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以《长安道》《洛阳道》为中心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基燕
王志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楼文化。南朝《长安道》、《洛阳道》或突出帝都的恢弘,或描写都市的繁华奢靡,唐人同题之作更融入种种都市心态的抒发。这与南朝、唐代乐府文学中不同的都市构筑方式有关。南朝"都市书写"是历史想象与现实环境结合的产物,其都市景观呈现出模式化特点;唐代"都市书写"植根于真实的都市,显示出由地理、文化空间转向情感空间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文学
都市
《长安道》
《洛阳
道》
景观
心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长安道》看犯罪片的类型化叙事
2
作者
赵彦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86,共3页
《长安道》是由李骏执导,范伟、宋洋、焦俊艳、陈数主演的犯罪剧情片。该片改编自海岩的小说《长安盗》,主要讲述了缉毒警察赵红雨为了侦破一起文物盗窃案,在邵宽城的掩护下,化身卧底,回到多年不见的父亲身边,调查他的妻子林白玉的故事...
《长安道》是由李骏执导,范伟、宋洋、焦俊艳、陈数主演的犯罪剧情片。该片改编自海岩的小说《长安盗》,主要讲述了缉毒警察赵红雨为了侦破一起文物盗窃案,在邵宽城的掩护下,化身卧底,回到多年不见的父亲身边,调查他的妻子林白玉的故事。作为一部时长将近两个小时的影片,《长安道》很好地将文物盗窃案件、警察侦破、父女间的情感纠葛、人性的伪善等元素结合到了一起,并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本文试通过分析《长安道》的叙事结构以及叙事内核,来分析该片的犯罪类型化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道》
海岩
类型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性别凝视·父权欲望·人性异化——电影《长安道》人物形象的多重建构
3
作者
谭思怡
《视听》
2021年第6期103-105,共3页
由李骏执导的犯罪悬疑电影《长安道》改编自海岩所著的长篇小说《长安盗》。影片以"贞顺皇后敬陵失窃案"为主线索,以多线人物视角展开叙事,在警察破案过程中将人性与亲情的复杂反转作为叙事内核。《长安道》将人性的复杂隐蔽...
由李骏执导的犯罪悬疑电影《长安道》改编自海岩所著的长篇小说《长安盗》。影片以"贞顺皇后敬陵失窃案"为主线索,以多线人物视角展开叙事,在警察破案过程中将人性与亲情的复杂反转作为叙事内核。《长安道》将人性的复杂隐蔽作为人物形象创新的突破口,将角色塑造置于叙事语境中不再脸谱化,把"父权制"传统性别话语嵌入人物意识形态之中,审视性别话语体系下欲望主体的性别凝视与他者的反抗。《长安道》人物形象的建构通过对脸谱化特点的移植改造,赋予影片人物形象更深层次的镜喻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道》
性别凝视
欲望主体
性别话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空间的文化意象——以乐府诗《长安道》为例
被引量:
2
4
作者
左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51,共7页
本文试图以乐府诗《长安道》的解读来阐释长安的空间文化含义。文章通过《长安道》主题与内容之变化的分析 ,指出它们最初主要描绘了长安的地方意象 ,后来则多反映生活于长安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而这样的状态折射出人与特定社会空间的四...
本文试图以乐府诗《长安道》的解读来阐释长安的空间文化含义。文章通过《长安道》主题与内容之变化的分析 ,指出它们最初主要描绘了长安的地方意象 ,后来则多反映生活于长安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而这样的状态折射出人与特定社会空间的四种关系 :家园 -内部者、家园 -外部者、他乡 -内部者、他乡 -外部者 ,其中只有家园 -内部者才是长安意象的真正代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空间文化含义
乐府诗
《长安道》
地方意象
文化意蕴
原文传递
《长安道》的寻道之旅
5
作者
楚卫华
《艺术教育》
2020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影片《长安道》运用多线索交叉讲述、多时空交错呈现的剧作结构,为观众呈现了敬陵石椁被盗案破获的过程,同时,它突破了作为类型电影的警匪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范式,成功表现了一个多层次的不断变化着的罪犯形象,体现出对知识分子境遇的...
影片《长安道》运用多线索交叉讲述、多时空交错呈现的剧作结构,为观众呈现了敬陵石椁被盗案破获的过程,同时,它突破了作为类型电影的警匪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范式,成功表现了一个多层次的不断变化着的罪犯形象,体现出对知识分子境遇的观照和对人性复杂的深刻思索。文章指出,影片站在历史与现实并置的高度,对历史上武惠妃之死的纷争与现实中红雨牺牲的真相所进行的互文本呈现,以及从哲理层面对真相是否存在的追问,都使其超越了同类题材作品所能达到的境界,完成了对类型的超越和一次终极的寻道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道》
人物形象
主题
寻找
原文传递
论孟郊诗歌的冷峻风格
被引量:
2
6
作者
封景彦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S1期57-58,共2页
“刿目钅术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贤,神没鬼施,间见层出。”[1]这是韩愈对孟郊盖棺论定式的诗评,它形象地道出了孟郊诗歌“奇”的特色。孟郊独特的艺术个性使他的诗歌在他所属流派的共同倾向中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貌。他...
“刿目钅术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贤,神没鬼施,间见层出。”[1]这是韩愈对孟郊盖棺论定式的诗评,它形象地道出了孟郊诗歌“奇”的特色。孟郊独特的艺术个性使他的诗歌在他所属流派的共同倾向中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貌。他的奇与韩愈异趣,与贾岛殊味,也与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郊诗
艺术个性
《唐诗小札》
韩愈
诗风
下层人民
形成的原因
《长安道》
诗歌
沈德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沈冬梅
《东南文化》
CSSCI
1994年第1期20-27,共8页
酒和茶是人类发现、发明后加以制造利用,又反过来对人类自身产生重大影响的两种饮品,它们那是人类的物质消费品,但人却因为消费而对它们产生了精神、生理上的依赖,在中国古代,酒和茶都与社会文化发生了程度和范围不等的关联,成了中国文...
酒和茶是人类发现、发明后加以制造利用,又反过来对人类自身产生重大影响的两种饮品,它们那是人类的物质消费品,但人却因为消费而对它们产生了精神、生理上的依赖,在中国古代,酒和茶都与社会文化发生了程度和范围不等的关联,成了中国文化中两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具有不同的文化认同能力。并且酒与茶也在人们的社会历史、精神物质文化生活中发生了密切相关的联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探明这两种文化符号的独特意义,将有助我们去深入解读中国古代文化。 (一) 世界各地的多种文化在其兴起之日起,就各具其特色,人们所食用的物产也因其所处地域的差异而不尽相同,但是酒却是世界绝大多数地区不同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一般而言,酒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因为酒是用农作物尤其是粮食制作的。“凡酒,稻为上,黍次之,粟次之。”“五齐三酒,俱用秫、稻、麴蘖、鬯酒用黑黍。”传说中国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文字有《太平御览》:“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实物则有如龙山遗址中尊、(?)、盉等陶制酒器,大汶口遗址中的灰陶尊、白陶豆、黑陶杯等酒器,以及甲骨文、金文中便有“酒”字等等。可见,酒在中国的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
中国文化
《太平御览》
中国古代文化
《续资治通鉴》
世
道
人心
《长安道》
文化认同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心理人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萌芽中的六朝怀古诗及其对中晚唐怀古诗之影响
8
作者
吴梦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南朝乐府有《铜雀台》与《长安道》《洛阳道》诗,其中出现了朦胧的怀古意识。《铜雀台》诗从对铜雀伎的同情出发,追述了曹操的功业与邺城的辉煌,而《长安道》《洛阳道》以想象的方式摹写了两京的繁华。由于收复北方话题的敏感性,《长安...
南朝乐府有《铜雀台》与《长安道》《洛阳道》诗,其中出现了朦胧的怀古意识。《铜雀台》诗从对铜雀伎的同情出发,追述了曹操的功业与邺城的辉煌,而《长安道》《洛阳道》以想象的方式摹写了两京的繁华。由于收复北方话题的敏感性,《长安道》《洛阳道》只歌咏两京的繁华,并无怀念失地的情感,但这一情感却以更加委婉的方式出现在笔记与史料中。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出现了《咏长信宫中草诗》这类隐晦地表达黍离之悲的作品。中晚唐的《铜雀台》与《长安道》《洛阳道》,在六朝乐府的基础上,从诗体与诗题两方面改进了写作方式,其怀古意识也从碎片化体物走向了整体、宏大的历史回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雀台》
《长安道》
《洛阳
道》
《咏长信宫中草诗》
“黍离之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节奏与文化节奏
9
作者
王子今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3-16,共4页
历史节奏体现出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性特征.文化节奏也是形成各个文化系统不同特质与不同风貌的主要因素.为什么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共同体的历史演进或快或慢,或先或后?
关键词
文化节
节奏形态
陈独秀
中国文化
历史教学
生活节奏
《长安道》
新的文化
文化共同体
少年中国
原文传递
题名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以《长安道》《洛阳道》为中心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基燕
王志清
机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文摘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楼文化。南朝《长安道》、《洛阳道》或突出帝都的恢弘,或描写都市的繁华奢靡,唐人同题之作更融入种种都市心态的抒发。这与南朝、唐代乐府文学中不同的都市构筑方式有关。南朝"都市书写"是历史想象与现实环境结合的产物,其都市景观呈现出模式化特点;唐代"都市书写"植根于真实的都市,显示出由地理、文化空间转向情感空间的特点。
关键词
乐府文学
都市
《长安道》
《洛阳
道》
景观
心态
Keywords
Yuefu literature urbam Changan Road Luoyang Road landscape mood
分类号
I207.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长安道》看犯罪片的类型化叙事
2
作者
赵彦华
机构
西京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86,共3页
文摘
《长安道》是由李骏执导,范伟、宋洋、焦俊艳、陈数主演的犯罪剧情片。该片改编自海岩的小说《长安盗》,主要讲述了缉毒警察赵红雨为了侦破一起文物盗窃案,在邵宽城的掩护下,化身卧底,回到多年不见的父亲身边,调查他的妻子林白玉的故事。作为一部时长将近两个小时的影片,《长安道》很好地将文物盗窃案件、警察侦破、父女间的情感纠葛、人性的伪善等元素结合到了一起,并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本文试通过分析《长安道》的叙事结构以及叙事内核,来分析该片的犯罪类型化叙事。
关键词
《长安道》
海岩
类型片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性别凝视·父权欲望·人性异化——电影《长安道》人物形象的多重建构
3
作者
谭思怡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视听》
2021年第6期103-105,共3页
文摘
由李骏执导的犯罪悬疑电影《长安道》改编自海岩所著的长篇小说《长安盗》。影片以"贞顺皇后敬陵失窃案"为主线索,以多线人物视角展开叙事,在警察破案过程中将人性与亲情的复杂反转作为叙事内核。《长安道》将人性的复杂隐蔽作为人物形象创新的突破口,将角色塑造置于叙事语境中不再脸谱化,把"父权制"传统性别话语嵌入人物意识形态之中,审视性别话语体系下欲望主体的性别凝视与他者的反抗。《长安道》人物形象的建构通过对脸谱化特点的移植改造,赋予影片人物形象更深层次的镜喻表达。
关键词
《长安道》
性别凝视
欲望主体
性别话语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空间的文化意象——以乐府诗《长安道》为例
被引量:
2
4
作者
左鹏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51,共7页
文摘
本文试图以乐府诗《长安道》的解读来阐释长安的空间文化含义。文章通过《长安道》主题与内容之变化的分析 ,指出它们最初主要描绘了长安的地方意象 ,后来则多反映生活于长安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而这样的状态折射出人与特定社会空间的四种关系 :家园 -内部者、家园 -外部者、他乡 -内部者、他乡 -外部者 ,其中只有家园 -内部者才是长安意象的真正代言人。
关键词
长安
空间文化含义
乐府诗
《长安道》
地方意象
文化意蕴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长安道》的寻道之旅
5
作者
楚卫华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艺术教育》
2020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文摘
影片《长安道》运用多线索交叉讲述、多时空交错呈现的剧作结构,为观众呈现了敬陵石椁被盗案破获的过程,同时,它突破了作为类型电影的警匪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范式,成功表现了一个多层次的不断变化着的罪犯形象,体现出对知识分子境遇的观照和对人性复杂的深刻思索。文章指出,影片站在历史与现实并置的高度,对历史上武惠妃之死的纷争与现实中红雨牺牲的真相所进行的互文本呈现,以及从哲理层面对真相是否存在的追问,都使其超越了同类题材作品所能达到的境界,完成了对类型的超越和一次终极的寻道之旅。
关键词
《长安道》
人物形象
主题
寻找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孟郊诗歌的冷峻风格
被引量:
2
6
作者
封景彦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S1期57-58,共2页
文摘
“刿目钅术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贤,神没鬼施,间见层出。”[1]这是韩愈对孟郊盖棺论定式的诗评,它形象地道出了孟郊诗歌“奇”的特色。孟郊独特的艺术个性使他的诗歌在他所属流派的共同倾向中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貌。他的奇与韩愈异趣,与贾岛殊味,也与李...
关键词
孟郊诗
艺术个性
《唐诗小札》
韩愈
诗风
下层人民
形成的原因
《长安道》
诗歌
沈德潜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沈冬梅
机构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94年第1期20-27,共8页
文摘
酒和茶是人类发现、发明后加以制造利用,又反过来对人类自身产生重大影响的两种饮品,它们那是人类的物质消费品,但人却因为消费而对它们产生了精神、生理上的依赖,在中国古代,酒和茶都与社会文化发生了程度和范围不等的关联,成了中国文化中两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具有不同的文化认同能力。并且酒与茶也在人们的社会历史、精神物质文化生活中发生了密切相关的联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探明这两种文化符号的独特意义,将有助我们去深入解读中国古代文化。 (一) 世界各地的多种文化在其兴起之日起,就各具其特色,人们所食用的物产也因其所处地域的差异而不尽相同,但是酒却是世界绝大多数地区不同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一般而言,酒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因为酒是用农作物尤其是粮食制作的。“凡酒,稻为上,黍次之,粟次之。”“五齐三酒,俱用秫、稻、麴蘖、鬯酒用黑黍。”传说中国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文字有《太平御览》:“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实物则有如龙山遗址中尊、(?)、盉等陶制酒器,大汶口遗址中的灰陶尊、白陶豆、黑陶杯等酒器,以及甲骨文、金文中便有“酒”字等等。可见,酒在中国的出?
关键词
文化符号
中国文化
《太平御览》
中国古代文化
《续资治通鉴》
世
道
人心
《长安道》
文化认同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心理人类学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萌芽中的六朝怀古诗及其对中晚唐怀古诗之影响
8
作者
吴梦雅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系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文摘
南朝乐府有《铜雀台》与《长安道》《洛阳道》诗,其中出现了朦胧的怀古意识。《铜雀台》诗从对铜雀伎的同情出发,追述了曹操的功业与邺城的辉煌,而《长安道》《洛阳道》以想象的方式摹写了两京的繁华。由于收复北方话题的敏感性,《长安道》《洛阳道》只歌咏两京的繁华,并无怀念失地的情感,但这一情感却以更加委婉的方式出现在笔记与史料中。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出现了《咏长信宫中草诗》这类隐晦地表达黍离之悲的作品。中晚唐的《铜雀台》与《长安道》《洛阳道》,在六朝乐府的基础上,从诗体与诗题两方面改进了写作方式,其怀古意识也从碎片化体物走向了整体、宏大的历史回望。
关键词
《铜雀台》
《长安道》
《洛阳
道》
《咏长信宫中草诗》
“黍离之悲”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节奏与文化节奏
9
作者
王子今
机构
中央党校历史教研室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3-16,共4页
文摘
历史节奏体现出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性特征.文化节奏也是形成各个文化系统不同特质与不同风貌的主要因素.为什么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共同体的历史演进或快或慢,或先或后?
关键词
文化节
节奏形态
陈独秀
中国文化
历史教学
生活节奏
《长安道》
新的文化
文化共同体
少年中国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以《长安道》《洛阳道》为中心
杨基燕
王志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长安道》看犯罪片的类型化叙事
赵彦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性别凝视·父权欲望·人性异化——电影《长安道》人物形象的多重建构
谭思怡
《视听》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社会空间的文化意象——以乐府诗《长安道》为例
左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2
原文传递
5
《长安道》的寻道之旅
楚卫华
《艺术教育》
2020
0
原文传递
6
论孟郊诗歌的冷峻风格
封景彦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酒与茶两种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
沈冬梅
《东南文化》
CSSCI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萌芽中的六朝怀古诗及其对中晚唐怀古诗之影响
吴梦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历史节奏与文化节奏
王子今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