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师范认证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1
作者 简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1期28-31,共4页
在师范认证背景下,深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改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党的看家本领的必然要求,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立足点,以最新版“... 在师范认证背景下,深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改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党的看家本领的必然要求,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立足点,以最新版“马工程”重点教材为主体,在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认证理念下,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试图构建一种优化内容、学生中心、思政育人、评估反馈、融合发力“五位一体”的具有思考性、创新性的课程改革模式,从而有效培育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有效处理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认证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程改革
下载PDF
OBE理念下《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韩伟 李运昌 张旭东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83-85,共3页
OBE理念是当前我国师范专业认证所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在OBE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在了解《马克思主义... OBE理念是当前我国师范专业认证所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在OBE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在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改革对策,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合理建构
3
作者 周露平 王海青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0-114,共5页
建构主义体系为建构知识系统,并将环境要素内化至学生学习过程,从而影响学生的知识生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专业的主干课题,由于现实社会的时代变迁与教科书化的僵化路径,导致学生认知、理解与接受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需要通... 建构主义体系为建构知识系统,并将环境要素内化至学生学习过程,从而影响学生的知识生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专业的主干课题,由于现实社会的时代变迁与教科书化的僵化路径,导致学生认知、理解与接受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建构主义的路径提升它的有效教学效果,诸如建构"哲学与世界交互"的情景化教学、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助学习、注重多维化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 建构主义 有效教学
下载PDF
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对理工科学生的吸引力
4
作者 朱鸿亮 艾军 唐华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153,共2页
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课题,尤其在理工科大学,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为教学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改进教学效果提供一些针对性的举措。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效果 吸引力
下载PDF
不断探索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吸引力
5
作者 任慧英 孙建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221-223,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内容博大而精深,要在48个学时讲清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其吸引力、说服力和战斗力,确非易事。在“三力”中,吸引力是条件,舍此条件其他两力都无从谈起。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堂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师提高素质的几点思考
6
作者 曾强玉 《思想理论教育》 1996年第2期38-39,共2页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形势的发展,改革的深入,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无论在教学内容上...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形势的发展,改革的深入,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在不断改革。搞好教学和教改的关键一环在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 教师 业务素质 加强学习 几点思考 提高素质 教学实践 教学效果 不断学习 教育科学理论
下载PDF
多媒体与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中的应用
7
作者 吴亚梅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6-48,45,共4页
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中把多媒体与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哲学课生动、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多媒体 案例教学法 世界观
下载PDF
刍议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改革
8
作者 于国艳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40-141,共2页
哲学教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哲学理论课是各类普通高校 的共同课,而且哲学教育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基 本的教育。改革和加强哲学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哲学教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哲学理论课是各类普通高校 的共同课,而且哲学教育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基 本的教育。改革和加强哲学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市场经济
下载PDF
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公安院校侦查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思考
9
作者 张翘楚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3期37-42,共6页
如何提高公安院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是个十分迫切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条比较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把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刑事侦查的具体工作、具体方法、具体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何提高公安院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是个十分迫切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条比较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把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刑事侦查的具体工作、具体方法、具体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全方位的结合,生动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功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刑事侦查工作的指导意义,培养侦查专业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侦查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刑事侦查 案件 犯罪
下载PDF
高校哲学课程的思政价值与实施路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思政改革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春燕 《成才》 2021年第9期31-32,共2页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是各级各类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辨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由此,不断挖掘课程所含有的思政资源,...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是各级各类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辨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由此,不断挖掘课程所含有的思政资源,是高校实施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中所必须囊括的,同时必须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充分体现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立德树人 实施途径
下载PDF
基于PBL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思政创新与实践
11
作者 林丹 朱智威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哲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课程思政实践效应的深化研究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与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基于PBL理念的该课程思政五阶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哲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课程思政实践效应的深化研究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与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基于PBL理念的该课程思政五阶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优点与关键点,开展“课程设计—任务驱动—讨论反馈—成果形成—推广展示”五阶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程思政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的规律论和规范论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强乃社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4,共12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其背景是中国哲学界实践哲学研究受到重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研究中,实践概念受到高度重视。从一定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规律论的路径,一些学者重视马克...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其背景是中国哲学界实践哲学研究受到重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研究中,实践概念受到高度重视。从一定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规律论的路径,一些学者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问题,重视实践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尤其是劳动与财产的关系,重视实践和劳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本体地位。这个思路重视寻求社会实践的必然规律。另外一个是规范论的路径,一些研究者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所包含的内在的规范意义和价值。我们引进了很多国外的研究,比如语言学转向以后,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规范及其基础如何理解,需要重视话语和商谈,重视文化对实践的规范意义。这个思路重视实践的规范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 规律论 规范论
下载PDF
探索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起点——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充 王琳 张禹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1-8,14,共9页
构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找出合理的理论起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商业体育的理论起点,到分析社会主义体育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 构建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找出合理的理论起点。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人的本质认识方向,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商业体育的理论起点,到分析社会主义体育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一方面,资本主义体育发展建设以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为理论阐释点,它同样蕴含着“人的发展”的各种规定,由此引发了在一定制度下面向“人的发展”的体育发展成果的探析;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则确定了“人的价值”的理论主线。借鉴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重视与教育匹配的社会关系,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体育的“人的价值”的初心维度的重要论述,可以得到结论,“遵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是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理论起点 人的本质 遵循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融入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4
作者 白洁 王婷婷 万广圣 《大学教育》 2024年第3期80-84,99,共6页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融入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对提高医学生哲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掌握重点难点、助力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基于认识规律,优化教学设计,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医学统计学教学...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融入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对提高医学生哲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掌握重点难点、助力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基于认识规律,优化教学设计,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的融合,通过图文并茂、结合习题、运用类比的方式,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度融入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路径,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思政 哲学素养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下载PDF
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价值、原则与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红连 《理论导刊》 202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既是确保课程教学正确方向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课程教育教学实效的现实诉求,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一环。将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需立足课程教学体系,... 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既是确保课程教学正确方向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课程教育教学实效的现实诉求,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一环。将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需立足课程教学体系,坚持系统性融入;把握教材基本观点,坚持精准性融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重点性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坚持科学性融入。在实践进路中,需立足政治高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理论厚度,强化教师阐释经典著作的教学能力;彰显情感温度,创新融入教学方式;拓宽教学广度,延展融入教学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的思考
16
作者 李雪璐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第9期103-105,共3页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整合,切实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除了课本知识外,还应当将原著原文原理、优秀中华文化、数字化资源以及社会实践资源充分合理融入思政课中,遵从主体示范、辩证系统、理论实践结合...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整合,切实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除了课本知识外,还应当将原著原文原理、优秀中华文化、数字化资源以及社会实践资源充分合理融入思政课中,遵从主体示范、辩证系统、理论实践结合原则,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充分挖掘并有效整合思政课教学各类育人资源,提高思政教师在教学资源整合上的业务水平,建立完备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保障体系,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政 教学资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思考
17
作者 郭卓茂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6期0005-0008,共4页
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使得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教学的核心,这给高校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占据着较高的地位,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积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 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使得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教学的核心,这给高校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占据着较高的地位,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积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活力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文章首先对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梳理,其次分析了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优化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 新时代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达
18
作者 王英飞 段治文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是展开现代化发展实践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式”与“现代化”两个关联语词构成,就“中国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防止过度强调中国式现代...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是展开现代化发展实践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式”与“现代化”两个关联语词构成,就“中国式”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防止过度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意义,又要防止因对普遍性的急迫追求而脱离中国实践。就“现代化”而言,其强调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或因循守旧,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发展”的价值目标,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在人的发展中实现“中国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现代化”的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中国式”与“现代化”的有机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党的二十大 人的发展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的前提意识之思——“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视角
19
作者 曹典顺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0,共9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以下简称“范式建设”)的研究,既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学术研究,也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研究。这种研究表明,范式建设研究就是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过程,在此进程中首先要进...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以下简称“范式建设”)的研究,既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学术研究,也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研究。这种研究表明,范式建设研究就是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过程,在此进程中首先要进行范式建设的前提意识之思:范式建设的理论前提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理论前提研究离不开对“实践性”与“学术性”的理论性思维的关注。范式建设的问题意识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问题意识研究离不开对“现实关切”与“真正哲学”的哲学理想的探讨。范式建设的理论根据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理论根据研究离不开对“理论实践性”与“学徒学术性”的学术反思的研究。范式建设的学术性话语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学术性话语研究离不开对“现实实践性”与“科学学术性”的理论融合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 范式建设 前提意识之思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会通的思维方式与思想追求
20
作者 胡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表征的是中国人对其生命体验的自我理解,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塑造“哲学自我”与实现“马中会通”,二者是一致的:一方面,当代中华民族在思想与实践上创造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表征的是中国人对其生命体验的自我理解,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塑造“哲学自我”与实现“马中会通”,二者是一致的:一方面,当代中华民族在思想与实践上创造性地理解、运用与实现自己的文明理念,需要在现实性、实践性、哲学性以及历史时代性等方面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另一方面,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自我”,需要超越用西方哲学的模式解释中国哲学的哲学观,消解直观性、外在性、机械性的思维方式,以各自保有其个性特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真正会通。实现“马中会通”,需要真实地把握其思想实质、现实基础与哲学使命,阐明相关哲学观及其变革,揭示二者的内在契合性,澄明会通的连续性与时代超越性。只有在“马中会通”的基础上,才能憧憬当代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文明境界与塑造新的“哲学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哲学自我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会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