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明·马洛夫小说《迷失的人》中的身份困惑与身份建构理想
1
作者 黄珂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黎巴嫩裔法国作家阿明·马洛夫(Amin Maalouf)2012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迷失的人》(Les Désorientés)通过主人公亚当离开东岸国家25年后首次回归故土的所忆、所见、所闻、所思、所做,描述了源于以黎巴嫩为代表的地中海东... 黎巴嫩裔法国作家阿明·马洛夫(Amin Maalouf)2012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迷失的人》(Les Désorientés)通过主人公亚当离开东岸国家25年后首次回归故土的所忆、所见、所闻、所思、所做,描述了源于以黎巴嫩为代表的地中海东岸国家的流散人群,在东西方杂糅文化的影响下,在民族和种族战争频发的境遇中,在局部地区社会经济形势紧张的压力下,背井离乡,游走在西方国家时所遭遇的身份困惑,以及他们重新建构个人文化身份的困难。作者对后殖民时期,包括自己在内的,来自“被征服地区”的流散群体的边缘处境进行了细致冷静的思考。小说借主人公亚当的经历,刻画了“一群迷惘的孩子”形象,以及他们的抗争,他们的尝试和他们的迷茫。《迷失的人》反映出文化身份的建构是一个必然的、动态的、有选择的过程。对流散群体来说,重建一种包容、混杂的多元文化身份是合理且明智的策略。因为在各种文化力求共存与融合的全球化时代,一味固守本源身份成为极端民粹主义者,或者全然抛弃家国文化,成为流浪在西方社会的“失根人”,两者都是不可取的。《迷失的人》旗帜鲜明地阐释了作者阿明·马洛夫对实现多元文化共存与融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渴望和积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失的人》 阿明·马洛夫 身份建构 多元文化
下载PDF
一场游戏一场梦——解读《迷失东京》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冬莹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0-153,共4页
关键词 《迷失东京》 索菲娅·科波拉 导演 梦境 叙事手法 人物塑造
下载PDF
浅析约翰·巴思短篇小说《迷失在开心馆中》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宁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3-84,共2页
约翰·巴思的短篇小说《迷失在开心馆中》通过运用以露迹、戏仿为代表的元小说叙事手段,表达了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对于小说的本质及小说创作形式的思考:小说已不再是对于现实的简单模仿,它已经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
关键词 《迷失在开心馆中》 元小说 露迹 戏仿
下载PDF
迷失与追寻:评《迷失在东京》
4
作者 黄广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1,共2页
《迷失在东京》讲述了一对在东京偶遇的已婚男女间的情感故事,向观众再现了弥漫于现代大都市里的一种生活常态,那就是迷失与追寻的人生旅途。该影片无论是从其片名的构想与不拘一格的情节构思来看,还是从其带给观众的人生思考来看,... 《迷失在东京》讲述了一对在东京偶遇的已婚男女间的情感故事,向观众再现了弥漫于现代大都市里的一种生活常态,那就是迷失与追寻的人生旅途。该影片无论是从其片名的构想与不拘一格的情节构思来看,还是从其带给观众的人生思考来看,其中的韵味犹如涓涓细流,渐暖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失在东京》 迷失 追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视角下的《迷失东京》
5
作者 刘竞秀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54-156,共3页
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波浪潮开始兴起,女性主义的电影理论由此在英美诞生。四十余年来,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在西方已经发展成熟,其中最为显著的当属美国,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却依然相对滞后。由女导演索菲亚... 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波浪潮开始兴起,女性主义的电影理论由此在英美诞生。四十余年来,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在西方已经发展成熟,其中最为显著的当属美国,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却依然相对滞后。由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执导的《迷失东京》,充满了女性特有的节奏和韵味,非常适合应用女性主义理论进行分析。文中从影片中的性意识、性别定位、婚恋观三方面,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影《迷失东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失东京》 索菲亚·科波拉 女性主义
下载PDF
电影《迷失北京》的身体解析
6
作者 王宗峰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31期222-223,共2页
马克思从作为经济的细胞的商品中看出了政治权力和政治关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而从电影《迷失北京》中的身体意象也可以解析出某种政治经济关系,即身体的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身体意象 电影 《迷失北京》
下载PDF
《迷失城中》的伦理解读
7
作者 王琴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7期84-86,共3页
《迷失城中》是美国二十世纪黑人作家爱德华·保罗·琼斯的短篇小说集。小说描述了20世纪在华盛顿生活的黑奴后裔们的生活境况,反映了在残酷现实中一群黑人迷失的精神状态。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入手,运用伦理环境、伦理... 《迷失城中》是美国二十世纪黑人作家爱德华·保罗·琼斯的短篇小说集。小说描述了20世纪在华盛顿生活的黑奴后裔们的生活境况,反映了在残酷现实中一群黑人迷失的精神状态。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入手,运用伦理环境、伦理困境、伦理身份等术语分析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探寻其怪异心理、行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失城中》 爱德华·保罗·琼斯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下载PDF
冷漠与温情——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迷失之物》中的艺术真实
8
作者 曹汝平 《电影评介》 2012年第4期58-61,共4页
动画短片《迷失之物》客观而冷静地讲述了"迷失"的东西"回归"家园的故事。影片中的"迷失之物"实际上象征着现代工业社会的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那颗趋于迷失的心灵,赋予短片以"心灵拯救"的人文内涵... 动画短片《迷失之物》客观而冷静地讲述了"迷失"的东西"回归"家园的故事。影片中的"迷失之物"实际上象征着现代工业社会的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那颗趋于迷失的心灵,赋予短片以"心灵拯救"的人文内涵,使这一简短的动画影片充满了"走出埃及"般的宗教意味。在视像表达与符号指向方面,《迷失之物》为人们营造出具有显著时代性的"真实"的视觉艺术样式,并为"迷失"与"回归"的主题呈现塑造出充满温情的真实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失之物》艺术真实 冷漠 现实性 虚拟
下载PDF
孤寂的吟唱——浅析《迷失东京》的散文诗化风格
9
作者 金虎 《写作》 2005年第5期26-28,共3页
索非亚·科波拉的《迷失东京》有如一张从东京寄来的明信片,精致而淡雅;又如一曲由异乡人所吟唱的现代散文诗,孤寂而低沉。影片以淡然舒缓的镜头展示了光怪陆离的夜东京,那洋溢着怪诞美的夜景,朦胧闪烁的霓虹灯,如潮水般的车... 索非亚·科波拉的《迷失东京》有如一张从东京寄来的明信片,精致而淡雅;又如一曲由异乡人所吟唱的现代散文诗,孤寂而低沉。影片以淡然舒缓的镜头展示了光怪陆离的夜东京,那洋溢着怪诞美的夜景,朦胧闪烁的霓虹灯,如潮水般的车流与人群……这本应世俗的一切在主人公的眼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失东京》 诗化风格 吟唱 孤寂 现代散文诗 明信片 科波拉 异乡人 霓虹灯 主人公 怪诞 世俗
下载PDF
品文·赏游·忧思——读杨金砖散文集《迷失的归途》
10
作者 张官妹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23-24,共2页
游记散文《迷失的归途》描写了永州古城、大江南北,以及境内外许多名胜古迹与大好山河,我们欣赏文中所描写的景色,也见识了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丰厚的文学功底,表现出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忧患意识。
关键词 《迷失的归途》 杨金砖 游记散文
下载PDF
《迷失东京》的滋味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晶 李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69-69,共1页
《迷失东京》是一部安静细腻的轻喜剧。本文意在从导演、演员、背景地东京等元素表现在生活中品味爱情的滋味。
关键词 《迷失东京》 爱情 生活
下载PDF
影片Lost in Translation缘何译成《迷失东京》?——兼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小光 李扬眉 《海外英语》 2013年第21期165-167,共3页
文章从影片Lost in Translation的片名翻译入手,探究了"lost in translation"的出处,通过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特点及主要功能,总结翻译电影片名的终极目的,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影片Lost in Translation缘何译成《迷失东京》?对... 文章从影片Lost in Translation的片名翻译入手,探究了"lost in translation"的出处,通过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特点及主要功能,总结翻译电影片名的终极目的,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影片Lost in Translation缘何译成《迷失东京》?对该问题的回答也为解决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电影片名 《迷失东京》 诗乃翻译中失去的东西 呼唤功能
下载PDF
论《迷失》时空中的第三种状态
13
作者 李铁成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7-100,共4页
人是一个在其迷失的过程中,领会自己的迷失的迷失者。
关键词 《迷失 状态 空中
下载PDF
音乐、角色与情感——论美剧《迷失》的音乐使用特征
14
作者 姚程程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9-103,共5页
《迷失》是一部因复杂的人物特性、人物关系以及神话元素而广受好评的一部美剧,剧中的很多人物出场时都会播放特定的歌曲或特定歌手的演唱。剧中的音乐主要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希望感和整体的舒适感,让他们参与其中,对叙事与人物产生情感... 《迷失》是一部因复杂的人物特性、人物关系以及神话元素而广受好评的一部美剧,剧中的很多人物出场时都会播放特定的歌曲或特定歌手的演唱。剧中的音乐主要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希望感和整体的舒适感,让他们参与其中,对叙事与人物产生情感依赖。而影视原声中的歌曲,通过不同的媒介传播,几乎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原声 大众文化 音乐 《迷失 情感
下载PDF
《迷失在开心馆中》的后现代元空间——一个空间批评的新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梅笑寒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42-50,158,共10页
美国作家约翰·巴思的短篇小说《迷失在开心馆中》被认为是后现代“元小说”创作的经典文本,其创作手法、小说结构、创新意义常常引人关注。题名中出现的地点“开心馆”作为作品情节发生的主要地点,具有极为独特的空间感,包括了空... 美国作家约翰·巴思的短篇小说《迷失在开心馆中》被认为是后现代“元小说”创作的经典文本,其创作手法、小说结构、创新意义常常引人关注。题名中出现的地点“开心馆”作为作品情节发生的主要地点,具有极为独特的空间感,包括了空间探索性与迷惑性的杂糅,空间“探索”的内转向以及空间中标志与方向的消失。研究从“开心馆”这一空间入手,分析该小说在后现代语境中对空间的重塑,阐明《迷失在开心馆中》中的“后现代元空间”所具有的独特性,为文学作品中的空间研究提供更为深广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理论 巴思 《迷失在开心馆中》 后现代元空间
下载PDF
浅析《迷失在扬克斯》中的犹太文学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喜格太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7期110-110,共1页
《迷失在扬克斯》是美国剧作家尼尔·西蒙最为人所熟知的一部作品,在获得了普利策戏剧奖后更是赢得了巨大的关注。而这部戏剧中的犹太文学特性更使其既拥有了平凡生活中的幽默和悲情,也不乏亲情的温暖。
关键词 《迷失在扬克斯》 尼尔·西蒙 犹太文学特性
下载PDF
迷失东方——西方镜头下的东方文明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路 《社会观察》 2004年第5期26-27,共2页
1982年,文德斯带着摄影机远渡重洋,想追寻小津安二郎镜头中那个宁静、安闲、絮絮叨叨的日本,但他发现电影中老旧的火车已经变成了风驰电掣的新干线,寄托多少人生况味的秋刀鱼也成了廉价的快餐,最后他来到小津的"无"字碑前徘... 1982年,文德斯带着摄影机远渡重洋,想追寻小津安二郎镜头中那个宁静、安闲、絮絮叨叨的日本,但他发现电影中老旧的火车已经变成了风驰电掣的新干线,寄托多少人生况味的秋刀鱼也成了廉价的快餐,最后他来到小津的"无"字碑前徘徊半晌,惆怅无比.文德斯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他心仪的东方,就像他的<柏林苍穹下>让东方人难以读懂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电影艺术 东方文明 符号化 《印度支那》 《迷失东京》
下载PDF
解析自我意识小说《迷失在开心馆》中的主题
18
作者 于萍萍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3期I0170-I0170,共1页
约翰·巴思是一位典型的后现代作家。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巴思乐于借助新的形式技巧来重生文学创作形式的枯竭。《迷失在开心馆》作为他的后现代代表作之一,是他在这方面心血的结晶。本文就以下几个自我意识小说的主题角度对这部后现... 约翰·巴思是一位典型的后现代作家。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巴思乐于借助新的形式技巧来重生文学创作形式的枯竭。《迷失在开心馆》作为他的后现代代表作之一,是他在这方面心血的结晶。本文就以下几个自我意识小说的主题角度对这部后现代自我意识小说进行了主题分析: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作者和读者的作用以及传统与原创的关系。这些主题不仅是自我意识小说的传统主题,同时也是在后现代语境下由一位后现代作家所做的"变形"或"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失在开心馆》 约翰·巴思 自我意识小说 主题分析
下载PDF
《迷失在开心馆中》宗教思想探微
19
作者 褚丽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38-142,共5页
约翰·巴思在短篇小说集《迷失在开心馆中》以模仿—颠覆的对立方式展示出其复杂的宗教观。作家在模仿《圣经·主祷文》的体式后对其进行彻底颠覆,模仿上帝创世继而又怀疑、颠覆上帝的存在。该部小说集中展现出巴思宗教怀疑主... 约翰·巴思在短篇小说集《迷失在开心馆中》以模仿—颠覆的对立方式展示出其复杂的宗教观。作家在模仿《圣经·主祷文》的体式后对其进行彻底颠覆,模仿上帝创世继而又怀疑、颠覆上帝的存在。该部小说集中展现出巴思宗教怀疑主义、多神论的复杂宗教观,生动折射出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思想动荡、信仰危机的社会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巴思 《迷失在开心馆中》 宗教观
下载PDF
观《迷失东京》感美日文化差异
20
作者 齐元春 《心事》 2014年第6期104-104,共1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映不同国家间文化差异的影片也越来越多。女导演索非亚·科波拉执导的《迷失东京》获得包括奥斯卡、金球奖等多项影评人奖和提名。本文试图从跨文化角度对该影片中体现的美日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迷失东京》 跨文化 美日文化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