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胆创新与探索的“前卫”精神——探析曹光平大号独奏曲《风》的 创作构思与演奏技术(下)
1
作者 周杨阳 《乐器》 2024年第1期39-41,共3页
(接上期)二、大号独奏曲《风》的特殊演奏技术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号的研究成果大都围绕以下几个主题:(1)大号在乐队或室内乐中的地位和作用。(2)大号演奏的常用技术(如气息运用、吐音、音准等)。(3)大号作品分析。在大号的研究成果中,有... (接上期)二、大号独奏曲《风》的特殊演奏技术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号的研究成果大都围绕以下几个主题:(1)大号在乐队或室内乐中的地位和作用。(2)大号演奏的常用技术(如气息运用、吐音、音准等)。(3)大号作品分析。在大号的研究成果中,有关国内作曲家为大号创作作品并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的内容比较少见,有关特殊演奏技术的内容也比较稀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奏技术 吐音 创作作品 室内乐 曹光平 《风》 创作构思 气息运用
下载PDF
大胆创新与探索的“前卫”精神——探析曹光平大号独奏曲《风》的创作
2
作者 周杨阳 《乐器》 2023年第12期42-45,共4页
曹光平教授的大号独奏曲《风》,是其创作生涯的又一次大胆尝试。曹光平教授采用“前卫”的“随性的自由调性和自由无调性”,具象又不失诗意地谱写了“风”这一自然现象。本文结合曹光平教授的访谈内容,分析大号独奏曲《风》的创作构思... 曹光平教授的大号独奏曲《风》,是其创作生涯的又一次大胆尝试。曹光平教授采用“前卫”的“随性的自由调性和自由无调性”,具象又不失诗意地谱写了“风”这一自然现象。本文结合曹光平教授的访谈内容,分析大号独奏曲《风》的创作构思和特色,并结合笔者演奏经验,对作品演奏技术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号独奏曲《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光平 大号 《风》 创作构思 特殊演奏技术
下载PDF
吴敬梓《风》、《雅》正变二重论辨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宁 《文学与文化》 2016年第2期112-119,共8页
"《风》、《雅》正变"是中国传统诗经学的重要理论,古来争议颇多。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在《文木山房诗说》这部笔记体著作中,提出了《风》、《雅》之诗的"正变"应从音乐与政治两个层面理解的观点,认为"正变"... "《风》、《雅》正变"是中国传统诗经学的重要理论,古来争议颇多。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在《文木山房诗说》这部笔记体著作中,提出了《风》、《雅》之诗的"正变"应从音乐与政治两个层面理解的观点,认为"正变"原本在于乐律而非词句,古乐失传之后则应就每首诗的"美刺"立论,而不应拘于世次。这一观点将正变论的理论来源与其在诗经学发展中的实际功用分开来看,综合考虑先秦诗乐演变历程与强调诗歌政治功能的诗学传统,是清代诗经学理论中很有特色的说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敬梓 《风》 《雅》正变 诗经学
下载PDF
《孔子诗论》与荀子论《风》《雅》《颂》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东栓 《龙岩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孔子诗论》是孔子诗教及后学阐释的产物,基本上体现的是孔子的诗学思想,而先秦最后的儒学大师荀子的论《诗》,与之存在着一些显性或隐性的联系。从《孔子诗论》与荀子论《风》《雅》《颂》来看,二者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近的观点,这说... 《孔子诗论》是孔子诗教及后学阐释的产物,基本上体现的是孔子的诗学思想,而先秦最后的儒学大师荀子的论《诗》,与之存在着一些显性或隐性的联系。从《孔子诗论》与荀子论《风》《雅》《颂》来看,二者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近的观点,这说明《孔子诗论》与荀子论《诗》存在着源和流的学术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荀子论《诗》 《风》《雅》《颂》
下载PDF
《风》诗艺术形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冬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19,共6页
作为中国早期诗乐结合的乐歌,《风》诗在《诗经》中形式特征最为明显。虽然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可是受经学阐释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很好的展开。20世纪20-30年代从歌谣角度对《风》诗形式所进行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早期诗乐结合的乐歌,《风》诗在《诗经》中形式特征最为明显。虽然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可是受经学阐释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很好的展开。20世纪20-30年代从歌谣角度对《风》诗形式所进行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后来相当长的时期里,学术研究更多关注《风》诗的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研究重视不够。1980年代以后,不少论者从音乐角度与语言学角度研究《诗经》,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成果。由于重视诗乐关系与文本分析,《风》诗的艺术形式研究在一些具体的方面有所深入。回顾古今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风》诗艺术形式研究的状况,往往和那个时期人们对《风》诗性质及对诗乐关系的认识有密切关系。这说明,要推进和深化《风》诗艺术形式的研究,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 艺术形式 诗乐关系 重章复沓
下载PDF
唐代诗人《风》《骚》情结探微
6
作者 李金坤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唐代诗人将《诗经》作为对抗齐梁浮艳诗风与形式主义创作倾向的旗帜。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有"风雅兴寄"的呐喊,盛唐杜甫有"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创作实践。而屈宋及其《楚辞》,到了盛唐,才引起诗人们的高度重视与热情... 唐代诗人将《诗经》作为对抗齐梁浮艳诗风与形式主义创作倾向的旗帜。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有"风雅兴寄"的呐喊,盛唐杜甫有"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创作实践。而屈宋及其《楚辞》,到了盛唐,才引起诗人们的高度重视与热情赞美。李白与杜甫,对屈骚精神更是推崇备至。李白称"屈平词赋悬日月",杜甫认为"窃攀屈宋宜方驾"。中唐元、白、韩、柳,再到晚唐皮、陆均是《诗经》精神的继承者。至于屈骚精神,也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 《风》《骚》情结
下载PDF
《风》《骚》梦幻文学审美
7
作者 李金坤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10,37,共6页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梦幻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梦幻描写虽简朴单一,但其开创之功实不可没。《楚辞》踵事增华,其梦幻描写趋于繁富细腻,神灵怪异任遣笔端,艺术空间宏阔辽远,极利于表达屈原那激越奔放的浪漫情怀。《诗经》的梦...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梦幻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梦幻描写虽简朴单一,但其开创之功实不可没。《楚辞》踵事增华,其梦幻描写趋于繁富细腻,神灵怪异任遣笔端,艺术空间宏阔辽远,极利于表达屈原那激越奔放的浪漫情怀。《诗经》的梦幻描写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楚辞》的梦幻描写多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性特征,有时还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梦魂说”宗教观念,但屈原所精心营构的梦幻世界,无不深刻烙铸着现实社会内容的清新印记,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诗经》、《楚辞》共同开创了中国梦幻文学的创作传统,奠定了梦幻文学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 《骚》 梦幻文学 文学审美 《楚辞》 宗教观念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清新细腻 耐人寻味——杨绛散文《风》欣赏
8
作者 赵仲春 《阅读与写作》 2010年第11期12-13,共2页
在中国当代文坛,杨绛是一个边缘化的作家,她淡泊而睿智,宁静而坚韧。在文学史上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或者文学团体,始终以一种自由主义的姿态出现在文坛。她的创作类型多样,并且她本身兼具翻译家、学者、剧作家等多重身份,这一切都... 在中国当代文坛,杨绛是一个边缘化的作家,她淡泊而睿智,宁静而坚韧。在文学史上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或者文学团体,始终以一种自由主义的姿态出现在文坛。她的创作类型多样,并且她本身兼具翻译家、学者、剧作家等多重身份,这一切都决定了她的创作有独树一帜的特点。首先在题材上呈现出生活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散文 耐人寻味 《风》 清新 欣赏 当代文坛 创作类型 文学团体
下载PDF
随“风”而飞——小学语文《风》的教学案例
9
作者 彭敦运 《网络科技时代》 2005年第8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学语文 教学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教材 《风》 教育家叶圣陶 说诗 天气预报节目 教参 课堂教学 人说
下载PDF
让想象和风儿一起快乐飞舞——《风》美术教学设计
10
作者 仇志刚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09年第6期101-102,共2页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风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让风走进学生的视线,进入学生的画中呢?我引领孩子从寻找风、留住风入手,展开本次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中,...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风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让风走进学生的视线,进入学生的画中呢?我引领孩子从寻找风、留住风入手,展开本次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表现的天性,通过让彩带飘起来、留住风、表现风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问题,在探究中展开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课程标准》 教学设计 想象 《风》 快乐 游戏活动 生活经验 自然现象
下载PDF
历史之荡与心镜之静——西川的《风》诗探析
11
作者 陈剑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17期52-54,共3页
《风》诗是西川在1989年突遭一系列事变而有感迸发的文本,诗人借助象征性和隐喻性的意象,表达了引发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之风的严峻思考和两位挚友海子、骆一禾的相继辞世的生命之风的深切怀念,并由此对自己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重... 《风》诗是西川在1989年突遭一系列事变而有感迸发的文本,诗人借助象征性和隐喻性的意象,表达了引发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之风的严峻思考和两位挚友海子、骆一禾的相继辞世的生命之风的深切怀念,并由此对自己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重新审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川 《风》 历史之 生命之 沉思
下载PDF
《风》诗的双关修辞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汉松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2-84,92,共4页
 双关是《风》诗中使用较多的修辞方式。其双关类型主要有四种: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境双关以及混合双关。语音双关也就是所谓谐音双关。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是《风》诗里双关修辞用得最多的两种类型。
关键词 《风》 双关 修辞
下载PDF
执着的探索 永远的先锋——潘军小说《日晕》和《风》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云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35-38,共4页
潘军的先锋小说在文坛影响甚大,从《日晕》到《风》显示了他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变轨迹,标志着他的长篇先锋小说创作的成熟。
关键词 潘军 先锋 《日晕》 《风》 比较
下载PDF
对文学说话:潘军的《风》及其他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15,共5页
对文学说话:潘军的《风》及其他陈晓明活军是个难于把握的人物,几年前难于把握,现在似乎更难捉摸。他兼具岩石和风两种品性,顽固不化而随机应变。写写活军已经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几年前我就注意到这个人,那时与他素昧平生。贝;年... 对文学说话:潘军的《风》及其他陈晓明活军是个难于把握的人物,几年前难于把握,现在似乎更难捉摸。他兼具岩石和风两种品性,顽固不化而随机应变。写写活军已经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几年前我就注意到这个人,那时与他素昧平生。贝;年后我们成为朋友,这就令我下笔有些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 潘军 叙述人 文学史 “先锋派” 文学写作 历史之谜 小说写作 叙事结构 小说叙事
下载PDF
捕《风》捉影──兼记潘军与他的伙伴及我的朋友们 被引量:4
15
作者 鲁枢元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10,共7页
捕《风》捉影──兼记潘军与他的伙伴及我的朋友们鲁枢元我读小说,只读到王安忆、张承志、韩少功、张炜、莫言,也许再加上残雪。1989年,似乎在我的文学阅读中划下一个长而又长的破折号,后来便只顾埋下头来编两部厚厚的没有太多... 捕《风》捉影──兼记潘军与他的伙伴及我的朋友们鲁枢元我读小说,只读到王安忆、张承志、韩少功、张炜、莫言,也许再加上残雪。1989年,似乎在我的文学阅读中划下一个长而又长的破折号,后来便只顾埋下头来编两部厚厚的没有太多意思也还多少有点用处的书,对于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 潘军 新潮小说 小说创作 结构主义 长篇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 北村 文学批评 小说家
下载PDF
想象与形式──关于《风》的一些话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16,共2页
想象与形式──关于《风》的一些话潘军现在看来,当初关于《风》的种种安排是毫无必要的。这部小说所暗示的一切差不多都是“闪烁其辞”。这似乎是历史的形态,然而也是小说的形态。这形态正对我的胃口。《风》缘起于我的一部不曾出世... 想象与形式──关于《风》的一些话潘军现在看来,当初关于《风》的种种安排是毫无必要的。这部小说所暗示的一切差不多都是“闪烁其辞”。这似乎是历史的形态,然而也是小说的形态。这形态正对我的胃口。《风》缘起于我的一部不曾出世的中篇小说《罐子窑》。罐子窑是确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 小说家 中篇小说 现代小说 当代小说 新潮小说 断简残编 飘逝 长篇小说 大淖记事
下载PDF
穿行于写实和虚构之间——潘军长篇小说《风》解读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义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6-29,共4页
1987年,潘军带着中篇小说《白色沙龙》跨进新潮作家的行列。其后,他又推出了《南方的情绪》、《省略》、《蓝堡》、《流动的沙滩》等中篇小说。他甚至把新潮小说的叙述—结构方式淋漓尽致地发挥到长篇小说创作中。几年前发表的《日晕》... 1987年,潘军带着中篇小说《白色沙龙》跨进新潮作家的行列。其后,他又推出了《南方的情绪》、《省略》、《蓝堡》、《流动的沙滩》等中篇小说。他甚至把新潮小说的叙述—结构方式淋漓尽致地发挥到长篇小说创作中。几年前发表的《日晕》以及从 1992年3期起连载于《钟山》上的《风》都有鲜明的新潮文体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潘军在中国新潮小说的发展中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而长篇小说《风》更以其独特的文体方式和成功的艺术探索在崛起中的新潮长篇小说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 作为典型的新潮小说文本,《风》的艺术时空具有扑朔迷离的迷宫色彩,其故事形态不仅迥异于传统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 长篇小说创作 主人公 新潮作家 “过去” 新潮小说 潘军 结构方式 语言形态 第一人称叙事
下载PDF
填补《风》《骚》系统比较研究空白之力作——评李金坤《风骚比较新论》
18
作者 牟颖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骚》 《风》 中国文学史 《诗经》 力作 系统 《楚辞》
下载PDF
《风》与《雅》的界限
19
作者 林晓芝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7-21,共5页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风》 《雅》
下载PDF
《风》中之“颂”分析
20
作者 蒋长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45-51,共7页
舍《颂》而于《风》中求“颂”,似是“歪打”,实为正道。据笔者统计,《国风》中较明显的赞颂诗达四十首以上,占其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些诗主要产生于东周初年,大多以高昂的热情歌颂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时各诸侯国新的社会风尚... 舍《颂》而于《风》中求“颂”,似是“歪打”,实为正道。据笔者统计,《国风》中较明显的赞颂诗达四十首以上,占其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些诗主要产生于东周初年,大多以高昂的热情歌颂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时各诸侯国新的社会风尚和习俗,主要包括尚武之俗、尚贤之俗和婚恋之俗。而对这些风俗的赞颂,实际上便是对刚刚升起于东方天边,但已可见其红艳丽色的新的封建制社会的曙光的讴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 《风》 作品 赞颂诗 诸侯国 颂歌 《诗序》 《大雅》 国君 齐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