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2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逍遥游》“致福”解
1
作者 李锐 乔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199,共1页
《庄子·逍遥游》中三复讲大鹏之事,最后一则以斥鴳笑之为结。斥鴳自以为“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其后讲“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也就是这些能人视界若斥鴳,故宋荣子笑之,他是“举世而... 《庄子·逍遥游》中三复讲大鹏之事,最后一则以斥鴳笑之为结。斥鴳自以为“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其后讲“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也就是这些能人视界若斥鴳,故宋荣子笑之,他是“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所以他不在乎世人的毁誉,“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但是“犹有未树也”。下文讲列子御风而行,“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 数数 宋荣子 斥鴳 列子
下载PDF
庄子“何以”鼓盆而歌——逍遥游的非超越性
2
作者 赵卫国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50-57,共8页
对于庄子“鼓盆而歌”的奇特举动,如果只用想开了或看透了,达到齐生死、知天命的境界来解释,就会错失这个场景所蕴含的思想精髓。鼓盆而歌首先是在描述一个当下正在发生着的、真实的情景,一个“本体论”事件。庄子用夸张的手法,一方面... 对于庄子“鼓盆而歌”的奇特举动,如果只用想开了或看透了,达到齐生死、知天命的境界来解释,就会错失这个场景所蕴含的思想精髓。鼓盆而歌首先是在描述一个当下正在发生着的、真实的情景,一个“本体论”事件。庄子用夸张的手法,一方面告诉我们,跨越生死并非神秘难事,正如夜旦之相代,梦醒之交替,就发生在日常生活和生命活动之中,不只是“乐观精神”。另一方面,将妻死和鼓盆而歌这悲喜两极之事,拉入同一情境中做强烈对比,是为了凸显真实发生着生命之“游”和“化”,与意识所建构的有待世界并行不悖,在这个世界中,妻死之因,引发悲伤之果被认为是“客观”规律。庄子借助绝妙的夸张,让我们看到两个世界或生命两种形态的交织,逍遥游的非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盆而歌 物化 逍遥
下载PDF
陶渊明在苏州园林的“逍遥游”
3
作者 刘中文 《天中学刊》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其人生达到了“逍遥游”的精神境界。其涉园悟道,脱然畦封;其诗书自适,望古遥集;其寄意云山,委运大钧。幸运的是,在苏州园林中,随处可以感悟到陶渊明的生存智慧。若潜心游览苏州园林,便可以与陶渊明一起作一番逍遥游。
关键词 苏州园林 陶渊明 生存智慧 逍遥
下载PDF
论“游戏”的艺术思维与意义创构——基于庄子“逍遥游”与奥克肖特“游戏”之对勘
4
作者 闻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2,共9页
庄子“逍遥游”与奥克肖特“游戏”之间蕴含多维的可跨文化对话的思维交汇点。二人之“游”皆为向内探索精神自由、生命意义的非正统意向。前者以“游心”出离自我、觅解“本真”世界,后者以“游戏”揭橥自我、创设与世界相融贯的理解... 庄子“逍遥游”与奥克肖特“游戏”之间蕴含多维的可跨文化对话的思维交汇点。二人之“游”皆为向内探索精神自由、生命意义的非正统意向。前者以“游心”出离自我、觅解“本真”世界,后者以“游戏”揭橥自我、创设与世界相融贯的理解范式。“无用为用”的批判性运思与审慎节制的“平稳之舟”一同构成“游”之权宜手段。以人的自我价值为取向的“不言之教”与“谈话之教”是“游”在教育中的同质异构。庄奥“游”之“和”的教育蕲向即在于借助疗愈实践主体思维缺陷的“诗性语言”,摹绘实践主客体交融互通、和谐共生之意境,以“规律性秩序感”和“成和之心”的联动,实现“和合教育”的共美文化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奥克肖特 逍遥 和合教育
下载PDF
论《逍遥游》对“物我”及其“人我”关系的探讨
5
作者 李宇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逍遥游》以多个意象、多组隐喻及其构成的多个场景来展开论述,要获取《逍遥游》表达的思想,必须通过解析这些意象、隐喻、场景来实现。从对《逍遥游》的语义分析来看,文本借助“鲲鹏”意象引出“小大之辩”的论题,再通过对“至人、神... 《逍遥游》以多个意象、多组隐喻及其构成的多个场景来展开论述,要获取《逍遥游》表达的思想,必须通过解析这些意象、隐喻、场景来实现。从对《逍遥游》的语义分析来看,文本借助“鲲鹏”意象引出“小大之辩”的论题,再通过对“至人、神人、圣人”形象的描述,揭示出《逍遥游》对“我”与“他人”及其“物”之间关系调和的主旨。这种“物我”与“人我”关系的核心在于打破人为规定的产物对“我”的控制,“他人”的评价体系不再是“我”的行动与情感改变的影响因素,“我”的行动与“物”的效用在动态的、开放的时空环境中发挥着最佳搭配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物我关系 人我关系
下载PDF
紫砂作品《逍遥游壶》的创作心得
6
作者 张旭辰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3期177-177,共1页
宜兴紫砂的地域文化和艺术内涵在世界陶艺之林中独树一帜,奠定了其出众的文化影响和艺术地位,同时也能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于艺术创作的包容性。《逍遥游壶》将壶器的形态刻画得古色古香,工艺的制作独具匠心,其中的... 宜兴紫砂的地域文化和艺术内涵在世界陶艺之林中独树一帜,奠定了其出众的文化影响和艺术地位,同时也能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于艺术创作的包容性。《逍遥游壶》将壶器的形态刻画得古色古香,工艺的制作独具匠心,其中的内涵也是深厚特殊,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人文思想都完美地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艺术 逍遥 造型特征 创作心得
下载PDF
丝路回声·逍遥游 音乐入画时分:自得琴社的“流量密码”
7
作者 杨飞雪 李鹏程 《音乐爱好者》 2024年第7期16-20,共5页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样神奇地融入各类当代音乐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 丝绸之路 藏经洞 丝路 自得 音乐
下载PDF
丝路回声·逍遥游 道不尽的长安:在音乐中穿越千年
8
作者 杨飞雪 李鹏程 《音乐爱好者》 2024年第5期35-38,共4页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样神奇地融入各类当代音乐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 丝绸之路 藏经洞 丝路 音乐 声音
下载PDF
《庄子·逍遥游》“六月息”探析
9
作者 陆春燕 步雅楠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5期59-61,共3页
《庄子·逍遥游》“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的“息”字,历来有两种讲法。本文对比诸家之说,并通过文意、语法等多方面的探讨,得出“息”字当作“风”解的结论,并对“六月息”是什么进行更进一步的探求,提出“六月息”为水龙卷的设想... 《庄子·逍遥游》“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的“息”字,历来有两种讲法。本文对比诸家之说,并通过文意、语法等多方面的探讨,得出“息”字当作“风”解的结论,并对“六月息”是什么进行更进一步的探求,提出“六月息”为水龙卷的设想并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六月息 逍遥
下载PDF
浅析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运用——以庄子《逍遥游》为例
10
作者 王瑞 《中学语文》 2024年第3期95-97,共3页
论文探讨了庄子《逍遥游》中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运用。概念隐喻抽象表达了逍遥自在、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寓言投射生动展现了庄子对于社会伦理和个体价值的独特见解。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结合运用,形成了庄子独特的表达风格。文章通过... 论文探讨了庄子《逍遥游》中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运用。概念隐喻抽象表达了逍遥自在、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寓言投射生动展现了庄子对于社会伦理和个体价值的独特见解。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结合运用,形成了庄子独特的表达风格。文章通过探析这些修辞手法,旨在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庄子的哲学思想,培养其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理解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游》 概念隐喻 寓言投射
下载PDF
丝路回声·逍遥游《黑神话:悟空》配乐凭什么“取到真经”?
11
作者 李鹏程 《音乐爱好者》 2024年第11期17-21,共5页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样神奇地融入各类当代音乐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 丝绸之路 藏经洞 雅俗 丝路 神话 诗词 音乐家
下载PDF
丝路回声·逍遥游 杜杜克: 哀歌何处飘来?
12
作者 杨灿 李鹏程 《音乐爱好者》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样神奇地融入各类当代音乐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克 逍遥 丝绸之路 藏经洞 丝路 音乐家 音乐风格 声音
下载PDF
丝路回声·逍遥游 漂洋过海的佳美兰
13
作者 丁祺煜 李鹏程 《音乐爱好者》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样神奇地融入各类当代音乐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 丝绸之路 佳美兰 藏经洞 丝路 音乐家 音乐风格 声音
下载PDF
丝路回声•逍遥游钦巴龙:布达佩斯大扬琴
14
作者 杨灿 李鹏程 《音乐爱好者》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样神奇地融入各类当代音乐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风格 音乐家 逍遥 丝绸之路 大扬琴 藏经洞 丝路 壁画
下载PDF
丝路回声·逍遥游:“乐器之王”的丝路漫步
15
作者 赵晨妤 李鹏程 《音乐爱好者》 2024年第8期36-39,共4页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是永恒流动的河川。这无形的声音汇入文人的诗词里、藏经洞的壁画上、音乐家的歌声中。在当今世界各地,很多音乐家依旧传唱着关于丝路的音乐,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古今、东西、雅俗之间的藩篱,源自不同地域的声音就这样神奇地融入各类当代音乐风格。我的脚步和耳朵曾一次次在陌生的世界流连忘返,故于此“丝路回声”专栏分享所见所闻,在“逍遥游”“乐人谈”“十问”三个板块中,见证“丝绸之路”的精神和声音在当代的无限延伸。这一抹新鲜的色彩和你处于同一时空,或许在未来某个奇妙的时刻,你会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听见他们在永恒歌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 丝绸之路 无限延伸 乐器之王 藏经洞 丝路 回声 音乐家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逍遥游》三个英译本对比分析研究
16
作者 徐向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8期13-16,共4页
在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之下,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研究译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对于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译介中国文化传统典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探究译者对于原文本的选择、理解和表达的重要作用;对比分... 在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之下,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研究译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对于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译介中国文化传统典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探究译者对于原文本的选择、理解和表达的重要作用;对比分析任博克(Brook Zipron)、林语堂和汪榕培三位译者的《逍遥游》英译本,发现不同译者因其文化教育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不同,在词汇选择、句子理解、篇章衔接这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希望通过探究不同译者在翻译中发挥的译者主体作用为中国传统典籍英译的译者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典籍翻译 《逍遥游》 任博克 林语堂 汪榕培
下载PDF
逍遥游:相对论下弱化自我的精神游
17
作者 陈中权 周蓉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2期79-86,共8页
《逍遥游》是庄子著作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历来有不同理解。在《逍遥游》中,庄子以相对论的视角,通过一个个寓言故事,表明了他“无所待,以游无穷”的人生境界追求。庄子所倡导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都是对自我存在的弱... 《逍遥游》是庄子著作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历来有不同理解。在《逍遥游》中,庄子以相对论的视角,通过一个个寓言故事,表明了他“无所待,以游无穷”的人生境界追求。庄子所倡导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都是对自我存在的弱化,通过个体卸却外在的负荷,从而达到“道通为一”的逍遥境界。“逍遥游”实质上是精神之虚游而非身体外观之实游,是弱化自我到极致的精神之无限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 相对论 弱化自我 无己 无功 无名
下载PDF
“无己”与“无用”:从个体逍遥到天下秩序--《庄子·逍遥游》的政治空间
18
作者 陈志伟 《管子学刊》 2023年第3期46-58,共13页
从不同的角度疏解《庄子·逍遥游》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通过对《逍遥游》文本的细致疏解,拈出“无己”与“无用”这一对概念,进而考察每一个概念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庄子看来,“己”与“用”存在密切关系,有“己”才谈... 从不同的角度疏解《庄子·逍遥游》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通过对《逍遥游》文本的细致疏解,拈出“无己”与“无用”这一对概念,进而考察每一个概念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庄子看来,“己”与“用”存在密切关系,有“己”才谈得上各种具体之“用”,从而产生功用和利害观念,最终将人引入“有待”的各类条件限制之中。因此,庄子希望消除一“己”之偏私,以至“无己”,以脱离条件限制之域,摆脱一切功利性具体之“用”,进入“无待”的“逍遥”之境,也即“无用之大用”。因此,“无己”是“无用”的基本前提。同时,由“无己”开启的“无用”又是庄子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的独特言辞,《逍遥游》以尧与许由对待天下和治天下的态度将这一点加以彰显,并最终由“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无为逍遥的道体意象将个体的自适其适和天下秩序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游》 无己 无用 天下秩序
下载PDF
《庄子·逍遥游》中“犹有所待”之“待”“依赖”义商榷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深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24-28,共5页
对于《庄子·逍遥游》中列子"犹有所待"的对象,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是"风"。这是由郭象首先提出的观点,后被历代注家所广泛接受。近代以来,学术界又在"待风"说的基础上,将"待"解释为"... 对于《庄子·逍遥游》中列子"犹有所待"的对象,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是"风"。这是由郭象首先提出的观点,后被历代注家所广泛接受。近代以来,学术界又在"待风"说的基础上,将"待"解释为"依赖"。这种理解存在着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事实上,"恶乎待"并非指"无所依赖",而是对"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一种表示。"待"字的本义为"等待","有所待"就是"有所等待",指有未实现的愿望,有未达到的目标。将"待"解释为"依赖",直接导致了对《庄子》主旨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逍遥游》 有待 依赖
下载PDF
《庄子·逍遥游》“冥灵”新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阳 张一方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1期99-102,F0003,共5页
《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中“冥灵”的“冥”并非“冥海”,应为“黑”,表示龟的颜色;“灵”为“龟”,“冥灵”即黑色的龟。在传世文献中,“冥”可作颜色词使用,表示黑色;“霝”加“龟”作为义... 《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中“冥灵”的“冥”并非“冥海”,应为“黑”,表示龟的颜色;“灵”为“龟”,“冥灵”即黑色的龟。在传世文献中,“冥”可作颜色词使用,表示黑色;“霝”加“龟”作为义符专用来表示“灵龟”的“灵”见于楚卜筮祭祷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 冥灵 黑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