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4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白鲸》到《鱼》——论生态主义的演进轨迹
1
作者 庞淼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8-120,共3页
赫尔曼·梅尔维尔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白鲸》是其巅峰之作,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北美捕鲸船员的生活。伊丽莎白·毕肖普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鱼》是其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比较分析《白鲸》和《鱼》,展... 赫尔曼·梅尔维尔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白鲸》是其巅峰之作,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北美捕鲸船员的生活。伊丽莎白·毕肖普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鱼》是其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比较分析《白鲸》和《鱼》,展示生态主义向生态女性主义的演进轨迹,揭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唤醒人类对自身的命运以及与外部关系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梅尔维尔 伊丽莎白·毕肖普 《白鲸》 《鱼 生态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
下载PDF
巧用思维导图 搭建思维支架——以《鱼我所欲也》教学为例
2
作者 梁舒倩 曾军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10期11-13,共3页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与告子关于人性的辩论,有着缜密的逻辑与推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应用思维导图教学《鱼我所欲也》的可行性,探究思维导图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作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文言文教学 《鱼我所欲也》
下载PDF
《鱼我所欲也》教学三问
3
作者 袁民明 曾军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4期72-74,共3页
《鱼我所欲也》中,“义”的内涵有三次由浅及深的发展变化,即由“义之端”至义的扩充,再到义与道德理性的相辅相成。这也是该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可以“为何舍鱼而取熊掌”“为何不食嗟来之食”“为何万钟于我何加焉”三... 《鱼我所欲也》中,“义”的内涵有三次由浅及深的发展变化,即由“义之端”至义的扩充,再到义与道德理性的相辅相成。这也是该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可以“为何舍鱼而取熊掌”“为何不食嗟来之食”“为何万钟于我何加焉”三问来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理解“义”的三层内涵,以及“义”为何重于“生”,思考舍生取义精神在当下的现实意义,落实该课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恶之心 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
下载PDF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的本心观
4
作者 王竞仪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7期60-62,共3页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最早使用“本心”这个概念,论述了在“舍生取义”的选择面前保持本心的重要性。以“本心”为研究支点向外发散,探究“本心”对人的重要性,分析“失其本心”的原因,进而研究孟子的修心功夫:不动心、涵养本心;尽其心...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最早使用“本心”这个概念,论述了在“舍生取义”的选择面前保持本心的重要性。以“本心”为研究支点向外发散,探究“本心”对人的重要性,分析“失其本心”的原因,进而研究孟子的修心功夫:不动心、涵养本心;尽其心、求放心。由此得出“本心”是孟子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不动心”“养心”“尽心”“求放心”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心学 《鱼我所欲也》 本心
下载PDF
伊丽莎白·毕晓普的生态观——以《鱼》为例
5
作者 林湘涵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0期15-17,共3页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生态主题是毕晓普诗作生涯的主旋律。本文以毕晓普的生态诗歌《鱼》为例,运用三分法,分析毕晓普《鱼》的初见、交流与抉择,来展现毕晓普独特的生态观——自然生态观、互动生态观以及...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生态主题是毕晓普诗作生涯的主旋律。本文以毕晓普的生态诗歌《鱼》为例,运用三分法,分析毕晓普《鱼》的初见、交流与抉择,来展现毕晓普独特的生态观——自然生态观、互动生态观以及精神生态观。另一方面,本文加入对诗歌色彩的研究,从色彩表达以及精巧细致的描写,将毕晓普的内心得以外化,来体会毕晓普的心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晓普 生态观 《鱼 色彩表达
下载PDF
《鱼我所欲也》的论证思维教学
6
作者 蒋玉蓉 《中学语文》 2023年第32期38-39,共2页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以传统文化历史名篇为主,目的是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落实学生思维发展与核心素养提升,让学生在文化理解范畴可以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与思维方式。以《鱼我所欲也》一课为例,探索论证思维教学的...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以传统文化历史名篇为主,目的是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落实学生思维发展与核心素养提升,让学生在文化理解范畴可以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与思维方式。以《鱼我所欲也》一课为例,探索论证思维教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我所欲也》 论证思维 类比 道理 举例
下载PDF
《鱼我所欲也》中的思维方式辨析
7
作者 张红学 《中学语文》 2023年第29期52-53,共2页
学习《鱼我所欲也》除了让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传承传统文化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孟子学说原本就充满思辨性,鱼与熊掌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生”与“义”,充满辩证性。在孟子的逻辑当中,“生”与“鱼”似,“义”与“熊掌”同,故... 学习《鱼我所欲也》除了让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传承传统文化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孟子学说原本就充满思辨性,鱼与熊掌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生”与“义”,充满辩证性。在孟子的逻辑当中,“生”与“鱼”似,“义”与“熊掌”同,故有了相同的取舍逻辑与认知。这样的思维方式非常具有传统性,孟子的思维结果给人的选择提供了一个重要且近乎唯一的参考。当这一思维方式的产物被传承之后,也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鱼我所欲也》 思维方式
下载PDF
水产养殖专业《鱼病学》课程实践探究性教学初试 被引量:13
8
作者 马贵华 许明 钟青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5-67,共3页
高职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鱼病学》课程因多数病例的实践性较强,故应补充基地实践探究性教学环节。在基地教学期间,一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将发现的病例带进课堂进行病例分析;二是介绍病例,再指导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去寻找有关病例,并鼓励学... 高职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鱼病学》课程因多数病例的实践性较强,故应补充基地实践探究性教学环节。在基地教学期间,一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将发现的病例带进课堂进行病例分析;二是介绍病例,再指导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去寻找有关病例,并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回家的机会在家乡进行鱼病防治实习。待下学期开学之初递交一份假期鱼病诊治的总结报告来进行该课程的最终成绩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病学》 实践探究性教学 水产养殖
下载PDF
静水流深:于沉静中绽放之美——《鱼》的思想及艺术之美探微 被引量:4
9
作者 庞密香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56-359,共4页
《鱼》是伊丽莎白·毕肖普(1911—1979年)的名篇之一。诗人在诗中以细致的手法和精确的意象准确地传达自己对人的内心和外部世界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敏锐的观察与体验。整首诗在思想性及艺术表达上都具有沉静、清新、深刻而又... 《鱼》是伊丽莎白·毕肖普(1911—1979年)的名篇之一。诗人在诗中以细致的手法和精确的意象准确地传达自己对人的内心和外部世界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敏锐的观察与体验。整首诗在思想性及艺术表达上都具有沉静、清新、深刻而又不故作神秘之美。本文试从思想性和艺术表达两方面探索《鱼》的美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 思想性 意象
下载PDF
恋物、悼亡与家国寓言——黄锦树《鱼骸》的离散诗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荣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黄锦树是马华文学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于1995年的短篇小说《鱼骸》是其写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鱼骸》用浑厚沉郁的文字风格,讲述了一个旅台马华学者的现实境况与往事追忆,对离散华人的原乡想象与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深... 黄锦树是马华文学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于1995年的短篇小说《鱼骸》是其写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鱼骸》用浑厚沉郁的文字风格,讲述了一个旅台马华学者的现实境况与往事追忆,对离散华人的原乡想象与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鱼骸》全篇散发着热带的气息与神秘的中国氛围,故事怪诞且意象充盈,将文化政治寓于美学的经营之中,在表面的情节背后潜藏着浓郁的象征意味,构成了独特的“离散诗学”。而《鱼骸》表述中的种种暧昧与悖论也是黄锦树自己的困惑与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锦树 《鱼骸》 家国寓言 离散诗学
下载PDF
映出彩虹的鱼——从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鱼》的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饮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5-97,共3页
伊丽莎白·毕肖普是美国著名当代女诗人,其诗作以观察敏锐、注重细节而独树一格,曾先后荣获普利策诗歌奖、国家图书奖和美国书评界奖。本文从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阐释《鱼》这首毕肖普的代表诗作,发掘诗里所蕴含的深... 伊丽莎白·毕肖普是美国著名当代女诗人,其诗作以观察敏锐、注重细节而独树一格,曾先后荣获普利策诗歌奖、国家图书奖和美国书评界奖。本文从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阐释《鱼》这首毕肖普的代表诗作,发掘诗里所蕴含的深刻的生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毕肖普 生态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 《鱼 生态思想
下载PDF
苏轼的《鱼蛮子》和丁若镛的《耽津渔歌》的对比考察
12
作者 陈冰冰 郝君峰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1期258-262,共5页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意识,也发展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丁若镛作为韩国诗坛上的泰斗,其文学在本质上可综述为"匡济一世",强烈地表现出了仁爱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丁若镛的汉诗创作虽然在很大程度... 苏轼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意识,也发展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丁若镛作为韩国诗坛上的泰斗,其文学在本质上可综述为"匡济一世",强烈地表现出了仁爱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丁若镛的汉诗创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古诗的影响,但是却又突出表现了自己的仁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本文从文学传播的角度出发,对作品的受容和再创作上进行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鱼蛮子》 丁若镛 《耽津渔歌》
下载PDF
落潮深处的倩影——解读W.B.叶芝的《鱼》
13
作者 甘文婷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0-21,共2页
可从对立、爱情和追求真理三个主题来分析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诗集《苇间风》中《鱼》这首短小精悍却富有内涵的短诗。此诗中的"鱼"和"我"象征着叶芝的关于物质和精神二元对立;结合叶芝的坎坷爱情经历,此... 可从对立、爱情和追求真理三个主题来分析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诗集《苇间风》中《鱼》这首短小精悍却富有内涵的短诗。此诗中的"鱼"和"我"象征着叶芝的关于物质和精神二元对立;结合叶芝的坎坷爱情经历,此诗中"鱼"象征着诗人一生求而不得的爱人,以及从诗人哲学思想解读"鱼"是诗人追求的主观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巴特勒·叶芝 《鱼 对立 爱情 主观真理
下载PDF
从《鱼》看毕晓普和穆尔的生态观
14
作者 盛艳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生态观 《鱼 20世纪90年代 生态批评 穆尔 物理环境 政治话语 西方社会
下载PDF
原生态魅力的深度审视——阿来《鱼》的人类学视域审美解读
15
作者 刘兴禄 张瑜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119-121,144,共4页
阿来在《鱼》中以其独特的情感、体验与视域,客观冷静地给人们展现了:原生态景观中人与自然谐和之美、人情人性之美、强悍生命之美;特定生活习俗与文化观念;文化重建的前瞻性反思与预见。从而使小说寄寓深刻的人类学审美意义,并蕴聚着... 阿来在《鱼》中以其独特的情感、体验与视域,客观冷静地给人们展现了:原生态景观中人与自然谐和之美、人情人性之美、强悍生命之美;特定生活习俗与文化观念;文化重建的前瞻性反思与预见。从而使小说寄寓深刻的人类学审美意义,并蕴聚着认知和审视的力度与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鱼 人类学
下载PDF
女性的觉醒、挣扎与困惑——论丁玲的《阿毛姑娘》和梅娘的《鱼》
16
作者 何江凤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16-19,共4页
丁玲和梅娘是两位气质和风格迥异的女作家,她们在不同年代创作的女性小说《阿毛姑娘》和《鱼》却很相似,作家通过对底层妇女和知识女性的生活的审视与观照,表现对女性的生存现状和生存价值的关注,揭示女性的生存本相。女性在精神上经历... 丁玲和梅娘是两位气质和风格迥异的女作家,她们在不同年代创作的女性小说《阿毛姑娘》和《鱼》却很相似,作家通过对底层妇女和知识女性的生活的审视与观照,表现对女性的生存现状和生存价值的关注,揭示女性的生存本相。女性在精神上经历的觉醒、挣扎与困惑,说明了五四启蒙精神对女性文学的影响和其在理性上的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毛姑娘》 《鱼 五四启蒙 理性精神的匮乏
下载PDF
让词语拥有言说的力量——从王文丽老师《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谈起
17
作者 张晓华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5年第5期62-64,共3页
北京名师王文丽的课堂总能体现出高超的教学智慧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给听课者带来颇多启发。近日,观摩王老师《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对其词语教学的巧妙做法深为叹服。本文撷取其中几个片段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北京名师王文丽的课堂总能体现出高超的教学智慧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给听课者带来颇多启发。近日,观摩王老师《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对其词语教学的巧妙做法深为叹服。本文撷取其中几个片段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赏析。[片段1]师“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画画得好呢?生你画得真是太棒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游到了纸上》 词语教学 老师 文丽 力量 言说 教学艺术 教学智慧
下载PDF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录评
18
作者 何捷(执教) 吴琳(点评)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1年第10期26-28,共3页
【教学过程】一、读课题,初知文题之妙师:大家预习过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了吧?(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让大家通过你读的语气,听出你的理解,并且说说这样读的理由。生1:(读课题)因为这是整件事的结果,课题是在讲述这件事的结果,... 【教学过程】一、读课题,初知文题之妙师:大家预习过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了吧?(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让大家通过你读的语气,听出你的理解,并且说说这样读的理由。生1:(读课题)因为这是整件事的结果,课题是在讲述这件事的结果,所以我读得比较平静、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 教学过程 课题 新课文 学习 预习 板书
下载PDF
图画书《鱼就是鱼》与生成教育
19
作者 吴振尘 《特立学刊》 2014年第1期53-56,共4页
李欧·李奥尼的图画书《鱼就是鱼》蕴含了生活哲学、友情和认识自我等生成性主题,并具有生成的差异化的想象,给人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审美愉悦。同时,作品强调知识的主动建构与自主生成,对生成教学具有重... 李欧·李奥尼的图画书《鱼就是鱼》蕴含了生活哲学、友情和认识自我等生成性主题,并具有生成的差异化的想象,给人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审美愉悦。同时,作品强调知识的主动建构与自主生成,对生成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画书 《鱼就是 生成教育 李欧·李奥尼
下载PDF
历史·生命·道德规约——读王良和小说《鱼咒》
20
作者 王毅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82-89,共8页
作为沙田文学新传人的王良和 ,更多的是以诗歌为人所知 ,然而其小说亦有不俗的成绩。近作《鱼咒》 ,通过具有强烈暗示、象征意味的手法 ,在过去与现在、欲望与道德、理智与疯癫、意识与无意识等等之间的微妙对比与转换中 ,在对个人儿时... 作为沙田文学新传人的王良和 ,更多的是以诗歌为人所知 ,然而其小说亦有不俗的成绩。近作《鱼咒》 ,通过具有强烈暗示、象征意味的手法 ,在过去与现在、欲望与道德、理智与疯癫、意识与无意识等等之间的微妙对比与转换中 ,在对个人儿时往事回忆的基础上 ,展示了对人类古老历史的思考 ,并由此揭示生命在本能欲望与道德规约之间的冲撞与困惑 ,最终构成对人类生命存在形式和意义的一次令人震撼的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道德 文学评论 王良和 小说 暗示手法 结构 文学评论 王良和 小说 《鱼咒》 本能欲望 社会批评 象征手法 艺术手法 无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