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6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料库翻译学视域下《道德经》的俄译研究
1
作者 徐红 杨慧舒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5-51,共7页
本文以《道德经》俄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库从词汇和句子层面对四种译本进行语言特征分析。词汇角度包括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词频特征,句子层面包括平均句长和连接词,并结合具体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从译法选择和译法统计... 本文以《道德经》俄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库从词汇和句子层面对四种译本进行语言特征分析。词汇角度包括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词频特征,句子层面包括平均句长和连接词,并结合具体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从译法选择和译法统计角度探讨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学 《道德经》 语言特征 译法选择 译者风格
下载PDF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2
作者 周可真 戴昕萌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37-57,269,270,共23页
从管理学维度看,《道德经》所表达的管理思想可名之曰“领导智慧”。老子固然反对以智治国,主张不以智治国,但绝不认为治国不需要任何智慧,相反认为“御今之有”者须有“知古始”的智慧,这种智慧包含对宇宙普遍法则“道”的体认与运用... 从管理学维度看,《道德经》所表达的管理思想可名之曰“领导智慧”。老子固然反对以智治国,主张不以智治国,但绝不认为治国不需要任何智慧,相反认为“御今之有”者须有“知古始”的智慧,这种智慧包含对宇宙普遍法则“道”的体认与运用。“虚静”是获得这种智慧的心境条件,它具有“明体达用”的意义——虚以明道之体,静以达道之用。保持内心虚静,才能树立“下知有之”的“太上”形象——有大智慧,但深藏不露,给老百姓以非善非恶的中性人形象。这种领导形象显示了道德理性中立与道德情感无私的“王”者气度。在治国理民的实践中,“御今之有”者应具“上善若水”的领导品格,既“为”又“不敢为”,“为”是养育万物、养育百姓,“不敢为”是不做损害百姓利益的事,不跟百姓争利,不违逆百姓愿望而擅自给百姓做主,并且从言语到行动都谦卑地对待百姓。更要有“不信者,吾亦信之”的“德信”领导境界,这在本质上乃是把握了善良之本体而达至于无条件地善待一切人的“德善”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管理思想 领导智慧
下载PDF
英语世界“道”的概念演进——以概念整合理论下对《道德经》英译本的阐释为例
3
作者 张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7-189,共3页
《道德经》是老子道家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道”是其核心概念。在英语世界中对“道”的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概念整合理论为人们考察这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由于年代、文化、生活经历等因素的不同,不同译者对原文会有不同的解... 《道德经》是老子道家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道”是其核心概念。在英语世界中对“道”的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概念整合理论为人们考察这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由于年代、文化、生活经历等因素的不同,不同译者对原文会有不同的解读,而目的语空间里的目标读者不同,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策略也不同,最终形成了各自的译文空间。这对中国哲学概念的译介具有启发意义,译介不仅存在“如何翻译”的问题,还有“由谁翻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英语世界 概念演进 概念整合理论 《道德经》 英译
下载PDF
多元系统论下许渊冲《道德经》的文化意象分析
4
作者 张美玲 赵友斌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8-90,共3页
《道德经》作为道家最经典的代表著作,不仅被视为中华文化瑰宝,还深受西方翻译学者的喜爱,目前已有大量译本。本文以许渊冲英译版本Laws Divine and Human为文本,从多元系统论视角对《道德经》许译本文化意象诠释进行探讨,旨在认识翻译... 《道德经》作为道家最经典的代表著作,不仅被视为中华文化瑰宝,还深受西方翻译学者的喜爱,目前已有大量译本。本文以许渊冲英译版本Laws Divine and Human为文本,从多元系统论视角对《道德经》许译本文化意象诠释进行探讨,旨在认识翻译活动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并从全球语境、交往理性和译者主体性三个维度进一步分析许译本的翻译策略选择成因,对中国哲学典籍的跨文化构建和传播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 《道德经》 文化意象 许译
下载PDF
国内《道德经》英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5
作者 程思茜 姚尧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3-48,共6页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2023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道德经》英译研究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研究者与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聚类和前沿突现词等可视化图谱分析,发现:《道德经》英译研究发文量在2015年达到顶峰;目前国内最核心的研究者...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2023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道德经》英译研究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研究者与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聚类和前沿突现词等可视化图谱分析,发现:《道德经》英译研究发文量在2015年达到顶峰;目前国内最核心的研究者与研究机构是来自许昌学院的的温军超;研究热点主题多围绕“译者译本研究”、“翻译理论研究”、“核心概念词研究”、“语料库研究”等;近年来,该领域的前沿趋势聚焦“闵福德译本”和“文化意象”。未来,《道德经》英译研究应加强研究者和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更大规模的语料库及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提升译本的海外传播效果,挖掘译本中的文化内涵,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英译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老子《道德经》中的修身之道——以儒家修身思想为参照
6
作者 李祥林 侯立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1-57,共7页
修身之道实乃儒道两家的共同追求。从老子《道德经》许多篇章中可以看出老子对身的重视,特别是对“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于乡、修之于国、修之于天下”的阐述,突显了老子以修身为本,以内圣外王为修身路径的思想进路,与儒家的修身思... 修身之道实乃儒道两家的共同追求。从老子《道德经》许多篇章中可以看出老子对身的重视,特别是对“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于乡、修之于国、修之于天下”的阐述,突显了老子以修身为本,以内圣外王为修身路径的思想进路,与儒家的修身思想本质相通。只是儒道二家在“轴心期”之后的思想流衍中日益分裂,道家逐渐走向重视身内时空的生命修炼,而倡言“修真”“修道”,弃言“修身”,使“修身”与“内圣外王之道”成为儒家的专属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修身 儒家
下载PDF
《道德经》德育思想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7
作者 刘骋霄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80-83,88,共5页
《道德经》德育思想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中“道法自然”的思想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不言之教”的观点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重视显性教育,还应重视隐性教育;“贵柔... 《道德经》德育思想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中“道法自然”的思想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不言之教”的观点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重视显性教育,还应重视隐性教育;“贵柔崇弱”的理念启发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德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道德经》:老子的大智慧
8
作者 张粲 《今日教育(作文大本营)》 2024年第2期8-9,共2页
典籍《道德经》道家学派的开山巨作,中国哲学史上不容错过的经典。全书共八十一章约5000字,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核心思想是“道”。相传,老子归隐时途经函谷关,守将尹喜向他问“道”,老子才留下这部《道德经》。
关键词 《道德经》 道家学派 中国哲学史 函谷关 老子 归隐 核心思想
下载PDF
从《道德经》英译看译者主体性——以许渊冲译本第一章为例
9
作者 吴安员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427-434,共8页
本文选取《道德经》第一章(许渊冲译本),利用李长栓教授的CEA框架(理解,表达,变通)理论,以现代汉语为载体,将文言文文本和英译文本转化为现代汉语译文,比对两者的现代汉语译本,讨论译者在“三段论”框架下“变通”环节对目的语文本做出... 本文选取《道德经》第一章(许渊冲译本),利用李长栓教授的CEA框架(理解,表达,变通)理论,以现代汉语为载体,将文言文文本和英译文本转化为现代汉语译文,比对两者的现代汉语译本,讨论译者在“三段论”框架下“变通”环节对目的语文本做出的调整,反观在英译古汉语典籍时,译者主体性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译本研究 许渊冲 典籍翻译
下载PDF
ChatGPT-4典籍英译的可能性——以《道德经》为例
10
作者 陈兴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6期481-491,共11页
本文旨在探讨使用ChatGPT-4对《道德经》进行英文翻译的可能性。文章首先阐述了当前古文机器翻译所面临的语料稀缺、语言风格差异等挑战,以及ChatGPT-4作为对话式AI模型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研究采用了以下步骤:1) 引导ChatGPT-4考虑... 本文旨在探讨使用ChatGPT-4对《道德经》进行英文翻译的可能性。文章首先阐述了当前古文机器翻译所面临的语料稀缺、语言风格差异等挑战,以及ChatGPT-4作为对话式AI模型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研究采用了以下步骤:1) 引导ChatGPT-4考虑不同的经典文献英译理念和标准;2) 提供参考资料,帮助模型更好理解《道德经》语境;3) 使用BLEU指标和人工评估,从形态、意义和句法三个层面评估生成的译文质量。研究发现,ChatGPT-4在保持语言流畅性和语法准确性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处理隐喻、哲学概念等需要深入理解语境和文化背景的内容时存在不足。其主要缺陷源自训练语料局限、缺乏语境全面把握,以及人工智能认知能力有限。文章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有机结合,通过扩充训练语料、人工审校和加强人机交互等措施,实现高质量经典文献英译。最终,智能翻译技术与人类翻译专家的通力合作,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4 机器翻译 典籍英译 《道德经》英译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典籍英译本的“义、体、气”三合——《道德经》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11
作者 魏毓伟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本文以文章翻译学的“义、体、气”三合为理论依托,通过比较分析Auther Waley和许渊冲的《道德经》英译本的译介策略,探讨译文和原文是否能够做到三合,即“义合”、“体合”、“气合”。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挖掘《道德经》不同译者如何... 本文以文章翻译学的“义、体、气”三合为理论依托,通过比较分析Auther Waley和许渊冲的《道德经》英译本的译介策略,探讨译文和原文是否能够做到三合,即“义合”、“体合”、“气合”。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挖掘《道德经》不同译者如何发挥语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可为完善《道德经》的译介策略作出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翻译 《道德经》 “义、体、气”三合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浅析译词差异后的译者思考与阐释——以《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中“圣人”概念为例
12
作者 王周璐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9期113-116,共4页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典籍之一,《道德经》在域外传播中涌现出诸多译本,其英译的三个阶段也呈现出《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三次译介高潮。在《道德经》及其他中国典籍的本体与英译研究中,“圣人”一直是颇受关注的概念之一。本文选取三个阶...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典籍之一,《道德经》在域外传播中涌现出诸多译本,其英译的三个阶段也呈现出《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三次译介高潮。在《道德经》及其他中国典籍的本体与英译研究中,“圣人”一直是颇受关注的概念之一。本文选取三个阶段中的四部各具特点的译本(理雅各、韦利、勒玫恩与罗慕士译本),通过对比分析四位译者对《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中“圣人”译词选用,试图勾勒出四位译者在该章中对“圣人”形象的刻画,并结合译介背景与副文本等信息探究译词选择差异背后的译者思考。本文发现,四位译者呈现出的三种译词均体现出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而通过译本副文本的辅佐则能够进一步探寻在译词选择的背后译者对于“圣人”这一重要概念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第五十七章 圣人 典籍翻译 译者背景
下载PDF
浅论《道德经》中体现的君子文化
13
作者 吴雪 《哲学进展》 2024年第7期1406-1414,共9页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老子所著。这部著作以简洁的文字,阐述了老子深邃的哲学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君子文化的理念,这一理念旨在塑造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本文将从君子文...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老子所著。这部著作以简洁的文字,阐述了老子深邃的哲学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君子文化的理念,这一理念旨在塑造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本文将从君子文化的内涵、君子的五大人格“温、良、恭、俭、让”、君子六德“礼、义、仁、厚、智、信”以及君子文化在现实中的意义这几个方面来探讨老子在《道德经》中对君子文化方面的重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老子 君子五格 君子六德
下载PDF
《道德经》大同社会与马恩共产主义社会异同探赜
14
作者 范雅赢 来林杰 《哲学进展》 2024年第7期1458-1463,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结合,是因为虽然二者的文化来源不同,但二者的契合性为他们的结合提供了内在可能性。马克思恩格斯绘制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为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目标,而共产主义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早在《...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结合,是因为虽然二者的文化来源不同,但二者的契合性为他们的结合提供了内在可能性。马克思恩格斯绘制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为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目标,而共产主义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早在《道德经》中便有相关阐述。剖析《道德经》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异同之处,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及其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大同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异同
下载PDF
《道德经》第一章Arthur Waley 英译本探析
15
作者 罗颖德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具有完整逻辑系统的哲学著作,作品的第一章是老子大道思想立论的基石,对整部著作起了总纲的作用。英国汉学家Arthur Waley翻译的《道德经》译本常被作为研究老子学说英文翻译的范本之一。该文将Arthur Waley... 《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具有完整逻辑系统的哲学著作,作品的第一章是老子大道思想立论的基石,对整部著作起了总纲的作用。英国汉学家Arthur Waley翻译的《道德经》译本常被作为研究老子学说英文翻译的范本之一。该文将Arthur Waley的《道德经》英译本第一章与原文逐句比读,分析译文翻译的出色及不足之处,指出译本注重还原《道德经》的历史文化语境并突出原文核心概念的哲学含义,认为在对文化典籍的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能偏离原文的文本含义和主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第一章 译文评析 译本特点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道德经》两英译本译者风格对比研究
16
作者 吕文澎 刘鸿儒 杨香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99,共9页
文章基于自建《道德经》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借鉴译者风格综合研究模式,从语言与非语言特征两个层面考察了林语堂(1948)和斯蒂芬·米切尔(1988)两个英译本所呈现的译者风格。研究发现,两译本均存在简化倾向,可... 文章基于自建《道德经》平行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借鉴译者风格综合研究模式,从语言与非语言特征两个层面考察了林语堂(1948)和斯蒂芬·米切尔(1988)两个英译本所呈现的译者风格。研究发现,两译本均存在简化倾向,可读性较好,有较明显的翻译语料特征,但其风格具有显著差异。林译表达准确充分,但阅读难度较大;以异化策略为主,较好地再现了原文风格。而米译词汇丰富,简洁易懂;以归化策略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原文风格。两译本之风格差异与其译者的社会历史语境、身份和素养、对原作的认识、翻译目的等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译者风格 平行语料库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副文本视域下《道德经》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安乐哲译本为例
17
作者 易红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20-625,共6页
副文本的合理运用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安乐哲在《道德经》译本中将其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研究发现:正文本翻译前,通过副文本阐述译者重译典籍的因由、目的、底本的选择以及哲学语境的建构;翻译中,阐明译者“中国式叙述... 副文本的合理运用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安乐哲在《道德经》译本中将其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研究发现:正文本翻译前,通过副文本阐述译者重译典籍的因由、目的、底本的选择以及哲学语境的建构;翻译中,阐明译者“中国式叙述”的翻译策略、语言和文化语境的建构以及读者服务意识;翻译后,再现道家哲学语境,并彰显译者的翻译惯习。译者发挥主体性利用副文本建构了中国古典哲学的多重语境,不仅使读者加深了对中国哲学的理解,也为中国典籍的翻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副文本 译者主体性 安乐哲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的生命观及道德治理
18
作者 文理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1-85,共5页
以生命观的视角研读《黄帝内经》与《道德经》,两部经书之间都涉及了道德养生。从《黄帝内经》的“知道尊德”,到《道德经》的“道主德从”,都揭示了道德能够赋予生命体能量。医道两家涉及的道德养生,不仅是个人的养生,也是万物的养生... 以生命观的视角研读《黄帝内经》与《道德经》,两部经书之间都涉及了道德养生。从《黄帝内经》的“知道尊德”,到《道德经》的“道主德从”,都揭示了道德能够赋予生命体能量。医道两家涉及的道德养生,不仅是个人的养生,也是万物的养生。两部经书还提醒人们,在个人治理与国家治理之间,道德治理是相互迁移的生命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道德经》 生命观 道德治理
下载PDF
《道德经》中生命观的印地语译介及跨文化阐释
19
作者 田克萍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3期96-110,156,157,共17页
《道德经》对生命主题的强烈关注,与信奉“万物有灵”的印度传统文化哲学存在共鸣。这很可能是《道德经》成为在印度被译介得最为广泛且最为深入的中华典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道德经》流传于印度的多语种译本中,作为官方语言的印地语... 《道德经》对生命主题的强烈关注,与信奉“万物有灵”的印度传统文化哲学存在共鸣。这很可能是《道德经》成为在印度被译介得最为广泛且最为深入的中华典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道德经》流传于印度的多语种译本中,作为官方语言的印地语译本尤为引人注目。五位印度译者翻译了五种《道德经》的印地语译本中,在翻译和阐释老子的生死观、行动观和身体观这三个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主题时,不同的印地语译者在自身不同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及读者期待视野的影响下,经历了不同的叛逆、融合、对话、变形与拓展。而在种种不同之中,存在某种以印度文化框架对老子思想进行格义的相同趋向。这种趋向让《道德经》从古代汉语到现代印地语转换的过程中,实现了老子生命观在印度文化空间中的重建。换言之,当老子的生命观思想披着印地语的外衣在印度重生之时,同时焕发出了中国智慧与印度智慧的光芒,可谓是中印双方文化基因交融的产物,是中印文化你情我愿的双向奔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印地语 译介 生命观 跨文化阐释
下载PDF
《道德经》英译之误与复译之策
20
作者 赵晨辉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2期3-6,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道德经》英译本中的误译案例,指出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不同译者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译者认知层次的差异等是造成误译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分析《道德经》英译过程中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对《... 本文通过分析《道德经》英译本中的误译案例,指出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不同译者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译者认知层次的差异等是造成误译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分析《道德经》英译过程中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对《道德经》复译提出针对性建议,包括精准理解源语文本、灵活使用译语表达、有效再现文化意象等,以期为将来翻译《道德经》和其他中华文化典籍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误译 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