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鹅湖之会”——评李君博士的《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存在论》
1
作者 马万东 《理论与现代化》 2006年第5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海德格尔 存在论 《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存在论》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的“共同富裕”现实解读
2
作者 马越 张丽丽 《大学(思政教研)》 2024年第4期181-184,共4页
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以单个“现实的个人”的富裕为前提。以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构建的“现实的个人”区别于西方“原子式个人”,以感性活动原则为指导,“现实的个人”的富裕是对人的自由自觉劳动的需要、是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以单个“现实的个人”的富裕为前提。以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构建的“现实的个人”区别于西方“原子式个人”,以感性活动原则为指导,“现实的个人”的富裕是对人的自由自觉劳动的需要、是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同发展的需要、是对个体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需要。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以他人为限制,而应以他人为条件,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上要以整体带动个人,个人赶上整体,要将人理解为历史的个人,正视个体差异,以逐步富裕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活动 共同富裕 马克思
下载PDF
“感性的活动”与“活动的感性”——马克思“感性活动”概念探析
3
作者 张佳佳 唐彦林 《武陵学刊》 2024年第3期56-61,共6页
马克思“感性活动”概念包含着“感性的活动”与“活动的感性”双重内涵:感性是活动的,活动是感性的。借助这一概念,马克思突破了近代西方哲学的意识内在性,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之前的近代西方哲学里,由于感性与... 马克思“感性活动”概念包含着“感性的活动”与“活动的感性”双重内涵:感性是活动的,活动是感性的。借助这一概念,马克思突破了近代西方哲学的意识内在性,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之前的近代西方哲学里,由于感性与活动的抽象对立,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都无法找到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统一的现实根源。“感性活动”概念的确立使马克思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式,将人的因素注入对象、现实、感性之中,开启了以改变世界为目的的实践哲学的新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活动 感性活动 活动的感性
下载PDF
论感性活动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哲学意蕴
4
作者 谢佳倪 《新丝路》 2024年第22期0093-0095,共3页
马克思以对感性概念的重新审视为契机,对费尔巴哈的感性思想作了批判性继承,在其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感性活动概念。感性活动是马克思认识人的本质问题的基础,基于感性活动,马克思理解人的本质问题,超越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感性活动是... 马克思以对感性概念的重新审视为契机,对费尔巴哈的感性思想作了批判性继承,在其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感性活动概念。感性活动是马克思认识人的本质问题的基础,基于感性活动,马克思理解人的本质问题,超越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感性活动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论内核,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在感性活动中生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感性活动中实现。立足于感性活动,人的本质才真正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活动 人的本质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下载PDF
论马克思“感性–对象性活动”的理论来源、思想内涵和意义
5
作者 高艺轩 《哲学进展》 2024年第4期719-725,共7页
“感性–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实践论的理论源泉和新世界观的逻辑指南。马克思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与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与黑格尔“自我活动”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本文期以理清“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从何处发源及其对以往哲... “感性–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实践论的理论源泉和新世界观的逻辑指南。马克思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与费尔巴哈“感性–对象性”与黑格尔“自我活动”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本文期以理清“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从何处发源及其对以往哲学根本性质的批判和超越,从而揭示“感性–对象性活动”概念的理论取向和价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费尔巴哈 黑格尔 感性–对象性活动
下载PDF
感性的探问:马克思主义体育人学存在论的理论路向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欣然 赵妤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0,共8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探讨体育人学存在论的理论路向,并在生存论境况中建立体育哲学的理论联系。马克思主义论及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感性需要为基础的生存道路,人要走向自由必须满足感性需要的存在原则,体育是人感性需要的...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探讨体育人学存在论的理论路向,并在生存论境况中建立体育哲学的理论联系。马克思主义论及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感性需要为基础的生存道路,人要走向自由必须满足感性需要的存在原则,体育是人感性需要的路径选择之一。体育是人感性存在的现实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所生成的实践活动,体育是人学存在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感性的现实探问中,从抽象实体到感性生成,从超验理性到感性活动,从反思理性到感性原则,从自然存在到感性存在,从异化劳动到感性需要,从生命禁锢到感性解放,在人实践生存的历史路向中,体育随处体现出人感性实践的自由和完满,并与人生活世界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从而确立起人感性存在的生命维度、行为基础和自由意义。体育不是现代性的产物,而是在历史中生成的人的行为解救,是一种生命自我拯救的文化机制。体育是面向人之生存而进行的历史努力和生命展现,体育人学存在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感性原则的实践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体育 感性 人学 存在论 生命
下载PDF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感性维度探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哲学的视角
7
作者 陈高华 赵强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人之成长的必要途径,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是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与不会劳动的现象集中反映出劳动教育的弱化与困境。其中的...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人之成长的必要途径,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是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与不会劳动的现象集中反映出劳动教育的弱化与困境。其中的根本症结在于当前劳动教育中对劳动教育感性维度的遗忘,即忽视了劳动作为一种感性活动,它是人与世界打交道的原初方式、是人的生命自我实现的基本方式、是人追求自由的根本途径。因此,摆脱劳动教育困境的出路就在于唤醒感性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新时代劳动教育立足于感性维度,将劳动教育的开展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坚持劳动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从而全面提升人的劳动价值意识、劳动精神面貌及劳动技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感性活动 马克思 劳动哲学
下载PDF
“感性活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及其存在论意义——马克思哲学一个特质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齐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5-30,共6页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近代哲学拘泥于意识内在性这个哲学存在论原则,并没有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在感性活动的基础上,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新的解答,从而实现了哲学存在论上的变革。感性活动作为马克思创立...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近代哲学拘泥于意识内在性这个哲学存在论原则,并没有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在感性活动的基础上,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新的解答,从而实现了哲学存在论上的变革。感性活动作为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基本原则,它不仅彰显了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自律,而且还使人筹划自己生存意义的可能落于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意识内在性 感性活动 存在论意义
下载PDF
感性活动的存在论意蕴与历史性境遇——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本体论变革
9
作者 宋友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39,共4页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抽象劳动”和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扬弃,创造性地提出了“感性活动”的原则,从而引发了一场存在论本体论的变革。感性(活动)是在社会状态中的能动和受动的统一。这是马克思存在论本体论的核心内涵。马克思的存在...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抽象劳动”和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扬弃,创造性地提出了“感性活动”的原则,从而引发了一场存在论本体论的变革。感性(活动)是在社会状态中的能动和受动的统一。这是马克思存在论本体论的核心内涵。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巨大的历史感为基础的,由此感性活动的存在论意蕴与历史性境遇便统一起来了。感性活动所蕴涵的人类解放之路也因巨大的历史感而不断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 感性活动 存在论 历史性
下载PDF
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与超感性世界神话学的破产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晓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32,共8页
自笛卡尔创立现代形而上学以来,首先体会到超感性世界的本质性崩塌并把它道说出来的是费尔巴哈。他以"感性"的存在论纲领与超感性世界对立起来,并把对神学的批判转变为对整个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然而,由于费尔巴哈的批判仅... 自笛卡尔创立现代形而上学以来,首先体会到超感性世界的本质性崩塌并把它道说出来的是费尔巴哈。他以"感性"的存在论纲领与超感性世界对立起来,并把对神学的批判转变为对整个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然而,由于费尔巴哈的批判仅只与"作为神学的哲学"处于外部对立中,所以它最终又复归于形而上学的本质中去了。就最终结果而言,施蒂纳以及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命运大抵也是如此。马克思存在论革命的核心之点是"感性的活动"(即实践)。由于它彻底洞穿了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即意识的内在性),所以不仅整个地改变了存在论设定存在者整体的基本结构,而且为对超感性世界神话学(即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马克思而言,超感性世界神话学的破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历史科学"都是从其深刻的存在论革命发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存在论 感性世界 神话学 意识形态批判
下载PDF
“人的感性活动”在马克思存在思想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晓臻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2-37,共6页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中,"人的感性活动"是"现实的个人"的存在方式,它既是马克思哲学探索的逻辑出发点,又是马克思视野中的元存在,处于奠基性的地位。马克思正是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并且围绕"人的... 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中,"人的感性活动"是"现实的个人"的存在方式,它既是马克思哲学探索的逻辑出发点,又是马克思视野中的元存在,处于奠基性的地位。马克思正是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并且围绕"人的感性活动"理论的展开才彻底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开辟了他哲学探索比海德格尔更成功的生存论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感性活动 马克思的哲学 存在 生存论
下载PDF
从“感性对象性原则”到“感性活动”——《巴黎手稿》时期马克思眼中费尔巴哈“伟大功绩”探寻
12
作者 刘芳铭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74-78,共5页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重要理论来源,这在哲学界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定论,这一历史时期的费尔巴哈进入马克思的理论视野并得到嘉许,见诸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费尔巴哈伟大功绩的三重肯定,正是费尔巴哈基于“感性对象性原...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重要理论来源,这在哲学界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定论,这一历史时期的费尔巴哈进入马克思的理论视野并得到嘉许,见诸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对费尔巴哈伟大功绩的三重肯定,正是费尔巴哈基于“感性对象性原则”揭示了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开启并引领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深度批判,才形成了“感性活动”的理论源流,而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将黑格尔的“对象性活动”融入“感性对象性原则”,接续完成了对黑格尔形而上学本质的解构和超越,就此开辟了“感性活动”这一崭新的哲学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对象性原则 感性活动 马克思 费尔巴哈 理论源流 哲学视域
下载PDF
论马克思感性活动概念的现实批判向度
13
作者 蒋永涛 林之乐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41-48,共8页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基础性概念,是马克思得以联结理论与现实的中介。在这一概念的视域下,马克思发现了现实个人的积极本质,确证了感性的现实性和真理性,完成了对现实异化的理论考察,为理论介入并扬弃异化现实奠定了理论...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基础性概念,是马克思得以联结理论与现实的中介。在这一概念的视域下,马克思发现了现实个人的积极本质,确证了感性的现实性和真理性,完成了对现实异化的理论考察,为理论介入并扬弃异化现实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 类本质 感性活动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生命·感性·实践:马克思主义视域体育人学存在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欣然 杨文凯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共9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探讨体育人学存在论的理论意涵,进而确立体育与人学存在论的哲学联系。马克思主义人学通过存在论转向,将人的存在拉向了生存论境况中,感性、实践、现实、生活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哲学意义,体育也在此...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探讨体育人学存在论的理论意涵,进而确立体育与人学存在论的哲学联系。马克思主义人学通过存在论转向,将人的存在拉向了生存论境况中,感性、实践、现实、生活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哲学意义,体育也在此路向中获得了哲学生机。面向人学的发生,体育与人交织在一起,融入生存的境况,体育与人的存在紧密联系,体育在感性实践中进入到人学存在论的哲学场域。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开启,在实体的思想禁锢中,人的遗忘导致了体育的遮蔽;在感性的实践包容中,人的显露促使了体育的出场;在生存的具体立场中,人的活动推动了体育的呈现;在生活的现实轨迹中,人的存在成为了体育的确证,体育人学存在论在人的生命现实中获得了理论奠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范式革命,牵引出体育人学存在论的理论路向,感性活动、实践自由、现实生活、主体存在等成为体育哲思的基础,体育哲学获得了理论空间与生机。在感性实践的理论空间中,体育关注并践行着对于人生命保护的历史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马克思主义 人学存在论 生命 感性 实践 自由 存在
下载PDF
论马克思感性活动存在论的技术哲学思想——以斯蒂格勒、海德格尔为参照
15
作者 刘日明 李庆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69,共8页
技术的起源、本质与未来是技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基于实存哲学,斯蒂格勒将技术的起源与人的存在方式关联起来,认为技术起源于人的本质的缺乏;海德格尔则在其存在历史观的基础上视技术为一种解蔽方式,将现代技术的本质规定为“集—置”... 技术的起源、本质与未来是技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基于实存哲学,斯蒂格勒将技术的起源与人的存在方式关联起来,认为技术起源于人的本质的缺乏;海德格尔则在其存在历史观的基础上视技术为一种解蔽方式,将现代技术的本质规定为“集—置”。然而无论是斯蒂格勒还是海德格尔,二者都根本性地忽视了人的感性活动与技术的本质关联,未能真正做到在存在论的维度上阐明技术的起源与本质,进而无法为技术的未来发展制订正确的方向。根据感性活动的存在论原则,马克思哲学认为技术起源于人的感性交往,技术的本质在人的生产活动中被揭示,技术的未来由“向人复归”的目标制订方向。因此,通过发掘马克思感性活动存在论中所蕴含的技术思想,对于拓展和深化马克思技术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的起源 技术的本质 存在论 马克思 感性活动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人的感性世界与现实世界--基于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乃忠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0,共6页
生物和人工智能技术史无前例地创造出人类全新的生物属性、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如何重新定义,人类如何理解技术,我们需要以更全面的世界观来分析和回应。人工智能的未来引发全球人类的期待与担忧,因而被称为“宇宙级乡愁”。... 生物和人工智能技术史无前例地创造出人类全新的生物属性、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如何重新定义,人类如何理解技术,我们需要以更全面的世界观来分析和回应。人工智能的未来引发全球人类的期待与担忧,因而被称为“宇宙级乡愁”。只有在马克思新世界观下,人工智能才会显现其外在尺度与内在尺度的统一。在人的世界下的智能世界与智能世界下人的世界呈现同步展开。基于人的感性活动的人工智能使人类至今最基本的认识困境得到解围。而在智能场景下,人类的现实世界也会朝着人的发展方向而发生全面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新世界观 人工智能 感性活动 革命化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概念和生产概念的存在论探源──兼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批评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德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8-26,共9页
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对立的老问题,并且被恩格斯表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就是说,它是一个在存在论上的基本立场问题。但是,在西方近代存在论的形而上学方式中,由意识的内在性所建立的人的主体性... 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对立的老问题,并且被恩格斯表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就是说,它是一个在存在论上的基本立场问题。但是,在西方近代存在论的形而上学方式中,由意识的内在性所建立的人的主体性,在根本上导致了脱离人的感性生存的抽象的意识与抽象的存在之间的对峙,后者实际上是被前者的内在性规定出来的,因此才产生了一个关于“自在之物”的难题。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是用“物质生产等于人的自身生产”来确立存在对于意识的优先性的,并且由于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与黑格尔的生产概念没有原则区别,故而马克思仍在意识的内在性原理中。这表明他对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缺乏真正的了解。本文从马克思关于意识概念的存在论阐发入手,证明马克思的生产概念并非来自对黑格尔的生产概念的形而上学倒转,而是把物质生产理解为“勾连着”存在本身的人的对象性存在的自我实现。这正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思想的要义所在,它构成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存在论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存在论思想 海德格尔 哲学批评 意识 语音 对象性活动 生命活动 社会存在 感性本质 物质
下载PDF
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对于世界的存在论证明——从一个知识论的难题谈起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让新 李弦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1,共6页
探讨马克思的感性存在论革命是近年来国内学界的一大热点,但假若不从知识论的视角切进,则又容易滑向"独断论"的境地。马克思真正发动了感性活动的存在论革命,以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实现了对于世界的存在论证明,但这种"证... 探讨马克思的感性存在论革命是近年来国内学界的一大热点,但假若不从知识论的视角切进,则又容易滑向"独断论"的境地。马克思真正发动了感性活动的存在论革命,以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实现了对于世界的存在论证明,但这种"证明"方式又是独特的,经历了"正、反、合"的三步骤,是一种"前理论""前范畴"的证明,因此也是具有直接自明性的,而这种证明方式也直接反映在马克思思想成熟时期的著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感性活动 世界 存在论 知识论 证明
下载PDF
马克思“感性活动”的形上意蕴 被引量:7
19
作者 涂良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34,共4页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理解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根基。通过对人现实的"感性活动"的方式、内容、形式、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探讨,马克思形成了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实现了"形而上学的颠倒",形成了他&q...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理解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根基。通过对人现实的"感性活动"的方式、内容、形式、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探讨,马克思形成了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实现了"形而上学的颠倒",形成了他"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否定和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使哲学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体现了马克思哲学观念变革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活动 马克思 哲学 思维方式
下载PDF
存在论的断裂与马克思的重建——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研究(下)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曙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1-167,共7页
费尔巴哈开辟了"回归感性"的存在论道路,昭示了人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西方人学存在论的现代转向和革命变革拓展出崭新的平台,但费氏人本学绝不是这场革命的实现,更不是这场革命的完成。马克思全面超越了费尔巴哈"我欲故... 费尔巴哈开辟了"回归感性"的存在论道路,昭示了人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西方人学存在论的现代转向和革命变革拓展出崭新的平台,但费氏人本学绝不是这场革命的实现,更不是这场革命的完成。马克思全面超越了费尔巴哈"我欲故我在"的存在论境界,开辟了"直面生活本身"的人学存在论道路。"人的感性生活"构成了人成其为人的最本原的基础、最充足的根据、最后的原因。感性生活本体论的出场是人学史上发生的一场"哥白尼革命",它标志着实体本体论传统的"断裂",标志着现代生成本体论路向的开启,标志着"我思故我在"的坚硬内核的瓦解,标志着"实体宰制生活"的基本建制的摧毁,标志着西方传统人学从此走向终结。感性生活本体论直接的是回答了"人是什么"的存在论难题,深层的却是彰显了"如何对待人"(即"以人为本")的价值论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实体本体论 感性生活本体论 存在论革命 以人为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