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甜江南——音乐“通感”体验课
1
作者 姜晓华 《北方音乐》 2014年第8期181-181,共1页
江南好风景,春水绿如蓝。在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里选用的都是有关江南的音乐作品,白居易的那首“忆江南”也就闪现于脑海中。当我尝试去整合这个单元的内容,让学生在聆听、吟唱、表演中感受江南之美时,就想到把这节课... 江南好风景,春水绿如蓝。在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里选用的都是有关江南的音乐作品,白居易的那首“忆江南”也就闪现于脑海中。当我尝试去整合这个单元的内容,让学生在聆听、吟唱、表演中感受江南之美时,就想到把这节课定位为一节音乐“通感”体验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体验感知音乐,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能够结合唱、听、动多角度通感体验、感受,让学生在情境中畅游江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景》 《采菱》 《担鲜藕》 通感 感官
下载PDF
采菱
2
《快乐语文(下半月)》 2009年第9期20-21,共2页
菱塘小,菱塘浅。青菱嫩,红菱鲜。不问红与青,只要菱肉甜。采得满盆归去了,远树枝头乌鸦噪。
关键词 《采菱》 小学 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材料
原文传递
采菱
3
作者 程谱 《启蒙(0-3岁)》 2016年第11期10-10,共1页
小船弯弯轻又轻 我和姑姑去采菱 菱儿像星采不完 一船菱儿一船星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儿童文学 童谣 《采菱》
原文传递
采菱记
4
作者 孙逍 《快乐语文》 2011年第4期62-63,共2页
国庆期间,朋友们纷纷出去旅行,而我和妈妈待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吃着菱角。
关键词 《采记》 语文学习 学习方法 阅读
原文传递
论《采莲》类乐府诗艳情色彩之成因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航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1,共5页
《棹歌》、《采菱》、《采莲》等乐府诗的艳情色彩一向非常突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乐府诗的产生与祓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水嬉是祓禊娱乐化的产物,泛舟游乐则是水嬉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泛舟游玩时,除了要歌舞助兴之外,采撷菱荷也是很常... 《棹歌》、《采菱》、《采莲》等乐府诗的艳情色彩一向非常突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乐府诗的产生与祓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水嬉是祓禊娱乐化的产物,泛舟游乐则是水嬉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泛舟游玩时,除了要歌舞助兴之外,采撷菱荷也是很常见的活动,这便是《棹歌》、《采莲》、《采菱》等一系列乐府诗滋生的土壤。无论是少女们靓妆而现并娇声宛转地倾吐着相思之情,还是诗人们对此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皆出于水嬉的双重需要——祭祀和娱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棹歌》 《采菱》 《采莲》 艳情 水嬉
原文传递
读鲍照诗札记三题
6
作者 顾农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5年第1期56-58,共3页
鲍照的《采菱歌七首》是一组思路清晰的情歌,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寄托。《见卖玉器者》一方 面想象自己走马上任,春风得意,一方面又感慨世俗总是瑕瑜不分,从中颇可考见作者的心态。《秋夜二首》 其一代思妇立言,风格清淡婉转,表现了诗人... 鲍照的《采菱歌七首》是一组思路清晰的情歌,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寄托。《见卖玉器者》一方 面想象自己走马上任,春风得意,一方面又感慨世俗总是瑕瑜不分,从中颇可考见作者的心态。《秋夜二首》 其一代思妇立言,风格清淡婉转,表现了诗人的另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采歌七首》 诗歌 《见卖玉器者》《秋夜二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