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国之世儒墨治道的对立与融合——以清华简《邦家之政》《治邦之道》为考察中心
1
作者 刘子珍 《殷都学刊》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战国之世,儒、墨两家彼此诘难,各自标榜其治国理政之道。过去学者多措意于儒墨之争,对二者的融合则关注不足。清华简第八辑《邦家之政》与《治邦之道》的刊布,为重新审视战国儒墨融合现象及其在先秦思想史上的地位提供了重要线索。战国... 战国之世,儒、墨两家彼此诘难,各自标榜其治国理政之道。过去学者多措意于儒墨之争,对二者的融合则关注不足。清华简第八辑《邦家之政》与《治邦之道》的刊布,为重新审视战国儒墨融合现象及其在先秦思想史上的地位提供了重要线索。战国时期,社会面临急剧转型与深刻变革,为适应列国富国强兵的现实政治需求,诸子学说多有互补与渗透,儒墨融合便是在此背景下促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邦家之政》 《治之道》
下载PDF
清华大学所藏竹书《邦家之政》校证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斯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112,共7页
新近公布的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书《邦家之政》,是一篇重要的先秦佚籍。通过对其文本作较为全面的校证,特别是对其中多处疑难字句,平议众说,择善而从,或提出新解,证以传世或出土文献,从而使全篇文意得以贯通,为进一步的研讨提供可靠的基础。
关键词 清华简 《邦家之政》 古文字
下载PDF
从清华简《邦家之政》看早期儒家思想的分化与流变——兼论思孟学派在战国时期的影响力
3
作者 朱君杰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清华简第八辑《邦家之政》一篇作为阐述儒家为政思想的简文,却有浓郁的墨家色彩,其中崇尚节俭,选贤任能,注重均分等思想,均可以看作受到墨家思想影响的产物。其观念反倒与孟子、荀子这些被后世以为正统儒者的为政观颇有不同。这为人们... 清华简第八辑《邦家之政》一篇作为阐述儒家为政思想的简文,却有浓郁的墨家色彩,其中崇尚节俭,选贤任能,注重均分等思想,均可以看作受到墨家思想影响的产物。其观念反倒与孟子、荀子这些被后世以为正统儒者的为政观颇有不同。这为人们进一步理解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分化提供了契机。《邦家之政》一篇简文,其思想或可代表早期儒学分化后,受墨学思想影响较大的一支分支。通过分析《邦家之政》为政观念与墨家思想的相似性,以及与儒家其他分支相比较下,分歧之大,可以直观地认识到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分化之深。另外,通过对近年来出土文献的综合梳理,可以认识到,孟子以及思孟学派虽然只是战国时期儒家分化后之一支,却无可否认其影响力之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家之政》 如墨交融 分化流变 思孟学派
下载PDF
从清华简《邦家之政》看《荀子》中的“俗儒”
4
作者 朱君杰 《荆楚学刊》 2020年第1期10-15,共6页
清华简第八辑中《邦家之政》一篇,是阐述战国时期儒家为政观念的简文,但其中却充斥着如节俭、薄葬、均分、尚贤等墨家的思想主张。这些观念与几乎同时代的孟子为政观念颇有不同之处。与孟子相比,持《邦家之政》为政观念的一派儒者更近... 清华简第八辑中《邦家之政》一篇,是阐述战国时期儒家为政观念的简文,但其中却充斥着如节俭、薄葬、均分、尚贤等墨家的思想主张。这些观念与几乎同时代的孟子为政观念颇有不同之处。与孟子相比,持《邦家之政》为政观念的一派儒者更近似《荀子》中所提及的主张与墨学相近的“俗儒”。就现有的传世与出土文献来看,孔子之后,“子张之儒”其主张与墨学最为接近。由此观之,将孟子定为荀子认为的“俗儒”,综合现有的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来看,乃是后世对《荀子》的误解。按荀子对于“儒效”的理解来看,将主张与墨学差异极大的孟子定义为“雅儒”似乎更为公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家之政》 《荀子》 子张之儒 孟子 俗儒
下载PDF
由《邦家之政》谈出土战国文献学派问题
5
作者 张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期39-41,共3页
清华简(捌)《邦家之政》反映的是儒家思想还是墨家思想,学者略有争议。学派不明,甚至影响到对字句的训释。战国时期的竹简反映的思想常常蕴含两个或多个学派的思想,较为复杂,并不适宜以“六家”“十家”分类,反而应回到诸子“百家”,以... 清华简(捌)《邦家之政》反映的是儒家思想还是墨家思想,学者略有争议。学派不明,甚至影响到对字句的训释。战国时期的竹简反映的思想常常蕴含两个或多个学派的思想,较为复杂,并不适宜以“六家”“十家”分类,反而应回到诸子“百家”,以人物区分,来细化文献反映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家之政》 儒学 墨学
下载PDF
清华简《邦家之政》的为政观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均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8-172,共5页
清华简《邦家之政》原由十三支简编联而成,今缺第一、二简,见存十一支。其中第三简上下段及第五、第十三简上段有残缺,设三道编绳。完整简长约45厘米,宽0. 6厘米。文字较清晰,满简书写二十八至三十四字不等。简背署次序号码"三"至"... 清华简《邦家之政》原由十三支简编联而成,今缺第一、二简,见存十一支。其中第三简上下段及第五、第十三简上段有残缺,设三道编绳。完整简长约45厘米,宽0. 6厘米。文字较清晰,满简书写二十八至三十四字不等。简背署次序号码"三"至"十三",缺序号"一""二"。简册背面上段见四道划痕,但原册未按划痕对齐,今按次序号码复原,则内容连贯顺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家之政》 清华简 经典 哲学
原文传递
清华简《邦家之政》所反映的儒墨交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均明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9,共5页
战国中期,儒墨实力相当,抗争激烈。人们往往注重两家间的差异,而忽视其间的交融。早期墨者原本就脱胎于儒家,交融是情理中事,清华简《邦家之政》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节俭观,包括宫室、衣用、饮食、礼仪、丧葬之简朴... 战国中期,儒墨实力相当,抗争激烈。人们往往注重两家间的差异,而忽视其间的交融。早期墨者原本就脱胎于儒家,交融是情理中事,清华简《邦家之政》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节俭观,包括宫室、衣用、饮食、礼仪、丧葬之简朴,尤其节葬观已脱离儒家正统;二为选贤观,包括不拘一格降人才、规避谗佞小人等,但没能摆脱宗法制度的束缚,仍然强调家族弟兄的核心作用;三为民本思想,强调国君与民众之间关系的和谐,主张平均分配。因此,它所代表的当为根植于民众、主张简朴生活与公平分配、与墨家有更多交融的理想主义者,乃儒、墨交融之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邦家之政》 交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