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鹅湖之会”——评李君博士的《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存在论》 |
马万东
|
《理论与现代化》
|
2006 |
0 |
|
2
|
基于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的“共同富裕”现实解读 |
马越
张丽丽
|
《大学(思政教研)》
|
2024 |
0 |
|
3
|
“感性的活动”与“活动的感性”——马克思“感性活动”概念探析 |
张佳佳
唐彦林
|
《武陵学刊》
|
2024 |
0 |
|
4
|
论感性活动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哲学意蕴 |
谢佳倪
|
《新丝路》
|
2024 |
0 |
|
5
|
论马克思“感性–对象性活动”的理论来源、思想内涵和意义 |
高艺轩
|
《哲学进展》
|
2024 |
0 |
|
6
|
感性的探问:马克思主义体育人学存在论的理论路向 |
刘欣然
赵妤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7
|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感性维度探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哲学的视角 |
陈高华
赵强
|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感性活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及其存在论意义——马克思哲学一个特质的表达 |
李齐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9
|
感性活动的存在论意蕴与历史性境遇——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本体论变革 |
宋友文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0
|
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与超感性世界神话学的破产 |
吴晓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11
|
“人的感性活动”在马克思存在思想中的地位 |
邓晓臻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2
|
从“感性对象性原则”到“感性活动”——《巴黎手稿》时期马克思眼中费尔巴哈“伟大功绩”探寻 |
刘芳铭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3
|
论马克思感性活动概念的现实批判向度 |
蒋永涛
林之乐
|
《大庆社会科学》
|
2023 |
0 |
|
14
|
生命·感性·实践:马克思主义视域体育人学存在论研究 |
刘欣然
杨文凯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5
|
论马克思感性活动存在论的技术哲学思想——以斯蒂格勒、海德格尔为参照 |
刘日明
李庆
|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人工智能时代人的感性世界与现实世界--基于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分析 |
余乃忠
|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7
|
马克思意识概念和生产概念的存在论探源──兼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批评 |
王德峰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1
|
|
18
|
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对于世界的存在论证明——从一个知识论的难题谈起 |
王让新
李弦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9
|
马克思“感性活动”的形上意蕴 |
涂良川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20
|
存在论的断裂与马克思的重建——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研究(下) |
陈曙光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