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长安有狭斜行》到《三妇艳》的演变 被引量:9
1
作者 郭建勋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6,共6页
汉乐府古辞《长安有狭斜行》,基本主题是描写豪门生活风貌,夸耀家族天伦之乐。南朝文人对此题多有模仿与改造,逐渐演变成男女各尽欢娱的享乐之作。同时,刘宋时,刘铄将后六句"三妇"部分从中剥离出来,更名为《三妇艳》,此新题... 汉乐府古辞《长安有狭斜行》,基本主题是描写豪门生活风貌,夸耀家族天伦之乐。南朝文人对此题多有模仿与改造,逐渐演变成男女各尽欢娱的享乐之作。同时,刘宋时,刘铄将后六句"三妇"部分从中剥离出来,更名为《三妇艳》,此新题经南朝历代文人的加工,剔除了"三子"、"丈人"、"良人"等男性人物,成为专咏美艳妻妾的绮艳诗作。上述题材及风格的演变,与南朝社会风气、诗歌理论、审美情趣等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有狭斜行》《三妇艳》 主题演变
原文传递
从《长安有狭斜行》到《三妇艳》看清商三调在南朝的演变
2
作者 吴大顺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83-95,共13页
清调曲《相逢行》,又曾称为《长安有狭斜行》、《相逢狭路间》,在西晋形成《相逢行》与《长安有狭斜行》两个演唱系统,"三妇"一章曾作为《大歌弦》歌辞在平调曲演唱的间歇作为插曲表演,宋、齐时期作为独立的"只曲"... 清调曲《相逢行》,又曾称为《长安有狭斜行》、《相逢狭路间》,在西晋形成《相逢行》与《长安有狭斜行》两个演唱系统,"三妇"一章曾作为《大歌弦》歌辞在平调曲演唱的间歇作为插曲表演,宋、齐时期作为独立的"只曲"被保留下来。刘铄最早拟写"三妇"一章歌辞,诸多文人参与拟作,形成《三妇艳》歌辞系列。《长安有狭斜行》到《三妇艳》歌辞的演进变化,提供了清商三调在南朝衰落演变的文本依据,进一步印证了有关清商三调在南朝演进的文献记载。《三妇艳》歌辞内容与形式的"新变"对认识文人拟歌辞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有狭斜行》 《三妇艳》 清商三调 演变 轨迹
原文传递
《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与汉乐府的世俗娱乐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玲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28-241,共14页
汉乐府相和歌辞中有《鸡鸣》、《相逢行》和《长安有狭斜行》三首歌诗,极写豪门富贵,旧以为讽刺批判之作。然而,无论是从文辞上,还是从汉乐府歌诗艺术的性质上来分析,这三首歌诗都不具备批判性,反而充满了称颂和奉承的意味。事实... 汉乐府相和歌辞中有《鸡鸣》、《相逢行》和《长安有狭斜行》三首歌诗,极写豪门富贵,旧以为讽刺批判之作。然而,无论是从文辞上,还是从汉乐府歌诗艺术的性质上来分析,这三首歌诗都不具备批判性,反而充满了称颂和奉承的意味。事实上,这些作品并不是下层劳动人民对贫富不均的控诉之辞,而是歌舞艺人以取悦和娱乐富豪贵族为目的而创作的奉承之歌,是世俗化、娱乐化的艺术消费品。汉乐府歌诗的艺术生产方式决定了它在性质、主题和体貌上的特殊表现。它选材世俗化,创作多用套式套语,符合歌诗艺术的创作和表演需求。从汉乐府歌诗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盛世之中歌舞娱乐产业的繁华,以及汉代人追求享乐的精神和崇尚富贵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艺术生产 乐府歌诗
原文传递
再论“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
4
作者 王允亮 《文学与文化》 2018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汉乐府《长安有狭斜行》中"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一句,因上下句间存在的逻辑矛盾,引起了后人的不同解读。朱乾、余冠英、王依民、徐仁甫诸人虽都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均有难以疏通之处。其实这句诗应以曹丕《艳歌何尝行》中... 汉乐府《长安有狭斜行》中"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一句,因上下句间存在的逻辑矛盾,引起了后人的不同解读。朱乾、余冠英、王依民、徐仁甫诸人虽都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均有难以疏通之处。其实这句诗应以曹丕《艳歌何尝行》中的解读最为准确,它是指小子凭借家庭的煊赫地位,虽无官职却可以如同做官一样出入往来于洛阳上流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有狭斜行》无官职 仕洛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