究当代“三农”问题的前提是对其历史必须有个整体了解,忘记历史不仅只是背叛,会导致难以把握中国乡村社会经济问题的发展脉络,从而无法找到其根源所在,解决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问题 近代中国 乡村 评介 “三农”问题 南开大学 三农问题 农村问题
下载PDF
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脉络探析——评《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史研究》
3
作者 李曼 许彬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I0014-I0014,共1页
对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脉络的探析,既是对我国经济变革历史的审视,也是对农村社会演变的深刻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在近现代化的征程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从封建社会的枷锁中解放,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大舞台。笔者在开... 对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脉络的探析,既是对我国经济变革历史的审视,也是对农村社会演变的深刻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在近现代化的征程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从封建社会的枷锁中解放,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大舞台。笔者在开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数字乡村建设、禀赋变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1YJC790062)的过程中,认真学习了《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史研究》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效率 中国农村经济 人文社会科学 市场经济 数字乡村 发展脉络 现代化
下载PDF
追溯先辈之识见: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与“旧”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金铮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35,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诸多问题上,不少学者对先前的主流意见提出了挑战,发表了不同于教条主义的见解,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对话与争鸣。然而,如果将学术史不是仅仅限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而是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诸多问题上,不少学者对先前的主流意见提出了挑战,发表了不同于教条主义的见解,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对话与争鸣。然而,如果将学术史不是仅仅限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而是扩大视野,拉长时段,往回追溯,就会发现许多所谓的"新"观点,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有学者提出乃至进行论证了。即便是新中国成立至"文革"之前的五六十年代,虽然政治意识形态无孔不入,但严肃或比较严肃的学术研究也并未间断,仍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与主流意见不同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与新时期以来的"新"观点亦极为相似。如果没有自觉的学术史意识,不了解这一学术源头,而动辄自称为"原创"性研究,就是一种缺乏清醒的自大了。在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过程中,不妨放慢脚步,在前行的同时适当回顾,反思之后再往前走。只有如此,学术之路才能脚踏实地,才能实现真正的学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社会经济 近代 研究
下载PDF
从《东方杂志》看近代乡村社会变迁——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的视角及其他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先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7,共3页
近代以来 ,在急剧变动的历史进程中 ,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加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正在疯狂地吞噬着农耕文明 ,乡村社会正在成片地急剧消失 ,作为整个人类摇篮的、绵延了数千年的带有中古韵味的原始村落正一个个地被五光十色的现代建筑群所取... 近代以来 ,在急剧变动的历史进程中 ,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加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正在疯狂地吞噬着农耕文明 ,乡村社会正在成片地急剧消失 ,作为整个人类摇篮的、绵延了数千年的带有中古韵味的原始村落正一个个地被五光十色的现代建筑群所取代。虽然中国迟缓的近代化进程远不及西方那样 ,对乡村社会形成强劲的冲击并彻底改造传统乡村结构 ,但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剧变中 ,乡村社会所受到的冲击和孕积的矛盾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了。其实 ,现代化给乡村社会带来的持久冲击和无尽的困惑依然存在。这是我们今天也不能等闲视之的问题。刊发在本期“乡村史研究”的一组文章 ,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值得珍视也值得进一步讨论的观点。诚如本栏论文所言 ,历史研究者的优长则恰恰在于能够超越具体的理论模式 ,“拥有比当时的学者、思想家或政治家足够的历史检验认识的高度。因为他有着在历史演进与模式成败之间充分比较的认识条件”。我们期待着这一研究的深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变 乡村社会 近代化进程 历史进程 历史演进 近代中国 政治家 历史研究 村落 清末民初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与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变迁 被引量:3
6
作者 秦燕 李慧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0,共6页
中国乡村是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主要社会实践场域,中国化、大众化与近代乡村变迁处于复杂的互动关系之中,中共领导群体自上而下的理论建构和动员以及广大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和影响,共同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乡村是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主要社会实践场域,中国化、大众化与近代乡村变迁处于复杂的互动关系之中,中共领导群体自上而下的理论建构和动员以及广大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和影响,共同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正是这一双向的互动过程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主要特征,深刻影响近代乡村社会变迁的样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逐渐展开的,只有通过对实际历史过程深入细致的研究和阐释,才可能形成新的分析概念,拓展新的研究内容,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大众化 近代乡村社会变迁
下载PDF
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 被引量:7
7
作者 贺水金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0-173,共14页
1840-1949年,是中国政治动荡、社会极不和谐的历史时期,期间爆发了一系列革命和战争。究其因,除了西学东渐、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化冲击、制度冲突、社会矛盾激化以外,还由于货币制度没能"配伍得当"。紊乱的货币体系成为近代中... 1840-1949年,是中国政治动荡、社会极不和谐的历史时期,期间爆发了一系列革命和战争。究其因,除了西学东渐、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化冲击、制度冲突、社会矛盾激化以外,还由于货币制度没能"配伍得当"。紊乱的货币体系成为近代中国动荡之源,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1934年废两改元以前,近代中国两、元并行,银、铜并用的货币体系,提高了交易成本,减缓了商品流转速度,阻碍了经济发展;也给社会民生造成种种不利影响;银价、铜价、物价大幅度变动,更使老百姓深受双重通货膨胀之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和谐音 货币紊乱 近代中国经济 社会民生
下载PDF
鸦片与近代开栅——兼论黑色经济背后的乡村社会 被引量:2
8
作者 苏泽龙 郭夏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山西是近代鸦片泛滥的一个重灾区 ,自十九世纪初由晋商将鸦片从沿海带回山西贩食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这种黑色的幽灵一直游荡在山西的乡村社会中。通过对山西省文水县开栅村的考察 ,可以看到鸦片对这个内陆乡村近一个世纪的影... 山西是近代鸦片泛滥的一个重灾区 ,自十九世纪初由晋商将鸦片从沿海带回山西贩食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这种黑色的幽灵一直游荡在山西的乡村社会中。通过对山西省文水县开栅村的考察 ,可以看到鸦片对这个内陆乡村近一个世纪的影响 ,即“繁荣亦鸦片 ,萧条亦鸦片” ,由此透视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 近代开栅 黑色经济 乡村社会
下载PDF
近代中国乡村社会权势关系演变——以刘文彩与袍哥为个案 被引量:4
9
作者 邵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6-92,共7页
在中国近代社会中,国家、地主、农民三者之间是一种三角关系。从理论上讲,只有三者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农民生活才会稳定,社会经济才会继续发展。但通常情况下,地主阶级具有贪婪的剥削本性,总是千方百计地兼并小农土地,转嫁赋税负担... 在中国近代社会中,国家、地主、农民三者之间是一种三角关系。从理论上讲,只有三者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农民生活才会稳定,社会经济才会继续发展。但通常情况下,地主阶级具有贪婪的剥削本性,总是千方百计地兼并小农土地,转嫁赋税负担。如果国家有一定的远见和力量,就会适当抑制地主的兼并,保护农民的利益。当国家已无力保护小农或者根本不打算保护小农时,农民起义就会爆发,在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情况下,最终将导致一个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产生。从川西袍哥地主刘文彩的个案上就能看到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中国 刘文彩 袍哥 乡村权势 近代社会
下载PDF
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家庭伦理生活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滨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5,共6页
在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的晚期民国时期,传统的家庭伦理,依然是中国乡村社会里千千万万农民家庭最基础的道德生活规范,对广大农民的家庭生活,依然发挥着重大而积极的良性作用。而这正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家庭道德生活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的... 在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的晚期民国时期,传统的家庭伦理,依然是中国乡村社会里千千万万农民家庭最基础的道德生活规范,对广大农民的家庭生活,依然发挥着重大而积极的良性作用。而这正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家庭道德生活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乡村社会 家庭伦理生活
下载PDF
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乡村社会——以福建协和大学乡村建设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在全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94,共8页
本文通过对福建协和大学的乡村建设意识理路的转变、组织机构的沿革以及诸多实验个案的考察,来探讨教会大学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与近现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关系,并在分析其乡村建设运动特色和评价其绩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对目前学术界的民国... 本文通过对福建协和大学的乡村建设意识理路的转变、组织机构的沿革以及诸多实验个案的考察,来探讨教会大学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与近现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关系,并在分析其乡村建设运动特色和评价其绩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对目前学术界的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研究定论进行了初步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大学 乡村社会 中国近代 乡村建设运动 福建协和大学
下载PDF
商会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鼎新 《上海经济研究》 1999年第1期67-70,共4页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是在内忧外患极端恶劣的社会环境中艰难地行进的.正因为如此,不仅加重了民族资本企业的压力,也由此锻炼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的企业家,以及由企业界精英分子担纲领导的团体——商会.综观近...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是在内忧外患极端恶劣的社会环境中艰难地行进的.正因为如此,不仅加重了民族资本企业的压力,也由此锻炼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的企业家,以及由企业界精英分子担纲领导的团体——商会.综观近代中国商会四十八年的历史,它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其他社会力量不可替代的;其在经济领域以及其他社会领域里发挥的特殊功能,充分体现出它自身的社会存在价值.一、把纷繁无序的商业社会逐步纳入法制轨道在商会建立以前,中国工商界处于传统行会制度的控制之下,壁垒森严,各守畛域,各业商人“和而不同,涣而不聚”,在外来经济渗透和侵略面前显得软弱无力.抱残守缺的行会规约,不仅不能成为工商界利益自保的屏障,反而大大压制了工商界的创新竞争活动.商会成立以后,引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工商团体新的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把各行各业纳人统一的社团组织之内和有序管理的法制轨道,减少了自身的内耗,增强了对外抗衡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会 中国 近代 社会经济发展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13
作者 王俊杰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第18期5-8,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然而,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村级集体经济面临多方面挑战。文章旨在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策略,以解决现存问题和推动农村经济的持...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然而,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村级集体经济面临多方面挑战。文章旨在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策略,以解决现存问题和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文章分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口老龄化、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金融服务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管理不规范以及市场竞争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促进人口流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完善金融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产业发展、规范村级组织管理、拓展市场渠道等,以期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些策略将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策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从中国近代社会看市场经济与道德重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恂诚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6期56-58,53,共4页
从中国近代社会看市场经济与道德重建杜恂诚一、经济与道德并不始终同步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个迅速变动的社会来说,物质文明的进步并不一定带动精神文明的进步,经济与道德很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内呈现不同的走向。对于... 从中国近代社会看市场经济与道德重建杜恂诚一、经济与道德并不始终同步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个迅速变动的社会来说,物质文明的进步并不一定带动精神文明的进步,经济与道德很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内呈现不同的走向。对于这一点,我们从中国近代社会可以看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重建 市场经济与道德 中国近代社会 伦理道德 家族企业 荣德生 《救时揭要》 郑观应 陈光甫 近代中国社会
下载PDF
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走势探索——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钱津研究员 被引量:8
15
作者 里白 《经济师》 2007年第8期6-7,共2页
我国经济改革后出现了众多的产业集群,对地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新型的产业集群呈现出更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钱津研究员对我国产业集群进行了多方面广泛深入的研... 我国经济改革后出现了众多的产业集群,对地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新型的产业集群呈现出更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钱津研究员对我国产业集群进行了多方面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在我国旅游业中,乡村旅游也可以走新型的产业集群化道路。在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举办的"开放经济中的服务产业与贸易研讨会"上,本刊记者将他的报告以访谈形式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产业集群化 经济研究所 乡村旅游 研究员 钱津 经济改革 支撑作用
下载PDF
中国传统乡村的社会特性及其价值取向——以近代浙江省兰溪县三泉村为个案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祝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4-73,共10页
关于中国传统乡村的社会特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一直抱着浓厚兴趣,并从不同的侧面加以认识。本文即以浙江省兰溪市三泉村这个有着700年历史的宗族村落为个案,通过考察它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所秉持的价值取向,结合该村落的... 关于中国传统乡村的社会特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一直抱着浓厚兴趣,并从不同的侧面加以认识。本文即以浙江省兰溪市三泉村这个有着700年历史的宗族村落为个案,通过考察它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所秉持的价值取向,结合该村落的发展史和公众组织组建情况,指出是宗族村落共同体化的社会特性,使之在清军与太平军的对阵中采取了以家、村为中心的地域本位主义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乡村社会的传统特性应加以创造性改造,以服务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社会特性 中国传统 浙江省 个案 近代 村落共同体 社会背景 同治年间 本位主义 乡村社会 性问题 国内外 兰溪市 发展史 太平军 创造性 宗族
下载PDF
近代中国社会宗教的灾荒治理——读《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 被引量:1
17
作者 聂家昕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23,共6页
一、从“基督救世”的理念到“乡村牧区”的实践 宗教自身的品性决定了其灾荒治理的措施,这是笔者阅读刘家峰《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以下简称刘文)一文之后的主要感受。
关键词 乡村建设运动 近代中国社会 基督教 治理 灾荒 宗教 实践 救世
下载PDF
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欣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关键词 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民间文化” 中国 近代社会 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综述 2005年 青岛大学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措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琼月 《河南农业》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乡村振兴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从我国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我国走向农业强国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全面推... 乡村振兴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从我国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我国走向农业强国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农村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推动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构建和谐、宜居、文明、富裕的美丽新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质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乡村振兴 农村生产要素 资源配置作用 农业经济发展 战略性工程 产业兴旺
下载PDF
何干之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性质的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洪认清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何干之是以经济史研究见长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三十年代 ,他对中国社会经济性质问题进行全面探讨 ,总结出中国经济的三大特点 :“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中国经济的半封建设性”、“死路一条的民族资本”。何干之的上述观点 。
关键词 何干之 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性 半封建性 民族资本 学术思想 社会经济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