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另一首朴素的诗——读张执浩《高原上的野花》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毅 《写作》 2018年第5期12-18,共7页
通过细读方式可以见到,张执浩的短诗《高原上的野花》是对高原野花的礼赞,也是枯寒现实与诗意远方的比勘,更是他以诗歌方式表达的诗学观。
关键词 张执浩 《高原上的野花》 诗歌技艺 主旨
下载PDF
自然与文明的对话反思录——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解析《高原上的探戈》
2
作者 郭彦 王玉明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2-45,共4页
《高原上的探戈》是美国当代小说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创作的畅销爱情小说《廊桥遗梦》系列小说的第三部及终篇。小说延续了作者在《廊桥遗梦》及《梦系廊桥》中的生态女权主义观点,表达了现代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以及现代文明... 《高原上的探戈》是美国当代小说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创作的畅销爱情小说《廊桥遗梦》系列小说的第三部及终篇。小说延续了作者在《廊桥遗梦》及《梦系廊桥》中的生态女权主义观点,表达了现代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以及现代文明对自然的压迫。女性与自然一样,也是现代父权社会压迫的受害者。女主人公苏珊娜·班缇恩是生态女权主义者的典型,小说体现了作者沃勒对现代文明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勒 《高原上的探戈》 生态女权主义 自然 现代文明 苏珊娜
下载PDF
评价系统理论下对《高原上的探戈》的解读
3
作者 陈延潼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Z期21-22,共2页
《高原上的探戈》是罗伯特.J.沃勒巨作《廊桥遗梦》的续作,这部作品再现了罗伯特.J.沃勒的创作风格,一度成为全世界风靡的小说。当前文学界中对于这部小说的分析主要是从生态文艺的角度出发的。本文从评价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对《高原上的... 《高原上的探戈》是罗伯特.J.沃勒巨作《廊桥遗梦》的续作,这部作品再现了罗伯特.J.沃勒的创作风格,一度成为全世界风靡的小说。当前文学界中对于这部小说的分析主要是从生态文艺的角度出发的。本文从评价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对《高原上的探戈》进行解读,旨在对这部小说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系统理论 评价理论 《高原上的探戈》
下载PDF
从生态主义视角解析《高原上的探戈》的隐含生态环保主题
4
作者 郭彦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9-82,共4页
《高原上的探戈》的男主人公卡莱尔·麦克米伦身上体现了环保主义的思想,小说中女主人公苏珊娜·班缇恩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关系,印第安人的典型代表“笛手”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典范。沃勒通过这三位典型人物形象传达... 《高原上的探戈》的男主人公卡莱尔·麦克米伦身上体现了环保主义的思想,小说中女主人公苏珊娜·班缇恩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关系,印第安人的典型代表“笛手”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典范。沃勒通过这三位典型人物形象传达了爱情主题之下隐含的环保观:人与自然只有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整个人类社会才能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作者的生态环保思想与当今正在努力构建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值得深思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上的探戈》 生态主义 卡莱尔 苏珊娜
下载PDF
《高原上的探戈》:生态女性主义与道家思想的契合
5
作者 王玉芬 《职大学报》 2015年第6期48-51,47,共5页
《高原上的探戈》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廊桥三部曲"的终结篇,小说女主人公苏珊娜成为生态女性主义和道家思想的传播者,她的思想和行为体现了"和谐两性关系"与"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高原上的探戈》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廊桥三部曲"的终结篇,小说女主人公苏珊娜成为生态女性主义和道家思想的传播者,她的思想和行为体现了"和谐两性关系"与"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和"道生万物""阴阳相济"的道家思想相契合。苏珊娜与男主人公卡莱尔的和谐关系折射出作者沃勒欲建构的一个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物种平等、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上的探戈》 生态女性主义 道家思想
下载PDF
高原上绽放的“格桑花”
6
作者 金晓霞 《中国减灾》 2010年第5期11-12,共2页
凄风苦雨,“格桑花”啊,尽管这还不是你绽放的季节,但你却柔美坚强地提前来到。你脚步匆匆,满脸憔悴,美丽的格萨尔故乡的人民正在承受着一场灾难。
关键词 《高原上绽放的"格桑花"》 新闻写作 金晓霞 新闻采访
下载PDF
读封期任散文诗集《高原上》
7
作者 崔国发 韦凌影(图) 《福建乡土》 2019年第3期62-64,共3页
散文诗集《高原上》诗人聚焦高原,瞩目西域,向读者展示其无限的壮美和雄奇。他注意把西部高原静穆苍茫的自然景观与抒情主体淋漓充沛的人生经验结合起来,散文诗所标举的是一种宏大的概括力和包容度。高原与西域的苍茫,在超凡脱俗的精神... 散文诗集《高原上》诗人聚焦高原,瞩目西域,向读者展示其无限的壮美和雄奇。他注意把西部高原静穆苍茫的自然景观与抒情主体淋漓充沛的人生经验结合起来,散文诗所标举的是一种宏大的概括力和包容度。高原与西域的苍茫,在超凡脱俗的精神海拔上,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充满才情、想象与仰望的时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高原上》
原文传递
诗人不是要迎合而是要提升这个时代——张执浩诗集《高原上的野花》分享会实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执浩 林东林 伍志恒 《中文论坛》 2018年第2期6-31,共26页
2018年5月27日下午3点,著名诗人张执浩的《高原上的野花》诗歌分享会在湖北大学图书馆思睿厅举办。围绕“诗人写出的诗歌,诗歌说出的诗人,人与诗的相遇与互证”这一主题,与会嘉宾对张执浩其诗、其人做了精练且恳挚的讨论,对当下湖北诗... 2018年5月27日下午3点,著名诗人张执浩的《高原上的野花》诗歌分享会在湖北大学图书馆思睿厅举办。围绕“诗人写出的诗歌,诗歌说出的诗人,人与诗的相遇与互证”这一主题,与会嘉宾对张执浩其诗、其人做了精练且恳挚的讨论,对当下湖北诗歌和中国诗歌的现状和未来亦有精彩的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执浩 《高原上的野花》 人诗互证
下载PDF
女性与自然——解读《高原上的探戈》中女性生态主义思想
9
作者 刘清秀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7年第1期97-99,共3页
女性是自然之爱、他者之爱的化身。生态女性主义是在解放女性与回归自然的基础上从女权运动的持续发展中应运而生的。在《高原上的探戈》中,女主人公苏珊娜作为拥有自由女性意识的特殊存在,彰显了人与自然以及两性之间平等互补的关系。... 女性是自然之爱、他者之爱的化身。生态女性主义是在解放女性与回归自然的基础上从女权运动的持续发展中应运而生的。在《高原上的探戈》中,女主人公苏珊娜作为拥有自由女性意识的特殊存在,彰显了人与自然以及两性之间平等互补的关系。推翻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思维方式统治下对女性和自然界的压迫,女性不再充当社会的"第二性",不再作为生育机器而是作为独立的自我而存在。人是自然的参与者,只有社会中存在的个体在意识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和谐的关系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与他者的同一命运之后,继而回归自然,才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良性的互动与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上的探戈》 苏珊娜 女性生态主义
下载PDF
高原上的火把
10
作者 金鸿为 《民族音乐》 2010年第4期76-76,共1页
高原上的火把, 是老祖宗留下的话: 用它照亮深山老树, 把黑暗踩在大山脚下, 让每一条山路通往黎明, 让火光点燃满天朝霞。
关键词 民族音乐 歌词 音乐艺术 《高原上的火把》
下载PDF
追逐太阳——赏析《向日葵》和《高原上的向日葵》
11
作者 刘学金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0年第12期18-19,共2页
向日葵高大挺拔,金黄耀眼,追随太阳,兼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中外艺术家钟情向日葵,描绘向日葵,产生了不少艺术佳作。印象派大师梵高创造了价值连城的《向日葵》,意大利诗人蒙塔莱、我国诗人张烨以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形态各异的向日葵... 向日葵高大挺拔,金黄耀眼,追随太阳,兼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中外艺术家钟情向日葵,描绘向日葵,产生了不少艺术佳作。印象派大师梵高创造了价值连城的《向日葵》,意大利诗人蒙塔莱、我国诗人张烨以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形态各异的向日葵……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是20世纪意大利“隐秘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赏析 《向日葵》 《高原上的向日葵》 张烨 埃乌杰尼奥·蒙塔森 艺术价值 修辞手法
下载PDF
高原上的鸟鸣
12
作者 欧阳娜 《内蒙古林业》 2006年第5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高原上的鸟鸣》 欧阳娜 文学作品 随笔 中国 当代作品
下载PDF
高原上(外一首)
13
作者 朵渔 《天涯》 2000年第6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高原上》 《夜雨》 中国 文学 诗歌
原文传递
Dynamics of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nd C,N,P Accumulation in the Alpine Steppe of Northern Tibet 被引量:5
14
作者 LU Xuyang YAN Yan +2 位作者 FAN Jihui CAO Yingzi WANG Xiaod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6期838-844,共7页
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biomass, as well as the carbon (C),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concentrations and accumulation contents, in above- and below-ground vegetation component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alp... 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biomass, as well as the carbon (C),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concentrations and accumulation contents, in above- and below-ground vegetation component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alpine steppe vegetation of Northern Tibet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of 2OLO. The highest levels of total biomass (311.68 g m-2), total C (115.95 g m-2), total N (2.60 g m-2), and total P (0.90 g m-2) accumulation contents were obtained in August in 2010. Further, biomass and nutrient stocks in the below-ground compon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bove-ground components. The dominant species viz., Stipa purpurea and Carex moorcrofli had lower biomass and C, N, P accumulations than the companion species which including Oxytropis. spp.,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Aster tataricus L.,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Nutrient concentration Nutrient accumulation Alpine steppe Northern Tibet
下载PDF
分岔的枝桠与诗意的轿子--谈张执浩诗歌的“第二次重复”
15
作者 周水寿 《荆楚学刊》 2022年第6期27-33,共7页
诗集《宽阔》的出版意味着诗人张执浩开始了自己的中年“变法”。驻身于日常书写的张执浩,近几年的写作在形式上愈发呈现出“第二次重复”这一特征。这种重复与他在《宽阔》跋中为自己确立的诗歌观有关,即对“目击成诗,脱口而出”这一... 诗集《宽阔》的出版意味着诗人张执浩开始了自己的中年“变法”。驻身于日常书写的张执浩,近几年的写作在形式上愈发呈现出“第二次重复”这一特征。这种重复与他在《宽阔》跋中为自己确立的诗歌观有关,即对“目击成诗,脱口而出”这一写作状态的追求使其不得不用重复修辞为自己的文本增添诗意。重复犹如枝桠的分岔,成了他笼络诗意、制造“惊动”的法宝。而这种相对模式化的自我设障(或曰惯性书写)究竟能产生些什么,还需要张执浩继续为我们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执浩 《高原上的野花》 “第二次重复” 诗观
下载PDF
Variations in the northern permafrost boundary over the last four decades in the Xidatan region,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4
16
作者 LUO Jing NIU Fu-jun +2 位作者 LIN Zhan-ju LIU Ming-hao YIN Guo-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765-778,共14页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s of permafrost in the Xidatan region, the northern permafrost boundary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ere examined and analyzed using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 borehole drilling, an...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s of permafrost in the Xidatan region, the northern permafrost boundary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ere examined and analyzed using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 borehole drilling, and thermal monitoring data. Results from GPR profiles together with borehole verification indicate that the lowest elevation limit of permafrost occurrence is 4369 m above sea level in 2012. Compared to previous studies, the maximal rise of permafrost limit is 28 m from 1975 to 2012. The total area of permafrost in the study region has been decreased by 13.8%. One of the two previously existed permafrost islands has disappeared and second one has reduced by 76% in area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In addition, the ground temperature in the Xidatan region has increased from 2012 to 2016, with a mean warming rate of ~0.004℃ a^(-1) and ~0.003℃ a^(-1) at the depths of 6 and 15 m, respectively. The rising of permafrost limit in the Xidatan region is mainly due to globalwarming. However, some non-climatic factors such as hydrologic processes and anthropic disturbances have also induced permafrost degradation. If the air temperature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northern permafrost boundary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may continue rising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Plateau PERMAFROST Climate warming Permafrost limit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Thermal monitoring.
下载PDF
高原上的精灵——绢蝶
17
作者 欧阳军 《小雪花》 2009年第10期13-13,共1页
在我国青藏高原海拔3500~5000余公尺的高寒山区,栖息着一类奇特的蝴蝶。它们的翅膀呈现丝绸一样的白色,上面布满腊质,看上去如同是用半透明的薄绢制成,在谈白底色上往往缀饰着珠红或深蓝色的圆斑,既显谈雅又衬托出华贵。这便是高... 在我国青藏高原海拔3500~5000余公尺的高寒山区,栖息着一类奇特的蝴蝶。它们的翅膀呈现丝绸一样的白色,上面布满腊质,看上去如同是用半透明的薄绢制成,在谈白底色上往往缀饰着珠红或深蓝色的圆斑,既显谈雅又衬托出华贵。这便是高原真正的证人——举世闻名的绢蝶科蝶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上的精灵——绢蝶》 小学 作文 欧阳军
原文传递
高原上的河
18
作者 刘湘晨 《西部(新文学)(上)》 2011年第6期97-105,共9页
帕米尔高原是一棵老树,喀什噶尔就是挂在这棵老树上的一片叶子。随手捻起一串喀什噶尔老巷里的掌故,依稀能嗅到两千年间飘荡的烟尘,但却很难找到判断帕米尔高原的凭据。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高原上的河》
原文传递
故乡·亲情·日常——论张执浩的诗歌创作
19
作者 杨霞 《写作》 2019年第2期94-98,共5页
张执浩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大多通过温情的回忆和恬淡的描写,重温自然的纯洁和乡村的美好,少部分是以观照现实的方式表达对城市生活的反思与批判。在故乡追寻传统,在亲情里找寻寄托,在日常中探寻人性,都寄寓了诗人的个人情怀、文化... 张执浩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大多通过温情的回忆和恬淡的描写,重温自然的纯洁和乡村的美好,少部分是以观照现实的方式表达对城市生活的反思与批判。在故乡追寻传统,在亲情里找寻寄托,在日常中探寻人性,都寄寓了诗人的个人情怀、文化选择和价值追求,表达了其对当下社会现实的观照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执浩 中国当代诗歌 《高原上的野花》
下载PDF
Impacts of the atmospheric apparent heat sourc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on summertime ozon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ver Lhasa
20
作者 Wenjun Liang Zhen Yang +8 位作者 Jiali Luo Hongying Tian Zhixuan Bai Dan Li Qian Li Jinqiang Zhang Haoyue Wang Bian Ba Yang Y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1年第3期66-71,共6页
The Tibetan Plateau(TP)is an area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where the ozone distribution affects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of the TP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s.The relatively low total column ozone over the TP in... The Tibetan Plateau(TP)is an area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where the ozone distribution affects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of the TP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s.The relatively low total column ozone over the TP in boreal summer and its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In this study,five-year balloon-borne measurements of ozone over Lhasa in boreal summer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the apparent heat source(Q1)on the ozone vertical structure over the plateau.The mechanisms for the above processes are also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opospheric ozone mixing ratio over Lhasa decreases when the total atmospheric Q1 in the troposphere over the TP is relatively high.Strengthened ascending motions are accompanied by enhanced Q1 over the main TP region.Consequently,the tropospheric ozone mixing ratio over Lhasa decreases when Q1 is higher in summer,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upward transport of the ozone-poor surface 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ZONE Tibetan Plateau Atmospheric apparent heat source Ascending mo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