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叙事分层研究
1
作者 赵英攀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9期110-112,共3页
王小波《怀疑三部曲》之一的《革命时期的爱情》,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荒诞的性描写、革命时代的伤痕反思等受到众多学者青睐。尽管学术界对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叙事艺术研究成果颇丰,但他们多聚焦于小说中叙事人称的转变,极... 王小波《怀疑三部曲》之一的《革命时期的爱情》,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荒诞的性描写、革命时代的伤痕反思等受到众多学者青睐。尽管学术界对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叙事艺术研究成果颇丰,但他们多聚焦于小说中叙事人称的转变,极少有人关注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叙事分层。文章通过对叙事分层理论的梳理,结合王小波的作品,探析其呈现出来的叙事分层逻辑和叙事分层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革命时期的爱情》 叙事分层研究
下载PDF
大写的革命与小写的爱情——《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存在”伦理
2
作者 易珏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1期82-88,共7页
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小说家既非历史学家,又非预言家:他是存在的探究者。”①这个观点王小波大概是赞同的,他在杂文中不仅表达了对昆德拉的钦佩,而且提出了对存在伦理探讨的重要性。在小说中... 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小说家既非历史学家,又非预言家:他是存在的探究者。”①这个观点王小波大概是赞同的,他在杂文中不仅表达了对昆德拉的钦佩,而且提出了对存在伦理探讨的重要性。在小说中,王小波试图通过卡尔维诺式的轻逸和他特有的幽默,将审视“革命”与“爱情”这些基本词语的内质话题悄然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时期的爱情》 “存在” 伦理 小写 大写 小说家 历史学家 卡尔维诺
下载PDF
革命时期的虚无——王小波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19,共14页
本文在反思"自由主义/文化研究"二元框架中的王小波研究的基础上,以《革命时期的爱情》为例,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王小波独特的"局外人视角",勾勒一条理解王小波作品的深层线索"历史创伤—反讽—虚无—自由&quo... 本文在反思"自由主义/文化研究"二元框架中的王小波研究的基础上,以《革命时期的爱情》为例,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王小波独特的"局外人视角",勾勒一条理解王小波作品的深层线索"历史创伤—反讽—虚无—自由",由此把握王小波作品的历史起源、形式特征与精神脉络。通过与村上春树的对照式阅读,分析作为中国语境的后现代写作,王小波作品的魔力所在——在于治愈了读者面对当代史的负罪感。本文最后进一步讨论,叙述能否真正治愈精神创伤也是值得怀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时期的爱情》 王小波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虚无 自由主义思潮 爱情 革命 《花城》
原文传递
浅谈《时代三部曲》中男主人公形象
4
作者 杨金玉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4-166,共3页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男主人公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个异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是王小波小说的主题,王小波通过对存在于荒诞之中主体的超越精神的展示赋予这种反思以可见的形象。在关注个体生命惨重精神创伤的同时,做出大面积的自我拯救...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男主人公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个异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是王小波小说的主题,王小波通过对存在于荒诞之中主体的超越精神的展示赋予这种反思以可见的形象。在关注个体生命惨重精神创伤的同时,做出大面积的自我拯救,以理性、智慧、科学作为据点超拔乏味的现实社会。男主人公仰望星空,思想独立,精神自由,在群体间无理性、智慧受辱的背景中依然寻得存在的意义、创造的意义,获得人之为人的快乐,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罕有而又亟须的精神维度:自由精神、理性精神和创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三部曲》 王小波 《黄金时代》 《万寿寺》 《红拂夜奔》 《革命时期的爱情》
下载PDF
精神超越的可能——从主体性的角度对王小波与余华写作意义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野 《文艺评论》 2003年第3期49-53,共5页
关键词 王小波 余华 主体性 文学评论 小说 泛道德化 传统文化 先锋派 《黄金时代》 《革命时期的爱情》 《阑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