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知心学与晚明思潮-荒木见悟《阳明学的位相》浅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三浦秀一 祝钊 李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71,共9页
荒木见悟《阳明学的位相》所阐发的良知心学构想,具有丰富而重要的理论性。通过对此书的解读,以及与荒木先生旧著《佛教与儒教》的比较,可以发现荒木先生对心学独特的理解,特别是他所提出的"缺陷世界"这一概念,对于我们思考... 荒木见悟《阳明学的位相》所阐发的良知心学构想,具有丰富而重要的理论性。通过对此书的解读,以及与荒木先生旧著《佛教与儒教》的比较,可以发现荒木先生对心学独特的理解,特别是他所提出的"缺陷世界"这一概念,对于我们思考良知说及其与晚明思潮的关联极有启发意义。而根据荒木先生对晚明万历时期的士人文章的具体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士人有关"性"与"习"、"自然"与"当然"等问题的思考以及其中的思想特质,这对于整体把握晚明思潮的走向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心学 晚明思潮 荒木见悟 《阳明学的位相》
下载PDF
读张昭炜《阳明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2
作者 汪学群 《人文论丛》 2019年第1期351-353,共3页
张昭炜君嘱我为其大著《阳明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写个书评。翻阅此书,主要围绕着'考察阳明学发展至再传弟子后,阳明后学的发展创新、发展中的困境、重大理论问题评判以及如何在困境中探寻出路'(《序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 张昭炜君嘱我为其大著《阳明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写个书评。翻阅此书,主要围绕着'考察阳明学发展至再传弟子后,阳明后学的发展创新、发展中的困境、重大理论问题评判以及如何在困境中探寻出路'(《序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方以智 阳明后学 《阳明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浙中王门 江右王门 困境及出路
下载PDF
汗水结晶润墨香——以《阳明学研究年鉴(2016)》编校为例
3
作者 杨翌琳 《当代贵州》 2019年第18期77-77,共1页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近年来,阳明学已渐成显学。有关阳明精神文化的学术与通俗著书众多。孔学堂书局出版《阳明学研究年鉴(2016)》,以期推动阳明学的研究,服务于'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阳明学研究年鉴(2016)》是...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近年来,阳明学已渐成显学。有关阳明精神文化的学术与通俗著书众多。孔学堂书局出版《阳明学研究年鉴(2016)》,以期推动阳明学的研究,服务于'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阳明学研究年鉴(2016)》是一本合编年鉴类图书,整理编写了2016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欧美等地阳明学的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阳明学研究年鉴(2016)》
下载PDF
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痼疾的深层认识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旸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5,共5页
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展开了激烈批判,在《日知录》及《亭林文集》讨论学术的书信中,他深刻剖析空疏学风漠视社会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表面上尊奉儒学,而实际是尊奉禅学,造成了社会矛盾得不到解决。而在明代空疏学风形成过程中,阳明心学... 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展开了激烈批判,在《日知录》及《亭林文集》讨论学术的书信中,他深刻剖析空疏学风漠视社会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表面上尊奉儒学,而实际是尊奉禅学,造成了社会矛盾得不到解决。而在明代空疏学风形成过程中,阳明心学起到了鼓动人心的作用,然背后的根源则是明代君主专制统治。反专制与反对空谈误国构成了顾炎武思想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明代空疏学风 阳明心学 明代文化专制政策 科举
下载PDF
再论“两种阳明学”——近代日本阳明学的问题省思 被引量:6
5
作者 吴震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43,共13页
按沟口雄三的"两种阳明学"之说,日本阳明学与中国阳明学属于完全"异质"的不同形态的阳明学。据此,则阳明学唯有特殊形态的阳明学,而阳明学的普遍性被抽离于历史之外。显然,沟口先生的问题意识源自近代日本。而近代... 按沟口雄三的"两种阳明学"之说,日本阳明学与中国阳明学属于完全"异质"的不同形态的阳明学。据此,则阳明学唯有特殊形态的阳明学,而阳明学的普遍性被抽离于历史之外。显然,沟口先生的问题意识源自近代日本。而近代日本至少有四种形态的"两种阳明学":中国的与日本的,右翼的与左翼的,前近代的与近代的,国家主义的与个人主义的。1896年吉本襄创刊的《阳明学》以及1906年东敬治创刊的《王学杂志》(后改名为《阳明学》)属于右翼阳明学、国家主义阳明学的典型形态;1910年石崎东国创立的"大阪阳明学会"以及机关杂志《阳明》(1919年改名为《阳明主义》)则属于"民间阳明学",而有别于国家主义的"官方阳明学"。须指出,阳明学在与异域文化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其形态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然而,阳明学的思想义理却有其自身的"普遍性",如果我们只是强调阳明学历史形态的复数性、多样性,则不免导致偏激的历史相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阳明学 日本阳明学 《阳明学》 《阳明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