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行般若经》中“何所”的用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幼军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57,93,共5页
“何所”在东汉支娄迦谶所译《道行般若经》中有九种用法。其意义原本是“何处” ,是一个名词性短语 ,后扩大到“何” ,相当于“什么”“哪个”“为何” ,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此外 。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何所” 语法 疑问代词 类关系代词
下载PDF
《道行般若经》与《大明度经》的语法对比 被引量:3
2
作者 季琴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3-86,共4页
充分运用汉译佛经的同源异译经进行比较是研究佛经语言的一种重要方法。《道行般若经》和《大明度经》是两部具有同源关系的异译经,都属于"般若经"系列。《道行般若经》由东汉支谶所译,《大明度经》由三国支谦所译。与《道行... 充分运用汉译佛经的同源异译经进行比较是研究佛经语言的一种重要方法。《道行般若经》和《大明度经》是两部具有同源关系的异译经,都属于"般若经"系列。《道行般若经》由东汉支谶所译,《大明度经》由三国支谦所译。与《道行般若经》相比,《大明度经》在代词的使用上较为多样化,语气词的使用频率也更高,并删掉了《道行般若经》中原有的某些句子成分,改换了个别句式。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道行般若经》偏向口语化,《大明度经》偏向于文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大明度经》 语法对比 代词 语气词 口语化 文雅化
下载PDF
谈早期汉译佛经在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价值——以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史光辉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5期99-103,共5页
早期佛经保留了相当多的口语词 ,是汉语词汇研究和辞书编纂的重要语料 ,本文以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为例 ,从收词、书证、义项、释义四个方面 。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佛经 口语词 汉语 东汉 辞书编纂
下载PDF
《道行般若经》敦煌写本与刊本的互校
4
作者 周远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44-49,共6页
《道行般若经》在后世的传抄或刊刻的过程中,经文有被删削改动之处。文章将《道行般若经》的敦煌写本与其不同的刊本进行比勘,校正写卷和刊本中存在的"脱文""误文""衍文"三个方面的错误。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敦煌写卷 刊本 同经异译 校勘
下载PDF
《道行般若经》及其异译介宾短语句法位置比较
5
作者 叶慧琼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年第20期190-191,共2页
《道行般若经》及其异译中的介宾短语的对比研究,可看出表处所的"於"字介宾短语前置数量增加,后置数量减少,原因是"於"字介宾结构的位置变化,且后译的内容比前译丰富;表工具的"以"、"用"、&qu... 《道行般若经》及其异译中的介宾短语的对比研究,可看出表处所的"於"字介宾短语前置数量增加,后置数量减少,原因是"於"字介宾结构的位置变化,且后译的内容比前译丰富;表工具的"以"、"用"、"持"字介宾结构大部分前置,介词"以"数量大大增加,在后译中代替了"用"和"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介宾短语 句法位置
下载PDF
《道行般若经》中“故”类因果复句探究
6
作者 陆恒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7-82,共6页
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是早期汉译佛经的代表作,体现了古印度因明思想,因果复句在其中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文章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道行般若经》中的"故"类因果复句进行探究,旨在反映早期汉译佛经语言的一... 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是早期汉译佛经的代表作,体现了古印度因明思想,因果复句在其中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文章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道行般若经》中的"故"类因果复句进行探究,旨在反映早期汉译佛经语言的一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故”类因果复句 语言特征
下载PDF
从《道行般若经》看黄金在佛像制作中的必要性及其原因
7
作者 马宗洁 《河北画报》 2020年第10期20-22,共3页
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揭示黄金在佛像制作中具有必要性,其原因有二:一是为了实现佛像模拟佛金色身相的功能;二是为了象征佛像给予人们福报的功能。说明金身是佛像必不可少的内容,反映黄金是造佛像的必要条件的教义在2世纪晚期... 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揭示黄金在佛像制作中具有必要性,其原因有二:一是为了实现佛像模拟佛金色身相的功能;二是为了象征佛像给予人们福报的功能。说明金身是佛像必不可少的内容,反映黄金是造佛像的必要条件的教义在2世纪晚期已经出现并传入汉地,为佛像全身提供教义依据,有助于佛像金身在汉地的传播与发展,既是东汉佛像全身教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又是研究佛像金身早期发展史的重要材料,提示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佛造像艺术品时应使用黄金,对于佛像制作具有启示意义,可促进佛像金身文物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黄金 佛像 支婺迦谶 东汉
下载PDF
从东汉《道行般若经》看金币上的佛像
8
作者 马宗洁 《收藏与投资》 2022年第10期78-82,共5页
东汉月支高僧支娄迦谶翻译的《道行般若经》阐明金为造佛像的必要条件、佛涅槃后因念佛而造模拟佛身相的佛像、供养佛像可得福报、释迦牟尼佛和化佛均有金色身、金有福报的寓意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金币上的佛像提供了教义依据。金币... 东汉月支高僧支娄迦谶翻译的《道行般若经》阐明金为造佛像的必要条件、佛涅槃后因念佛而造模拟佛身相的佛像、供养佛像可得福报、释迦牟尼佛和化佛均有金色身、金有福报的寓意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金币上的佛像提供了教义依据。金币上的佛像符合《道行般若经》中的“成佛像有金说”、佛身金色、金有福报的寓意等教义内容,形象地传达供养佛像得福报的宗教理念。2世纪迦腻色迦一世金币双面的国王像和佛像生动地表现了世间福报最大者(王)和出世间福报最大者(佛)的一体(金)两面(王和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东汉《道行般若经》中的“成佛像有金说”等相关教义内容进行经像互证,反映佛像金身的教义理论与实践在2世纪均已出现并应用于钱币领域,对于佛造像、钱币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金币 佛像 迦腻色迦一世 东汉
下载PDF
东汉《道行般若经》中的化佛金身研究
9
作者 马宗洁 《今古文创》 2020年第24期40-42,共3页
东汉支娄迦谶(略称支谶)译《道行般若经》记载的萨陀波伦菩萨见化佛金身并得其劝导而继续东行求法的故事,与汉明帝梦化佛金身而遣使西行求法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处,为汉明帝梦化佛金身的传说提供教义依据,反映2世纪晚期单尊立姿化佛金身... 东汉支娄迦谶(略称支谶)译《道行般若经》记载的萨陀波伦菩萨见化佛金身并得其劝导而继续东行求法的故事,与汉明帝梦化佛金身而遣使西行求法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处,为汉明帝梦化佛金身的传说提供教义依据,反映2世纪晚期单尊立姿化佛金身教义已经出现并传入汉地,有助于单尊化佛金身立像在汉地的传播与发展,其意义不仅限于艺术领域,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史、佛教史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化佛 金身 萨陀波伦菩萨 汉明帝
下载PDF
《道行般若经》高频词研究
10
作者 曹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72-76,共5页
《道行般若经》是现存较为可靠的早期汉译佛经的代表,文章在对其文本进行全面切词和统计的基础上,主要介绍高频词的使用情况,同时将所涉及的词语与中土文献使用情况作比对,分析《道行般若经》语言面貌和译经风格。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高频词 外来词 本土词
下载PDF
《道行般若经》与其汉文异译的互校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敕瑞 《汉语史学报》 2004年第1期127-146,共20页
本文通过东汉支娄迦谶所译《道行般若经》与后世所出之同经异译比勘,共举正这些译经中的"误字"、"脱字"、"衍文"、"倒文"71例,其中借助其他汉文异译本校正《道行般若经》45例,通过《道行般若... 本文通过东汉支娄迦谶所译《道行般若经》与后世所出之同经异译比勘,共举正这些译经中的"误字"、"脱字"、"衍文"、"倒文"71例,其中借助其他汉文异译本校正《道行般若经》45例,通过《道行般若经》校正其他汉文异译本26例,文章最后总结了校勘佛典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典 《道行般若经》 同经异译 校勘
原文传递
《道行般若经》中特殊的“而”字考察
12
作者 张幼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115,128,共9页
《道行般若经》译出早在东汉,其中有些"而"字的用法有别于常。其特殊用法包括句法和词法两方面。句法方面主要表现在置于特殊的句法位置,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和"于……"后;词法方面主要表现在用于特殊的词语中,... 《道行般若经》译出早在东汉,其中有些"而"字的用法有别于常。其特殊用法包括句法和词法两方面。句法方面主要表现在置于特殊的句法位置,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和"于……"后;词法方面主要表现在用于特殊的词语中,包括用在词语"无而"和"何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而” 特殊用法
原文传递
东汉《道行般若经》中的释迦牟尼佛金色右臂说研究
13
作者 马宗洁 《山东艺术》 2020年第4期76-81,共6页
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中的释迦牟尼佛金色右臂说揭示释迦牟尼佛像的金色右臂有交托、传承经法的寓意,是释迦牟尼佛传承(《般若波罗蜜》)经法题材的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内容,反映大乘佛教有以右为尊的理念,释迦牟尼佛金色右臂的... 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中的释迦牟尼佛金色右臂说揭示释迦牟尼佛像的金色右臂有交托、传承经法的寓意,是释迦牟尼佛传承(《般若波罗蜜》)经法题材的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内容,反映大乘佛教有以右为尊的理念,释迦牟尼佛金色右臂的教义在2世纪晚期已经出现并传入汉地;为释迦牟尼佛(坐)像的金色右臂(乃至金身)提供教义依据;有助于佛像金身局部研究和整体研究的深入发展;提示艺术工作者在创作释迦牟尼佛传承经法(尤其是《般若波罗蜜经》)题材的艺术作品时,应着力表现释迦牟尼佛的金色右臂的视觉效果,对于佛造像艺术创作和相关设计有启发意义;对于有金色右臂的释迦牟尼佛像文物研究和相关展览策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释迦牟尼佛 金色右臂 阿难 坐像
原文传递
从支谶译经看佛像金身的宗教功能
14
作者 马宗洁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019年第2期39-46,共8页
东汉支娄迦谶(略称支谶)译《道行般若经》和《佛说般舟三昧经》阐明佛像金身具有弘扬佛教和辅助修行的宗教功能,是大乘佛教徒传播教义和吸引信众的重要方式,与得福报、证三昧等大乘佛教信仰内容密切相关,反映大乘佛教徒的价值取向和内... 东汉支娄迦谶(略称支谶)译《道行般若经》和《佛说般舟三昧经》阐明佛像金身具有弘扬佛教和辅助修行的宗教功能,是大乘佛教徒传播教义和吸引信众的重要方式,与得福报、证三昧等大乘佛教信仰内容密切相关,反映大乘佛教徒的价值取向和内心追求,满足大乘佛教徒多方面的宗教需求,揭示2世纪晚期有关佛像金身之宗教功能的教义已经出现并传入汉地,为佛像金身进入中国佛教徒的宗教生活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有助于人们准确理解佛像金身的宗教内涵及文化价值,促进相关历史文物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像金身 宗教功能 支娄迦谶 《道行般若经》 《般舟三昧经》
下载PDF
試釋“枝掖”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婷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367-370,共4页
準確分析譯經詞彙的特殊現象是理解譯經語言的基礎,本文主要從東漢支讖譯《道行般若經》及其同經異譯入手,試分析"枝掖"一詞的詞義和構詞理據,認爲"枝掖"成詞是早期譯經的一種誤解誤用現象。
关键词 枝掖 《道般若經》 誤解誤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