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君子人格的崇尚与追求——马玉琛小说《金石记》的境界
1
作者 王兆胜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6-130,共5页
中国近现代以来,由于开始强调反传统,尤其批判以儒家为代表的专制文化思想,张扬人的解放和个性的解放,所以中国文化和文学进入了一个具有现代性意义的轨道。不过,它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元化的思维,即往往以西方马首是瞻,而对中国... 中国近现代以来,由于开始强调反传统,尤其批判以儒家为代表的专制文化思想,张扬人的解放和个性的解放,所以中国文化和文学进入了一个具有现代性意义的轨道。不过,它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元化的思维,即往往以西方马首是瞻,而对中国传统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人格 《金石记》 小说 中国近现代 现代性意义 文化思想
下载PDF
重构:古典理想的现代叙事——评马玉琛长篇小说《金石记》
2
作者 沈奇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135,共5页
作为陕西板块的小说创作,在新时期以来的当代文学进程中,一直占有相当厚重的分量。尤其是以“陕军东征”为名号的那次集约性展示,产生了颇为文学界称道的社会影响。然而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仅从对当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小说文... 作为陕西板块的小说创作,在新时期以来的当代文学进程中,一直占有相当厚重的分量。尤其是以“陕军东征”为名号的那次集约性展示,产生了颇为文学界称道的社会影响。然而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仅从对当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小说文体意识的发展变化之贡献来看,还是存在不少缺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现代叙事 《金石记》 小说创作 当代文学 社会影响
下载PDF
《金石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3
作者 张艳艳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7-50,共4页
男性作家总是依据自己的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此,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几乎都带有一定的男权色彩。当代作家马玉琛在《金石记》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有着浓郁的男权意识,这一方面使... 男性作家总是依据自己的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此,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几乎都带有一定的男权色彩。当代作家马玉琛在《金石记》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有着浓郁的男权意识,这一方面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探寻有了一定的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记》 女性形象 男权意识
下载PDF
身体“乌托邦”与爱情“理想国”——马玉琛长篇小说《金石记》中性与爱描写的美学意义
4
作者 王荣 孙金燕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性爱作为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不可割离的随行物,总是以其强烈而丰富的魅力诱惑着作家又吸引着读者,从而为人们观照和把握自身所不可或缺。但是现今小说中对这一主题的书写,则几乎完全由情爱理想的构筑、追寻转换到对性爱现实的认同... 性爱作为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不可割离的随行物,总是以其强烈而丰富的魅力诱惑着作家又吸引着读者,从而为人们观照和把握自身所不可或缺。但是现今小说中对这一主题的书写,则几乎完全由情爱理想的构筑、追寻转换到对性爱现实的认同与享用,理想中的爱情等待与追寻早已不知不觉化为肉体欲望的放纵与发泄。而马玉琛在其小说《金石记》中所呈现的"理想国"式的爱情,不仅是对当下身体"乌托邦"式书写的一种有力的反拨,提出在性爱欲望书写中依然可以有诗性之思的存在,在众多的欲望化书写中显示出它的独特的价值,而且为如何在小说中使灵与肉结合,让生命享受与精神超越在审美体验中熔铸提供了一个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玉琛 《金石记》 身体“乌托邦” 爱情“理想国”
下载PDF
人生中的偶然与自我的觉醒——评马玉琛长篇小说《金石记》
5
作者 段建军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6-140,共5页
一部好小说总能给人讲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总能让读者产生一种亲切感,不论他生于何时,置身何种何处,为何种事情繁忙烦神,他为人为己的负责态度使读者把他引为同类,于是他生存的困惑变成读者的焦虑,他奋斗中的沉浮变... 一部好小说总能给人讲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总能让读者产生一种亲切感,不论他生于何时,置身何种何处,为何种事情繁忙烦神,他为人为己的负责态度使读者把他引为同类,于是他生存的困惑变成读者的焦虑,他奋斗中的沉浮变成读者的悲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金石记》 人生 读者 亲切感 主人公 故事
下载PDF
顾炎武访碑考——以《金石文字记》著录碑刻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4
6
作者 许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94-99,共6页
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一书作为清代金石学之滥觞,奠定了其在清代金石学研究中的开山地位。以《金石文字记》著录碑刻为研究对象,将顾炎武行迹与该书所记碑刻所在地相互参考,辅之以诗史互证的方法,可初步考索出顾炎武自顺治十三年(1656)... 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一书作为清代金石学之滥觞,奠定了其在清代金石学研究中的开山地位。以《金石文字记》著录碑刻为研究对象,将顾炎武行迹与该书所记碑刻所在地相互参考,辅之以诗史互证的方法,可初步考索出顾炎武自顺治十三年(1656)至康熙十八年(1679)这二十三年间在山东、直隶、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浙江访碑情况。囿于材料,顾炎武顺治十三年之前是否进行过专门访碑尚待考证,但康熙十八年登嵩山确为其访碑之终。顾炎武正是通过实地考察、旁搜博采才占有了第一手资料,为其金石学研究和《金石文字记》成书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 《亭林诗集》 访碑
下载PDF
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小学成就考论
7
作者 许丹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30-135,共6页
顾炎武身当明清鼎革之际,标举经世致用之实学,其金石学著作《金石文字记》博赡通贯,在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体现了其以小学明经通史的学术路径。《金石文字记》一书的音韵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正韵书之误,确定字... 顾炎武身当明清鼎革之际,标举经世致用之实学,其金石学著作《金石文字记》博赡通贯,在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体现了其以小学明经通史的学术路径。《金石文字记》一书的音韵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正韵书之误,确定字音,利用音韵学知识考证石刻文字变化过程;其文字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正字之误,利用文字学考察文字变化;训诂学成就则主要体现在以义训为基础,着重考察词义源流及词义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 音韵学 文字学 训诂学
下载PDF
顾炎武《金石文字记》治学方法论
8
作者 许丹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1年第8期77-81,共5页
顾炎武的《金石文字记》一书奠定了他在清代金石学研究中的开山地位。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此书所采用的治学方法,无论是实地考察、旁搜博采还是博证精辨、严谨笃实,无论是举例比较、归纳演绎还是信古阙疑、独立创新,皆为顾炎武在此... 顾炎武的《金石文字记》一书奠定了他在清代金石学研究中的开山地位。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此书所采用的治学方法,无论是实地考察、旁搜博采还是博证精辨、严谨笃实,无论是举例比较、归纳演绎还是信古阙疑、独立创新,皆为顾炎武在此书中综合运用的科学方法,构成其金石学研究中完整的治学方法体系,此法受到乾嘉学派高度推崇,奠定了乾嘉考据学派的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 治学方法
下载PDF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Cu-11.9Al-2.5Mn shape memory alloy by adding multi-layer graphene carried by Cu_(51)Zr_(14)inoculant particles
9
作者 Zhi-xian JIAO Qing-zhou WANG +4 位作者 Yan-jun DING Fu-xing YIN Chao-hui XU Cui-hong HAN Qi-xiang FA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265-3281,共17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the Cu-11.9Al-2.5Mn shape memory alloy(SMA),multilayer graphene(MLG)carried by Cu_(51)Zr_(14)inoculant particles was incorporated and dispersed into this alloy throu...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the Cu-11.9Al-2.5Mn shape memory alloy(SMA),multilayer graphene(MLG)carried by Cu_(51)Zr_(14)inoculant particles was incorporated and dispersed into this alloy through preparing the preform of the cold-pressed MLG-Cu_(51)Zr_(14)composite powders.In the resultant novel MLG/Cu-Al-Mn composites,MLG in fragmented or flocculent form has a good bonding with the Cu-Al-Mn matrix.MLG can prevent the coarsening of grains of the Cu-Al-Mn SMA and cause thermal mismatch dislocations near the MLG/Cu-Al-Mn interfaces.The damp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LG/Cu-Al-Mn composite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When the content of MLG reaches 0.2 wt.%,the highest room temperature damping of 0.0558,tensile strength of 801.5 MPa,elongation of 10.8%,and hardness of HV 308 can be obtained.On the basis of in-depth observation of microstructures,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internal friction and strengthening and toughening theories of metals,the relevant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Mn shape memory alloy multilayer graphene(MLG) microstructure interface damp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被引量:179
10
作者 ZHU RiXiang XU YiGang +3 位作者 ZHU Guang ZHANG HongFu XIA QunKe ZHENG TianY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1565-1587,共23页
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major research project,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past few years by Chinese scientists through an in-depth and systemati... 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major research project,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past few years by Chinese scientists through an in-depth and systematic observations,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e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NCC destruction, the structure of deep earth and shallow geological records of the craton evolution, the mechanism and dynamics of the craton destruction. From this work the foU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1) Significant spatial heterogeneity exists in the NCC lithospheric thickness and crustal structure, which constrains the scope of the NCC destruction. (2) The nature of the Paleozoic, Mesozoic and Cenozoic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CLM) underneath the NCC is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In terms of water content, the late Mesozoic CLM was rich in water, but Cenozoic CLM was highly water deficient. (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agmatism and surface geological response confirms that the geological and tectonic evolution is governed by cratonic destruction processes. (4) Pacific subduction is the main dynamic factor that triggere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NCC, which highlights the role of cratonic destruction in plate tecto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FC major research project research progress craton destruction North China Crat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