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简评《鄂尔多斯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易培强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鄂尔多斯模式研究》 区域经济 创新 额尔敦扎布 沈斌华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模式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勇 王壮森 +2 位作者 邵龙义 弓嘉勋 吴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和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岩性和孔隙特征,以揭示铝土岩系储集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提出以铝的氢氧化物、铁矿物和黏土矿物三单元的...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和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岩性和孔隙特征,以揭示铝土岩系储集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提出以铝的氢氧化物、铁矿物和黏土矿物三单元的铝土岩系岩石学命名分类方案;(2)铝质泥岩产状主要为致密块状和碎屑状,(泥质)铝土岩多呈致密块状、豆状、鲕状、多孔土状和碎屑状,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缝是主要储气空间,孔隙度一般小于10%,以介孔为主;(3)华北地区铝土岩系纵向上总体上可分为5段,即铁岩(山西式铁矿,A段)、铝质泥岩(B段)、铝土岩(C段)、铝质泥岩(含碎屑)(D段)和暗色泥岩-煤岩段(E段);(4)在岩溶平台、缓坡和洼地分别发育潜穴/漏斗状、透镜状、层状/块状铝土岩沉积,岩溶平台及缓坡处有利于地表水淋滤,岩溶改造作用强,孔隙发育,储集层厚度大且物性好,但连贯性差,低洼处物性较差但储集层相对连续稳定。铝土岩天然气富集受源岩-储集层-裂缝综合控制,相关认识可为该层段和类似铝土岩系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上石炭统 铝土岩系 储集层特征 形成模式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山西组致密储层形成主控因素与发育模式:以彬长地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松 马立元 +4 位作者 王濡岳 邓杰 李昱东 全晓园 蒋融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0,共13页
明确致密储层“甜点”的分布是致密储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常规物性分析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明确... 明确致密储层“甜点”的分布是致密储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常规物性分析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明确了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建立了优质储层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心滩微相岩石粒度粗,孔隙结构为小孔-中细喉型,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岩石粒度细,孔喉结构为微孔-微喉型,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成岩作用对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间歇性火山凝灰质在酸性地层蚀变为高岭石,而在碱性地层蚀变为绿泥石套膜,抑制了石英次生加大和方解石胶结,保护了储集空间。石英次生加大主要为泥岩转化形成的SiO_(2)渗滤到砂岩中形成的,中晚期方解石充填长石、岩屑溶孔为方解石顶底板胶结的主要原因。晚期构造改造形成的微裂缝无方解石胶结,改善了储层物性,对气藏起调整作用。彬长地区在3 750 m和3 900 m埋深段附近为2个溶蚀孔发育带。最优储层为溶蚀孔发育带内火山凝灰质转化形成的富含绿泥石套膜的中-粗砂岩;次优储层主要分布在溶蚀孔发育带内单砂体厚度较大、有旋回且无泥岩隔档的砂体的中下部,主要为缺少绿泥石套膜的中-粗砂岩,方解石胶结与石英次生加大作用最低。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优质储层发育的成因,对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成岩作用 致密储层 主控因素 储层发育模式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灰岩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4
作者 黄有根 许杰 +5 位作者 郑小鹏 刘燕 钟寿康 李琳 张道锋 谭秀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925,共15页
下二叠统太原组灰岩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广泛分布,已有多口井试气后相继获得了工业气流,勘探潜力较大,但目前对该组灰岩沉积微相类型与沉积模式的研究尚不够成熟。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大量钻井岩心、薄片的详细描述... 下二叠统太原组灰岩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广泛分布,已有多口井试气后相继获得了工业气流,勘探潜力较大,但目前对该组灰岩沉积微相类型与沉积模式的研究尚不够成熟。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大量钻井岩心、薄片的详细描述,综合测井资料,从岩石类型、沉积相类型、典型沉积序列、沉积模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盆地中东部太原组灰岩的沉积特征与沉积过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太原组由海相碳酸盐岩、混积岩及陆源碎屑岩3大类15小类岩石类型构成,其中海相碳酸盐台地相可进一步划分为生屑滩、滩间海、潮上带(泥坪)、潮间带(泥灰坪)等7种沉积微相。依据地层剖面精细刻画,共识别出海陆过渡环境下的6个典型序列,其中序列1、2、3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序列4、5、6为陆相三角洲沉积序列。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时期经历了由陆相三角洲(碎屑沉积)→海陆过渡相(混积沉积)→海相碳酸盐台地(碳酸盐沉积)的沉积演化,受沉积期地貌影响,整体具有“北砂南灰,上覆泥煤”的沉积充填模式。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太原组的沉积地质认识,也为后续太原组天然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下二叠统 灰岩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
5
作者 樊婷婷 周梦影 +2 位作者 郭远智 刘玉栋 蔡玥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分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古地貌的控制。胡尖山地区地处甘陕、蒙陕2条古河交汇之处,古地貌刻画精度不足,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综合完钻井、测井资料,分别采用印模法、残余厚度法并综合2种方法,在胡...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分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古地貌的控制。胡尖山地区地处甘陕、蒙陕2条古河交汇之处,古地貌刻画精度不足,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综合完钻井、测井资料,分别采用印模法、残余厚度法并综合2种方法,在胡尖山地区划分出古河谷、河间丘、阶地、斜坡、坡嘴、低残丘6种古地貌单元,并进一步结合试油试采及生产动态资料,总结出坡嘴成藏和河间丘成藏2种成藏模式,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胡尖山地区 侏罗系 古地貌 成藏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范立民 孙魁 +6 位作者 马万超 胡俭 马雄德 王建文 吴立群 苗彦平 荣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928,共12页
近十几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开采频频受到了直罗组地下水的威胁,甚至出现了突水事故。区内以直罗组地下水为充水水源的大水矿井连片分布,且与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关系密切。为阐释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在直罗... 近十几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开采频频受到了直罗组地下水的威胁,甚至出现了突水事故。区内以直罗组地下水为充水水源的大水矿井连片分布,且与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关系密切。为阐释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在直罗组古河道砂体空间分布及其对地下水赋存控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区尺度、井田尺度和工作面尺度,分析了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与矿井涌水的关系,提出了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下矿井涌水模式。结果表明: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冲刷带沿红碱淖—尔林兔—锦界一线发育,冲刷带内延安组第5段几乎被冲刷剥蚀殆尽,在局部地区延安组第4段也遭受了冲刷。根据砂分散体系分析和隔水岩组发育特征,将冲刷带内充填沉积的古河道砂体分为3级。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富水性的强弱主要受控于砂体规模、物性特征和风化作用,一级砂体(主河道)区域富水性强于二级砂体(分支河道)及三级砂体(三角洲间湾、分流间湾)区域,当砂体遭受风化后,其富水性将进一步增强。基于不同尺度下砂体分级、风化砂体厚度与矿井涌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研究区东部现阶段古河道砂体下生产矿井的3种涌水模式。强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一级砂体分布区,风化砂体厚度一般≥30 m。中等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一级砂体的边缘或二级砂体区域,风化砂体厚度一般10~30 m。弱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三级砂体区域,风化砂体厚度一般<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含水层 古河道砂体 矿井涌水模式 水资源保护(保水采煤)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勘探区
7
作者 于洲 范立勇 +5 位作者 任军峰 魏柳斌 黄正良 吴东旭 白海峰 罗开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7,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已累计提交了超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三级规模储量,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面对中国逐年上升的油气需求,维持产量快速增长与勘探接替领域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已累计提交了超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三级规模储量,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面对中国逐年上升的油气需求,维持产量快速增长与勘探接替领域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寻找规模储量来夯实资源基础。为了寻找新的潜在天然气勘探领域,在已取得的天然气勘探成果基础上,通过地震、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微观薄片及化验测试等资料分析,重点对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特征及天然气成藏模式开展了系统研究,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研究结果表明:①盆地寒武系具有“新生古储、侧向供烃”和“下生上储、断裂输导供烃”天然气成藏模式,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和下寒武统烃源岩是寒武系气藏的供烃源岩,发育规模的裂缝—孔隙(洞)型白云岩储层有利于天然气聚集;②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地层具有“自生自储、断裂输导供烃”天然气成藏模式,其内部发育的泥质烃源岩和分散可溶有机质2类海相烃源岩具备供烃能力,沿古隆起分布的白云岩储层可为天然气富集提供规模储集空间;③盆地西部具有海相页岩“源内自生自储”与白云岩“上生下储、断裂侧接供烃”2种天然气成藏模式,克里摩里组和乌拉力克组泥(页)岩具备规模供烃能力,沿隆起发育的白云岩储层和沿坳陷发育的页岩储层具备规模储集能力。结论认为,盆地南部吴起—环县与正宁—黄陵地区寒武系、盆地东部榆林—靖边地区奥陶系马二段—马三段和盆地西部陶乐地区与马家滩地区奥陶系白云岩是下一步寻找油气规模发现的战略领域,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油气勘探选区及有利目标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寒武系—奥陶系 白云岩 海相页岩 天然气成藏模式
下载PDF
陆相页岩层系岩性组合模式及其对原油差异性富集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
8
作者 何鑫 陈世加 +6 位作者 胡琮 张海峰 牟蜚声 陆奕帆 代林锋 付晓燕 韩玫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5-1337,共13页
为明确陆相页岩层系原油岩性组合模式类型及其对原油富集的影响,优选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本次研究在岩心观察与测井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储层物性测试、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和储层... 为明确陆相页岩层系原油岩性组合模式类型及其对原油富集的影响,优选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本次研究在岩心观察与测井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储层物性测试、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和储层叠置关系与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不同区块油藏解剖,探讨不同岩性组合模式对原油差异性富集的控制作用。本次研究将长7段岩性组合模式划分为8种类型(A型—H型)。其中,A型—C型为重力流型,以长7段发育厚层重力流砂体和黑色页岩与暗色泥岩为主要特征,A型、C型主要分布在陇东地区,B型在全盆地均有分布。D型—G型为三角洲前缘型,以发育三角洲前缘砂和暗色泥岩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H型为页岩型,长7_(3)至长7_(1)均为泥页岩,中间夹薄层泥页岩。重力流型(A型—C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明显好于三角洲前缘型(D型—G型)烃源岩,是重力流沉积地区原油富集程度高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地区的主要原因。B型、G型和H型储层物性最差,导致同一沉积地区、不同区块原油富集程度存在差异。不同岩性组合模式岩性变化控制不同亚段和不同区块原油富集程度,A型岩性组合原油富集程度最高,长7_(1)和长7_(2)均有规模性油藏被发现;G型岩性组合原油富集程度最低,长7_(1)至长7_(3)油藏零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模式 富集控制机理 页岩层系原油 延长组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沉积微相与沉积模式
9
作者 刘国庆 苏中堂 +4 位作者 郝志磊 魏柳斌 任军锋 廖慧鸿 吴浩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95,共17页
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是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形成的岩石共生组合,对其进行微相分析和沉积模式构建,有利于揭示蒸发环境下的沉积学信息,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大量钻井、岩心资料,开展岩石宏观、微观观... 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是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形成的岩石共生组合,对其进行微相分析和沉积模式构建,有利于揭示蒸发环境下的沉积学信息,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大量钻井、岩心资料,开展岩石宏观、微观观察,识别沉积微相,分析沉积序列,构建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可划分出10类微相(MFT1-MFT10):盐岩、膏岩、含膏云岩、纹层状微粉晶云岩、颗粒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微生物云岩、生物扰动(灰)云岩、纹层状微晶灰岩、微晶颗粒灰岩;共生体系发育4类微相组合:(1)潮间上带—潮上带白云岩-含膏云岩-泥云岩组合;(2)潮间下带膏岩-藻云岩-白云岩组合;(3)潮下带纹层状灰岩-搅动灰岩-扰动灰岩组合;(4)潟湖内层状膏岩-团块状膏岩-盐岩组合。马家沟组为浅盆蒸发成盐,低海平面蒸发成盐,高海平面发育碳酸盐岩,海平面反复波动形成巨厚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 生物扰动云岩 微生物云岩 沉积模式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河控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S59区块山西组一段为例
10
作者 欧阳诚 段新国 +5 位作者 方健 刘金库 吴婷 彭宇 李洲 宋荣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6,129,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S59区块山一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地势平坦、古水深较浅、湖平面频繁升降、物源充足等特点,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取心井岩心分析及侧井相分析,探讨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浅水三... 鄂尔多斯盆地S59区块山一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地势平坦、古水深较浅、湖平面频繁升降、物源充足等特点,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取心井岩心分析及侧井相分析,探讨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山一段为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浅水三角洲的陆上部分沉积过程与曲流河沉积具有一致性,发育边滩、“渐弃型”废弃河道、决口扇和洪泛平原等微相,平面上河道在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形成边滩微相。此外在凹岸发育一定规模的废弃河道,河道砂体呈南北向分布,发育少量的决口扇沉积,在河道间发育细粒沉积洪泛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的建立为预测优质砂体发育位置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山一段 河控浅水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亚相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11
作者 汪涵 吕奇奇 +3 位作者 高永亮 霍勇 孙学虎 王林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I0001,共16页
根据野外露头观察及薄片鉴定,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的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特征,分析沉积相类型、特征和剖面相,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发育13种(LF1—LF13)岩相类型,识别8种岩相组合,分别为亮晶鲕粒灰... 根据野外露头观察及薄片鉴定,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的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特征,分析沉积相类型、特征和剖面相,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青龙山剖面中寒武统发育13种(LF1—LF13)岩相类型,识别8种岩相组合,分别为亮晶鲕粒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颗粒支撑砾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泥晶生物屑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泥晶鲕粒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灰绿色泥页岩和泥晶鲕粒灰岩,条带状灰岩和放射状砾屑灰岩,条带状灰岩和土黄色泥页岩,含球粒粉晶白云岩和土黄色泥页岩。中寒武统发育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体系,主要为内缓坡相,包括潮坪、潟湖、滩间海、颗粒滩4种亚相和10种微相。中寒武世,青龙山剖面处于碳酸盐岩缓坡环境,随秦祈海槽向东、北方向发生海侵,受青铜峡—固原断裂的影响,沉积中心向东迁移,沉积相带由潮坪—潟湖向颗粒滩—滩间海转变,出现海退迹象,再次转变为潮坪沉积。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古环境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武统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碳酸盐岩缓坡 青龙山剖面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泥岩生-储-排油特征及演化模式
12
作者 葛云锦 贺永红 +3 位作者 许璟 马芳侠 杜克锋 李红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通过低成熟度泥岩生排烃模拟试验,结合高压压汞、液氮吸附、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泥岩的生油、储油、排油及热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对生成原油及其可动性进行分析,建立全过程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长7泥岩最大的生油... 通过低成熟度泥岩生排烃模拟试验,结合高压压汞、液氮吸附、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泥岩的生油、储油、排油及热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对生成原油及其可动性进行分析,建立全过程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长7泥岩最大的生油量出现在成熟度R o=1.0%附近,生油量约为120 mg/g TOC,而后随着成熟度增高,生液态烃量逐渐降低,气态烃量逐渐增加,累积生烃量持续增大;排出页岩油量随成熟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R o为1.15%时液态烃排出量最大,约为64.55 mg/g TOC,之后随后成熟度继续增大,液态烃排出率迅速降低;随热演化程度升高,泥岩微孔体积持续增大,中孔体积先增大后减少,大孔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宏孔持续增大;可动流体饱和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不同成熟度泥岩可动流体平均为23.17%;长7泥岩生储排烃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低成熟阶段、成熟—自饱和阶段、成熟—排油阶段、成熟—高成熟阶段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油 生排烃 可动流体 演化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模式
13
作者 李佐有 谢非 +2 位作者 胡天宝 陈琳 车新凯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助推天然气高效勘探,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奥陶系成藏地质条件开展研究。在揭示了地层构造、沉积演化等基础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梳理了成藏地质条件,并根据生、储、盖配置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成藏模... 为助推天然气高效勘探,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奥陶系成藏地质条件开展研究。在揭示了地层构造、沉积演化等基础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梳理了成藏地质条件,并根据生、储、盖配置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成藏模式。奥陶系烃源岩以泥质岩型为主,白云岩、石灰岩、页岩均可作为储集层。天然气成藏模式主要可划分为:深海平原页岩源内自生自储式、大陆斜坡浊积灰岩源内自生自储式、碳酸盐台地灰岩近源上生下储式、碳酸盐台地白云岩远源上生下储式。根据完钻井资料,研究区内成藏模式以深海平原页岩源内自生自储式为主,是下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奥陶系 天然气藏 成藏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与管理模式
14
作者 游旭清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38-240,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近年来油气产量快速增长,油气当量规模已超8000万吨,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油气生产盆地和第一大天然气产区。其中盆地内最大油气生产单位长庆油田,依靠科技创新,让“三低”油气田实现可持续效益开发,油气当量突破6500万吨,创... 鄂尔多斯盆地近年来油气产量快速增长,油气当量规模已超8000万吨,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油气生产盆地和第一大天然气产区。其中盆地内最大油气生产单位长庆油田,依靠科技创新,让“三低”油气田实现可持续效益开发,油气当量突破6500万吨,创造了国内油气田年产油气最高纪录。在油气增储上产的需求下,新能源快速接替,页岩油和致密气已逐步实现规模效益建产。本文依托地质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优化了非常规油气开发的主体和配套技术,多措并举,改革了管理模式,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资源向储量、储量向产量转化,实现地质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油 致密气 开发技术 管理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创新发展模式获中国房地产代建峰会重点推介
1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城市开发》 2024年第4期24-27,共4页
4月18—19日,首届中国房地产代建峰会在深圳隆重召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奋林带队,鄂尔多斯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伊金霍洛旗宏泰房地产开发有... 4月18—19日,首届中国房地产代建峰会在深圳隆重召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奋林带队,鄂尔多斯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伊金霍洛旗宏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大兴房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维邦房地产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炜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星河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房地产开发企业组团应邀出席峰会。鄂尔多斯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锦瑞、副总经理张晓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运营 房屋开发 房地产开发企业 创新发展模式 星河湾 副局长 鄂尔多斯 保障性住房建设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光展 王健 +3 位作者 吴楠 徐清海 刘显凤 付清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5,共13页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氮气吸附、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研究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计算孔隙结构参数,观察微孔...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氮气吸附、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研究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计算孔隙结构参数,观察微孔分布,分析微孔隙类型,探讨并分析影响微孔发育的矿物成分、粒度及分选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的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致密砂岩微孔隙结构复杂,主要以黏土粒间溶孔、长石溶孔等形式存在;长7段主要发育小孔喉,微孔体积平均值为6.19×10^(-3)mL/g,孔隙发育差;长7油层组砂岩样品中,长7段的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平均值为4.252 m^(2)/g,总孔体积平均值为0.0183 mL/g,最大孔径平均值为185.9 nm;砂岩孔隙以介孔为主,宏孔和微孔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段 致密砂岩 氮气吸附 微观孔隙研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府谷地区深部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及有利区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广山 徐凤银 +5 位作者 刘丽芳 蔡益栋 秦玮 陈朝晖 邓纪梅 李卓伦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1,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块是典型深部煤层气田,资源丰富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2023年10月,神府深部煤层大气田成功申报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m^(3)。府谷地区位于神府区块中部,是最早深部煤层气生产试验区,但目前对其煤层气的富集成藏规...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神府区块是典型深部煤层气田,资源丰富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2023年10月,神府深部煤层大气田成功申报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m^(3)。府谷地区位于神府区块中部,是最早深部煤层气生产试验区,但目前对其煤层气的富集成藏规律和勘探开发潜力的认识尚不清楚。综合应用地震、测井、钻井和煤岩测试等资料以查明该地区深部煤层气地质特征、富集成藏规律和有利区分布。结果表明:主力煤层4+5、8+9号煤发育稳定且厚度较大(4+5号煤:3.2~5.8 m;8+9号煤:8.7~13.5 m),有利层段主要分布在煤层中上部位置;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光亮-半亮煤,煤体结构主要为原生-碎裂结构煤;受深成变质作用的影响,煤类以气煤、肥煤和焦煤为主,煤的变质程度处于热解生气的高峰期,煤储层表现出中-高含气量(4+5号煤:3.0~12.0 m^(3)/t;8+9号煤:7.5~18.5 m^(3)/t)和中-高含气饱和度(35.0%~115.0%)等特征;主力煤层属于低渗储层((0.01~0.09)×10^(-3)μm^(2)),孔隙结构主要以微孔和小孔为主。提出府谷地区煤层气为“挠褶-断层-水动力”富集成藏模式,煤层气富集区位于构造平缓区和斜坡带。建立深部煤层气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体系,识别出I类地质-工程甜点区位于东部和西南部,是研究区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首选区带。因此,该研究认识进一步丰富了深部煤层气富集成藏理论,对鄂东缘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富集成藏模式 有利区 府谷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全油气系统成藏特征与天然气富集地质模式 被引量:17
18
作者 姜福杰 贾承造 +8 位作者 庞雄奇 姜林 张春林 马行陟 齐振国 陈君青 庞宏 胡涛 陈冬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0-261,共12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生储盖组合和天然气成藏特征的分析,从全油气系统的角度,讨论天然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建立该盆地上古生界全油气系统天然气富集模式。结果表明,烃源岩、断裂和致密储集层等要素及其相互耦合关系对天...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生储盖组合和天然气成藏特征的分析,从全油气系统的角度,讨论天然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建立该盆地上古生界全油气系统天然气富集模式。结果表明,烃源岩、断裂和致密储集层等要素及其相互耦合关系对天然气分布和富集具有控制作用,其中,烃源岩的分布和生烃能力控制源内滞留页岩气和致密气的富集程度和分布范围;烃源岩的生烃能力与致密储集层的物性耦合关系控制盆地中心近源致密气的分布和甜点发育;盆地边缘远源致密气主要受断裂展布的控制,并且使得源内、近源和远源天然气分布受断裂调整改造。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具有源内的煤层气与页岩气、致密砂岩夹层气和近源致密天然气、远源断裂输导天然气4种富集模式,目前盆地勘探的重点是源内致密气、近源致密气,未来煤层和页岩气、远源天然气聚集将是重要的潜在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致密气 全油气系统 成藏特征 富集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元古界潜山圈闭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威 闫相宾 +4 位作者 刘超英 陆永潮 安川 范玲玲 归平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发育长城纪裂陷槽,但相关的圈闭类型和成藏条件不清。近期,在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发现了长城系砂岩潜山气藏,揭示该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通过最新的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和典型气藏解剖...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发育长城纪裂陷槽,但相关的圈闭类型和成藏条件不清。近期,在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发现了长城系砂岩潜山气藏,揭示该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通过最新的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和典型气藏解剖,本次研究针对中元古界潜山圈闭的分布、类型及天然气成藏模式展开。结果表明:(1)研究区长城纪发育三个NW向裂陷槽,其中的独贵、蒋家梁裂陷槽受基底断裂反转活动影响,隆升剥蚀,形成低幅度的潜山隆起带;(2)残丘、隐丘及断丘型圈闭沿潜山隆起带呈带状分布,其中断丘型圈闭的闭合幅度最高;(3)潜山圈闭的成藏模式可分“上生下储”、“源储侧接”及“源外运移”等三种类型;(4)天然气藏分布受四个因素控制,其中烃源岩分布制约潜山气藏的分布范围;圈闭类型控制气藏规模与富集程度;断-缝发育程度控制储层物性及含气性;而侧向输导控制源外圈闭的成藏效率。因此,邻近煤系烃源岩的断丘型、残丘型圈闭将是研究区中元古界潜山勘探的首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潜山圈闭 长城系 中元古界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蒸发岩层系层序地层模式及其对源-储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涛 张亚雄 +6 位作者 金晓辉 周雁 张军涛 谷宁 张威 王濡岳 鲁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24,共15页
在充分调研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Vail经典层序地层理论,综合考虑碳酸盐岩-蒸发岩沉积学原理、台地形态、盆内和古隆起边缘岩性组合特征等,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蒸发岩主要赋存于层序下部、浅水碳酸盐岩赋存于层序上部的层... 在充分调研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Vail经典层序地层理论,综合考虑碳酸盐岩-蒸发岩沉积学原理、台地形态、盆内和古隆起边缘岩性组合特征等,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蒸发岩主要赋存于层序下部、浅水碳酸盐岩赋存于层序上部的层序地层划分模式,据此将马家沟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界面分别位于马(马家沟组)一段、马三段、马五^(10)亚段、马五^(6)亚段和马五4亚段底部,马家沟组底部和顶部为区域不整合面。在三级层序低位域的时限内,蒸发岩和碳酸盐岩在时空上呈指状交叉,蒸发岩沉积的次数与相邻碳酸盐岩地层中无沉积或间断(不整合)的次数相关,这种四级-五级的沉积间断面是层间溶蚀发育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决定了蒸发岩间烃源岩的发育位置。处于低位域的马一段、马三段、马五^(6)亚段3套蒸发岩层系发育潜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环盐湖外围洼地及盆地中心斜坡区,具有层薄、累计厚度大的特征。沉积相与多级次层序界面控制储层的发育,主要形成了2类储层:(1)滩相白云岩孔隙型储层,主要发育在三级-四级层序高位体系域中、上部,沉积间断面与滩相叠加区为孔隙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层位;(2)含膏云岩中膏模溶孔型储层,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的次级海侵期,古隆起边缘区潮坪相带是膏模孔溶蚀型储层发育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储层 层序地层模式 碳酸盐岩-蒸发岩 马家沟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