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的寄托:《钢的琴》中女童的形象探究
1
作者 宋昕睿 《戏剧之家》 2024年第4期151-153,共3页
本文探究了《钢的琴》中女童的形象及其在情感寄托中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女童的角色背景和性格特点,以及母亲形象对其性格的影响,并着重描述女童在困境中的形象。本文认为女童作为一个无辜、纯洁的孩子,成为整个故事情感寄托的核心,... 本文探究了《钢的琴》中女童的形象及其在情感寄托中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女童的角色背景和性格特点,以及母亲形象对其性格的影响,并着重描述女童在困境中的形象。本文认为女童作为一个无辜、纯洁的孩子,成为整个故事情感寄托的核心,她的存在为主人公带来了温暖和关怀,同时也在背后默默守护着他的内心深处;女童与钢琴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仅是钢琴音乐的传递,也是一种心灵的碰触;女童通过钢琴演奏的逃离,很好地弥补了自己的情感缺失,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在一些动人的情感描写中,这个角色的形象变化及其内心世界的讲述,更是展示了这个角色的多维面貌和与主人公之间的深层次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寄托 《钢的琴》 小元 形象
下载PDF
解读电影《钢的琴》中隐喻蒙太奇的极致运用
2
作者 李子歆 《艺术科技》 202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电影《钢的琴》是张猛导演的经典之作,其以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生动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东北老工业基地及一代下岗工人的现实生活,用荒诞美学的外衣包裹小人物的悲苦内核,用幽默的语言化解悲情。影片采用多种蒙太奇手法,展现了下... 电影《钢的琴》是张猛导演的经典之作,其以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生动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东北老工业基地及一代下岗工人的现实生活,用荒诞美学的外衣包裹小人物的悲苦内核,用幽默的语言化解悲情。影片采用多种蒙太奇手法,展现了下岗工人经历时代变迁、生活变故仍旧昂首挺胸面对人生的乐观精神。文章从影片文本、视听、价值三方面入手,解读电影《钢的琴》中隐喻蒙太奇的极致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的琴》 隐喻 蒙太奇 张猛
下载PDF
从“创作动机”角度初探中国原创音乐剧作品的特点——以《金沙》《蝶》《钢的琴》为例
3
作者 杜昊璘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2期312-320,361,362,共11页
中国原创音乐剧从21世纪初逐渐成形,而蒙古族作曲家三宝是最初的领路人,他用近十年的时间来完成对原创音乐剧的探索,更是编创出诸多敲击人心的旋律。本文尝试结合舞台美术设计,从专业视角对《金沙》、《蝶》和《钢的琴》三部颇具代表性... 中国原创音乐剧从21世纪初逐渐成形,而蒙古族作曲家三宝是最初的领路人,他用近十年的时间来完成对原创音乐剧的探索,更是编创出诸多敲击人心的旋律。本文尝试结合舞台美术设计,从专业视角对《金沙》、《蝶》和《钢的琴》三部颇具代表性、典型性的作品进行艺术理念与舞台设计运用方面的初探,试图挖掘艺术家创作背后所蕴含的创新观念和思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创音乐剧 《金沙》 《蝶》 《钢的琴》 创新观念 舞台设计
下载PDF
论不同风格音乐在影片中的应用特色——以影片《钢的琴》为例
4
作者 郭佳文 《武汉广播影视》 2023年第5期0059-0061,共3页
不单是语言、画面,声音在影视表现力上也有其独特影响。电影《钢的琴》在音乐的运用上,涉及到民族音乐、流行音乐还有古典音乐,通过采取不同的音乐以达到叙事、树立人物形象,甚至是表达主题的功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关键词 《钢的琴》 音乐叙事
下载PDF
“新左翼电影”的题材选择和批判性的社会立场表达——以电影《钢的琴》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袁庆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77,共5页
2001年,电影《钢的琴》不仅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而且也获得海内外多个奖项和比较理想的票房。从表面上看,影片对下岗(失业)工人生活的题材选择和批判性表达,是对1949年后大陆电影艺术真实功能缺失的修复,但如果观照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 2001年,电影《钢的琴》不仅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而且也获得海内外多个奖项和比较理想的票房。从表面上看,影片对下岗(失业)工人生活的题材选择和批判性表达,是对1949年后大陆电影艺术真实功能缺失的修复,但如果观照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影片具有1990年代后兴起的第六代导演代表作品即新左翼电影的基本属性。笔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新左翼电影特征,即现实主义的题材选择、创作态度和社会批判立场,实际上源自对1930年代左翼电影精神的继承。本文以《钢的琴》为例,在讨论二者间承接关系的同时,也指出了早期左翼电影和新左翼电影在反主流表述层面相互叠加的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 新左翼电影 《钢的琴》 现实题材 第六代导演
下载PDF
《钢的琴》:家园回归与乌托邦的超越 被引量:2
6
作者 孟海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76,共2页
电影《钢的琴》借一个父亲为女儿成功打造钢琴的表层叙事,内含着导演张猛对钢铁工业文明的怀旧情结及其对现代性的反思。影片塑造的以陈桂林为核心的前工人阶级群像,在一片工厂废墟中重新拾起昔日精通的铸钢技术铸造了一架钢的钢琴,暗... 电影《钢的琴》借一个父亲为女儿成功打造钢琴的表层叙事,内含着导演张猛对钢铁工业文明的怀旧情结及其对现代性的反思。影片塑造的以陈桂林为核心的前工人阶级群像,在一片工厂废墟中重新拾起昔日精通的铸钢技术铸造了一架钢的钢琴,暗含了一种家园回归意识和乌托邦理想。影片中的钢琴意象作为乌托邦超越精神的物化形式,寓意着艺术拯救人生的实现路径,同时,影片中空间场景的选取与营造也充分体现了乌托邦精神的存在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怀旧 乌托邦精神 《钢的琴》
下载PDF
从“底层”突围与“命运”共舞——对立叙事中的电影《Hello!树先生》《钢的琴》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泽青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48-52,67,共6页
《Hello!树先生》和《钢的琴》两部"叫好不叫座"中国小成本艺术电影又一次上演了"爱比死更冷"的悲喜剧。两部电影切近"底层"风格特异,揉正剧与喜剧、再现与表现为一体,充满"二元对立"的关系,... 《Hello!树先生》和《钢的琴》两部"叫好不叫座"中国小成本艺术电影又一次上演了"爱比死更冷"的悲喜剧。两部电影切近"底层"风格特异,揉正剧与喜剧、再现与表现为一体,充满"二元对立"的关系,共同演绎了现代化中国荒腔走板式的"荒诞"与"疯狂"。《Hello!树先生》和《钢的琴》相继出现无疑是对中国现有电影严重同质化的有力抵抗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lo!树先生》 《钢的琴》 对立 底层 荒诞 诗意
下载PDF
《钢的琴》:现实主义的悲歌 被引量:3
8
作者 苏扬 《电影评介》 2012年第5期51-52,61,共3页
电影《钢的琴》通过工人陈桂林及其朋友建造钢的琴的故事,表现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产业工人的痛苦,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它是一曲为产业工人演奏的歌,表现出产业工人不怕困难的品格,也给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时代的年轻人以深刻的启示,应该... 电影《钢的琴》通过工人陈桂林及其朋友建造钢的琴的故事,表现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产业工人的痛苦,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它是一曲为产业工人演奏的歌,表现出产业工人不怕困难的品格,也给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时代的年轻人以深刻的启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的压力,怎样有尊严地活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的琴》 产业工人 电影
下载PDF
工业时代的缅怀与集体主义的赞歌——电影《钢的琴》叙事伦理解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林进桃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5-38,共4页
张猛代表作《钢的琴》通过单线性叙事结构、主人公核心视点使观众与主人公情感达到高度的认同;通过风格多样的"剧情内音乐"与"非剧情音乐",牵引观众的情感走向,介入观众对影像的审美判断;此外,影片还通过平移镜头... 张猛代表作《钢的琴》通过单线性叙事结构、主人公核心视点使观众与主人公情感达到高度的认同;通过风格多样的"剧情内音乐"与"非剧情音乐",牵引观众的情感走向,介入观众对影像的审美判断;此外,影片还通过平移镜头的运用、巧妙的构图等,传达影片的叙事伦理观念,表达创作者对工业时代的缅怀及对集体主义的礼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的琴》 叙事伦理 叙事结构 工业时代
下载PDF
论电影《钢的琴》中的音乐叙事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洁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27-128,共2页
歌曲《跟往事干杯》中唱道"把那往事当成一场宿醉,明日的酒杯莫再装着昨日的伤悲",在这一句歌词中把生活中的种种心酸和无奈展露无遗,同时也揭露出电影《钢的琴》的主题内容。随着怀旧歌曲的飘荡,激起了尘封在人们心中的诸多... 歌曲《跟往事干杯》中唱道"把那往事当成一场宿醉,明日的酒杯莫再装着昨日的伤悲",在这一句歌词中把生活中的种种心酸和无奈展露无遗,同时也揭露出电影《钢的琴》的主题内容。随着怀旧歌曲的飘荡,激起了尘封在人们心中的诸多感慨,把人们引领到那个时代中,聆听那个时代的故事,唱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歌。本文通过对电影《钢的琴》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并站在音乐的视角,分别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地探析其中蕴涵的叙事性,从而展现音乐中表达的真挚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钢的琴》 叙事性 音乐
下载PDF
《钢的琴》:后现代献给传统的挽歌 被引量:1
11
作者 阳雯 《电影评介》 2011年第22期41-42,共2页
电影《钢的琴》用后现代的表现方式,采用黑色幽默、歌舞杂糅等手法,使电影的沉重变得轻松。主人公陈桂林和他的兄弟们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挫折,但用一种乐观的精神将挫败感淡化。当工业时代已成过去,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只能象电... 电影《钢的琴》用后现代的表现方式,采用黑色幽默、歌舞杂糅等手法,使电影的沉重变得轻松。主人公陈桂林和他的兄弟们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挫折,但用一种乐观的精神将挫败感淡化。当工业时代已成过去,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只能象电影中的"烟囱"一样离开舞台,主人公唯有用一种调侃的方式与其作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的琴》 陈桂林 后现代主义 传统
下载PDF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营销分析——以《失恋33天》和《钢的琴》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梦雪 《现代视听》 2012年第3期59-62,共4页
2011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屡创佳绩。为了从被国内外大片挤压的狭小的电影市场中突出重围,中小成本影片越来越重视电影的营销策略。《失恋33天》和《钢的琴》分别是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中"小成本高票房"和"小成本高口碑&qu... 2011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屡创佳绩。为了从被国内外大片挤压的狭小的电影市场中突出重围,中小成本影片越来越重视电影的营销策略。《失恋33天》和《钢的琴》分别是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中"小成本高票房"和"小成本高口碑"的典范,通过分析其营销策略来探寻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宣传发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成本电影 电影营销 《失恋33天》 《钢的琴》
下载PDF
“情感”主题的张扬——影片《钢的琴》文本社会学解读
13
作者 喻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24,共2页
《钢的琴》通过镜头语言营造出影片"悲伤"和"孤寂"的感情氛围,以"情感"为核心和以"利益"为核心的两套话语体系贯穿整部影片。作为话语主体的"小人物"纠结于这两套对立的话语体系中,... 《钢的琴》通过镜头语言营造出影片"悲伤"和"孤寂"的感情氛围,以"情感"为核心和以"利益"为核心的两套话语体系贯穿整部影片。作为话语主体的"小人物"纠结于这两套对立的话语体系中,为了理想,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以"情感"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因此,影片极力渲染"情感"的真实和可贵,突出父女之情、兄弟之情、男女爱情的"情感"主题,以"审美"的叙事消解以"利益"为核心这一话语体系的意识形态性,以此寻求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的琴》 文本社会学 情感 理想
下载PDF
消逝的阐释话语——影片《钢的琴》阶级分析
14
作者 陆永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22,共2页
本文以《钢的琴》为影像载体,运用阶级分析相关理论对影片进行类似于社会学层面的解读。通过对《钢的琴》所反映的群体进行社会学维度的解读,以获得对转型期的前国有企业工人群体更深层面的关注。本文依托具体的《钢的琴》影像,以影像... 本文以《钢的琴》为影像载体,运用阶级分析相关理论对影片进行类似于社会学层面的解读。通过对《钢的琴》所反映的群体进行社会学维度的解读,以获得对转型期的前国有企业工人群体更深层面的关注。本文依托具体的《钢的琴》影像,以影像为蓝本来进行新的意义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分析 《钢的琴》 布尔迪厄 工人阶级
下载PDF
记忆与生产——评电影《钢的琴》
15
作者 刘岩 《文化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42-51,共10页
《钢的琴》不应被简单地看作现实关怀与奇思妙想的二元组合,从历史记忆再生产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中没有任何"超现实"的元素。影片主人公被同时赋予了三种身份:工人/表演者/父亲。正是这三种身份的内在关联,构成了支撑起整个影片叙... 《钢的琴》不应被简单地看作现实关怀与奇思妙想的二元组合,从历史记忆再生产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中没有任何"超现实"的元素。影片主人公被同时赋予了三种身份:工人/表演者/父亲。正是这三种身份的内在关联,构成了支撑起整个影片叙事的记忆/生产框架。在此框架中,不存在工业、家庭、艺术等领域的区隔或对立,唯一存在的是形式多样的生产实践。影片通过断裂与自反,使叙事的前提、动机和逻辑发生了置换,一个通常意义的好故事(底层的忧伤与幻想)蜕变成了另一个"不同的故事":父亲之名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的琴》 记忆 生产
下载PDF
由《钢的琴》的票房尴尬说开去——试论小成本电影的突围之道
16
作者 杨柳军 《电影评介》 2011年第22期43-44,共2页
小成本电影在中国数量不少,而大多票房不佳,其生存状态着实令人堪忧。今年暑假,被誉为"2011中国口碑第一"的小成本电影《钢的琴》意外地遭遇票房失意,这再次凸显出这类电影的尴尬现实。小成本电影的创作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小成本电影在中国数量不少,而大多票房不佳,其生存状态着实令人堪忧。今年暑假,被誉为"2011中国口碑第一"的小成本电影《钢的琴》意外地遭遇票房失意,这再次凸显出这类电影的尴尬现实。小成本电影的创作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大片压境中努力寻求突围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的琴》 小成本电影 口碑宣传 营销渠道 突围
下载PDF
中国本土电影创作的工业题材观照——基于电影《钢的琴》的分析
17
作者 王祎 《西部广播电视》 2014年第14期119-120,共2页
在资本规律主导的当今电影市场,武侠片、警匪片、都市片海量涌现,工业题材的电影作品却乏善可陈,影片《钢的琴》是其中少有的优秀作品。该片延续了导演张猛的惯用题材,用黑色幽默的讲述、风格化的叙事和符号以及超现实主义的手段,勾勒... 在资本规律主导的当今电影市场,武侠片、警匪片、都市片海量涌现,工业题材的电影作品却乏善可陈,影片《钢的琴》是其中少有的优秀作品。该片延续了导演张猛的惯用题材,用黑色幽默的讲述、风格化的叙事和符号以及超现实主义的手段,勾勒出中国经济转型期东北重工业基地下岗工人的生存群像,展现了中国本土电影创作的社会观照和人文情怀。在物质至上的消费社会,工人逐渐丧失昔日的光环。重现工人的主体性,是我国电影创作的应有观照,也是电影艺术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工业题材 《钢的琴》 主体性
下载PDF
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小电影带来大震撼——评电影《钢的琴》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源 王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钢的琴》讲述的是一个叫陈桂林的人在离婚时为了争取到女儿的抚养权而不得不造一架钢琴的故事。作为一部讲述小人物生活的电影,它超越了琐碎生活,超越了煽情至上,超越了励志,甚至超越了黑色幽默,它把一个特定群体的穷途末路和浪漫情... 《钢的琴》讲述的是一个叫陈桂林的人在离婚时为了争取到女儿的抚养权而不得不造一架钢琴的故事。作为一部讲述小人物生活的电影,它超越了琐碎生活,超越了煽情至上,超越了励志,甚至超越了黑色幽默,它把一个特定群体的穷途末路和浪漫情怀展现得不动声色却入木三分,让这部没有很好票房的小电影拥有了好口碑,带给人们久久的震撼与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的琴》 小人物 大时代 生活 励志
下载PDF
一次重拾自我的圆梦之旅——浅析电影《钢的琴》 被引量:3
19
作者 安艳丽 《电影评介》 2012年第6期52-53,共2页
《钢的琴》讲述了钢厂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在离婚后获得女儿的抚养权,召集旧时工友为女儿小元铸造一架"钢的琴"故事。张猛延续了《耳朵大有福》中对东北老工业区底层工人题材的深入挖掘,其巧妙的故事构思与人物形象的塑造,独... 《钢的琴》讲述了钢厂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在离婚后获得女儿的抚养权,召集旧时工友为女儿小元铸造一架"钢的琴"故事。张猛延续了《耳朵大有福》中对东北老工业区底层工人题材的深入挖掘,其巧妙的故事构思与人物形象的塑造,独特的影像语言与匠心独具的声音运用,共同成就了这部小成本影片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的琴》故事构思 人物形象 镜头 声音 主题
下载PDF
谁动了我的心弦——电影《钢的琴》评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天 《电影评介》 2011年第23期43-44,共2页
电影《钢的琴》自上映以来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人喜欢其怀旧色彩,有人欣赏其人物的塑造,还有相当多的观众将其高度赞誉为本年度最佳影片。张猛导演的这部新作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在商业片充斥的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了一场关于艺术... 电影《钢的琴》自上映以来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人喜欢其怀旧色彩,有人欣赏其人物的塑造,还有相当多的观众将其高度赞誉为本年度最佳影片。张猛导演的这部新作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在商业片充斥的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了一场关于艺术电影的新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片 《钢的琴》 张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