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豫剧史上一次奇迹诞生的流程图——《铡刀下的红梅》成功的探析
1
作者 楚天遂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72-173,共2页
戏剧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辉煌和不朽;豫剧作为这门艺术园地中的奇葩,也创造了不少的经典和佳作。《铡刀下的红梅》作为新编现代豫剧,在借鉴、发扬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和创新,弘扬了主旋律,拓展了新思... 戏剧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辉煌和不朽;豫剧作为这门艺术园地中的奇葩,也创造了不少的经典和佳作。《铡刀下的红梅》作为新编现代豫剧,在借鉴、发扬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和创新,弘扬了主旋律,拓展了新思路,为豫剧的新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铡刀下的红梅》 豫剧 新编现代豫剧
下载PDF
我爱胡兰子 《铡刀下的红梅》排演心得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红丽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44,共3页
刘胡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小说、电影、歌剧、戏曲等多种文艺形式都有表现,尽管我对这个人物憧憬已久,对义父和父亲侃出的刘胡兰故事“溶化”了10年,但是到了要我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仍不免感到为难。刘胡兰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那... 刘胡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小说、电影、歌剧、戏曲等多种文艺形式都有表现,尽管我对这个人物憧憬已久,对义父和父亲侃出的刘胡兰故事“溶化”了10年,但是到了要我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仍不免感到为难。刘胡兰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高大,可她就义时的年龄又是那样的小,她的经历是那样的短暂,15岁啊,这个年龄的女孩在现在人们的眼里正是爹亲娘疼、蓓蕾初开的花季少女,究竟应该如何把握高大和幼小这个形象和年龄的差异,如何体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一短暂而壮丽的15岁人生呢?要展示这个具有崇高品质、光辉形象且又是15岁年龄的少女,从创作的角度如何选择切入点,成了我饰演刘胡兰的第一道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铡刀下的红梅》 文艺形式 艺术创作 人物形象 表现形式 表演技巧
原文传递
从“命运的悲歌”走向“生命的辉煌” 谈王红丽在《风雨行宫》、《铡刀下的红梅》中的艺术个性
3
作者 侯耀忠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王红丽 《风雨行宫》 《铡刀下的红梅》 艺术个性 豫剧 演员 表演艺术 人物塑造
原文传递
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4
作者 薛若琳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河南 豫剧 小皇后艺术团 民营剧团 剧目建设 《铡刀下的红梅》 人才建设 艺术评论
原文传递
心灵的沟通
5
作者 晓耕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铡刀下的红梅》 艺术评论 表演艺术 人物形象 艺术创作 豫剧
原文传递
跨越传统的新突破
6
作者 郭汉城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民间职业剧团 经营模式 小皇后豫剧团 河南 《铡刀下的红梅》 艺术创作 艺术评论
原文传递
创意赢得市场
7
作者 黄维钧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小皇后艺术团 河南 豫剧 戏剧市场 《铡刀下的红梅》 民营剧团
原文传递
独特的视角与表现形式
8
作者 安志强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铡刀下的红梅》 表现形式 人物形象 表现手法 艺术创作 艺术评论 豫剧
原文传递
打造精品剧目的民营剧团
9
作者 姜志涛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民营剧团 剧目建设 《铡刀下的红梅》 小皇后豫剧团 艺术质量 河南
原文传递
高扬社会主义审美大旗
10
作者 李春熹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小皇后豫剧团 河南 民营剧团 《铡刀下的红梅》 文艺创作 舞台装置 人物形象 艺术评论
原文传递
民营形式解放了生产力
11
作者 曲六乙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铡刀下的红梅》 戏剧评论 小皇后艺术团 河南 豫剧 经营方式 民营剧团
原文传递
典型的舞台行动
12
作者 卢森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铡刀下的红梅》 艺术创作 艺术评论 人物形象 豫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