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范导者”的失效——当文本遭遇历史:《顽主》与“蛇口风波”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7-197,共11页
关键词 《顽主》 风波 蛇口 历史 文本 失效 范导 教育意义
下载PDF
从《顽主》到《芳华》的历史主体再生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昱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88-90,共3页
"顽主"作为反复出现在王朔小说以及冯小刚电影中的群像,也是新时期以来典型的青年形象,在《甲方乙方》《私人订制》乃至《芳华》中,作为叙述主体不仅勾勒出近三十年"青年身份认同"的历史路径,也显现出冯小刚在其影... "顽主"作为反复出现在王朔小说以及冯小刚电影中的群像,也是新时期以来典型的青年形象,在《甲方乙方》《私人订制》乃至《芳华》中,作为叙述主体不仅勾勒出近三十年"青年身份认同"的历史路径,也显现出冯小刚在其影片创作中的"历史意识"再生产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取消身份焦虑的方式,将资本主体、政治主体与文化主体合而为一,最终将自身塑造成为历史主体,建构话语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主》 冯小刚 历史意识
下载PDF
诗意与世俗的分离——《顽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荣香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9-92,共4页
王朔由小说《顽主》开始塑造了一批"顽主群像",对小说文本进行细读,可以发现被认为是社会沉渣的顽主们,并非如大多数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玩世不恭的痞子,他们的肉体在地面上生活,他们的精神却在半空中悬浮,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现... 王朔由小说《顽主》开始塑造了一批"顽主群像",对小说文本进行细读,可以发现被认为是社会沉渣的顽主们,并非如大多数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玩世不恭的痞子,他们的肉体在地面上生活,他们的精神却在半空中悬浮,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现实世界和形而上世界之间的痛苦徘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世 入世 王朔 《顽主》
下载PDF
消失的乌托邦——从《顽主》到《私人订制》
4
作者 陈琰娇 《福建艺术》 2015年第1期62-64,共3页
以王朔小说《顽主》为原型,这个诉求乌托邦理想的喜剧故事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反复被讲述了三次,从《顽主》(米家山,1989)、《甲方乙方》(冯小刚,1997)到《私人订制》(冯小刚,2013),跨越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市场经济发展最迅速... 以王朔小说《顽主》为原型,这个诉求乌托邦理想的喜剧故事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反复被讲述了三次,从《顽主》(米家山,1989)、《甲方乙方》(冯小刚,1997)到《私人订制》(冯小刚,2013),跨越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市场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新世纪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理想 《顽主》 订制 私人 《甲方乙方》 市场经济发展 王朔小说 中国当代
下载PDF
《顽主》:转型时代的意识形态书写 被引量:1
5
作者 聂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08-110,共3页
米家山执导的《顽主》是20世纪80年代一部出色的喜剧片,它不仅用影像记录下独属于那个年代的城市风貌,也为我们理解当时的复杂意识形态打开了一个窗口。影片讲述三位青年联手开了一家公司替人排忧解难,其间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令人哭... 米家山执导的《顽主》是20世纪80年代一部出色的喜剧片,它不仅用影像记录下独属于那个年代的城市风貌,也为我们理解当时的复杂意识形态打开了一个窗口。影片讲述三位青年联手开了一家公司替人排忧解难,其间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体现了那个时代驳杂的社会面貌。影片着力刻画了"顽主"的精神世界,展现了多元意识形态为人们观念带来的强烈冲击,对转型时代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彰显出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主》 转型 意识形态 精神 悲剧
下载PDF
“角色扮演”模式运作方式及意义探讨——以《顽主》《甲方乙方》《私人订制》为例
6
作者 袁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9-41,共3页
《顽主》《甲方乙方》《私人订制》都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故事模式。三个剧班的演出目标和表演者需求各有所异。《顽主》借该模式呈现纷繁的社会现象,表达现代都市人的焦虑。而作为贺岁片的《甲方乙方》是一个圆梦游戏,《私人... 《顽主》《甲方乙方》《私人订制》都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故事模式。三个剧班的演出目标和表演者需求各有所异。《顽主》借该模式呈现纷繁的社会现象,表达现代都市人的焦虑。而作为贺岁片的《甲方乙方》是一个圆梦游戏,《私人订制》则是梦的拆解。这一模式实际上模拟了"造梦机器"电影的拍摄过程,甚至模拟了日常生活运作,具有元语言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扮演 运作方式 意义 《顽主》 《甲方乙方》 《私人订制》
下载PDF
一帧现代都市文明的X光透视图-评城市探索片《顽主》
7
作者 李康云 《阿坝师专学报》 1990年第12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顽主》 城市探索片 王朔 音响 中国 米家山 都市人 评论 电影创业
全文增补中
反讽、共同体和参与性危机--重读王朔《顽主》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5-60,共16页
本文借助特里林《诚与真》的方法重读王朔以《顽主》为代表的主要作品,认为只有在精神史与社会史的对照读法中,方可真正理解王朔的"反讽"。王朔的"反讽"不是单向度的讽刺,而是对"意义"表示出整体性的不... 本文借助特里林《诚与真》的方法重读王朔以《顽主》为代表的主要作品,认为只有在精神史与社会史的对照读法中,方可真正理解王朔的"反讽"。王朔的"反讽"不是单向度的讽刺,而是对"意义"表示出整体性的不信任。这种感觉结构对应着社会结构维度上青年一代的参与性危机。王朔的作品暴露着社会角色的表演性,并且通过对于社会角色的戏仿,达成戏谑的反抗,在这种疏离社会的过程中,享受一种特别的自由。文章以"脱历史"这一概念描述参与性危机的社会中个体与共同体的疏离,并尝试性地提出王朔—王小波—韩寒构成了一个可以概括为"戏谑美学"的隐秘的文学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主》反讽 脱历史 参与性危机 戏谑美学
原文传递
从《顽主》到《私人订制》:顽主们的精神构成与社会想象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慧瑜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39,共4页
经历2012年灾难大片《一九四二))的票房失利之后,2013年底冯小刚轻车熟路再度联袂王朔、葛优倾情打造贺岁片《私人订制》,冯小刚不惜被诟病为“江郎才尽”的危险,沿用“甲方乙方》(1997)“好梦一13游”的故事模式。这部中低成本... 经历2012年灾难大片《一九四二))的票房失利之后,2013年底冯小刚轻车熟路再度联袂王朔、葛优倾情打造贺岁片《私人订制》,冯小刚不惜被诟病为“江郎才尽”的危险,沿用“甲方乙方》(1997)“好梦一13游”的故事模式。这部中低成本的《私人订制》固然没能带来《人再圃途之泰囿》式的票房奇观,但也赚得盆满钵满,截止2014年1月5日票房已超6.5亿元。尽管如此,冯小刚仍对影片上映伊始的恶评耿耿于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制 私人 《顽主》 想象 社会 精神 “江郎才尽” 冯小刚
原文传递
现代派的两重性与中国经验的表达——以《你别无选择》和《顽主》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徐勇 《文艺评论》 2017年第9期24-30,共7页
在讨论现代派与中国经验之间的关系之前,有必要重温20世纪80年代的两个经典的文学场景。一个是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一个是王朔的《顽主》。先看第一个场景。在《你别无选择》中围绕贾教授和金教授,形成了针对现代派的两派。赞成... 在讨论现代派与中国经验之间的关系之前,有必要重温20世纪80年代的两个经典的文学场景。一个是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一个是王朔的《顽主》。先看第一个场景。在《你别无选择》中围绕贾教授和金教授,形成了针对现代派的两派。赞成派以金教授为代表,反对派则以贾教授为核心,两派互相攻击、彼此不满。但有意思的是,在这部小说中,反对派虽然代表秩序,但其实是弱势,因为几乎所有作曲系的学生都对贾教授不满。另一个场景是在《顽主》中,王朔借杨重、马青和于观之口这样调侃“现代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别无选择》 《顽主》 中国经验 现代派 两重性 20世纪80年代 反对派 教授
原文传递
从《顽主》和《一点正经没有》看王朔小说的语言特色
11
作者 王东亮 《芒种(下半月)》 2016年第2期5-6,共2页
王朔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当红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的成功必然离不开语言上的独特魅力。因此,本文试以《顽主》及其续篇《一点正经没有》两部小说为例,从调侃特色突出、幽默风格鲜明、讽刺意味浓重等维度分析王朔小说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 王朔 语言特色 《顽主》 《一点正经没有》
原文传递
痞子、反讽及其限度——重读90年代王朔的中短篇小说
12
作者 行超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75,共9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不断更迭,各种话题、争论更是层出不穷,但若挑选其中在大众和知识界都受到关注,且讨论度最高的作家,王朔必然是其中之一。从1978年发表小说《等待》以来,王朔的作品,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的《空中小姐》《...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不断更迭,各种话题、争论更是层出不穷,但若挑选其中在大众和知识界都受到关注,且讨论度最高的作家,王朔必然是其中之一。从1978年发表小说《等待》以来,王朔的作品,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的《空中小姐》《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橡皮人》《顽主》等,因为鲜明的语言特色和特立独行的价值立场而引人注目,同时也饱受争议。1988年,王朔的4部小说(《顽主》《浮出海面》《橡皮人》《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同时搬上大荧幕,引发热议,人们甚至将这一年称作“王朔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主》 当代文学思潮 价值立场 王朔 橡皮人 语言特色 《等待》 特立独行
下载PDF
颠覆及颠覆之后——王朔小说再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柳应明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王朔的小说以颠覆为能事,它们颠覆了爱情、秩序以及一切传统的价值规范。这种颠覆有一定的警世意义;而其所依据的仍是中国传统的"痞"文化,因此,"痞子"最后只能重归传统。对这种荒诞人生状况的思考,才是王朔小说的... 王朔的小说以颠覆为能事,它们颠覆了爱情、秩序以及一切传统的价值规范。这种颠覆有一定的警世意义;而其所依据的仍是中国传统的"痞"文化,因此,"痞子"最后只能重归传统。对这种荒诞人生状况的思考,才是王朔小说的最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 小说 颠覆 爱情 秩序 重归传统 《空中小姐》 个性解放 《顽主》
下载PDF
一个故事的四种讲法——王朔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电影改编
14
作者 胡斌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6期43-46,共4页
提起新时期以来作家的“触电”现象,王朔是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话题。在1988年,他的《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水面》和《大喘气》四部小说先后被拍成电影,因此该年被称为“王朔电影年”。小说《一半是火焰,一... 提起新时期以来作家的“触电”现象,王朔是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话题。在1988年,他的《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水面》和《大喘气》四部小说先后被拍成电影,因此该年被称为“王朔电影年”。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更是前后四次被翻拍成电影,创造了新时期以来电影改编中的一个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小说 电影改编 火焰 海水 故事 “触电” 《顽主》 新时期
下载PDF
中国恶搞大事记(1988—2008)
15
作者 胡疆锋(整理)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2,共2页
1988—1999 年1980年代中期,王朔先后发表《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等小说,被称为“痞子文学”。1988年后,《顽主》等作品先后被改编为电影,1992年,四卷本《王朔文集》(华艺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 《王朔文集》 中国 80年代 《顽主》 出版社 文化研究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野下文学评奖的价值意蕴
16
作者 林进桃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8期63-66,共4页
中国文学评奖一直颇多争议。较早以调侃的方式把中国评奖乱象搬上银幕的是米家山导演的《顽主》(1988年),借“三T”公司替三流作家宝康操办文学奖发奖大会道尽文坛评奖荒唐之事。以洪治纲先生1999年的《无边的质疑——关于历届“茅... 中国文学评奖一直颇多争议。较早以调侃的方式把中国评奖乱象搬上银幕的是米家山导演的《顽主》(1988年),借“三T”公司替三流作家宝康操办文学奖发奖大会道尽文坛评奖荒唐之事。以洪治纲先生1999年的《无边的质疑——关于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二十二个设问和一个设想》为标志,兼具“官方”和“专家”双重标签的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的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透明性受到了全面挑战。此后,中国各种文学评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奖 价值意蕴 “茅盾文学奖” 场域 《顽主》 长篇小说 “专家” 中国
下载PDF
谁绑架了冯小刚
17
作者 红鱼 《电影世界》 2014年第1期30-32,共3页
对比《私人订制》和其母本《甲方乙方》《顽主》,能得到的,大概也只有冯小刚的另一部电影名——声叹息。《甲方乙方》里,主角们虽然也会在特定时刻“唤醒”那些沉浸在好梦中的普通人们,但那是为了让他们勘破迷梦,再度精神抖擞地回... 对比《私人订制》和其母本《甲方乙方》《顽主》,能得到的,大概也只有冯小刚的另一部电影名——声叹息。《甲方乙方》里,主角们虽然也会在特定时刻“唤醒”那些沉浸在好梦中的普通人们,但那是为了让他们勘破迷梦,再度精神抖擞地回到自己的生活里。而《私人订制》中的四人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 《甲方乙方》 绑架 《顽主》 电影名 普通人 订制 私人
下载PDF
葛优:东方卓别林
18
作者 丁庆龙 《华人世界》 2011年第5期68-69,共2页
"有的人把名字存入手机,然后关机,有的人宁愿做师爷在路边吃驴肉火锅。有的人他活着就是为了假装别人怎么活,可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大多数人更好的活。"这是北大的一位同学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做《有的人致葛大爷》。这位葛大爷,... "有的人把名字存入手机,然后关机,有的人宁愿做师爷在路边吃驴肉火锅。有的人他活着就是为了假装别人怎么活,可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大多数人更好的活。"这是北大的一位同学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做《有的人致葛大爷》。这位葛大爷,是《顽主》里的扬重,是《编辑部的故事》里的李东宝,是《甲方乙方》里的姚远,是《手机》里的严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别林 《编辑部的故事》 东方 葛优 《甲方乙方》 《手机》 《顽主》 活着
下载PDF
葛优:用“温暖喜剧”愉悦百姓
19
作者 曾岩 魏玲 《劳动保障世界》 2011年第1期54-55,共2页
葛优,1979年,进入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话剧团从事舞台剧表演。1985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盛夏和她的未婚夫》。而真正使葛优走上演艺之路的,是1988年由王朔小说改编的影片《顽主》,他的外型与表演都切合了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q... 葛优,1979年,进入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话剧团从事舞台剧表演。1985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盛夏和她的未婚夫》。而真正使葛优走上演艺之路的,是1988年由王朔小说改编的影片《顽主》,他的外型与表演都切合了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他扮演的银幕形象显得轻松、到位,获当年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提名。从此,葛优星运亨通。1993年,主演张艺谋的电影《活着》获戛纳影帝,接着和冯小刚等著名导演合作,成为中国贺岁电影支柱、当之无愧的百姓影帝。为什么20年来葛优一直身在巅峰?赵宝刚评价冯小刚电影的一段话,也许可以给我们部分解答:"他所有的喜剧都是温暖的,给人带来愉快的,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才喜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优 百姓 喜剧 温暖 中华全国总工会 贺岁电影 《顽主》 小说改编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的文化印记
20
作者 李雨蒙 《中国民商》 2017年第6期84-87,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的文化印记,是一次非凡的时空旅行,一次又一次的文化事件被铭记成历史标地,伴随着整个中国社会成长。从《乡恋》、《渴望》再到《伤痕》、《顽主》,个性的体验代替了集体主义,对历史的反省流露出人民对说教的痛恨,也... 改革开放30年的文化印记,是一次非凡的时空旅行,一次又一次的文化事件被铭记成历史标地,伴随着整个中国社会成长。从《乡恋》、《渴望》再到《伤痕》、《顽主》,个性的体验代替了集体主义,对历史的反省流露出人民对说教的痛恨,也可以说文化记忆是另类形式的思想解放,它负责把种子播在人们心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 文化事件 印记 中国社会 《乡恋》 《伤痕》 《渴望》 《顽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