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以命名、异延、意义之谜团——塞缪尔·贝克特小说《难以命名者》之解构主义阐释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雅华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76,共14页
作为当代世界文坛的杰出代表,贝克特的贡献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验对艺术本质的揭示和对后现代理论的预设,因此他的小说具有理论性虚构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贝克特小说《难以命名者》的解构主义阐释来探讨其“叙述”、“写作”、“... 作为当代世界文坛的杰出代表,贝克特的贡献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验对艺术本质的揭示和对后现代理论的预设,因此他的小说具有理论性虚构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贝克特小说《难以命名者》的解构主义阐释来探讨其“叙述”、“写作”、“语言”之维,并透过这一维度展示贝克特小说中的关键词“难以命名”、“难解之谜(aporia)”、“鼓膜(tympanum)”等与解构主义理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揭示贝克特小说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后现代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以命名者 异延 意义之谜团 叙述 符号
原文传递
不堪卒读的《反思郭沫若》——评丁东的反思奇文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寿林 《郭沫若学刊》 2002年第4期73-76,共4页
《反思郭沫若》的基本倾向是诋毁郭沫若 ,编者对郭沫若主要是一种感性认识 ,而非理性判断。从《五本书看一代学人》、《难以澄清的“谜团”》以及《王府花园中的郭沫若》一文所加入的六段“妙文” ,皆可看出《反思郭沫若》的编造者非学... 《反思郭沫若》的基本倾向是诋毁郭沫若 ,编者对郭沫若主要是一种感性认识 ,而非理性判断。从《五本书看一代学人》、《难以澄清的“谜团”》以及《王府花园中的郭沫若》一文所加入的六段“妙文” ,皆可看出《反思郭沫若》的编造者非学术的情绪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郭沫若》 丁东 感性认识 理性判断 郭沫若研究 《从五本书看一代学人》 《难以澄清的"谜团"》 《王府花园中的郭沫若》
下载PDF
难以破解的石头谜团
3
《少年大世界(小学低年级)》 2009年第6期56-57,共2页
看似普通平常的石头,原来也隐藏着很多秘密,关于石头的故事更是离奇、诡异……吼吼,一起去开开眼吧!
关键词 初等教育 课外阅读 《难以破解的石头谜团 “圣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