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戏剧中的中国古典戏曲元素呈现——以《高加索灰阑记》为例
1
作者 吴楠 吕世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0-46,共7页
在《高加索灰阑记》中,中国古典戏曲元素在文学创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被吸收和借鉴。中国古典戏曲元素在跨文化戏剧中的呈现促进了布莱希特的戏剧改革,推动了世界戏剧艺术新形态的发展,同时亦成为中国戏曲“走出去”的新形式。
关键词 跨文化戏剧 布莱希特 《高加索记》 中国戏曲“走出去”
下载PDF
论《高加索灰阑记》的叙事性特征
2
作者 黄新记 《海外英语》 202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高加索灰阑记》写于布莱希特叙述剧理论的成熟期。在这部戏剧中,以“间离效果”或称“陌生化效果”为核心的叙事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对故事原型的间离、“戏中戏”的运用、叙述歌谣的穿插以及叙事结构的拼接。通过对经典剧作的革命性改编... 《高加索灰阑记》写于布莱希特叙述剧理论的成熟期。在这部戏剧中,以“间离效果”或称“陌生化效果”为核心的叙事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对故事原型的间离、“戏中戏”的运用、叙述歌谣的穿插以及叙事结构的拼接。通过对经典剧作的革命性改编,布氏将古代故事与当代历史语境相联结,以非传统的戏剧美学方式实现了剧场的政治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高加索记》 叙事剧理论 间离效果 陌生化 戏剧美学
下载PDF
布莱希特戏剧的叙述性探究——以《高加索灰阑记》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智 周芳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布莱希特创立的以"间离-思考-行动"为核心模式的"叙事剧"戏剧理论要求把叙述性、评论性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主张"舞台叙述事件",从而引导观众进行理性的评判和自我反思。布莱希特成熟期所创作的《高加索灰... 布莱希特创立的以"间离-思考-行动"为核心模式的"叙事剧"戏剧理论要求把叙述性、评论性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主张"舞台叙述事件",从而引导观众进行理性的评判和自我反思。布莱希特成熟期所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是其叙事剧理论最彻底的体现,该剧从剧本结构、表演手法、戏剧功能等方面很好地实践了他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叙事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高加索 叙事剧 间离效果
下载PDF
《高加索灰阑记》的陌生化手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江南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53-55,共3页
一如果说,皮斯卡托使用了他所能使用的任何机械装置来阐释他的“叙事剧”,那么,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则运用了他所能运用的一切文学艺术形式来结构他的“史诗剧”,从而达到他一贯追求的陌生化效果,由此奠定了他... 一如果说,皮斯卡托使用了他所能使用的任何机械装置来阐释他的“叙事剧”,那么,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则运用了他所能运用的一切文学艺术形式来结构他的“史诗剧”,从而达到他一贯追求的陌生化效果,由此奠定了他作为20世纪伟大的剧作家、戏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陌生化效果 高加索 观众 “戏中戏” 断子 总督夫人 “第四堵墙” 戏剧形式
下载PDF
圣经透镜中的《高加索灰阑记》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共9页
《高加索灰阑记》中的"阿兹达克智断总督夫人与格鲁雪争子疑案",与圣经所载"所罗门智断二妓女争子疑案"貌合神通。圣经中的所罗门不时融入布莱希特剧作,为之注入多种圣经元素。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高加索灰阑记》中的"阿兹达克智断总督夫人与格鲁雪争子疑案",与圣经所载"所罗门智断二妓女争子疑案"貌合神通。圣经中的所罗门不时融入布莱希特剧作,为之注入多种圣经元素。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有助于认识所罗门政体的专制性质以及《高加索灰阑记》的某些特征。格鲁雪和西蒙对应于福音书中的马利亚和约瑟;布莱希特借其质疑血亲伦理而伸张超血亲伦理,表达了对耶稣观念的认同。如同所罗门,阿兹达克也利用一个"空位过渡期"成就了"短暂的黄金时代"。剧本的显见主题掩饰了布莱希特的深层次政治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高加索记》 阿兹达克 格鲁雪 圣经 所罗门 超血亲伦理
下载PDF
论《高加索灰阑记》的“陌生化”手法
6
作者 龚北芳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6-68,共3页
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主张戏剧创作要“陌生化”,打破观众世界一成不变的观念。为此,剧本和剧场要善于制造意外与惊喜,制造审美距离。《高加索灰阑记》是他这项主张的实践范本,全剧采用多重“陌生化”手法,将观众置于“运动”之中。同时,... 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主张戏剧创作要“陌生化”,打破观众世界一成不变的观念。为此,剧本和剧场要善于制造意外与惊喜,制造审美距离。《高加索灰阑记》是他这项主张的实践范本,全剧采用多重“陌生化”手法,将观众置于“运动”之中。同时,剧本采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在对这些元素的“陌生化”处理手段上,也富有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高加索 陌生化 中国元素
下载PDF
翻空出奇,混纺出新──从《高加索灰阑记》看布莱希特卓越的编剧艺术 被引量:2
7
作者 万书元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17,共8页
翻空出奇,混纺出新──从《高加索灰阑记》看布莱希特卓越的编剧艺术万书元布莱希特一度被人指责为抄袭者①。的确,他的戏剧作品,有不少是根据他人作品创作出来的。比如,他的《高加索灰阑记》就是根据我国元代杂剧家李行道的《灰阑... 翻空出奇,混纺出新──从《高加索灰阑记》看布莱希特卓越的编剧艺术万书元布莱希特一度被人指责为抄袭者①。的确,他的戏剧作品,有不少是根据他人作品创作出来的。比如,他的《高加索灰阑记》就是根据我国元代杂剧家李行道的《灰阑记》创作的;《三分钱的歌剧》就是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记》 翻空出奇 高加索 包待制 《赵氏孤儿》 混纺 达克 处世态度 人物关系
下载PDF
《高加索灰阑记》的陌生化处理研究
8
作者 王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德国作家布莱希特晚期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体现了其所提倡的陌生化理论。陌生化主要通过对于形式的新鲜感受来达到延长审美时间,进而达到对于理性思考和对社会功能改造的追求。在《高加索灰阑记》中,不仅通过对中国戏曲形式的借鉴达... 德国作家布莱希特晚期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体现了其所提倡的陌生化理论。陌生化主要通过对于形式的新鲜感受来达到延长审美时间,进而达到对于理性思考和对社会功能改造的追求。在《高加索灰阑记》中,不仅通过对中国戏曲形式的借鉴达到松散和间离的陌生化效果,同时在内容和人物塑造上也进行陌生化处理,并且脱离了“灰阑断子”中通过血缘断子的叙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高加索 陌生化
下载PDF
中国戏曲对布莱希特的影响——以《高加索灰阑记》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余偲 《艺术评鉴》 2022年第10期158-161,共4页
布莱希特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之一,同时又是一名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推动了世界戏剧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布莱希特在前苏联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观看了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表演,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这之后布莱希特便... 布莱希特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之一,同时又是一名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推动了世界戏剧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布莱希特在前苏联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观看了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表演,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这之后布莱希特便开始了对中国戏曲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提出的“陌生化效果”理论得以进一步丰富,此理论对西方的戏剧理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基于此,中国戏曲也在西方戏剧理论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就是根据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基本情节写成的剧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中国戏曲 《高加索记》 《包待制智勘记》
下载PDF
给柏林人剧院的信 看《高加索灰阑记》的演出
10
作者 晓鑫 《上海戏剧》 2018年第1期30-31,共2页
亲爱的柏林人剧院: 今天下午,在去你那里的路上,我还真有点替你担心,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这么一个“古老”故事,在柏林造船剧院这样一个建筑也旧得像传说的空间里,恐怕这个版本的演出将会迂腐不堪.
关键词 《高加索记》 剧院 柏林 演出 布莱希特 故事 传说
下载PDF
从《高加索灰阑记》看中国戏曲对布莱希特的影响
11
作者 高已原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9期36-38,共3页
布莱希特是20世纪德国著名戏剧大师,其作品对世界戏剧的发展影响深远。布莱希特的作品与中国戏曲有着深厚渊源,布莱希特从中国戏曲艺术中学习了诸多精华,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高加索灰阑记》,该剧在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基础... 布莱希特是20世纪德国著名戏剧大师,其作品对世界戏剧的发展影响深远。布莱希特的作品与中国戏曲有着深厚渊源,布莱希特从中国戏曲艺术中学习了诸多精华,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高加索灰阑记》,该剧在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其中借鉴了大量中国戏曲元素。本文以叙事剧《高加索灰阑记》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了布莱希特在作品中吸收借鉴中国戏曲艺术之精华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这些经过布莱希特几十年创作和实验的中国戏曲元素对布莱希特的作品乃至欧洲戏剧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中国戏曲 《高加索记》
下载PDF
在中国舞台上展现布莱希特的诗意——关于《高加索灰阑记》的设计
12
作者 赵家培 《上海戏剧》 1986年第1期37-38,共2页
我喜欢布莱希特的戏剧,更喜欢布莱希特的戏剧思想。当要我为布莱希特这部最富有诗意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在中国上演而设计布景时,对我这个刚刚开始工作的青年人来说,是既兴奋又担心的。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高加索 陈顒 人道主义精神 间离效果 艺术语言 造型语言 假定性 创作阶段 戏中戏
下载PDF
论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中的音乐
13
作者 刘雨婷 《明日风尚(下旬)》 2022年第12期33-36,共4页
布莱希特在十九世纪重新引入了希腊戏剧中的合唱团,在戏剧《高加索灰阑记》加入了大量音乐,其中包括歌手以及合唱团的歌曲。歌曲在此剧中主要有三个作用:首先,在《高加索灰阑记》中,音乐提供了信息,通过歌手和合唱团介绍了场景发生的时... 布莱希特在十九世纪重新引入了希腊戏剧中的合唱团,在戏剧《高加索灰阑记》加入了大量音乐,其中包括歌手以及合唱团的歌曲。歌曲在此剧中主要有三个作用:首先,在《高加索灰阑记》中,音乐提供了信息,通过歌手和合唱团介绍了场景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出场人物,布莱希特史诗剧由于跨度大,时空转换频繁,音乐在介绍了时间的同时,也将场景转换连接起来;其次,布莱希特强调戏剧的离间效果,音乐通过中断情节的发展,破除共鸣,实现了离间效果;最后,在 2019年乌镇戏剧节中,德国导演迈克尔对《高加索灰阑记》进行后戏剧剧场式的改编,他在保留剧本歌手和合唱团唱的歌曲的同时还加入了贝斯乐手,音乐化的改编打破了传统戏剧中剧本位于中心,而音乐位居其次的等级秩序,将音乐与剧本放置在同一位置。剧场符号的共时性,即音乐与其他剧场符号一起邀请观众进行更加复杂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索记》 音乐 后戏剧剧场
下载PDF
共鸣与变奏——两部《灰阑记》的比较阅读
14
作者 刘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从中国元代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到德国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灰阑断案的故事不断上演。同一个故事,跨越了数个世纪,从东方到西方,有共鸣之处,也会产生变奏,却演绎着同样的精彩。通过对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和布氏... 从中国元代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到德国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灰阑断案的故事不断上演。同一个故事,跨越了数个世纪,从东方到西方,有共鸣之处,也会产生变奏,却演绎着同样的精彩。通过对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和布氏剧《高加索灰阑记》的比较阅读,两剧在人物形象、结构手法和主题思想上有异同,《高加索灰阑记》受《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性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待制智勘记》 《高加索记》 影响 创新
下载PDF
重庆版《灰阑记》的川戏意蕴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安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0,共2页
阳晓根据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改编的中幕古装川剧《灰阑记》,经由重庆市川剧院2008年5月首演,反响热烈,值得议论。改编名著若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开辟视野,推陈出新:或者是思想意义有深度、有见地;或者是表现形式有创造、... 阳晓根据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改编的中幕古装川剧《灰阑记》,经由重庆市川剧院2008年5月首演,反响热烈,值得议论。改编名著若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开辟视野,推陈出新:或者是思想意义有深度、有见地;或者是表现形式有创造、有革新:或者是赋予其时代特色、审美倾向等等。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 重庆市 《高加索记》 意蕴 布莱希特 思想意义 推陈出新 审美倾向
下载PDF
简论元杂剧《灰阑记》改编中的再创造
16
作者 乔素英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1-93,共3页
从元代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到德国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又从《高加索灰阑记》到当代重庆戏剧院演出的《灰阑记》,这之间经过了两次大的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其中"灰阑故事"中的"灰阑断案"的框架... 从元代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到德国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又从《高加索灰阑记》到当代重庆戏剧院演出的《灰阑记》,这之间经过了两次大的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其中"灰阑故事"中的"灰阑断案"的框架被保留下来,但是剧本之间又有一些明显的改变,比如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等,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待制智勘记》 《高加索记》 川剧《记》 变化
下载PDF
接受与创新:两部《灰阑记》的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翁瑜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0-45,共6页
20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以元代李行道《灰阑记》为蓝本,创作了著名的《高加索灰阑记》。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阅读,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戏曲对布莱希特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因时代和文化环境的不同两者在主题思想内涵、人物形象、... 20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以元代李行道《灰阑记》为蓝本,创作了著名的《高加索灰阑记》。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阅读,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戏曲对布莱希特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因时代和文化环境的不同两者在主题思想内涵、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表现手法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 《高加索记》 差异性比较
下载PDF
冯·阿彭《高加索灰阑记》舞美设计始末:布莱希特舞台呈现的一个案例
18
作者 易艳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98,共21页
1954年,布莱希特在柏林剧团执导了《高加索灰阑记》,卡尔·冯·阿彭为作品设计的舞台美术享誉世界,其风格面貌、工作方法、剧场实操流程在国内未得到关注。本文根据《高加索灰阑记》舞台美术设计的文献资料,回顾其创作历程,探... 1954年,布莱希特在柏林剧团执导了《高加索灰阑记》,卡尔·冯·阿彭为作品设计的舞台美术享誉世界,其风格面貌、工作方法、剧场实操流程在国内未得到关注。本文根据《高加索灰阑记》舞台美术设计的文献资料,回顾其创作历程,探究其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舞台形态三者之间的关联,以求一窥布莱希特后期舞台美术的形式特点和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史诗剧 卡尔·冯·阿彭 《高加索记》 舞台美术
原文传递
从《高加索灰阑记》看布莱希特晚期伦理意识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82,共9页
在《高加索灰阑记》中,布莱希特借由"戏中戏"的叙事结构,将他所关注的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由此延伸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灰阑记"中的格鲁雪经历了三次艰难的伦理选择,最终完成... 在《高加索灰阑记》中,布莱希特借由"戏中戏"的叙事结构,将他所关注的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由此延伸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灰阑记"中的格鲁雪经历了三次艰难的伦理选择,最终完成了从一个单身女仆的身份转变为米歇尔母亲的身份。在三次选择中,她不仅经历了复杂的道德考验,而且还解决了她作为母亲所面临的伦理及法律方面的难题,从而使她的伦理身份得到确认。"楔子"中歌者通过讲述发生在封建社会的这个伦理故事来解释现实中的政治问题,这便说明,作家借助母子伦理关系在预设的历史语境中的重构,影射现实社会中重建政治经济秩序的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高加索灰阑记》伦理选择 伦理身份 文学伦理学批评
原文传递
梵佛异域传因缘——元杂剧《灰栏记》题材演变探源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书会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34,182,共4页
佛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传入中国,不仅给中土思想以极大震撼,同时其所携带而采的异域文化,也对中国本土文化沾溉匪浅。本文从佛教一则故事在中国及西方的流传,考索其踪迹。
关键词 佛教 高加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