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颜氏家训·音辞》音辨述论
1
作者 汪业全 孙月香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颜氏家训·音辞》旨在辨析古今南北语音的异同得失。《音辞》音辨主要有辨析声母、韵母、音变别义之字音、音近假借之字音四种类型。总结《音辞》音辨规律,有助于正确把握《切韵》的语音性质。
关键词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 《切韵》
下载PDF
从《颜氏家训·音辞》看颜之推的语言观及贡献 被引量:2
2
作者 尚晓菲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9-81,共3页
《颜氏家训·音辞》是中国音韵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从《音辞篇》中可以看出颜之推对语言的一些独到见解,如方言的形成及方言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共同语的确立、韵书的出现及存在的问题、对《... 《颜氏家训·音辞》是中国音韵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从《音辞篇》中可以看出颜之推对语言的一些独到见解,如方言的形成及方言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共同语的确立、韵书的出现及存在的问题、对《切韵》产生的重大影响。文章将从《颜氏家训·音辞》中分析颜之推的语言观及对中国语言学史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 语言观
下载PDF
从《颜氏家训·音辞篇》看洛阳语音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
3
作者 袁延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洛阳地区在历史上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都洛阳一带的语音是全国的通语和标准音。这在《颜氏家训.音辞篇》等著作中,都有记述和反映。
关键词 《颜氏家训·音篇》 洛阳
下载PDF
论《颜氏家训·音辞篇》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邵百鸣 《职大学报》 2001年第3期46-47,共2页
认为《颜氏家训·音辞篇》有我国最早的有关音韵发展史的论述,利于考证当时的一些韵书,考证《切韵》的成书原因及音系,也为后人考证隋代以前各地方言的语音提供佐证。
关键词 《颜氏家训·音篇》 古代韵学 价值 地位
下载PDF
《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
5
作者 李无未 吕朋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年第2期17-19,16,共4页
《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李无未,吕朋林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以下简称《校注》)以征引详博,屡有发明而著称。其中的"珂案"部分尤为精彩。"珂案"内容之一为音释,共有三十四条。包... 《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李无未,吕朋林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以下简称《校注》)以征引详博,屡有发明而著称。其中的"珂案"部分尤为精彩。"珂案"内容之一为音释,共有三十四条。包括:一、用直音法为生僻字注音;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集韵》 上古 《山海经》 转关系 生僻字 《颜氏家训·音篇》 《普通话异读词审表》 今读 中古
下载PDF
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吴礼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年第6期17-19,共3页
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吴礼权《声类》是三国时魏人李登所著,书已不存。关于李登与他著述《声类》的资料,史书记载较少,现可发现的资料只有这样零星一点:《魏书·江氏传》有云:忱弟静别放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 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吴礼权《声类》是三国时魏人李登所著,书已不存。关于李登与他著述《声类》的资料,史书记载较少,现可发现的资料只有这样零星一点:《魏书·江氏传》有云:忱弟静别放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类 玉函山 《说文》 魏建功 部位 《颜氏家训·音篇》 形声字 “商” 韵书 慧琳
下载PDF
探索语言背后的社会史 被引量:1
7
作者 葛承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75-81,共7页
探索语言背后的社会史□葛承雍目前学术界已对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历史语言学、民族语言学、地域方言学等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但对语言社会史还很少涉及。语言社会史是联系过去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甚至已不用的词汇去探讨当时的社... 探索语言背后的社会史□葛承雍目前学术界已对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历史语言学、民族语言学、地域方言学等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但对语言社会史还很少涉及。语言社会史是联系过去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甚至已不用的词汇去探讨当时的社会现实,通过古代汉语、借词吸收、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闽方言 《颜氏家训·音篇》 地域方言 社会史 移民 社会生活 汉语方言 中原官话 北方官话
下载PDF
东晋南朝士族家学论略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大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20-23,共4页
东晋南朝士族家学论略王大建东晋南朝时期,政局动荡不安,学校教育不够发达,但文化事业仍比较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经学家、文学家、书法家等各类文化人才。究其原因,土族家学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 东晋南朝士族家学论略王大建东晋南朝时期,政局动荡不安,学校教育不够发达,但文化事业仍比较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经学家、文学家、书法家等各类文化人才。究其原因,土族家学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就东晋南朝土族家学的内容、形式、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士族 东晋南朝 《三礼》 《晋书》 文化素养 门阀士族 《颜氏家训·音篇》 儒学 学校教育 玄学
下载PDF
一部有特色的古代汉语教材
9
作者 孙汉萍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6-,74,共2页
一部有特色的古代汉语教材孙汉萍王世贤先生主编、巴蜀书社出版的《新型古代汉语》有如下三大特色:第一,形式体例新。本书共分20讲,每讲仍沿用了王力先生倡导的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体例,但三者内容更新了,结合得更加... 一部有特色的古代汉语教材孙汉萍王世贤先生主编、巴蜀书社出版的《新型古代汉语》有如下三大特色:第一,形式体例新。本书共分20讲,每讲仍沿用了王力先生倡导的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体例,但三者内容更新了,结合得更加紧密,读古书就得熟悉了解古书。本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教材 常用词 《颜氏家训·音篇》 内容设置 工具书 古汉语 《古代汉语》 训练方法 古注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破读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光全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21-23,共3页
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表示它的意义或作用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传统叫做“破读”或“读破”。如“解衣衣我”,后一个“衣”读去声,意思是“给……穿”。再如“图穷匕首见”,“见”读xian,改变声母,表示“出现”义。因为字音的改变多是... 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表示它的意义或作用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传统叫做“破读”或“读破”。如“解衣衣我”,后一个“衣”读去声,意思是“给……穿”。再如“图穷匕首见”,“见”读xian,改变声母,表示“出现”义。因为字音的改变多是声调的改变,所以破读又有人称做“四声别义”。破读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成果可观,但这个领域里尚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且某些问题学术界的分歧很大。本文罗列各家观点,以明确分歧之所在,在某些问题上亦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破读现象产生的年代 破读究竟产生于何时,这是破读研究有争议的主要问题之一。较早谈到这个问题的是北齐的颜之推,他认为破读始于晋代葛洪、徐邈。《颜氏家训·音辞篇》:“夫物体自有精粗,精粗谓之好恶。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上呼号反,下乌故反),此音见于葛洪、徐邈。”而属意破读的唐代学者陆德明认为破读发生的时间难于断定,他在《经典释文·序》中写道“夫质有精粗,谓之好恶(并如字);心有爱憎,称为好恶(上呼报反,下乌路反)……此等或近代始分,或古以为别,相承积习,有自来矣。余承师说,皆辨析之。”清儒顾炎武、钱大昕、段玉裁等多赞同颜说,认为汉以前没有破读。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观”字条:“古人训诂,寓于声音,字各有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读 研究述评 四声别义 语法意义 同源词 《颜氏家训·音篇》 上古汉语 词汇意义 殷焕先先生 图穷匕首见
下载PDF
古文化与诗歌声律学形成关系之试探
11
作者 樊荣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23-27,共5页
诗歌声律的形成受古音韵遗产、语音新变、音乐、啸吟以及梵呗、转读诸文化现象的不同影响,其中六朝社会风范对诗歌声律的形成具有独特的催化作用。南齐文人周颙、王融、谢胱、沈约等人在此基础上完善提高并身体力行,才取得了世人触目的... 诗歌声律的形成受古音韵遗产、语音新变、音乐、啸吟以及梵呗、转读诸文化现象的不同影响,其中六朝社会风范对诗歌声律的形成具有独特的催化作用。南齐文人周颙、王融、谢胱、沈约等人在此基础上完善提高并身体力行,才取得了世人触目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声律 形成关系 古文化 《诗经》 中国文化 顾炎武 《颜氏家训·音篇》 文化现象 韵学
下载PDF
“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上) 被引量:60
12
作者 鲁国尧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6-549,共14页
音韵学之经典名文《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古往今来,称引斯言者众,深究其义者鲜,在昔学人累千载而不悟,笔者不揆梼昧,欲破解此颜之推所设之千古之谜。本文首次揭明并考证"... 音韵学之经典名文《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古往今来,称引斯言者众,深究其义者鲜,在昔学人累千载而不悟,笔者不揆梼昧,欲破解此颜之推所设之千古之谜。本文首次揭明并考证"颜之推谜题"的可靠性、确定性及内涵,运用二重证据法,以传世文献与现代活方言相互发明,立切韵音系为参照系,深考"谈""覃""寒""桓"四韵之今音,兼据通泰方言、吴方言和赣方言,以窥四世纪前古吴方言及南朝通语之一斑。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将"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相结合。本文重申作者以前的假说:西晋末年之北方移民南徙至淮南与江南,其语言形成南朝通语,此南朝通语乃江淮方言之源,南朝通语之流并非现代吴方言。严格地说,本文只是尝试破解"颜之推谜题"之半,而实际上最多只能解读其一隅而已。本文提出了几个汉语史的专门用语:"颜之推谜题"、"语言入侵"、"声韵谐接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学 “颜之推谜题” 二重证据法 传世文献 现代活方言 汉语 “语言入侵” “声韵谐接原则” 《颜氏家训·音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