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长生殿》戏文的闹热性
1
作者 李世尧 《今古文创》 2024年第6期18-20,共3页
《长生殿》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南洪北孔”之声誉即是因此作而得名。洪昇通过对历史的重新演绎寄寓了自己的故国之思与朝代更迭之下的复杂心绪。但《长生殿》毕竟是一部传奇,是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不论它文词多么典雅,兴寄多... 《长生殿》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南洪北孔”之声誉即是因此作而得名。洪昇通过对历史的重新演绎寄寓了自己的故国之思与朝代更迭之下的复杂心绪。但《长生殿》毕竟是一部传奇,是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不论它文词多么典雅,兴寄多么遥深,终归不能脱离“传奇”这种文体或艺术样式的框架。传统戏曲核心的要素--闹热性,一定会在字里行间显现出来,因为闹热事关戏曲娱乐的本质。本文拟从文本出发,管窥洪昇对作为表演艺术的《长生殿》,做出了哪些设计与编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闹热 娱乐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典故英译的翻译方法研究——以《长生殿》英译本中典故翻译方法为例
2
作者 郭野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1期218-222,共5页
《长生殿》作为京剧的传统剧目,反映了当时历史时期政治文化生活,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其中典故的运用使得《长生殿》增色不少,同时也成为翻译的难点。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对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采用的各种翻译方法的适用情况进行... 《长生殿》作为京剧的传统剧目,反映了当时历史时期政治文化生活,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其中典故的运用使得《长生殿》增色不少,同时也成为翻译的难点。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对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采用的各种翻译方法的适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分析各种翻译方法的语用效果。作者发现,总体而言,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文尽可能地跨越语言的樊篱,帮助原文与译文重建了关联,交际意图得以实现,进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最后,为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典故的英译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关联理论 典故翻译方法
下载PDF
《长生殿》稗畦草堂原刻本考辨
3
作者 饶莹 《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长生殿》原刻本由洪昇挚友吴舒凫主持刊刻,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已刻动,四十三年(1704)刻竣。洪昇《自序》落款的时间与地点互相牴牾,或因刊刻者将年份用语“己卯”、“癸未”中之一者误刻为“己未”,或因刻工擅补“题于孤屿草堂”一... 《长生殿》原刻本由洪昇挚友吴舒凫主持刊刻,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已刻动,四十三年(1704)刻竣。洪昇《自序》落款的时间与地点互相牴牾,或因刊刻者将年份用语“己卯”、“癸未”中之一者误刻为“己未”,或因刻工擅补“题于孤屿草堂”一语。郑振铎所藏康熙间刻本一直被学界认作《长生殿》原刻本,而吴梅旧藏本才是《长生殿》所有版本中收录序跋、题词最为齐全的一种,版式与郑氏藏本同,呈现了《长生殿》原刻本最完整的面貌。刘世珩重刻《长生殿》是在吴梅旧藏原刻本基础上,经吴梅校订厘正而成,体现了吴梅对其所藏《长生殿》原刻本价值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原刻本 稗畦草堂 吴梅 郑振铎 本衙藏板
下载PDF
《长生殿》子弟书中杨贵妃形象探究
4
作者 邓雅楠 《戏剧之家》 2023年第28期9-12,共4页
取材自《长生殿》的子弟书共计13篇。与之前文学作品中痴情专一的杨贵妃形象不同,《长生殿》子弟书中的杨贵妃更具有世俗化,旗人化的特点。究其原因与子弟书创作者八旗子弟的特殊身份和清朝时期满汉文化融合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长生殿》子弟书 杨贵妃形象 世俗化 旗人化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阈下昆剧剧本英译的意义建构——以《长生殿》英译本为例
5
作者 李雨桐 《今古文创》 2023年第6期92-95,共4页
中国昆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汪班曾在其作品《悲欢集》中对《长生殿》部分上场演出剧本进行了英译,是昆剧剧本英译意义建构的典范。昆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具有多模态特性。非语言模态以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为主,对昆剧的意义建... 中国昆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汪班曾在其作品《悲欢集》中对《长生殿》部分上场演出剧本进行了英译,是昆剧剧本英译意义建构的典范。昆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具有多模态特性。非语言模态以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为主,对昆剧的意义建构作用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昆剧的多种模态,考察译文的多模态意义表达效果,并从建行形式、音韵表现、标点处理、意象传递等方面,对昆剧翻译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寻求最能体现昆剧特色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昆剧英译 《长生殿》 意义建构 英译策略
下载PDF
论传统戏曲的翻译标准——兼评杨宪益、戴乃迭《长生殿》英译本 被引量:9
6
作者 巫元琼 刘晓民 吴庆晏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0,共3页
戏剧,一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像其他文化艺术形式一样,也面临着一个向外传播和交流的问题。在戏剧向外传播的过程中.翻译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目标文化受众了解外国戏剧魅力主要就是通过翻译这一渠道得以实现的。然而,戏剧这一独特... 戏剧,一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像其他文化艺术形式一样,也面临着一个向外传播和交流的问题。在戏剧向外传播的过程中.翻译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目标文化受众了解外国戏剧魅力主要就是通过翻译这一渠道得以实现的。然而,戏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却给翻译工作提出了很多挑战.使得“译事之难”成为了戏剧翻译无法回避的话题。正因为戏剧翻译之难,译界对戏剧翻译研究甚少.尤其对中国戏剧翻译研究得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标准 《长生殿》 传统戏曲 杨宪益 英译本 戴乃迭 文化艺术形式 外国戏剧
下载PDF
道教文化与《长生殿》 被引量:6
7
作者 钟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5,共8页
该文认为,道教文化在唐明皇与杨贵妃文学故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唐明皇、杨贵妃题材的古代集大成剧作《长生殿》,杂取了大量的道教文化成分,使其情节关目受到深刻的影响,死生仙鬼的道教仙话模式是全剧情节的主线,人鬼仙、合离... 该文认为,道教文化在唐明皇与杨贵妃文学故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唐明皇、杨贵妃题材的古代集大成剧作《长生殿》,杂取了大量的道教文化成分,使其情节关目受到深刻的影响,死生仙鬼的道教仙话模式是全剧情节的主线,人鬼仙、合离合等关目使全剧成为历史剧与游仙剧的二合一。道教文化因素,是作者抒情表意必不可少的手段,从这个角度看,剧作的后半部是全剧有机的、成功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结构 场景设置 道教文化 《长生殿》 洪升 戏剧 历史剧 游仙剧
下载PDF
论《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9
8
作者 钟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18,共9页
本文对“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塑造作了论述,认为她有着统一性与矛盾性相结合、虚构性与真实性相依存、单纯性与复杂性相统一的特点,并且分析了这些特点形成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 《长生殿》 杨玉环 形象的塑造
下载PDF
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被引量:9
9
作者 谢柏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到新旧《唐书》,从白朴的《梧桐雨》到同类曲本,从洪?的《长生殿》到相关名剧,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欢录,终于成为于史有据但又浪漫永恒的中国第一爱情范式。
关键词 《长恨歌》 《长生殿》 洪昇 李杨爱情
下载PDF
世纪回眸:洪升与《长生殿》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舜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2期27-33,共7页
关键词 洪升 《长生殿》 古典文学研究 爱情主题 政治主题 双重主题
下载PDF
激越的浪漫 凄美的感伤——《牡丹亭》和《长生殿》“情至”理想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尚宪 黄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18-123,共6页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洪?的《长生殿》都歌颂了"情至"理想,然而由于时代和作家个人等方面因素,二者在"情至"、"情始"、"情追"、"情圆"等具体表现方面有着诸多不同。《牡丹亭》欢快...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洪?的《长生殿》都歌颂了"情至"理想,然而由于时代和作家个人等方面因素,二者在"情至"、"情始"、"情追"、"情圆"等具体表现方面有着诸多不同。《牡丹亭》欢快激扬地唱响热烈与浪漫,《长生殿》则凄美婉转地吟出悲郁和感伤;前者是万物欣欣的阳天春日,后者是西风残照的落日余霞——绚丽至极却又透出几分萧瑟悲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洪昇 《牡丹亭》 《长生殿》 “情至”理想
下载PDF
论《长生殿》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丽梅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59-64,共6页
洪昇的《长生殿》以历史上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故事为题材演绎出一段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在《长生殿》中 ,作者一改历史上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传统定位 ,把他们塑造成为具有常人之人情人性的帝王夫妇 ,突出渲染了他们之间的情爱缠绵 ,尤其... 洪昇的《长生殿》以历史上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故事为题材演绎出一段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在《长生殿》中 ,作者一改历史上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传统定位 ,把他们塑造成为具有常人之人情人性的帝王夫妇 ,突出渲染了他们之间的情爱缠绵 ,尤其塑造了具有平等意识的杨玉环形象 ,反映出作者对真挚情爱和女性形象的深层思考 ,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洪昇 人文精神 清代 戏剧文学 爱情 人物形象
下载PDF
《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文化学诠释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菊艳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2-145,共4页
《长生殿》中杨玉环的形象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清人进步的妇女观:一是她注重真情,情痴而妒,突破了"三从四德"、"夫为妻纲"传统妇女观的束缚,二是她多才多艺,曼舞轻歌,突破了以往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 《长生殿》中杨玉环的形象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清人进步的妇女观:一是她注重真情,情痴而妒,突破了"三从四德"、"夫为妻纲"传统妇女观的束缚,二是她多才多艺,曼舞轻歌,突破了以往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之论,三是她的从容赴死,忠为君王,突破了古已有之的"女色误国"、"女人祸水"的偏见。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诠释这一形象,应与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儒家文化价值观念的淡化,二是市民商人阶层文化观念的形成,三是清代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杨玉环 清人 妇女观
下载PDF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互补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向志柱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44-48,共5页
《长生殿》与《桃花扇》具有互补性 ,在题材选择上 ,前者偏于虚 ,后者重于实 ;情政选择上 ,前者偏于情 ,后者重于政 ;悲剧成因上 ,前者偏于内因 ,后者重于外因 ;哲理命意上 ,前者是悲怆 ,后者是悖论。《长生殿》与《桃花扇》各以其独特... 《长生殿》与《桃花扇》具有互补性 ,在题材选择上 ,前者偏于虚 ,后者重于实 ;情政选择上 ,前者偏于情 ,后者重于政 ;悲剧成因上 ,前者偏于内因 ,后者重于外因 ;哲理命意上 ,前者是悲怆 ,后者是悖论。《长生殿》与《桃花扇》各以其独特风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桃花扇》 题材选择 情政结合 悲剧成团 哲理命意 互补性
下载PDF
《长生殿》、《桃花扇》与清初遗民心态 被引量:3
15
作者 苗怀明 《晋阳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79-81,共3页
《长生殿》、《桃花扇》与清初遗民心态苗怀明《长生殿》、《桃花扇》可谓清代戏曲史上的双璧,这不仅表现为其刻画人物、结构布局、语言运用的创新与成功,而且还表现在其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和内涵上。这两部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长生殿》、《桃花扇》与清初遗民心态苗怀明《长生殿》、《桃花扇》可谓清代戏曲史上的双璧,这不仅表现为其刻画人物、结构布局、语言运用的创新与成功,而且还表现在其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和内涵上。这两部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们十分准确地反映了清初广大知识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桃花扇》 孔尚任 遗民心态 侯方域 知识阶层 知识分子 华夷之分 顾炎武 李香君
下载PDF
同是“情”字,内涵有别——论《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中的情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树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5,共3页
《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描绘了“情”,但“情”的意蕴有别。然而,不难发现这些“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提高、创新和发展,没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后者。它们相互依靠,环环相扣... 《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描绘了“情”,但“情”的意蕴有别。然而,不难发现这些“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提高、创新和发展,没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后者。它们相互依靠,环环相扣,形成了中国戏曲链条式发展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长生殿》
下载PDF
《长生殿》与《桃花扇》结构艺术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德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7-90,共4页
本文就清朝康熙年间被人们誉为"南洪北孔"的洪升和孔尚任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昆腔传奇在对历史材料的剪裁、结构线索、结构布局等结构艺术方面的特点和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概括,并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 《长生殿》 《桃花扇) 结构艺术 比较
下载PDF
论《长生殿》、《桃花扇》在古代历史剧创作中的典范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伏涤修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7-113,共7页
《长生殿》与《桃花扇》在处理历史素材时所遵循的主导原则是不同的,前者是史为戏用,以剧统史;而后者是以史统戏,以剧述史。不过虽然两剧作者对待史实的态度即曲史观有异,但是他们都追求历史真实感和艺术真实感的交融统一。作为历史剧,... 《长生殿》与《桃花扇》在处理历史素材时所遵循的主导原则是不同的,前者是史为戏用,以剧统史;而后者是以史统戏,以剧述史。不过虽然两剧作者对待史实的态度即曲史观有异,但是他们都追求历史真实感和艺术真实感的交融统一。作为历史剧,《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创作模式明显好于有违史实的翻案戏,这两部剧作代表了我国古代历史剧创作的两种主导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桃花扇》 历史剧 创作模式
下载PDF
忏悔灵魂的救赎——谈《长生殿》中唐明皇的负罪意识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振中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长生殿》 负罪意识 唐明皇 救赎 忏悔 灵魂 杨贵妃 洪昇
下载PDF
《长生殿》“双重主题”新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希芝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关于《长生殿》的主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多有考订式的证实,或才子式的评点,缺乏深入透彻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论述进一步深入,综合其观点,大致有三种:“爱情主题说”、“政治主题说”,以及折中的“爱情政治双重主题说”。进... 关于《长生殿》的主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多有考订式的证实,或才子式的评点,缺乏深入透彻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论述进一步深入,综合其观点,大致有三种:“爱情主题说”、“政治主题说”,以及折中的“爱情政治双重主题说”。进入思想解放的新时期以来,又出现了一些新说法,如“真情追求说”、“歌颂至情说”,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双重主题说 新中国成立 爱情主题 政治主题 思想解放 新时期 才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