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清本《香空宝忏》与回鹘本《摩尼教徒忏悔词》同源说
1
作者 俞伦伦 杨富学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在福建福清市近期发现的摩尼教文献中,《香空宝忏》可谓福清摩尼教在功德道场中所使用的一个核心文本,内容丰富,而且保存完好,内容完整,其中的15条忏悔文均与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回鹘本《摩尼教徒忏悔词》能够一一对应。关于福建摩... 在福建福清市近期发现的摩尼教文献中,《香空宝忏》可谓福清摩尼教在功德道场中所使用的一个核心文本,内容丰富,而且保存完好,内容完整,其中的15条忏悔文均与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回鹘本《摩尼教徒忏悔词》能够一一对应。关于福建摩尼教的最早传播者,史书记载为呼禄法师。笔者此前推测“呼禄”为回鹘语“Qutluγ”(吉祥)的音译,意在说明福建摩尼教由回鹘高僧传入,福清本《香空宝忏》中的15条忏悔内容竟与回鹘本《摩尼教徒忏悔词》高度一致,可以证实福清摩尼教与唐代北方摩尼教一脉相承,是漠北回鹘摩尼教南迁的嫡传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空宝忏》 《摩尼教徒忏悔词》 呼禄法师 回鹘摩尼教 福建摩尼教
下载PDF
西藏形象建构中的“人造香巴拉”——以纪录片《香巴拉深处》为例
2
作者 甄淑媛 《河北画报》 2024年第10期153-156,共4页
在许多藏族学者的口中,“香巴拉”是超脱世间的圣地,在将近一个世纪的传唱之中,有关“香巴拉”秘境的形象在国内外被反复刻画,西藏形象愈发扑朔迷离。本文以纪录片《香巴拉深处》为例,对其内容进行探讨并试图分析这种“香巴拉”式的西... 在许多藏族学者的口中,“香巴拉”是超脱世间的圣地,在将近一个世纪的传唱之中,有关“香巴拉”秘境的形象在国内外被反复刻画,西藏形象愈发扑朔迷离。本文以纪录片《香巴拉深处》为例,对其内容进行探讨并试图分析这种“香巴拉”式的西藏形象为受众了解真实的西藏形象带来的阻碍,探讨在西藏新闻工作中,全面客观地构建和传播西藏形象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形象 《香巴拉深处》 形象建构
下载PDF
论李清照对《香奁集》的接受
3
作者 王金格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李清照通过整体隐括、借鉴句意、截取字面等方式,化用韩偓《香奁集》部分诗作入词,表现出对《香奁集》的接受,这种接受的发生既依靠《香奁集》在宋代的流传和香奁诗的词化这两个客观条件,也和李清照自身性格、才学、出身等主观因素有关。
关键词 李清照 《香奁集》 接受
下载PDF
《香囊记》作者、创作年代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仕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6,共10页
《香囊记》的作者为宜兴老生员邵璨,该书经宜兴生员杭濂字道卿与武进生员钱孝号西青"帮帖"而成。杭濂弱冠时即与都穆、祝允明、唐寅、文徵明等倡为古文辞,相交数十年,文徵明为其遗集作序;钱孝为杭濂兄杭淮早年之师,亦与此一... 《香囊记》的作者为宜兴老生员邵璨,该书经宜兴生员杭濂字道卿与武进生员钱孝号西青"帮帖"而成。杭濂弱冠时即与都穆、祝允明、唐寅、文徵明等倡为古文辞,相交数十年,文徵明为其遗集作序;钱孝为杭濂兄杭淮早年之师,亦与此一吴中文人圈来往密切。从杭濂的生卒推断,邵璨大约生于成化元年(1465),卒于嘉靖十年(1531)前后。而《香囊记》当作于正德十年(1515)之后,嘉靖五年(1526)之前。当时太湖东南一带有一批背景相似、地域相邻且有所交集的生员投入南戏创作。此剧的出现,真正开启了以文人视野和文人笔法作剧的时代。这是民间南曲戏文走向文人传奇的转折点,因而应给予高度评价。至于旧说《香囊记》作者为邵给谏、邵弘治(邵宏治、邵半江、邵珪)等,乃因邵珪(1441—1488)字文敬,官居高位,为邵璨同乡前辈,两人字音相近,被附会而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囊记》 邵璨 杭濂 钱孝 邵珪 传奇
下载PDF
八股文对明代前期戏曲创作的影响——以《香囊记》的骈偶倾向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琳萍 朱铁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八股文对明前期戏曲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香囊记》上。通过对《香囊记》与八股文文本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正如徐渭所言,《香囊记》的对偶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八股文移植而来的。邵璨通过对前腔体制的创造性改造实现了这种移植。
关键词 《香囊记》 八股文 对偶 前腔
下载PDF
邵璨生平及《香囊记》创作时间考辨 被引量:5
6
作者 马琳萍 侯凤祥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根据《宜兴县志》和《明史·选举志》的有关材料可以推断出邵璨最迟生于正统、景泰年间。在多个相关材料的共同限定之下可以断定《香囊记》大致写于弘治、正德间,即1495—1510年间。
关键词 邵璨生平 《香囊记》 创作时间
下载PDF
从“代言”看明代戏曲创作对八股文的借鉴——以《香囊记》的“二重代言”为个案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琳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代言"是戏曲与八股文共有的基本文体特征。在人物塑造上,以《香囊记》为代表的八股化明传奇对八股文的借鉴体现在"二重代言"上,即代言主体通过演员为剧中人物和经史中的圣贤两个对象立言。代圣贤立言,即是借八股... "代言"是戏曲与八股文共有的基本文体特征。在人物塑造上,以《香囊记》为代表的八股化明传奇对八股文的借鉴体现在"二重代言"上,即代言主体通过演员为剧中人物和经史中的圣贤两个对象立言。代圣贤立言,即是借八股文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戏曲中的人物塑造已基本上蜕变为一种说理方式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言 二重代言 《香囊记》 八股文
下载PDF
《香囊记》的“义”与“艺” 被引量:2
8
作者 朱东根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680-685,共6页
《香囊记》在明代前中期的伦理教化传奇中独树一帜,堪称典型。其突出之处在于剧作家是以文化人身份及文人化手法来写剧本的,在当时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虚构性情节、传奇性人物、复合型结构和典雅化语言展现戏剧场景,表现了忠... 《香囊记》在明代前中期的伦理教化传奇中独树一帜,堪称典型。其突出之处在于剧作家是以文化人身份及文人化手法来写剧本的,在当时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虚构性情节、传奇性人物、复合型结构和典雅化语言展现戏剧场景,表现了忠孝节义的鲜明主题。和民间南戏以及之前的文人剧作相比,《香囊记》可谓是一部"义"显"艺"奇的传奇剧,其对晚明传奇的影响让人不能无视它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了传奇发展的新起点和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囊记》 伦理教化传奇 典型
下载PDF
情本与寄托:对《香奁集》两种诗学阐释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熊啸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8-173,共6页
《香奁集》在后世的评价本以负面为主,晚明以后则出现了两类正面的观点,一者以"情本"为核心对其情感表现予以高度评价,一者则以"寄托"之说赋予其沉重的深意,前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晚明时期,后者则在清代成为《香奁... 《香奁集》在后世的评价本以负面为主,晚明以后则出现了两类正面的观点,一者以"情本"为核心对其情感表现予以高度评价,一者则以"寄托"之说赋予其沉重的深意,前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晚明时期,后者则在清代成为《香奁集》评论的主流之一。造成这一不平衡现象的原因既有时代的因素,也反映出人们希望以艳诗承载其各种寄托的文化心理需求,同时也意味着以"情"对其加以阐释的观点在过去始终处于弱势的地位,艳诗很难获得其"独立"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偓 《香奁集》 情本 寄托 艳诗
下载PDF
桥本关雪对郎世宁绘画风格的借鉴和使用——以两张《香妃戎装图》为中心的展开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进 王薇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36,共8页
桥本关雪同时兼具深厚的中国文化渊源和对西洋绘画中写实与光影的新追求,他所代表20世纪初的日本传统派变革阶段画家,与当时很多中国画家同样面临着对东方古典美学的回归及传统艺术价值的再思考。本文以桥本关雪的《香妃戎装图》为线索... 桥本关雪同时兼具深厚的中国文化渊源和对西洋绘画中写实与光影的新追求,他所代表20世纪初的日本传统派变革阶段画家,与当时很多中国画家同样面临着对东方古典美学的回归及传统艺术价值的再思考。本文以桥本关雪的《香妃戎装图》为线索,探求他对写实风格的借鉴与使用,以及其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绘画观念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妃戎装图》 桥本关雪 郎世宁 中日绘画交流
下载PDF
《香奁集》心灵的诗意与美感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邦江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81-85,共5页
《香奁集》因其艳情旨趣,历来成为诗评家争议和诟病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文学的生态环境、文学自身的发展、诗人的性格特征和经历等多方面,质疑了有些论者所持的香草、美人的寄寓之说,肯定了《香奁集》是一部叙写恋情、艳情的个体心灵记录... 《香奁集》因其艳情旨趣,历来成为诗评家争议和诟病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文学的生态环境、文学自身的发展、诗人的性格特征和经历等多方面,质疑了有些论者所持的香草、美人的寄寓之说,肯定了《香奁集》是一部叙写恋情、艳情的个体心灵记录。并进一步从文化的层面揭示其在中国艳情文学史上的划时代的意义,通过对诗歌文本的解析,深入探讨了《香奁集》独具个性的情性之美,肯定其对儒家诗教传统的突破,表现了自然而最具本真色彩的人性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奁集》 恋情 人性 心灵记录
下载PDF
从用典看《香囊记》对八股文的模仿与借鉴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琳萍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9-74,共6页
《香囊记》用典与八股文用典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选择典故的范围、使用典故的程度、方法及典故所起的主要作用四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香囊记》的用典不仅受到当时讲求用事、深于典实的八股文风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 《香囊记》用典与八股文用典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选择典故的范围、使用典故的程度、方法及典故所起的主要作用四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香囊记》的用典不仅受到当时讲求用事、深于典实的八股文风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和深化了这种影响,从而成为明代中后期名副其实的"以时文为南曲"的滥觞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囊记》 八股文 用典
下载PDF
风流无复数香奁——论韩偓的艳情诗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妍 《唐都学刊》 2010年第4期70-72,共3页
韩偓这位享有忠臣节士令名的诗人,却偏偏自行结撰了一部令人匪夷所思的《香奁集》。《香奁集》通常被认为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部文人艳情诗集,千载之下,褒贬不一。借鉴文本分析、史料考证法,可以得出如是判断:《香奁集》既有艳夺温李的... 韩偓这位享有忠臣节士令名的诗人,却偏偏自行结撰了一部令人匪夷所思的《香奁集》。《香奁集》通常被认为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部文人艳情诗集,千载之下,褒贬不一。借鉴文本分析、史料考证法,可以得出如是判断:《香奁集》既有艳夺温李的旖旎诗篇,也有与艳诗毫无关系的寥落意绪,更有介于似艳非艳之间的幽微心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偓 《香奁集》 艳诗 寥落意绪 幽微心曲
下载PDF
韩国国乐与中国民乐的交融--以二胡协奏曲《香》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凌云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9-96,共8页
中韩两国音乐文化同宗同源,二胡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弓弦乐器,与韩国的奚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韩国作曲家朴范薰先生为中国二胡所写的协奏曲《香》这首作品为研究个案,试图通过对作品的音乐形态、创作特征的解析及中国二胡... 中韩两国音乐文化同宗同源,二胡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民族弓弦乐器,与韩国的奚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韩国作曲家朴范薰先生为中国二胡所写的协奏曲《香》这首作品为研究个案,试图通过对作品的音乐形态、创作特征的解析及中国二胡与韩国国乐团合作的经验,解读二胡与奚琴演奏法的多重维度,进一步对韩国国乐与中国民乐的文化交融进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音乐文化 奚琴 二胡协奏曲《香
下载PDF
从“三记”创作观念的比较看邵璨《香囊记》对八股文的借鉴
15
作者 马琳萍 朱铁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从《琵琶记》、《五伦全备记》、《香囊记》创作观念的比较可以发现,高明选择"风化体",以情动人;邱浚选择"生乎义理",以笑乐人。邵璨选择八股文,阐发程朱义理,走出一条以理服人的创作之路,使《香囊记》成为一部八... 从《琵琶记》、《五伦全备记》、《香囊记》创作观念的比较可以发现,高明选择"风化体",以情动人;邱浚选择"生乎义理",以笑乐人。邵璨选择八股文,阐发程朱义理,走出一条以理服人的创作之路,使《香囊记》成为一部八股化的程朱理学教科书,在形式上离戏曲之体的本质越来越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记” 创作观念 《香囊记》 八股文
下载PDF
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乐军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6-79,共4页
《香奁集》以写艳情为主,后人对作者韩亻屋及其艳情诗作多有不满,这主要是囿于儒家“诗教”说的影响。《香奁集》包容了艳情诗的多样题材,成就在唐末同类诗作中最高,对后世影响较大,在唐末诗坛具有艳情诗的标本式意义。
关键词 《香奁集》 艳情诗 唐末 标本
下载PDF
从《香囊记》中的“传注语”看程朱理学对明前期戏曲创作的影响
17
作者 马琳萍 朱铁梅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15期144-148,共5页
通过戏曲与程朱理学两种文本参校细读的方式我们发现《香囊记》以戏曲之形而行议论说理之实,大量引用阐发朱熹的"传注语"及其他程朱理学著作,具体而微的反映出程朱理学对明前期戏曲创作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香囊记》 “传注语” 程朱理学
下载PDF
李芳桂皮影戏《香莲佩》关中方言词举例
18
作者 田晓荣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9期86-92,共7页
《香莲佩》又名《钉呆迷》,碗碗腔皮影戏传统剧目,作者为清代著名的陕西皮影戏剧作家李芳桂。《香莲佩》中运用了大量的关中方言词,这些方言词反映了当地人衣食住行方面的个性特征和思想观念上的遗传根基,为研究关中文化、近代汉语等提... 《香莲佩》又名《钉呆迷》,碗碗腔皮影戏传统剧目,作者为清代著名的陕西皮影戏剧作家李芳桂。《香莲佩》中运用了大量的关中方言词,这些方言词反映了当地人衣食住行方面的个性特征和思想观念上的遗传根基,为研究关中文化、近代汉语等提供了丰富而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莲佩》 方言 释义 用例
下载PDF
李芳桂戏剧《香莲佩》关中方言词语释读
19
作者 韩佳蔚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1-113,共3页
《香莲佩》是清代乾嘉时期陕西渭南籍杰出的戏剧家李芳桂创作的皮影戏剧本。剧本的语言不仅典雅优美、意蕴丰富,而且地方色彩浓郁。作品中充满泥土气息和乡村生活韵味的方言俗语,是研究关中方言和关中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qu... 《香莲佩》是清代乾嘉时期陕西渭南籍杰出的戏剧家李芳桂创作的皮影戏剧本。剧本的语言不仅典雅优美、意蕴丰富,而且地方色彩浓郁。作品中充满泥土气息和乡村生活韵味的方言俗语,是研究关中方言和关中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释读"克性"、"熬煎"、"主儿"、"瞎"、"浆水"、"瓜物"、"丢"、"见觉"、"灶火爷饦饦"等方言词语,不仅可以体味到关中方言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情,而且是对千百年来关中地区的乡村生活和民间风俗的历史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芳桂戏剧 《香莲佩》 关中方言 克性 灶火爷饦饦 民俗文化
下载PDF
浅论《香宋词》“咏调名”的特点
20
作者 李树民 欧阳俊杰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4-45,81,共3页
统计了《香宋词》词牌运用情况。赵熙有意运用关合事物特点、暗示题材内容的词牌,使词牌部分地具有了词题的功能,词牌因此成为词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 赵熙 《香宋词》 词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