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雨巷》英译本比较研究
1
作者 李俊叶 肖倩雯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4期117-120,共4页
《雨巷》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早期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叶圣陶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本文以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利大英、朱曼华所译的《雨巷》三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译者主体性为视角,从语义理解、翻译策略和... 《雨巷》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早期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叶圣陶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本文以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利大英、朱曼华所译的《雨巷》三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译者主体性为视角,从语义理解、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译者主体性在三个英译本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雨巷》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古典意境的现代性转换——戴望舒《雨巷》解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南志刚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雨巷》 戴望舒 现代性转换 意境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 解析 诗词艺术 现代诗歌 诗人气质 古典诗词 创作手法 现代意味 诗性美 代表作 中国 熔铸 眷恋 情感 新诗
下载PDF
“邂逅情结”的古今联通——戴望舒《雨巷》的另一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细珍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2-74,92,共4页
戴望舒《雨巷》除具有"丁香情结"、"雨巷情结",还蕴涵"邂逅情结"。它既联通古今文人的心理期待,又隐含诗人当时的情感纠结,还激活当今读者的生命想象。"邂逅情结"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存在境遇,是... 戴望舒《雨巷》除具有"丁香情结"、"雨巷情结",还蕴涵"邂逅情结"。它既联通古今文人的心理期待,又隐含诗人当时的情感纠结,还激活当今读者的生命想象。"邂逅情结"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存在境遇,是戴望舒自我安慰的理想投射。究其本质,他走不出自己心灵的雨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雨巷》 邂逅情结 邂逅情境
下载PDF
浅析高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以《雨巷》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悦彤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第2期28-29,32,共3页
微课这一新概念作为信息化教育时代出现的新生事物,不但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而且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中,也推进了语文教学改革及教育实践的创新。从实际教学的应用角度出发,通过《雨巷》的微课教学设计,探索微课的... 微课这一新概念作为信息化教育时代出现的新生事物,不但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而且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中,也推进了语文教学改革及教育实践的创新。从实际教学的应用角度出发,通过《雨巷》的微课教学设计,探索微课的概念及其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出的教学价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设计 微课 《雨巷》
下载PDF
《雨巷》经典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蕾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享誉诗坛的经典之作。除去其自身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之外,读者接受是将其推向经典的重要原因。接受过程中的一些因素,诸如话语权力、文学批评、"雨巷"情结、文学谱系等都对《雨巷》的经典化产生了重大影...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享誉诗坛的经典之作。除去其自身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之外,读者接受是将其推向经典的重要原因。接受过程中的一些因素,诸如话语权力、文学批评、"雨巷"情结、文学谱系等都对《雨巷》的经典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借助于它们,《雨巷》不仅在诗歌史上永垂不朽,还有力地推动了新诗抒情艺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雨巷》 话语权力 批评策略 ”情结 文学谱系
下载PDF
进入《雨巷》的三条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利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59,共4页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这首诗节奏优美,诗情缱绻,诞生以来一直备受称誉。在语文出版社编辑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中,该诗是必修篇目。我们知道,大凡文学经典都是开放性的,具备从多种角度进行阐释的可能...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这首诗节奏优美,诗情缱绻,诞生以来一直备受称誉。在语文出版社编辑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中,该诗是必修篇目。我们知道,大凡文学经典都是开放性的,具备从多种角度进行阐释的可能,本文尝试从三种不同的路径进入《雨巷》,以期提供理解这首名作的三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巷》 路径 中国现代文学史 语文教科书 语文出版社 文学经典 戴望舒 诗情
下载PDF
悠扬 朦胧 含蓄——浅析戴望舒《雨巷》诗歌别样的“三美” 被引量:2
7
作者 施春红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6-39,共4页
《雨巷》作为戴望舒的成名作,从诗歌的"外形"来看,具有极强的音乐性、极美的旋律感,正因如此,叶圣陶先生曾称许戴望舒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其实,这首诗除了音乐美之外,它的意境、情感也很美。而旋律的悠扬、意境的... 《雨巷》作为戴望舒的成名作,从诗歌的"外形"来看,具有极强的音乐性、极美的旋律感,正因如此,叶圣陶先生曾称许戴望舒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其实,这首诗除了音乐美之外,它的意境、情感也很美。而旋律的悠扬、意境的朦胧、情感的含蓄恰恰体现了戴望舒《雨巷》诗歌的别样的"三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巷》 悠扬旋律 朦胧意境 含蓄情感
下载PDF
《雨巷》对《诗经·蒹葭》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钟敏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5期1-3,共3页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在核心意向、追寻主人公及音乐性上对先秦时期的《诗经·蒹葭》进行了继承,同时戴望舒的《雨巷》又有自己的发展,它不仅与晚唐五代诗词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而且借鉴和移植了西方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艺术...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在核心意向、追寻主人公及音乐性上对先秦时期的《诗经·蒹葭》进行了继承,同时戴望舒的《雨巷》又有自己的发展,它不仅与晚唐五代诗词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而且借鉴和移植了西方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艺术方法。这使《雨巷》成为中国式的现代主义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巷》 《诗经·蒹葭》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雨巷》与《再别康桥》比较阅读 被引量:2
9
作者 章桂周 《语文知识》 2014年第11期79-80,共2页
戴望舒和徐志摩可以说是现代诗歌的双子星座,而《雨巷》和《再别康桥》又是其各自的代表作。人教版教材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整合为《诗二首》,我想也是大有深意的。这两首诗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将二者加... 戴望舒和徐志摩可以说是现代诗歌的双子星座,而《雨巷》和《再别康桥》又是其各自的代表作。人教版教材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整合为《诗二首》,我想也是大有深意的。这两首诗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将二者加以比较阅读,可以品读出别样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别康桥》 比较阅读 《雨巷》 现代诗歌 人教版教材 《诗二首》 异曲同工 徐志摩
下载PDF
戴望舒《雨巷》的三重意蕴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玉鸽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8-71,共4页
自古以来诗无达诂 ,戴望舒的名诗《雨巷》是我国新诗中一首较难解读的诗歌。本文依据美国学者阿布拉姆斯 (M·H·Abrams)的“文学四要素说”及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作品层次论来分析戴望舒的《雨巷》 ,从爱情层面、社会层面。
关键词 戴望舒 《雨巷》 意蕴 爱情 社会 人生 新诗
下载PDF
《雨巷》:“新古典主义”的第一座里程碑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元勋 《师范教育》 2002年第1期20-21,共2页
1928年,年仅23岁的戴望舒以一首脸炙人口的《雨巷》横扫20年代中国现代派沉闷怪异的诗风,奠定了他日后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代表的地位。《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雨巷》的发表引起整个诗界的关注,为戴... 1928年,年仅23岁的戴望舒以一首脸炙人口的《雨巷》横扫20年代中国现代派沉闷怪异的诗风,奠定了他日后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代表的地位。《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雨巷》的发表引起整个诗界的关注,为戴望舒赢得“雨巷诗人”的桂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巷》 戴望舒 现代诗 象征派 中国古典诗词 魏尔伦 抒情主人公 诗歌创作 余光中 音乐性
下载PDF
音象:诗在用文字歌唱--《雨巷》文本细读与教学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佘蜀强 《中学语文》 2020年第31期66-68,共3页
用文字驾驭《雨巷》之美,真难!《雨巷》不是用文字,而是用音乐写成的。我相信,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一线教师都会认同我这个观点。然而,作为《雨巷》艺术首要特征的“音乐性”,一走上讲台,就变得混沌不清、无法言表。诗人用音乐浇灌文字... 用文字驾驭《雨巷》之美,真难!《雨巷》不是用文字,而是用音乐写成的。我相信,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一线教师都会认同我这个观点。然而,作为《雨巷》艺术首要特征的“音乐性”,一走上讲台,就变得混沌不清、无法言表。诗人用音乐浇灌文字,感染我们,轻而易举,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文字;我们用文字分析音乐,传递给学生,难上加难,因为我们不知道该讲些什么。这是一个坚硬如墙的教学现实,似乎多年都不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线教师 《雨巷》 教学现实 首要特征 文本细读 教学思考 文字 音乐性
下载PDF
同向春风何必愁——由吴高扬老师的《雨巷》看诗歌教学的新思维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健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5年第12期6-14,共9页
戴望舒先生的《雨巷》自问世以来,因诗歌意象的朦胧、意蕴的丰富以及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引发了多元化的解读。在第四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上,江苏省扬州中学的吴高扬老师执教的《雨巷》一课,体现了诗歌教学的新思维。
关键词 《雨巷》 诗歌教学 戴望舒 扬州中学 诗歌意象 爱情诗 丁香结 教育论坛 现代诗歌 古典诗词
下载PDF
巷·丁香姑娘·雨——析《雨巷》的文化意蕴兼与西方文化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露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7期51-53,共3页
戴望舒是一个爱做梦的诗人 ,《雨巷》作为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是他的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白日梦”。诗中巷、丁香姑娘、雨三个意象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 ,分别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特性、诗人颇具传统特色的忧郁心态、现实理性层... 戴望舒是一个爱做梦的诗人 ,《雨巷》作为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是他的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白日梦”。诗中巷、丁香姑娘、雨三个意象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 ,分别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特性、诗人颇具传统特色的忧郁心态、现实理性层面的“自我”。因此 ,《雨巷》也可理解成是诗人对在梦中穿越中国传统文化之“巷”的所见所感的诗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巷》 戴望舒 诗歌评论 文化意蕴 西方文化
下载PDF
《蒹葭》和《雨巷》的比较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峰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3期123-124,共2页
作为极富有象征意蕴的两首诗歌,《诗经·蒹葭》和戴望舒的《雨巷》为我们提供了求而不得、可望难即的人生启示.但是在大致相同的主题下,不同的追寻态度、不同的追寻对象、不同的外在环境又折射出或执若或幻灭的不同抒情基调。
关键词 《蒹葭》 《雨巷》 文本故事 追寻对象 环境
下载PDF
《雨巷》与《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之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志平 《孝感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12,共4页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是中西合璧的结晶,它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词的传统,又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通过《雨巷》与波德莱尔《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的比较研究,发现这两首诗在意象营造与主题追求上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前者受过后...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是中西合璧的结晶,它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词的传统,又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通过《雨巷》与波德莱尔《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的比较研究,发现这两首诗在意象营造与主题追求上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前者受过后者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 《雨巷》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浅谈《雨巷》的朦胧美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朝晖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4期77-77,共1页
《雨巷》在艺术上的成功,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具有朦胧美,有多层意蕴构成的非常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 《雨巷》 艨胧美 多层意蕴
下载PDF
解读《雨巷》
18
作者 马振宏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1-63,共3页
一些人认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写诗人没有得到爱情的伤感的爱情诗,这是从表层上得到的认识。透过表面层次,我们会看到这首诗的象征性非常鲜明,诗人铸造的是一个具有典型性和个性统一的艺术世界:它既有对诗人童年、... 一些人认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写诗人没有得到爱情的伤感的爱情诗,这是从表层上得到的认识。透过表面层次,我们会看到这首诗的象征性非常鲜明,诗人铸造的是一个具有典型性和个性统一的艺术世界:它既有对诗人童年、少年生活的触发,更有对诗人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忧郁和苦闷的复杂心绪的抒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巷》 背景 主题 意象 特色 象征
下载PDF
《雨巷》教学实录
19
作者 江来军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0,共3页
师:老师给你们唱一首歌,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以及其中的故事。(师深情地演唱《丁香花》) 生(甲):这首歌叫《丁香花》,讴歌的是一位乡村女教师。她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积劳成疾。她死后,她的学生在她的坟前唱的就是这首歌,并... 师:老师给你们唱一首歌,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以及其中的故事。(师深情地演唱《丁香花》) 生(甲):这首歌叫《丁香花》,讴歌的是一位乡村女教师。她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积劳成疾。她死后,她的学生在她的坟前唱的就是这首歌,并在坟上盖满了丁香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录 《雨巷》 《丁香花》 无私奉献 女教师 乡村 老师 同学
下载PDF
余音缭绕的《雨巷》诗情
20
作者 潘丽娜 谢灵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5期115-116,共2页
使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的诗歌《雨巷》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性,为中外学者所推崇。本文从主题的多重化、意象的沉郁化、语言的音乐化等方面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质。
关键词 《雨巷》 主题 意象 语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