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而不同:纪录片《远在北京的家》与《回到凤凰桥》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龙莉 《东南传播》 2016年第7期68-70,共3页
《远在北京的家》与《回到凤凰桥》两部纪录片,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了一群来自安徽农村的年轻女性,记录了她们进京务工的不同生活境遇。两部影片通过对真实细节的捕捉,展现出被摄对象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同时,恰到好处的解说语言与... 《远在北京的家》与《回到凤凰桥》两部纪录片,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了一群来自安徽农村的年轻女性,记录了她们进京务工的不同生活境遇。两部影片通过对真实细节的捕捉,展现出被摄对象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同时,恰到好处的解说语言与画面形象相得益彰,构成了和谐统一的纪录片整体。虽然在题材选择、细节表现和解说上存在诸多相似性,但由于叙事角度的不同、表现手法的差异以及音乐、音响运用的区别,又使两部纪录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通过对两部影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20世纪90年代我国独立纪录片与体制内纪录片的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在北京的家》 《回到凤凰桥》 叙事角度 表现手法 风格
下载PDF
浅议纪录片叙事角度的差异性——两部艾滋题材电视纪录片之比较
2
作者 许钦锤 《新闻实践》 2011年第8期54-55,共2页
中国“新纪录片”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包括《望长城》、《沙与海》、《远在北京的家》、《龙脊》等一批作品,掀起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热潮。这些纪录片分别从不同视角关注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改革开放中人们价值观的碰撞、现... 中国“新纪录片”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包括《望长城》、《沙与海》、《远在北京的家》、《龙脊》等一批作品,掀起了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热潮。这些纪录片分别从不同视角关注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改革开放中人们价值观的碰撞、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深层矛盾的揭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创作 叙事角度 差异性 《远在北京的家》 题材 民族文化精神 《望长城》 《沙与海》
下载PDF
用心关照时光——访百佳电视工作者陈树凡
3
作者 力夫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49,共2页
陈树凡,现为安徽卫视纪实栏目《东方纪事》制片人,二级摄像师。从业电视二十几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获得各种奖项,其中《远在北京的家》、《我的小学》分别获得1993年、2001年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纪录片大奖、全国社教节... 陈树凡,现为安徽卫视纪实栏目《东方纪事》制片人,二级摄像师。从业电视二十几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获得各种奖项,其中《远在北京的家》、《我的小学》分别获得1993年、2001年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纪录片大奖、全国社教节目一等奖和第六届电视纪录片学术暨短片一等奖;《雕塑家刘开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卫视纪实栏目 《东方纪事》 制片人 陈树凡 摄像技术 《远在北京的家》 生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