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鬼乡》《雪路》:民族伤痕的“少女”式书写
1
作者 郑殿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18,共3页
近几年上映的韩国慰安妇题材电影《鬼乡》《雪路》,表现出与以往影片不同的艺术特征,影片在慰安妇受害者口述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同时,增加了少女被强征前的叙事分量,强化了主人公“少女”形象的塑造,用少女的命运象征民族的命运... 近几年上映的韩国慰安妇题材电影《鬼乡》《雪路》,表现出与以往影片不同的艺术特征,影片在慰安妇受害者口述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同时,增加了少女被强征前的叙事分量,强化了主人公“少女”形象的塑造,用少女的命运象征民族的命运,采用现实与历史双线交叉叙事,拓宽了慰安妇影片的叙事空间,使用典型意象增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实现了提升国民关注热度和票房表现的双赢。但这种民族伤痕的“少女”式书写,也存在将问题引向男性中心主义层面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慰安妇电影 《鬼乡》 《雪路》 少女形象
下载PDF
鬼域身殇魂归乡 家园何处话凄凉——电影《鬼乡》殖民语境下的女性创伤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威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创伤书写作为殖民活动所遗留在罹受苦难的殖民对象身上的一种表述方式,展现出了战时殖民行径的残酷,作为战时受到戕害和侮辱的女性者而言,她们的身体和灵魂遭受了无尽的创伤,与这些创伤相较,更为难以消除的是同胞族民的冷漠和怀疑,幸存... 创伤书写作为殖民活动所遗留在罹受苦难的殖民对象身上的一种表述方式,展现出了战时殖民行径的残酷,作为战时受到戕害和侮辱的女性者而言,她们的身体和灵魂遭受了无尽的创伤,与这些创伤相较,更为难以消除的是同胞族民的冷漠和怀疑,幸存者所遭受的身份认同的窘境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殖民活动的后续创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乡》 殖民语境 女性创伤
下载PDF
韩国电影中“韩国符号”概论——以《鬼乡》为例
3
作者 马琳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第13期110-110,共1页
2016年初春,一部由7万韩国民众众筹的公益片悄然上映。显然,相比于它默默无闻的14年拍摄期,几个月内席卷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辉煌战绩更加令人惊叹。显然它所带来的震撼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公益片的范畴,它成为了一个深刻的历... 2016年初春,一部由7万韩国民众众筹的公益片悄然上映。显然,相比于它默默无闻的14年拍摄期,几个月内席卷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辉煌战绩更加令人惊叹。显然它所带来的震撼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公益片的范畴,它成为了一个深刻的历史议题,引发国际上的"政治思考"。在影片反应深刻主题的同时,同样也展现了具有极强民族自豪感的"韩国文化符号"。本文从符号语言的角度通过"宗教""曲艺""饮食"这三个部分对韩国电影的"文化符号"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意识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电影 韩国符号 《鬼乡》
下载PDF
回望历史,精神归乡——论韩国“慰安妇”题材电影《鬼乡》的编剧技巧
4
作者 王裕迪 《枣庄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31-135,共5页
2016年2月上映的韩国电影《鬼乡》是由赵廷来执导的历史题材战争片,以二战慰安妇受害者姜日出的真实经历为原型,讲述了1943年日本侵占朝鲜时期,豆蔻处子贞敏以及年纪相仿的少女们被日军强行带走后成为慰安妇的悲惨故事。《鬼乡》因沉重... 2016年2月上映的韩国电影《鬼乡》是由赵廷来执导的历史题材战争片,以二战慰安妇受害者姜日出的真实经历为原型,讲述了1943年日本侵占朝鲜时期,豆蔻处子贞敏以及年纪相仿的少女们被日军强行带走后成为慰安妇的悲惨故事。《鬼乡》因沉重而敏感的宏大历史题材性质,多种蒙太奇并用的超现实主义叙事方式,镜像映照的人物关系塑造,奠定了其在韩国电影史的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乡》 慰安妇 编剧技巧 韩国电影 战争片
下载PDF
论历史题材独立电影的营销之道——以《东柱》《鬼乡》为例
5
作者 张琳芸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6期172-173,共2页
当前电影市场日趋商业化,市场需求催生的商业大片包揽了票房及话题。本文以韩国《东柱》《鬼乡》两部历史题材独立电影为例,分析了其导演个人品牌、借势营销、话题制造、口碑营销以及海外市场推广上的营销途径,旨在为我国同题材非主流... 当前电影市场日趋商业化,市场需求催生的商业大片包揽了票房及话题。本文以韩国《东柱》《鬼乡》两部历史题材独立电影为例,分析了其导演个人品牌、借势营销、话题制造、口碑营销以及海外市场推广上的营销途径,旨在为我国同题材非主流电影提供内容、社会支持及营销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电影 《东柱》 《鬼乡》 营销
下载PDF
浅析《鬼乡》中韩国“恨”文化的表达
6
作者 朱丽阳 《艺术科技》 2018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恨"文化是朝鲜民族的一种集体的文化心理。受历史、地理、社会等不同因素影响而产生,并深深凝结在朝鲜人民的血脉中。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产物,自然也会受到"恨"文化的影响。本文就影片《鬼乡》这一慰安妇题材影片... "恨"文化是朝鲜民族的一种集体的文化心理。受历史、地理、社会等不同因素影响而产生,并深深凝结在朝鲜人民的血脉中。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产物,自然也会受到"恨"文化的影响。本文就影片《鬼乡》这一慰安妇题材影片,从符号、女性形象、叙事结构三个角度来阐释民族之"恨"、家国之"痛"、人文之"情",而这也对应了"恨"文化的"承受""内化凝结"和"自我消解"的过程。对于"恨"文化的分析,能够对以《鬼乡》为例涉及韩国历史的电影有更深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鬼乡》 “恨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