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粤《针路簿》与海南渔民《更路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阎根齐 《南海学刊》 2016年第1期38-44,共7页
明清时期,福建、广东和台湾一带的航海者将航海指南称为《针路簿》,海南渔民多称为《更路簿》,名称不同代表着不同的航海区域、航海技术和时间的早晚。《针路簿》是航海者(包括商船、运输船)的航海指南,《更路簿》则是海南渔民的捕鱼航... 明清时期,福建、广东和台湾一带的航海者将航海指南称为《针路簿》,海南渔民多称为《更路簿》,名称不同代表着不同的航海区域、航海技术和时间的早晚。《针路簿》是航海者(包括商船、运输船)的航海指南,《更路簿》则是海南渔民的捕鱼航路。早期《针路簿》从航海图发展而来,《更路簿》是《针路簿》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簿》 《更簿》 比较
下载PDF
伟烈之谜三部曲——一行观测磁偏角 被引量:5
2
作者 闻人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5,共9页
英国传教士、著名汉学家伟烈亚力1859年发表《中国磁针》一文,称8世纪僧一行早就发现磁偏角。因为伟烈氏未提供资料出处及中文原文,此后中外汉学家们不断地寻找其原文,均未成功。现已查明,伟烈氏引文出自他的中文藏书:清代学者张作楠《... 英国传教士、著名汉学家伟烈亚力1859年发表《中国磁针》一文,称8世纪僧一行早就发现磁偏角。因为伟烈氏未提供资料出处及中文原文,此后中外汉学家们不断地寻找其原文,均未成功。现已查明,伟烈氏引文出自他的中文藏书:清代学者张作楠《翠薇山房数学》中的《揣籥小录》(1820)。中文原文为:'僧一行尝以针较北极,针指虚危之间,极在虚六度初,针实偏于极右二度九十五分。北极偏右则知南极偏左矣。'这段资料源自陆燿《切问斋集》一行遗闻,而《切问斋集》一行遗闻源自杨光先《针路论》'一行针诀''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李淳风《针石论》和杨光先《针路论》'一行针诀'揭示:指南浮针的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不晚于8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烈亚力 僧一行 磁偏角 《揣籥小录》 《切问斋集》 杨光先 《针路论》
下载PDF
苏德柳《更路簿》考述 被引量:7
3
作者 阎根齐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0-148,共9页
苏德柳《更路簿》已发现40多年,是迄今所知海南渔民的海道针经中发现时间最早、也是抄写或形成时间最早的本子之一。从1980年开始就被我国外交部连年作为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持续不断地有效管理南海诸岛的重要证... 苏德柳《更路簿》已发现40多年,是迄今所知海南渔民的海道针经中发现时间最早、也是抄写或形成时间最早的本子之一。从1980年开始就被我国外交部连年作为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持续不断地有效管理南海诸岛的重要证据。笔者研究发现,在整个苏德柳《更路簿》本子中,只有《驶船更路定例》篇是明代中期以后至明末从福建一带《针路簿》传抄而来,但经过后人的补充;而第一、二篇则是海南渔民在我国南海诸岛从事渔业生产和航海实践的总结,使用时间一直延续至近现代。苏德柳《更路簿》有力地证明了至少从明代开始,海南渔民就在西沙、中沙和南海群岛海域航海、从事渔业生产、航线探索和地名命名等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柳 《更簿》 《驶船更定例》 《针簿》 南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