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文化的救赎——比较《阿Q正传》与《棋王》
1
作者 邵菲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年第4期50-51,56,共3页
通过比较《阿Q正传》和《棋王》表明:作者处于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状态下对传统文化认识和所持的态度各不相同,对传统文化的取舍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但相同的是都表达出对传统文化塑造民族性格的关注。
关键词 《阿q正传》《棋王》传统文化 求赎 思想渊源 儒道互补 传统人格
下载PDF
文化断带上的游魂──《阿Q正传》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人格形象关系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林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8期32-43,共12页
文化断带上的游魂──《阿Q正传》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人格形象关系初探李林荣一定时期,一定地域总是存在着一种足以浸润这一时空限界内全体人的文化形态,但这种文化形态的特质,却往往仅能为身处其中的极少数感觉敏锐的人所明辨并把... 文化断带上的游魂──《阿Q正传》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人格形象关系初探李林荣一定时期,一定地域总是存在着一种足以浸润这一时空限界内全体人的文化形态,但这种文化形态的特质,却往往仅能为身处其中的极少数感觉敏锐的人所明辨并把握。获得自体赖以栖身的母本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构型 中国传统文化 阿q 《阿q正传》 人格形象 家族本位 精神胜利法 中国文化 构想体系 未庄人
下载PDF
《阿Q正传》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前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1
3
作者 奉仁英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10期39-47,共9页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文化、政治各个方面,不断提出了继承传统和革新传统的问题。中国到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怎样在学习西方的现代化经验,怎样地超过它,怎样地革新自己的传统价值体系。
关键词 《阿q正传》 前现代性 中国传统文化 《鲁迅全集》 文化心理 精神胜利法 传统 等级意识 垂直结构 价值体系
下载PDF
戏仿中的颠覆:《阿Q正传》的反传统修辞策略
4
作者 方维保 《学语文》 2007年第6期17-18,共2页
鲁迅在写作《阿Q正传》的时候,他的情绪多少有点儿游戏冲动,正如他所写的《野草》中的那首《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一样。但他没有想到,游戏之下的这部小说作品会给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思想和文学话语带来如此巨大的打... 鲁迅在写作《阿Q正传》的时候,他的情绪多少有点儿游戏冲动,正如他所写的《野草》中的那首《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一样。但他没有想到,游戏之下的这部小说作品会给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思想和文学话语带来如此巨大的打击。那么这样的“打击”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达到了呢?那就是戏仿,是面对强大然而又是虚张声势的对象所采用的一种使其致命的方法。就像《黔之驴》中的老虎对待驴子一样。正是通过戏仿的手法,鲁迅达到了解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传统 修辞策略 戏仿 中国传统文化 游戏冲动 《黔之驴》 《野草》
下载PDF
鲁迅与新疆少数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89年第Z1期68-73,共6页
1988年的新疆文化界,度过了不平常的一年。一批少数民族的优秀专家和学者,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掀起了一股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反思的热潮,在文化界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在他们的文章和讲话中。
关键词 民族传统文化 鲁迅 文化 革命精神 新疆少数民族 优秀专家 文化反思 中华民族 《阿q正传》 中国西部文学
下载PDF
悲剧?喜剧?悲喜剧?——重读《阿Q正传》
6
作者 谢伟民 《鲁迅研究动态》 CSSCI 1989年第8期28-34,共7页
《阿Q正传》问世以来,许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从时代环境、文化背景与人物关系的角度对阿Q形象进行分析。诸如农民典型说、国民性典型说、统治阶级思想的寄殖者说等等,实际已经指出了阿Q的文化象征意义;这些观点也为我们今天对阿Q形象的重... 《阿Q正传》问世以来,许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从时代环境、文化背景与人物关系的角度对阿Q形象进行分析。诸如农民典型说、国民性典型说、统治阶级思想的寄殖者说等等,实际已经指出了阿Q的文化象征意义;这些观点也为我们今天对阿Q形象的重新观照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照和开阔的思路。阿Q这个人的确是以一种个体生命的形式表现和象征了中国人、中国的汉民族文化。也可以这样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阿q形象 悲喜剧 文化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背景 国民性 人物关系 汉民族文化 个体生命
下载PDF
九十年代《阿Q正传》研究述评
7
作者 周志雄 《鄂州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九十年代《阿Q正传》的研究受一种文化诗学的影响,研究者多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探寻阿Q精神的源头,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现象学、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来界定阿Q精神反映的是人类普遍的弱点,对未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 九十年代《阿Q正传》的研究受一种文化诗学的影响,研究者多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探寻阿Q精神的源头,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现象学、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来界定阿Q精神反映的是人类普遍的弱点,对未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对《阿Q正传》艺术表现上的研究侧重于作品的悲喜剧特色及阿Q形象的多义性、复杂性在艺术上的原因。本文试图对九十年代国内学术界对《阿Q正传》的研究现状进行描述,并作出简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q精神 文学研究 《阿q正传》 鲁迅 小说 中国 20世纪90年代 精神胜利法
全文增补中
追问阿Q——对“阿Q精神”的深层解析
8
作者 李莉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9-41,共3页
阿Q是鲁迅创造出来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远离了那个时代 ,他还如此鲜活。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性的普遍弱点的角度来追问阿Q的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也想说明鲁迅不会“远去”。
关键词 "阿q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人性 阿q形象 小说 鲁迅 《阿q正传》 祖先崇拜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下载PDF
鲁迅作品中传统节日民俗内容的教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玉琴 莫鹏飞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06年第11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节日民俗 鲁迅作品 传统节日 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材 《阿q正传》 《孔乙己》 文化意识
下载PDF
《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初版序
10
作者 王得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鲁迅研究 历史与现状 版序 阿q正传 “序” 人情 古人
下载PDF
自费出《毛泽东集》的日本人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伟源 《国际人才交流》 1995年第Z1期56-57,共2页
History made Mao Zedong,son of a peosaot,to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China.Once upon a time,Mao’s works, IncludingbookS,talks,leCtureS,Was the Bible of revolution,his thought inflenced many exc... History made Mao Zedong,son of a peosaot,to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China.Once upon a time,Mao’s works, IncludingbookS,talks,leCtureS,Was the Bible of revolution,his thought inflenced many excited young men throughout the woorld.Resently,a Japanese slnologlst translated and print Mao’s selected works using his own money.Here is a touching 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京都大学 东京大学 大江健三郎 《阿q正传》 中国传统文化 诺贝尔文学奖
下载PDF
谈谈《阿Q正传》的教学
12
作者 程翔 《语文学习》 2024年第8期61-64,共4页
《阿Q正传》应该成为高中整本书阅读的首选。这部书对于提高学生素养十分重要,很少有哪一部书可以与之相比。当然,要读懂这部作品也不容易,好在它篇幅比《乡土中国》和《红楼梦》都短,可以精耕细作。我们先从了解《阿Q正传》的创作背景... 《阿Q正传》应该成为高中整本书阅读的首选。这部书对于提高学生素养十分重要,很少有哪一部书可以与之相比。当然,要读懂这部作品也不容易,好在它篇幅比《乡土中国》和《红楼梦》都短,可以精耕细作。我们先从了解《阿Q正传》的创作背景入手。“知人论世”对所有课文的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阿Q正传》创作于1921年,是在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十二年之后。这篇小说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国民性,给中国人画像。表面上看阿Q是个不觉悟的农民,但绝不限于此,而是涵盖了中国人的根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 《阿q正传》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 知人论世 精耕细作 象征手法
原文传递
“寻根”:文学的身份焦虑与困境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光焰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2-116,共5页
不管是把“寻根”理解寻找传统文化之根,还是寻找民族审美意识之根,作为创作现象的文学“寻根”实际上以各种形态贯穿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从鲁迅的《阿Q正传》到鲁彦《菊英的出嫁》、台静农《拜堂》、蹇先艾《水葬》等一大批... 不管是把“寻根”理解寻找传统文化之根,还是寻找民族审美意识之根,作为创作现象的文学“寻根”实际上以各种形态贯穿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从鲁迅的《阿Q正传》到鲁彦《菊英的出嫁》、台静农《拜堂》、蹇先艾《水葬》等一大批乡土小说,展示的均是传统文化制约下的生命与灵魂。即使后来的赵树理,也是立足于农民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习俗和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现代化 身份焦虑 困境 民族审美意识 《阿q正传》 传统文化 创作现象 《拜堂》
原文传递
期待教材委终结“奇葩教材”
14
作者 子长 《教育文汇》 2017年第16期9-9,共1页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标”改革,以中小学课本为典型,迈向多元化的教材着实不少争议。比如,早前因《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课文“大换血”,招致了“鲁迅大撤退”质疑,凸显的是在教材选编上,如何在经典与时代需求之间...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标”改革,以中小学课本为典型,迈向多元化的教材着实不少争议。比如,早前因《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课文“大换血”,招致了“鲁迅大撤退”质疑,凸显的是在教材选编上,如何在经典与时代需求之间进行权衡取舍的问题。又如,前几年以为学生“减负”为由,一些地方教材出现的古诗词篇目大幅度缩减,关涉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该如何传承的问题。再有,前一阵子颇受关注的《爱迪生救妈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选编 《记念刘和珍君》 期待 《阿q正传》 “减负” 地方教材 文化基因 中国传统
原文传递
甘作别人儿子的丑类
15
作者 郭振亚 《山西老年》 1997年第3期22-22,共1页
本人想对一例骂人的话进行剖析,不然拙文就没法写下去了,请读者原谅笔者的“苦衷”。小时候在乡下生活,个别年轻人在吵架的时候,或者以说笑话想占对方便宜的时候,往往说:“我是你的父亲,你是我的儿子。”被称作儿子的一方感到受了莫大... 本人想对一例骂人的话进行剖析,不然拙文就没法写下去了,请读者原谅笔者的“苦衷”。小时候在乡下生活,个别年轻人在吵架的时候,或者以说笑话想占对方便宜的时候,往往说:“我是你的父亲,你是我的儿子。”被称作儿子的一方感到受了莫大的侮辱,要么反过来,再用此话回敬对方;要么会动起武来,拳打脚踢,甚至动刀子的也不鲜见。鲁迅先生的名著《阿Q正传》里,类似这句骂人的话,就常常出现,比如阿Q挨了王胡的打,或者挨了“假洋鬼子”钱大少爷的揍,这时阿Q敢怒而不敢言,只能等着人家走远了,才敢骂一句:“儿子打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阿q正传》 张作霖 说笑话 对方便 传统文化 鲁迅先生 连根拔掉 感羞耻 新闻单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