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理想主义的困境与小说的折断性叙述——评许春樵长篇小说《酒楼》 被引量:3
1
作者 方维保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8-81,共4页
许春樵长篇小说《酒楼》的前半部延续了他惯常的道德理想主义叙述,将中心主人公塑造成为一个受难的道德楷模;但是,当他的叙述进入下半部,在情节历史的中段,则一反常态地腰斩了他过去所坚持的道德理想主义,让道德楷模的形象滑向了其反面... 许春樵长篇小说《酒楼》的前半部延续了他惯常的道德理想主义叙述,将中心主人公塑造成为一个受难的道德楷模;但是,当他的叙述进入下半部,在情节历史的中段,则一反常态地腰斩了他过去所坚持的道德理想主义,让道德楷模的形象滑向了其反面。许春樵小说对于道德理想主义的折断性叙述,既昭示着作家创作的变化,也可能预示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价值态度和叙述姿态的某种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春樵 《酒楼》 道德理想主义 折断性叙述 批判性
下载PDF
文本背后的隐喻及人性的焦虑——评许春樵长篇小说《酒楼》
2
作者 张家平 《新余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1-53,共3页
许春樵的长篇小说《酒楼》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商界内部残酷的斗争,透视出欲望对人性的毁灭过程。《酒楼》的超越性还在于其文本背后对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断裂与衰微的深层隐喻,以及由此所体现出来的作家对当下伦理价值观念的焦虑与反思。
关键词 《酒楼》 隐喻 人性 裂变
下载PDF
残缺的“光复”与无尽的轮回——评许春樵的长篇小说《酒楼》
3
作者 金大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06-110,共5页
《酒楼》以写实的叙事方式,通过主人公落魄——博弈——新生的生存经历,直逼社会转型期的形而下层面,探索人类人性的、形而上的命题。主人公齐立言把自我实现的需要——"光复"作为人生的奋斗理念。然而,其"光复"却... 《酒楼》以写实的叙事方式,通过主人公落魄——博弈——新生的生存经历,直逼社会转型期的形而下层面,探索人类人性的、形而上的命题。主人公齐立言把自我实现的需要——"光复"作为人生的奋斗理念。然而,其"光复"却只是形而下层面的自我实现,具有残缺性。在一定意义上,它只不过是社会转型期财富与话语权的一次轮回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春樵 小说 《酒楼》
下载PDF
主体言说的“抽象性压抑”——小说《酒楼》中的时代精神症候
4
作者 李昕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137-142,共6页
跨世纪不仅是时间的线性更迭,更意味着文化与精神层面的剧烈转变。世纪之交作为一个文化节点,一方面传统逐渐消解为时代底色,新的资本逻辑涌现并主导着社会变迁;另一方面,身处其中的个体在现实与精神层面都面对一种剧烈而直白的“现代... 跨世纪不仅是时间的线性更迭,更意味着文化与精神层面的剧烈转变。世纪之交作为一个文化节点,一方面传统逐渐消解为时代底色,新的资本逻辑涌现并主导着社会变迁;另一方面,身处其中的个体在现实与精神层面都面对一种剧烈而直白的“现代性跳转”。个体所遭遇的创伤,一方面成为其在现实层面挣扎以愈合创伤的动力,另一方面承担着宣告创伤无处愈合的宿命。在此意义上,小说《酒楼》在文本内外都暴露出结构性困境这一真相,从而产生了一种具备“精神史写作”意义的寓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楼》 跨世纪 乡土秩序 精神困境 失落
下载PDF
关于岩山寺文殊殿西壁壁画的探究
5
作者 田亦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0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岩山寺文殊殿壁画为金代寺庙壁画的代表作,其中西壁的佛传故事壁画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金代寺庙壁画与金代艺术风格十分重要的资料。文章以过往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对壁画的形式与内容进行总结与梳理,分析了岩山寺文殊殿西壁佛传故事壁画... 岩山寺文殊殿壁画为金代寺庙壁画的代表作,其中西壁的佛传故事壁画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金代寺庙壁画与金代艺术风格十分重要的资料。文章以过往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对壁画的形式与内容进行总结与梳理,分析了岩山寺文殊殿西壁佛传故事壁画中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方面的因素,并以新的视角对画者王逵及壁画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山寺文殊殿 佛传故事壁画 王逵 《酒楼市井图》
下载PDF
艺高贵胆 善学求实
6
作者 晓艇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45,共1页
我从师曾荣华,他口传心授,耳提面命,教了我很多传统戏,如《酒楼晒衣》、《评雪辨踪》等.至今已成为常演的保留剧目。就这二个折子戏而言。曾荣华老师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改动很大。如《评雪辨踪》,吕蒙正这一角色老一辈艺术家演出... 我从师曾荣华,他口传心授,耳提面命,教了我很多传统戏,如《酒楼晒衣》、《评雪辨踪》等.至今已成为常演的保留剧目。就这二个折子戏而言。曾荣华老师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改动很大。如《评雪辨踪》,吕蒙正这一角色老一辈艺术家演出时的化妆不美,要化眼屎、鼻涕,而我老师就把它改摔,并突破存在传统格式的框框.这里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荣华 《酒楼晒衣》 《评雪辨踪》 《逼侄赴科》 人物塑造 川剧 表演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