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青年杂志》改名原因:误读与重释 |
杨华丽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2
|
《青年杂志》相承《甲寅》论 |
庄森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3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青年杂志》第一卷 |
张涛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
4
|
《甲寅杂志》(月刊):孕育《青年杂志》的母体 |
胡峰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5
|
《青年杂志》刊发旧体诗现象新论 |
陈国恩
宋声泉
|
《长江学术》
|
2015 |
0 |
|
6
|
略论孔子形象的近现代变迁——以《左传》与《青年杂志》为例 |
蒙雨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7
|
扬弃:《甲寅》与《青年杂志》(《新青年》)关系的再审视 |
陈长松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3 |
0 |
|
8
|
《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的渊源关系 |
闵锐武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6
|
|
9
|
从《青年杂志》看陈独秀的启蒙思想 |
高飞
|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 |
0 |
|
10
|
陈独秀与《青年杂志》页边格言谫论 |
朱天一
|
《中国民族博览》
|
2019 |
0 |
|
11
|
《青年杂志》与1915年的上海 |
孙国亮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2
|
“自由之爱”:对《新青年》杂志中婚恋主题文献的一种新解读 |
毕新伟
王思思
|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3
|
《新青年》杂志时代影响力的成因分析 |
王灵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4
|
《甲寅》上的《青年杂志》广告 |
李永中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5
|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多重动因 |
方宁
|
《上海党史与党建》
|
2015 |
0 |
|
16
|
岭南人文图说之九十——广州时期《新青年》杂志 |
王可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7
|
《青年杂志》上的“青年偶像”——封面人物研究 |
周维东
钦佩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8
|
1916《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提出时代青年新标准 |
刘善伟
|
《中国青年》
|
2019 |
0 |
|
19
|
1915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五四新文化运动发韧 |
刘善伟
|
《中国青年》
|
2019 |
0 |
|
20
|
从书刊广告看《新青年》杂志的演变 |
柳欣辛
|
《党史文苑》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