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写民”视域下的《锦上》研究 |
高毅月
|
《极目》
|
2022 |
0 |
|
2
|
忘锦瑟美言 得锦瑟深意——略谈《锦瑟》四典四意 |
汪渊之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3
|
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创作与演唱分析 |
王黎
杨悦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4
|
多角度探究《锦瑟》中“此情”为何情 |
吴纯
|
《语文教学之友》
|
2024 |
0 |
|
5
|
探究悼亡诗跨越千年的教学秘境——以悼亡题材专题作品《邶风·绿衣》《锦瑟》教学为例 |
史岩山
|
《广东教育(职教)》
|
2024 |
0 |
|
6
|
以《锦瑟》为例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 |
杨依
|
《艺术评鉴》
|
2023 |
1
|
|
7
|
言与象与意的解放:对李商隐《锦瑟》的另一种解读 |
徐骏为
丁子言
邵明吉
王韵宇
|
《文存阅刊》
|
2023 |
0 |
|
8
|
“厚”视域下网改古装剧的传统美学建构——以《锦心似玉》为例 |
韩佳
|
《南腔北调》
|
2023 |
0 |
|
9
|
概念隐喻观照下的诗歌解读--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 |
刘羽
杨文地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0
|
由《锦瑟》看模糊汉诗的英译——兼及J.刘若愚译论 |
周领顺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11
|
从纷歧走向融通——《锦瑟》阐释史所显示的客观趋势 |
刘学锴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9
|
|
12
|
《锦瑟》别解 |
孙桂平
|
《学术探索》
|
2003 |
5
|
|
13
|
论李商隐诗歌中典故英译的研究——以《锦瑟》为例 |
赵娟
李红绿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4 |
2
|
|
14
|
互文性与《锦瑟》的翻译 |
赵红辉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8 |
7
|
|
15
|
翻译的阐释视域能否优化?——也从《锦瑟》的英译谈起 |
廖昌胤
陈白颖
张彦
|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5 |
4
|
|
16
|
《谈艺录》中《锦瑟》为诗集序说发凡 |
钟来茵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1
|
|
17
|
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演唱分析 |
滑静
朱永婷
|
《当代音乐》
|
2022 |
3
|
|
18
|
《锦瑟》的典故和典故意义的历史变化 |
李秀芹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19
|
从“悼亡”说到“自伤”说——论何焯对《锦瑟》主题的阐释及其流变 |
宋红霞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20
|
意态由来画不成——《锦瑟》英译中的意象流失 |
曾景婷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