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6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2005)组稿编审会议在上海召开
1
作者 秦光汉 《江苏地方志》 2005年第5期54-54,共1页
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创办于2003年,是一部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载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跨地区、涉及16个城市跨三省市的资料工具书。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 上海 会议 编审 组稿 经济学会 中国城市 经济协调 城市发展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创刊号面世
2
《年鉴信息与研究》 2004年第2期53-53,共1页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创刊号由方志出版社出版,于2004年3月9日-10日在南京市召开《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2003)创刊号首发式。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王荣炳、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杨重光。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 创刊号 年鉴编纂 经济服务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一姝 吴涵宇 +2 位作者 马明 徐瑶瑶 马灿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3-1242,共10页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探究碳排放的分布规律、了解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减排政策、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碳排放问题。...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探究碳排放的分布规律、了解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减排政策、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碳排放问题。以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以县域为研究尺度,应用莫兰指数、冷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挖掘该区域碳排放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基于MGWR模型分析该区域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H-H(高-高)型集聚和L-L(低-低)型集聚;②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的冷点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宣城市和安庆市,热点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及苏南地区;③GPP、道路密度、GDP、产业占比等在全局范围内对碳排放产生不同影响,NDVI、人口密度、用电量在局部范围内对碳排放产生不同影响。道路密度、GDP、用电量越大对碳排放的正向影响越大,第三产业占比越小对碳排放的负面影响越大。提出通过优化交通路线、鼓励绿色出行、加强道路监管等减少高密度交通网带来的碳排放,通过优化城镇产业布局、升级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升级等减少因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通过引导劳动力合理转移、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提升区域固态能力等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 碳排放 空间异质性 空间尺度 影响因素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迎英 张刘臻 +4 位作者 甄延临 张从果 董佳琦 卢学鹤 张秀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和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模拟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汇通量,进而评估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新增耕地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 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和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模拟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汇通量,进而评估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新增耕地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林地、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均承担碳汇功能,总碳汇平均值为4439.56±3257.83 kg C hm^(-2)·a^(-1),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②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建设用地13702.09 km^(2),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损失8.21 Tg C,若不考虑碳汇的空间异质性,则碳汇损失7.87 Tg C;③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耕地1236.58 km^(2)(27.42%和25.85%转入源分别为林地和草地),导致碳汇增加0.28 Tg C;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且其碳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耕地保护政策降低了建设用地扩张引起的碳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汇 建设用地扩张 耕地保护 长江三角洲城市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2005)组稿编审会议在上海召开
5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05年第9期21-21,共1页
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创办于2003年。5月25日,年鉴编辑部在上海召开年鉴组稿及编审会议。会议由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张锋主持,上海市人大常委... 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创办于2003年。5月25日,年鉴编辑部在上海召开年鉴组稿及编审会议。会议由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张锋主持,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厉无畏作了书面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 组稿编审会议 上海 编纂工作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创刊号面世
6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04年第5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年鉴》 文献资料 篇目设置 地方文化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扩展对区域温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3
7
作者 谢志清 杜银 +2 位作者 曾燕 施雅风 武金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17-727,共11页
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和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结合NOAA/AVHRR、MODIS反演的月地表温度数据,定量考察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热岛增温效应对区域温度气候趋势的贡献,结果表明:①1992-2003年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经历了一个... 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和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结合NOAA/AVHRR、MODIS反演的月地表温度数据,定量考察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热岛增温效应对区域温度气候趋势的贡献,结果表明:①1992-2003年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经历了一个快速的空间扩展过程,宁镇扬、苏锡常、上海大城市区、杭州湾4个城市群构成了一个“之”字形城市带,城市群之间出现城市化连片趋势,城市带区域内1961-2005年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28~0.44oC/10a,显著高于非城市带区域。②城市热岛效应对区域平均温度的影响以夏秋季最强,春季次之,冬季最弱。③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热岛强度和城市总人口对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④城市带增温效应使得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在1961-2005年间增加了0.072°C,其中1991-2005年间增温幅度为0.047°C;年最高气温升高了0.162°C,其中1991-2005年间增温幅度为0.083°C,表明1991-2005年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空间扩展正在改变区域温度变化趋势,且这种增温趋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热岛 城市 城市化进程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空间建构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敏 顾朝林 +3 位作者 陈璐 张成 汪淳 张晓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7-792,共6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城市区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形式,通过全球城市接入全球经济网络,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和不断加强的城镇一体化态势,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城市区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形式,通过全球城市接入全球经济网络,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和不断加强的城镇一体化态势,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有可能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区的区域;进而从全球城市区的空间建构和功能组织的角度,提出通过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打造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的次级全球城市职能,强化城市间的功能联系,构筑区域网络一体化支撑体系,构建“多中心层域式、网络状一体化”的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并提出面向全球化和基于地方化的区域功能组织结构,打造若干全球化战略区以推进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 全球城市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3 位作者 张成 张晓明 陈璐 汪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1-775,共5页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布局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 长江三角洲 城市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人为热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陆燕 王勤耕 +3 位作者 翟一然 宋媛媛 张艳燕 孙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301,共7页
基于常规可获取的能源、交通、人口等统计资料,利用“自上而下”的能源清单法,研究了2010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各类人为热排放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人为热排放总量为1.4x10^(19)J/a其中... 基于常规可获取的能源、交通、人口等统计资料,利用“自上而下”的能源清单法,研究了2010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各类人为热排放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人为热排放总量为1.4x10^(19)J/a其中工业、交通、建筑、新陈代谢分别占75.1%、12.5%、9.9%和2.5%.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和南京五个城市的人为热排放总量约占研究区域总量的71%.长三角城市群的人为热年平均排放通量为5.3、W/m2,大部分mix介于5-30W/m2,城市高值区一般介于20~70W/m2,上海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为方便有关环境气候模式的输入,本文提供了人为热排放的网格化空间分布和简单的时间变化廓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热 排放清单 城市热岛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50
11
作者 李加林 许继琴 +1 位作者 李伟芳 刘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7-447,共11页
以LandsatMSS、TM、E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手段,提取了长江三角洲地区5个时相(1979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城市用地信息,分析了城市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长江三角洲197... 以LandsatMSS、TM、E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GIS手段,提取了长江三角洲地区5个时相(1979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城市用地信息,分析了城市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长江三角洲1979年以来的城市空间生长过程。结果表明:①1979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用地增长呈明显的加快趋势,城市用地总体扩展强度也表现为不断提高。不同行政等级城市用地的扩展强度表现为直辖市>地级市>副省级市>县(县级市)。②长江三角洲城市用地空间结构的分维和稳定性特征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城市用地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城市用地增长过程和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联系。③长江三角洲城市生长表现出“一核二带”、“二核三带”、“四核四带”和“五核五带”的空间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 增长极核 增长极带 空间格局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生态用地破碎度及其城市化关联 被引量:81
12
作者 苏伟忠 杨桂山 甄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09-1317,共9页
破碎化是当今地表自然景观演化的重要形式。基于县(区)行政单元,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方法,定量探讨了长江三角洲生态用地破碎分区及其城市化关联,研究结论有:①建立了生态用地破碎度综合模型,并与城市化规模和空间构型等参数聚类,将... 破碎化是当今地表自然景观演化的重要形式。基于县(区)行政单元,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方法,定量探讨了长江三角洲生态用地破碎分区及其城市化关联,研究结论有:①建立了生态用地破碎度综合模型,并与城市化规模和空间构型等参数聚类,将全区划为2个高破碎区、3个中等破碎区和2个低破碎区;②基于区县尺度和30m分辨率影像的生态用地破碎度是城市化、生态用地特征及其他干扰源的综合表现,与城镇化水平和城镇用地比例等规模参数相关性不明显,相关系数分别为0.303、0.432,但与城镇用地聚合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07;③破碎分区及破碎度的城市化关联为不同生态用地空间战略的选择提供依据,对面向生态保护的城市化空间引导和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破碎度 城市 关联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污泥中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含量与组分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申荣艳 骆永明 +3 位作者 章钢娅 李振高 滕应 钱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9-546,共8页
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主要城市的46个污泥巾的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与组分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城市污泥中PCBs的含量在0—0.720mg/kg之间,平均为0.076mg/kg,大部分低于0.1mg/kg,仅... 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主要城市的46个污泥巾的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与组分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城市污泥中PCBs的含量在0—0.720mg/kg之间,平均为0.076mg/kg,大部分低于0.1mg/kg,仅2个样品巾PCBs含量超过我国农用城市污泥的控制标准(0.2mg/kg)。污泥中PCBs组分以PCB44检出量最高,PCB180、PCB99、PCB52、PCB74、PCB77和PCB167次之;供试城市污泥中OCPs的含量在0-0.426mg/kg之间,平均为0.055mg/kg,大部分低于0.05mg/kg。OCPs以o,p’-DDT检出量最高,其次为p,p’-DDE、β-HCH、δ-HCH、α—HCH、γ-HCH、p,p'-DDD和p,p’-DDT。该地区城市污泥中PCBs和OCPs的含量、组分和分布与污泥类型、污水来源、污水处理工艺及化合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污泥 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格局与过程研究 被引量:55
14
作者 徐梦洁 陈黎 +1 位作者 刘焕金 王慧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1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利用1998、2003和2008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灯光数据与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人口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关系,构建基于灯光数据的城市化水平指数,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进程和空间模式;通过与统计数据对比,按照最... 利用1998、2003和2008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灯光数据与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人口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关系,构建基于灯光数据的城市化水平指数,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进程和空间模式;通过与统计数据对比,按照最小误差原则确定市辖区建设用地信息提取的阈值,根据各城市在1998~2003年和2003~2008年两个阶段建设用地信息提取阈值的变化,划分城市建设用地的主导扩张类型。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表现为核心城市的面状扩张、沿交通网络的线状扩张和非核心城市的点状扩张模式,城市群的特征逐渐体现;区域内部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但空间差异逐渐缩小;镇江、常州、扬州、无锡、苏州、南通、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台州等市属于填充增强主导扩展类型;南京、杭州和上海则属于外延-填充增强主导扩展类型;泰州和宁波属于填充增强-外延主导扩展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夜间灯光数据 长江三角洲 城市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特征及城市化影响 被引量:47
15
作者 崔林丽 史军 +2 位作者 杨引明 李贵才 范文义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5-786,共12页
基于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站历史气象资料和区域人口资料,分析了1959~2005年和1981~200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气温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气温变化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站之间的差异,以及城市化效应对气温的增温率和增温贡献率。结... 基于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站历史气象资料和区域人口资料,分析了1959~2005年和1981~200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气温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气温变化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站之间的差异,以及城市化效应对气温的增温率和增温贡献率。结果表明,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平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城市化效应 增温率 增温贡献率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98
16
作者 宋建波 武春友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87,共10页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力量在空间上的集中表现,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但盲目的提高城市化的水平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会使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从而降低...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力量在空间上的集中表现,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但盲目的提高城市化的水平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会使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从而降低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为了使城市群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针对城市群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各指标的权重,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16个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测算,依据测度结果将16个城市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并对每一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 城市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全球化进程的时空差异分析——基于两省一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聪 曹有挥 +2 位作者 姚士谋 刘可文 王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9-788,共10页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全部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联系、人员流动、信息交流、政府合作4个方面评估了长三角地区全球化进程的时空差异以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依赖性和空间自相关特征,并对不同指标的变化...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全部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联系、人员流动、信息交流、政府合作4个方面评估了长三角地区全球化进程的时空差异以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依赖性和空间自相关特征,并对不同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受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和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的积极影响,以及2003年全国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该区域全球化程度表现出了不同阶段性的特征。从时间序列来看,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全球化发展表现为加速上升、稳步上升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过程,但不同指标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从空间格局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全球化程度从比较集中逐渐向较为合理的均衡方向发展,后进区域提升较快,全球化影响下的城市体系更趋合理。从作用机制分析,市场和行政因素共同推动着城市的全球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城市全球化 时空差异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41
18
作者 许有鹏 丁瑾佳 陈莹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3,共7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流域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众多湖泊河网衰退消亡,由此引发的河流水质恶化、洪涝干旱灾害加剧...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流域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众多湖泊河网衰退消亡,由此引发的河流水质恶化、洪涝干旱灾害加剧等一系列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选择该地区内一些典型区域,基于长系列降雨径流资料,以遥感和G IS作支持,通过模拟计算与综合分析,围绕城市化对城市降雨与径流的长期影响、对城市暴雨洪水的影响,以及对河网水系与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重点探讨城市化发展为特征的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流域水循环以及水文过程的影响,寻求城市化发展条件下的水文变化规律,以便对该地区城市化水文效应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并为当地的防洪减灾、水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水文效应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动态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姜博 赵婷 +2 位作者 雷国平 宋戈 赵映慧 《开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5,共4页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按城市流强度数值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2006—2008三年间,上海...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按城市流强度数值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2006—2008三年间,上海、南京等部分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而城市流倾向度指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平稳;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已明显表现出多个都市圈绵延发展的态势,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初见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经济联系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被引量:59
20
作者 王磊 段学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2-709,共8页
城市化是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建设用地时空演化格局已成为学者研究城市化过程的重要视角。采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测度了1985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空间扩展的集聚特征并分析其演变过程;并结合格网建设用地密度频率的变... 城市化是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建设用地时空演化格局已成为学者研究城市化过程的重要视角。采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测度了1985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空间扩展的集聚特征并分析其演变过程;并结合格网建设用地密度频率的变化特点,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景观梯度地带,以此研究城市空间在不同地带中的扩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空间扩展聚集程度先降后升,城市化区域融合趋势明显,并在城市空间扩展中表现出以上海、南京和苏州等为代表的3种模式,反应了长三角内部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此外,在不同景观梯度下,长三角城市空间扩展表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2000年以前在各个景观梯度下城市空间扩展差异较小,表现为较强的拓展性扩展;2000年以后,在城市核心区扩展强度加强,表现为填充式扩展加快。同时,城乡过渡区面积增加迅速,表明随着城市空间扩展的加速,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土地不集约利用现象已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建设用地扩展 空间自相关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