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歌》的释经传统与克拉肖的巴罗克诗歌
1
作者 郑怡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69-171,共3页
理查德·克拉肖是17世纪英国文坛的一位宗教诗人。他的巴罗克诗歌“献给圣·特雷莎的赞美诗(The Hymn to St.Teresa)”中流露出的宗教情感与《雅歌》的释经传统有着渊源关系:特雷莎通过殉道的“身体之爱”与天使之箭的“精神之... 理查德·克拉肖是17世纪英国文坛的一位宗教诗人。他的巴罗克诗歌“献给圣·特雷莎的赞美诗(The Hymn to St.Teresa)”中流露出的宗教情感与《雅歌》的释经传统有着渊源关系:特雷莎通过殉道的“身体之爱”与天使之箭的“精神之爱”与基督达到了《雅歌》中新郎与新妇的完美和一。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内心那殷切祀奉上帝﹑进入天堂的向往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克拉肖 《雅歌》 完美和一 释经传统
下载PDF
浪漫叙事下的文化隐喻:《雅歌》对沈从文苗族传奇的影响探析
2
作者 陈路昀 《文教资料》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沈从文在其一系列以苗族历史上部族男女为主角的作品中,不仅引用了《圣经》中《雅歌》的词语、句法,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的借鉴,构筑了人性复归隐喻之下的传奇故事模式。沈从文对《雅歌》的文学接受既是出自学习写... 沈从文在其一系列以苗族历史上部族男女为主角的作品中,不仅引用了《圣经》中《雅歌》的词语、句法,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的借鉴,构筑了人性复归隐喻之下的传奇故事模式。沈从文对《雅歌》的文学接受既是出自学习写作的自觉,又包含着对苗族历史和自身身份认同的需要,展现出独特的创作心理和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沈从文 苗族传奇 文化隐喻
下载PDF
书拉密寻踪——浅谈《雅歌》题材在欧美文学中的流变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工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8-73,共6页
《旧约·雅歌》是古希伯来人优美典雅的爱情诗,书拉密是诗中天真、美丽、热情、坚贞的女主人公.全诗暗示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直至进入狂喜状态的恋爱故事,描述了一种充满激情的男女之爱,它浸透主人公的肉体和心灵,像最猛烈的火焰... 《旧约·雅歌》是古希伯来人优美典雅的爱情诗,书拉密是诗中天真、美丽、热情、坚贞的女主人公.全诗暗示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直至进入狂喜状态的恋爱故事,描述了一种充满激情的男女之爱,它浸透主人公的肉体和心灵,像最猛烈的火焰在燃烧,又如死亡一般坚强而有力.诗章如此令人陶醉,以致成为后世无数诗人、艺术家取之不尽的题材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所罗门王 欧美文学 意第绪语 葡萄园 牧羊女 维纳斯 主人公 牧羊人 耶路撒冷
下载PDF
上帝乃其灵魂之爱,女人则其身体之爱——《雅歌》的两个中文译本(1930/1932) 被引量:1
4
作者 冯铁 何桂娟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85-101,共17页
本文从汉语背景、翻译技巧等方面对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雅歌》中文译本进行对比考察,其译者分别是吴曙天和陈梦家。这两个译本出自十分相似的背景,都是基于几十年来把圣经作为"文学"而非宗教文本阅读的经验,两位译者... 本文从汉语背景、翻译技巧等方面对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雅歌》中文译本进行对比考察,其译者分别是吴曙天和陈梦家。这两个译本出自十分相似的背景,都是基于几十年来把圣经作为"文学"而非宗教文本阅读的经验,两位译者也有一些共同的时代经历,他们不仅伴随着圣经的和合本长大,也经历了五四时期由周作人及诸多其他人士发起的对受实证主义启蒙的19世纪文学批评的吸纳。但是,他们的翻译技巧却大相径庭,文章通过分析两个译本的基本结构、语域运用及诗体形式等,来凸显其差别。此外,文章认为两个译本所依据的原文为摩尔登的《现代圣经读本》。然而,他们应用于《雅歌》的结构有多少是其本人的创造,这一点并不十分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吴曙天 陈梦家 摩尔登 译本原文
下载PDF
世俗情爱的神圣化——浅议旧约中的《雅歌》 被引量:6
5
作者 徐雪梅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9-52,共4页
《雅歌》是《圣经》中惟一以赞颂情爱为主题的诗集。它之所以具有被列入正典的地位,在于最初希伯来人的《旧约》神学观点中并无“灵”与“肉”分离的思想,尤其是完全没有“灵洁”、“肉秽”的观念。以后又经过后人不断地诠释和引申,使... 《雅歌》是《圣经》中惟一以赞颂情爱为主题的诗集。它之所以具有被列入正典的地位,在于最初希伯来人的《旧约》神学观点中并无“灵”与“肉”分离的思想,尤其是完全没有“灵洁”、“肉秽”的观念。以后又经过后人不断地诠释和引申,使其原本意义单纯的以人间男女情爱为主题的内容被看作是上帝爱以色列人的比喻,或者在基督信仰中被视为是基督爱教会的比喻,从而在寓意和象征上实现了文学向宗教的转化,并取得了牢固的神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正典 世俗情爱 神圣化
下载PDF
从两性的冲突与爱的融合重新解读《雅歌》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桦 陈影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88-90,共3页
《雅歌》作为圣经智慧书的最后一部,具有非常浓厚的诗意与神秘色彩。它既是一部描写所罗门时期男女爱情的诗歌,又是一部神圣的宗教经典。《雅歌》表现出了一种冲突下秩序的丧失。通过第八章爱的颂歌,这种两性的争端得到解决,并达成一种... 《雅歌》作为圣经智慧书的最后一部,具有非常浓厚的诗意与神秘色彩。它既是一部描写所罗门时期男女爱情的诗歌,又是一部神圣的宗教经典。《雅歌》表现出了一种冲突下秩序的丧失。通过第八章爱的颂歌,这种两性的争端得到解决,并达成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冲突 融合
下载PDF
《雅歌》——宗教文学的一朵奇葩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琳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9-61,共3页
《雅歌》在《圣经.旧约》中是独特的一卷,通常被称为"歌中之歌(Song of Songs Son)"。它是古希伯来时期宗教向日常生活渗透的产物,与希伯来宗教观念和文化特质是契合一致的。独特的流传过程使得《雅歌》的宗教文化蕴涵日益增... 《雅歌》在《圣经.旧约》中是独特的一卷,通常被称为"歌中之歌(Song of Songs Son)"。它是古希伯来时期宗教向日常生活渗透的产物,与希伯来宗教观念和文化特质是契合一致的。独特的流传过程使得《雅歌》的宗教文化蕴涵日益增强,爱情与宗教的异质同构关系又赋予《雅歌》以超越单纯的世俗情爱之上的宗教文化属性。《雅歌》实现了文学向宗教的转化,并取得了非同寻常的神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旧约》 《雅歌》 宗教 文学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生态主义视角下的《雅歌》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霞 李昌银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1期48-49,共2页
拟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出发,说明《雅歌》中的佳偶和良人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与大自然相互交融,尊重自然,回归自然,达到了天地神人联合的诗意的栖息的境界。对现代人的生态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深远的启示。
关键词 《雅歌》 生态主义 爱情 诗意栖居
下载PDF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英语《圣经》的汉译——以《雅歌》的三种汉译本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安辉 李延林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7期138-140,共3页
《圣经》既是一部基督教经典,也是一部文化宝典,堪称西方文化的摇篮,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功能相符,意义相似",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意义与风格的对... 《圣经》既是一部基督教经典,也是一部文化宝典,堪称西方文化的摇篮,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功能相符,意义相似",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意义与风格的对等。本文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以《雅歌》的三种汉译本为例,对《圣经》的三种中文译本作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符号学翻译意义 《雅歌》
下载PDF
《雅歌》美学论
10
作者 陆扬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6期44-50,共7页
《雅歌》的作者是或不是所罗门或许无伤大雅,但是对于《雅歌》进入正典,或许是一重要考量因素。《雅歌》的美学内涵固然可以引申出许多象外之意,但很显然美在这里与那一种带几分罪衍感,而且是险象环生的虚幻价值已经毫无干系,它甚至不... 《雅歌》的作者是或不是所罗门或许无伤大雅,但是对于《雅歌》进入正典,或许是一重要考量因素。《雅歌》的美学内涵固然可以引申出许多象外之意,但很显然美在这里与那一种带几分罪衍感,而且是险象环生的虚幻价值已经毫无干系,它甚至不是依附神的光辉,迂回曲折地登堂入室,而具有从感官到精神的一切引人向往的魅力。身体的母题由此在《雅歌》中凸显出来,被认为可表征出自我与世界、世界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而成为隐喻的焦点,各式不同术语的结合部。作为《旧约》中无一语提到上帝的独特爱情诗篇,从最初的单独情歌到汇成整体的"歌中之歌",从起初的分散情节和情景发展到跌宕起伏的半梦半醒叙事,《雅歌》本身的这一进路,考究起来,当同样是充满了美学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隐喻 身体 伊甸园
下载PDF
《雅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11
作者 厉盼盼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经典,《雅歌》堪称圣经诗歌中独放异彩的奇葩。《雅歌》通过它的审美价值取向、情感表达方式,影响到中国现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从而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异质资源。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诗歌...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经典,《雅歌》堪称圣经诗歌中独放异彩的奇葩。《雅歌》通过它的审美价值取向、情感表达方式,影响到中国现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从而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异质资源。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诗歌为研究对象,运用影响研究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以《雅歌》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传播与接受为视角,以接受美学为理论依据,系统梳理并探讨《雅歌》在中国新文学中广为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期增进读者对《雅歌》特有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中国现代诗歌 影响
下载PDF
《雅歌》重译的文学动因
12
作者 马月兰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02-121,共20页
1919年圣经和合本出版不久,就引起中国本土学者、作家和译者的重译冲动,《雅歌》成为重译最频繁的圣经诗歌文本。本文主要以译者的文化身份、译文所依据蓝本、发表刊物和副文本信息等为切入点,以许地山等八位译者的《雅歌》译本为考察对... 1919年圣经和合本出版不久,就引起中国本土学者、作家和译者的重译冲动,《雅歌》成为重译最频繁的圣经诗歌文本。本文主要以译者的文化身份、译文所依据蓝本、发表刊物和副文本信息等为切入点,以许地山等八位译者的《雅歌》译本为考察对象,探寻重译背后外在和内在的文学动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圣经,尤其是《雅歌》以文学经典身份在中国的译介史、译介模式和接受史,以充实圣经翻译史和外国文学翻译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重译 文学动因
下载PDF
《雅歌》的“多重性”特点
13
作者 胡笑瑛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年第8期29-31,共3页
《圣经.旧约全书》中的《雅歌》被认为是希伯来抒情诗中的奇葩。《雅歌》因其独特的文本内容和多重的主题阐释而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雅歌》"多重性"的特点源自其研究方法的多重性、文学体裁的多重性、文本内容的多重性、... 《圣经.旧约全书》中的《雅歌》被认为是希伯来抒情诗中的奇葩。《雅歌》因其独特的文本内容和多重的主题阐释而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雅歌》"多重性"的特点源自其研究方法的多重性、文学体裁的多重性、文本内容的多重性、开篇人称的多重性、意象的多重性和结构的多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多重性 研究方法 文学体裁 文本内容 人称 意象 结构
下载PDF
《雅歌》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
14
作者 厉盼盼 《圣经文学研究》 2010年第1期339-352,共14页
《雅歌》是圣经诗歌中独放异彩的奇葩,它的内容与形式均对沈从文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沈从文以《雅歌》为取法对象,以湘西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为题材,书写了一首首牧歌式的动人篇章,本文即运用影响研究与文本细读方法对其进行论述... 《雅歌》是圣经诗歌中独放异彩的奇葩,它的内容与形式均对沈从文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沈从文以《雅歌》为取法对象,以湘西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为题材,书写了一首首牧歌式的动人篇章,本文即运用影响研究与文本细读方法对其进行论述:一、沈从文作品对《雅歌》的语言移植与形式渗透。《雅歌》有着原始艺术的纯真和不加雕琢的天然情调,不仅丰富了沈从文的语言世界,而且对其作品的叙事与抒情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沈从文与《雅歌》的精神遇合。《雅歌》所咏唱的本真唯美的爱情以及人与自然相契合的生命形式,均为沈从文表现爱欲主题、表达人性与神性交融的牧歌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学资源,在《雅歌》中沈从文找回了理想化的爱情并得以梦回湘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沈从文 语言移植 形式渗透 精神遇合
下载PDF
从“我—你”关系看《雅歌》中的爱与美
15
作者 王敏 《圣经文学研究》 2020年第2期89-109,共21页
《雅歌》是关于爱的诗歌,是关涉人神相爱关系的赞歌.本篇论文基于《雅歌》文本,以马丁·布伯的“我—你”关系哲学思想分析以书拉密女和所罗门为代表的人神关系的发展历程,认为是由“我—它”关系到“我—你”关系,再到“我们一你... 《雅歌》是关于爱的诗歌,是关涉人神相爱关系的赞歌.本篇论文基于《雅歌》文本,以马丁·布伯的“我—你”关系哲学思想分析以书拉密女和所罗门为代表的人神关系的发展历程,认为是由“我—它”关系到“我—你”关系,再到“我们一你”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文章先后从《雅歌》的文本属性、爱的主旨,以及“约”的框架透视诗行,试图说明《雅歌》所描述的书拉密女的心路历程既非以书拉密女为代表的人消失在以所罗门为代表的神的爱里而构成的自失,亦非书拉密女所代表的人由个体的自我完成所达到的自圣,而是以书拉密女为代表的“我”与他者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我—你”关系 马丁·布伯
下载PDF
《雅歌》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音乐性
16
作者 欧阳巧林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3-98,共6页
《雅歌》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两部在主旨、文体、色彩、人物形象、最初出现的时间、空间等方面迥异的作品,但两部作品具有一个共性,即音乐性。两者都撷取音乐形象和风格特征,使之与作品特定的情景、氛围形成共鸣,利用音乐听觉感... 《雅歌》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两部在主旨、文体、色彩、人物形象、最初出现的时间、空间等方面迥异的作品,但两部作品具有一个共性,即音乐性。两者都撷取音乐形象和风格特征,使之与作品特定的情景、氛围形成共鸣,利用音乐听觉感受来增强作品的叙事效果。从七个层面来分析两部作品的音乐性,可以从中解读两部作品创作手法、思想内容的迥异,同时,也期望引起人们对两部看似无关的作品的内在关联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音乐性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对爱情的全新书写与《雅歌》——论希伯来与中国文学的互动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利安.高利克 吴翔宇 +1 位作者 余婉卉 邓伟 《长江学术》 2007年第4期18-26,共9页
本文以《雅歌》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为视角,着力分析了周作人、田汉、郭沫若、向培良、苏雪林、沈从文、艾青等中国现代作家对《雅歌》爱情书写的接受与过滤,以此发掘希伯来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互动关联.主要结论是:《雅歌》的引入... 本文以《雅歌》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播与接受为视角,着力分析了周作人、田汉、郭沫若、向培良、苏雪林、沈从文、艾青等中国现代作家对《雅歌》爱情书写的接受与过滤,以此发掘希伯来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互动关联.主要结论是:《雅歌》的引入有助于改变中国抒情文学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传播 中国现代文学 互动
下载PDF
爱情中的宗教与宗教里的爱情——对《雅歌》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正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05-108,共4页
从文化的视角解读《雅歌》,可以看出它是古希伯来时期宗教向日常生活渗透的产物,与希伯来宗教观念和文化特质是契合一致的,独特的流传过程增强了《雅歌》的宗教文化蕴涵,加之爱情与宗教的异质同构关系,这些都赋予了《雅歌》这首情歌以... 从文化的视角解读《雅歌》,可以看出它是古希伯来时期宗教向日常生活渗透的产物,与希伯来宗教观念和文化特质是契合一致的,独特的流传过程增强了《雅歌》的宗教文化蕴涵,加之爱情与宗教的异质同构关系,这些都赋予了《雅歌》这首情歌以超越单纯的世俗情爱的深沉的宗教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宗教 爱情 文化
下载PDF
《雅歌》与伊甸园 被引量:1
19
作者 弗朗西斯.兰蒂 孟令花 《圣经文学研究》 2008年第1期132-153,共22页
《雅歌》与《创世记》中的伊甸园神话之间存在一种显而易见的可比性。《雅歌》分享了伊甸园神话的预设,又是对伊甸园神话的一种逆转,因为它描绘了一个因爱情而被重新发现的尘世中的伊甸园。《雅歌》改造了伊甸园故事的形象和主题,可被... 《雅歌》与《创世记》中的伊甸园神话之间存在一种显而易见的可比性。《雅歌》分享了伊甸园神话的预设,又是对伊甸园神话的一种逆转,因为它描绘了一个因爱情而被重新发现的尘世中的伊甸园。《雅歌》改造了伊甸园故事的形象和主题,可被视作伊甸园故事的一种注解。园在《雅歌》中起背景作用,是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意象,本文将它与伊甸园的神话原型联系起来,指出二者的相关性和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歌》 伊甸园神话
下载PDF
从《雅歌》探析《所罗门之歌》中人物的追寻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小洁 《科技信息》 2009年第19期140-141,共2页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发表于1977年。这部小说取名于《旧约》中的《所罗门之歌》,又名《雅歌》。《雅歌》相传为所罗门王所作,讲述了男女之间热烈渴求和追寻对方的动人爱情故事。生活在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为...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发表于1977年。这部小说取名于《旧约》中的《所罗门之歌》,又名《雅歌》。《雅歌》相传为所罗门王所作,讲述了男女之间热烈渴求和追寻对方的动人爱情故事。生活在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为基督徒的美国,莫里森直接以《圣经》的一个文本命名自己的小说,是否有着特殊的寓意?本文从两部作品有关人物的追寻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以期对莫里森的这部小说进行更深刻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 追寻 《雅歌》 圣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