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晋模式的电影共情:《高山下的花环》与新主流电影
1
作者 李侃 黄钟军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39-46,共8页
共情是研究谢晋电影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和方法。一方面研究谢晋作为创作者如何编码情感符号与共情叙事,如何将个人的共情过程推衍成一个全民的共情机制;另一方面研究观众作为接受者如何解码谢晋电影的共情机制,文本的情感自治机制如何触... 共情是研究谢晋电影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和方法。一方面研究谢晋作为创作者如何编码情感符号与共情叙事,如何将个人的共情过程推衍成一个全民的共情机制;另一方面研究观众作为接受者如何解码谢晋电影的共情机制,文本的情感自治机制如何触发观众的个人情感生成。在新时代中国电影新发展的节点上,以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为样本,重新审视谢晋模式,进而中立地看待谢晋电影的共情装置,对当前中国电影的情感缺乏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共情 谢晋模式 《高山下的花环》 新主流电影
下载PDF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军事文学的突出重围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子军 武彦池 王玥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期123-123,共1页
人民军队从八一南昌起义一路走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已成为声震海内外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正义之师,而记载它成长过程的文学,已成为享誉文坛的"红色经典":它们形成了中国新文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独特的"美学规范"... 人民军队从八一南昌起义一路走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已成为声震海内外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正义之师,而记载它成长过程的文学,已成为享誉文坛的"红色经典":它们形成了中国新文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独特的"美学规范",体现为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这样的"美学规范"形成了中国当代战争文学的叙事特点:一是,忠贞坚定、献身革命的主题;二是,大智大勇、积极乐观的人物;悲壮豪迈、崇高伟大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军事文学 突出重围 “美学规范”
下载PDF
英雄书写与题材解构——《芳华》与《高山下的花环》主题塑造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石宕川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5期115-117,共3页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的一次对外作战,其对于中国内外环境的改变的影响是微妙而深远的。根据这场战争而产生的文艺作品也随着战局趋于稳定后被文艺工作者持续产出并一直对后世了解这段历史发生着解构与重组的效应。通过...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的一次对外作战,其对于中国内外环境的改变的影响是微妙而深远的。根据这场战争而产生的文艺作品也随着战局趋于稳定后被文艺工作者持续产出并一直对后世了解这段历史发生着解构与重组的效应。通过对近上映的《芳华》与曾经的《高山下的花环》两部电影作品的主题书写对比,探讨同样描述这场战争的两部作品在不同时代的文化语境中对于这场战争及其所属时期的异同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越自卫反击战 战争电影 《芳华》 《高山下的花环》
下载PDF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断想
4
作者 程树安 《学习与实践》 1985年第1期44-45,共2页
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震颤了亿万读者的心弦,话剧(《高山下的花环》;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誉;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又在亿万个观众家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是否可以这样说,《高山下的花环》已经家喻户晓... 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震颤了亿万读者的心弦,话剧(《高山下的花环》;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誉;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又在亿万个观众家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是否可以这样说,《高山下的花环》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还有必要拍吗?它还有观众吗?从试映的情况看,大大出入意料之外,几乎所有观众都赞不绝口:“好!太感人了,它是多年来少见的一部好影片”,“是谢晋大导演的问鼎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电影 断想 观众 电视剧 话剧 共鸣 影片
下载PDF
在与血火相搏中闪光——评《高山下的花环》
5
作者 栾俊林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39-43,共5页
在一九八二年的文艺创作中,《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的出现,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当它把举世瞩目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激烈、悲壮的战斗情景描绘出来的时候;当它把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薛凯华等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 在一九八二年的文艺创作中,《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的出现,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当它把举世瞩目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激烈、悲壮的战斗情景描绘出来的时候;当它把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薛凯华等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英雄人物介绍给人们的时候,其反响是热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对越自卫还击战 爱国主义思想 文艺创作 人物介绍
下载PDF
做一个有大情怀的人——感悟《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的英雄情怀
6
作者 裴海波 《政工学刊》 2019年第1期94-95,共2页
近日重温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仍深受震撼,心绪未平。片中人物连长梁三喜、军嫂韩玉秀、雷军长、排长靳开来等让人感佩,包括指导员赵蒙生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也从一个不接地气的高干子弟成长为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他们身上闪耀着军人无... 近日重温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仍深受震撼,心绪未平。片中人物连长梁三喜、军嫂韩玉秀、雷军长、排长靳开来等让人感佩,包括指导员赵蒙生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也从一个不接地气的高干子弟成长为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他们身上闪耀着军人无私无畏、牺牲奉献的大我情怀。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连长梁三喜忧国、助人、为家、律己的成长历程,闪烁着'四种情怀'颇为动人、引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三喜 赵蒙生 《高山下的花环》 靳开来 战斗英雄
下载PDF
漫谈话剧《高山下的花环》改编的得失
7
作者 张应湘 《上海戏剧》 1983年第3期35-36,共2页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三团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改编成话剧并把它送上了舞台,受到了观众的赞扬和欢迎,值得为之祝贺。小说《花环》以它浓烈的生活气息、生动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三团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改编成话剧并把它送上了舞台,受到了观众的赞扬和欢迎,值得为之祝贺。小说《花环》以它浓烈的生活气息、生动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高尚激越的情愫深深扣动人们的心弦,读后产生一种崇高和悲壮的审美快感使人灵魂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情节 舞台 戏剧 剧种 梁三喜 赵蒙生 战斗场面 《高山下的花环》 靳开来 改编者 小说
下载PDF
由经典影片《高山下的花环》的成功谈对当前电影创作的思考
8
作者 郝天石 《戏剧之家》 2020年第25期156-157,共2页
本文从艺术角度深度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出品的优秀军旅战争题材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的原因,归纳出20世纪80年代电影创作获得成功的规律性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近两年国内电影创作的实际,尖锐地指出了国内电影创作方... 本文从艺术角度深度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出品的优秀军旅战争题材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的原因,归纳出20世纪80年代电影创作获得成功的规律性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近两年国内电影创作的实际,尖锐地指出了国内电影创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国内电影创作特别是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电影创作 中国电影
下载PDF
《高山下的花环》拍摄见闻
9
作者 苗小胜 《贵阳文史》 2009年第1期85-88,共4页
2008年10月18日,中国当代电影大师,著名导演——谢晋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旅程,永远告别了他毕生钟爱并为之不倦奋斗的电影事业,永远离开了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离开了他的亲朋好友和无数崇拜他的影迷们,在他的家乡溘然长逝。有人评... 2008年10月18日,中国当代电影大师,著名导演——谢晋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旅程,永远告别了他毕生钟爱并为之不倦奋斗的电影事业,永远离开了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离开了他的亲朋好友和无数崇拜他的影迷们,在他的家乡溘然长逝。有人评论说:谢晋的辞世,是一个电影时代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见闻 拍摄 电影大师 中国当代 电影事业 谢晋 导演
下载PDF
“失踪者”:文学史的遗漏与文学场的角力——“写真实”语境里的李存葆和《高山下的花环》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逸尘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61,共19页
一、我与李存葆的文学机缘我没经历过让李存葆创作《高山下的花环》时痛苦煎熬的1980年代初,那个年代被许多过来人称作文学的“黄金时代”;也没见证过李存葆和《高山下的花环》在1982年年底,及至后来的三四年间有如“王炸”般的高光时刻... 一、我与李存葆的文学机缘我没经历过让李存葆创作《高山下的花环》时痛苦煎熬的1980年代初,那个年代被许多过来人称作文学的“黄金时代”;也没见证过李存葆和《高山下的花环》在1982年年底,及至后来的三四年间有如“王炸”般的高光时刻,因为我的出生还要在一年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 写真实 黄金时代 文学史
原文传递
“失踪者”:文学史的遗漏与文学场的角力——“写真实”语境里的李存葆和《高山下的花环》
11
作者 傅逸尘 《新华文摘》 2023年第15期91-95,共5页
危机四伏:“黄金时代”的“文学场”,在布迪厄看来,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只来自文本的互文性,也不仅源于它所反映的外部社会,只有在文学场中,文学作品的价值、作者的法定权威与文学内在传统之间、与外部社会场域之间的作用力才是清晰可见的。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李存葆 写真实 互文性 外部社会 《高山下的花环》 布迪厄 黄金时代
原文传递
拆《高山下的花环》
12
《初中生天地》 2023年第7期14-17,共4页
阅读导言:《高山下的花环》中,耿直豪爽的三营九连战士靳开来,为了全连战士喝水问题冒着生命危险去砍甘蔗,他能顺利回来吗?三连战士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关键词 生命危险 《高山下的花环》 靳开来 战士
原文传递
“崇高”主题下的“滑稽”——谈《高山下的花环》影视改编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颜琪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4X期39-41,共3页
《高山下的花环》的美学主题是"崇高","悲壮"是其叙事基调。"崇高"的内涵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作品所大力弘扬的民族大义以及它在各类人物内心世界召唤出来的精神力量,二是小人物面对生活苦难的冲击所激发... 《高山下的花环》的美学主题是"崇高","悲壮"是其叙事基调。"崇高"的内涵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作品所大力弘扬的民族大义以及它在各类人物内心世界召唤出来的精神力量,二是小人物面对生活苦难的冲击所激发出的坚韧品格和担当情怀,二者之间互为支撑。文章以对比手法为线索,从人物与思想世界两个层面入手探讨了小说原著与影视改编中"崇高"与"滑稽"的关联,并就影视改编所采用的视听与画面对比论述了后者的独特个性以及影视改编的优劣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影视改编 滑稽 对比
原文传递
荒煤要我支持谢晋——《高山下的花环》拍摄前后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荆风 《文史天地》 2002年第4期4-9,共6页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影视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中国 艺术事业
原文传递
《高山下的花环》永远的花环,不朽的军魂
15
作者 谢洪祥 《大众电影》 2019年第5期54-55,共2页
1982年,军旅作家李存葆在《十月》丛书发表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后,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紧接着被改编成话剧、戏曲、评书、连环画、电视剧。电影自然不会缺席。在众多的电影制片厂的邀请下,原著作者李存葆向谁抛出橄榄枝,小说改... 1982年,军旅作家李存葆在《十月》丛书发表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后,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紧接着被改编成话剧、戏曲、评书、连环画、电视剧。电影自然不会缺席。在众多的电影制片厂的邀请下,原著作者李存葆向谁抛出橄榄枝,小说改编到拍摄过程中有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事,影片上映后又有那些激动人心的故事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电影制片厂 军魂 小说改编 中篇小说 《十月》 军旅作家 拍摄过程
原文传递
高原上的木棉红
16
作者 潘诗颂 《江淮法治》 2015年第18期64-64,F0003,共2页
木棉花开,热情似火,绚烂如霞。去年初,因了工作机缘,我去了一趟西南边陲。旅途中.我带着一小《高山下的花环》,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木棉
下载PDF
创作主体意识嬗变中的军事文学——从《高山下花环》等人物描写看军人的新内涵
17
作者 胡玲 《重庆通信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4-26,共3页
本文旨在通过《高山下的花环》等新时期军事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心理的分析,揭示出军人作为“人”的丰富性和立体感,揭示出他们在克服人的自然属性和情感矛盾以尽天职的过程中显示出的巨大的,催人泪下的英雄本色,以确立军人在当今... 本文旨在通过《高山下的花环》等新时期军事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心理的分析,揭示出军人作为“人”的丰富性和立体感,揭示出他们在克服人的自然属性和情感矛盾以尽天职的过程中显示出的巨大的,催人泪下的英雄本色,以确立军人在当今社会的内涵和素质,也体现出历史多方面的凝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主体意识 军事文学 《高山下的花环》 人物描写 文学评论
全文增补中
高山下的花环·风声
18
作者 纪庆冲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9期9-11,共3页
名作简介: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围绕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以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再现对越自卫还击这一历史事件。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社会生活 艺术形象 历史事件 李存葆 艺术性 思想性 自卫
原文传递
高山下的花环
19
作者 李存葆 李凖 《电影画刊》 2017年第7期24-25,共2页
导演:谢晋主演:唐国强吕晓禾何伟王玉梅斯琴高娃类型:剧情/历史/战争上映时间:1985年(香港)影片介绍1979年2月17日,中国出动六十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界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 导演:谢晋主演:唐国强吕晓禾何伟王玉梅斯琴高娃类型:剧情/历史/战争上映时间:1985年(香港)影片介绍1979年2月17日,中国出动六十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界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的全线进攻。战争分别由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唐国强 吕晓禾
原文传递
战争与人性的审美观照——评柳炳仁的小说《关山重重》
20
作者 夏义生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20期35-37,共3页
从我国当代文学史来看,军旅文学曾经有过不俗的成绩,有过辉煌的时刻。文革前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姐日》、曲波的(淋海雪励、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王愿坚的(傥费》、徐光耀的俐、兵张嘎》等。文革后八十年代有莫应丰... 从我国当代文学史来看,军旅文学曾经有过不俗的成绩,有过辉煌的时刻。文革前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姐日》、曲波的(淋海雪励、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王愿坚的(傥费》、徐光耀的俐、兵张嘎》等。文革后八十年代有莫应丰的锵军嘞、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徐怀中的《西线轶李眵、魏巍的炼方》等,九十年代有张卫明的椒兔傍地走》、朱秀海的缚越死亡》、柳建伟的筷出重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照 《高山下的花环》 小说 人性 战争 《保卫延安》 当代文学史 军旅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