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方法和范式的注解——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片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鲍国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作为鲁迅研究“务实派”的代表,李何林的鲁迅研究体现出重实证、重文本的特点。专著《鲁迅〈野草〉注解》对鲁迅最具“玄学”意味的作品集《野草》进行了“朴学”式的探究,并在对注释和解读的反复修改中不断强化这一研究策略。李何林的... 作为鲁迅研究“务实派”的代表,李何林的鲁迅研究体现出重实证、重文本的特点。专著《鲁迅〈野草〉注解》对鲁迅最具“玄学”意味的作品集《野草》进行了“朴学”式的探究,并在对注释和解读的反复修改中不断强化这一研究策略。李何林的《野草》研究确立了鲁迅文本研究的一种范式,即通过详细的注释和逐词逐句的解读,追求文本阐释的准度而非深度。这一保持学术底线而不奢求上限的研究立场,使李何林在教学与研究、普及与提高、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朴学与玄学之间做出了取舍,其成败得失均体现出重要的学术史、思想史和精神史(知识分子心灵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野草〉注解》 注解 修改 方法 范式
下载PDF
在经典性和历史性之间的鲁迅研究——以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袁盛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8-64,共7页
李何林是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史上的著名学者,其研究成果和相关著述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重要价值,值得学界认真探讨和研读。在此,我想主要通过对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这部代表性著作的理解,来谈谈我对鲁迅研究的一些看法。... 李何林是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史上的著名学者,其研究成果和相关著述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重要价值,值得学界认真探讨和研读。在此,我想主要通过对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这部代表性著作的理解,来谈谈我对鲁迅研究的一些看法。而谈到鲁迅研究,又颇有必要先谈谈我对鲁迅的感受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李何林 注解 野草 历史性 经典性 现代文学研究 代表性著作
下载PDF
文本重写与思想对话——郭灿金《重写“野草”》与鲁迅《野草》的文本对读
3
作者 刘进才 《南腔北调》 2024年第8期64-70,共7页
郭灿金的《重写“野草”》通过同题创作的方式展开与《野草》的对话,开辟了一条与鲁迅思想对话的独特路径。“重写野草”文本既是他释读鲁迅《野草》的收获,也是借助鲁迅的前文本所催生的自我思考的产物。这看似“机械”的重写背后隐含... 郭灿金的《重写“野草”》通过同题创作的方式展开与《野草》的对话,开辟了一条与鲁迅思想对话的独特路径。“重写野草”文本既是他释读鲁迅《野草》的收获,也是借助鲁迅的前文本所催生的自我思考的产物。这看似“机械”的重写背后隐含着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营构,积淀了作者对于个体生命经验的独到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灿金 文本重写 野草 鲁迅
下载PDF
《野草》:鲁迅的生命之维
4
作者 张金城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5,100,共8页
《野草》研究有待继续深入的意义有二:一是从学术出发,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独创性,在既有基础上,扩大《野草》研究的共识领域;二是从思想出发,探讨鲁迅在《野草》中体现的哲学高度和精神体系,思索《野草》作为鲁迅心灵窗... 《野草》研究有待继续深入的意义有二:一是从学术出发,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独创性,在既有基础上,扩大《野草》研究的共识领域;二是从思想出发,探讨鲁迅在《野草》中体现的哲学高度和精神体系,思索《野草》作为鲁迅心灵窗户所提供的个人省思、自我拷问的思维方式,寻求其对当代知识分子和中国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生命 维度 当代
下载PDF
“摩罗”复现和“心声”再起——鲁迅早期的诗歌经验与《野草》的写作
5
作者 宋夜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声”对于鲁迅的文学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留日早期,正是注意到“诗力”与“心声”之间的有机关联,鲁迅才弃医从文,进而投入“新生”的文学事业中;五四时期,随着一种文化政治的兴起,为了唤起更多的“真的声音”,一个“呐喊”的鲁迅也... “声”对于鲁迅的文学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留日早期,正是注意到“诗力”与“心声”之间的有机关联,鲁迅才弃医从文,进而投入“新生”的文学事业中;五四时期,随着一种文化政治的兴起,为了唤起更多的“真的声音”,一个“呐喊”的鲁迅也随之到来。可以说,“声”之探求构成了鲁迅人生展开的主要线索。如果说“呐喊”的鲁迅对应着一个外发性的启蒙自我,那么,《野草》的写作则意味着鲁迅经历了一次“声”的内转,即他通过自我内在声音的设定,完成了“心声”的找寻。在《野草》的写作过程中,鲁迅重新唤醒了早期的“心声”机制,“摩罗诗人”的重现不仅影响到了《野草》的写作方式,也参与到具体的文本构成。由此,鲁迅既重新“听得自己的心音”,也完成了自我的新生,进而以一种崭新的主体姿态投入对“无声的中国”的批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心声 野草 摩罗诗人 诗歌经验
下载PDF
梦境、死亡、爱情:鲁迅《野草》的驳杂性
6
作者 杜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野草》作为鲁迅自剖性的文本,承载鲁迅的主体危机感。在《野草》中,鲁迅通过梦境这一情感能量场,凝视和反思矛盾的、多维度的自我,而梦中“梦者——观客”的身份转变,使鲁迅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利,并增加主体“分裂”的可能。鲁迅接... 《野草》作为鲁迅自剖性的文本,承载鲁迅的主体危机感。在《野草》中,鲁迅通过梦境这一情感能量场,凝视和反思矛盾的、多维度的自我,而梦中“梦者——观客”的身份转变,使鲁迅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利,并增加主体“分裂”的可能。鲁迅接受死亡生命向力的指引,在死亡的逼视中洞察爱的内涵。“我梦见”背后是关于死亡和爱情的真理发现,使鲁迅得以抵达更为本真的自我。梦境、死亡和爱情三者相互勾连,显示《野草》的驳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梦境 死亡 爱情
下载PDF
从《野草》中不同的“自我”意象看鲁迅的抗争精神
7
作者 刘佳宝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3期10-12,共3页
《野草》隐含着鲁迅的抗争意识,用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和极具想象力的意象记录了诗人的自我探寻历程。《野草》中的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通过对自我及存在的“碎片”地拼凑和组合,呈现了诗人完整的精神世界。将《野草》放置... 《野草》隐含着鲁迅的抗争意识,用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和极具想象力的意象记录了诗人的自我探寻历程。《野草》中的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通过对自我及存在的“碎片”地拼凑和组合,呈现了诗人完整的精神世界。将《野草》放置于它所形成的历史条件中分析尤为重要,了解鲁迅所处的现实背景和人生遭际更能感受其内心的苦闷、寂寞、怆然,更深刻体悟诗人孤注一掷的反抗。通过对鲁迅生命中“抗争精神”的挖掘,感受他作为先锋者和探索者的艰辛与不屈,体悟鲁迅对生死问题的彻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鲁迅 意象 抗争精神 生命哲学
下载PDF
从《呐喊·自序》到《野草·题辞》——鲁迅特定时段生命体验片谈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留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9,共11页
对于鲁迅而言,从1922年到1927年,这是一段特殊的生命历程,鲁迅在1922年写成了《呐喊·自序》,1927则写出了《野草·题辞》。鲁迅在这期间的生命体验值得研究。鲁迅的《呐喊·自序》,既是他1922年时刻特定心理的映射,也是他... 对于鲁迅而言,从1922年到1927年,这是一段特殊的生命历程,鲁迅在1922年写成了《呐喊·自序》,1927则写出了《野草·题辞》。鲁迅在这期间的生命体验值得研究。鲁迅的《呐喊·自序》,既是他1922年时刻特定心理的映射,也是他此前生命与创作的总结。而《野草·题辞》,不仅是他在1927年时刻心境的流泻,更是他“彷徨期”生活与创作的回望。在此时段,他做了告别旧我,走向新我的艰难探索,其心理变迁值得研究,而多次出现的“大欢喜”意象是《野草·题辞》最为重要的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自序 野草·题辞 鲁迅 生命体验 大欢喜
下载PDF
当他沉默着的时候——从1924年前后鲁迅的阅读与写作说起
9
作者 张洁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2,共11页
1922年底到1924年秋,是鲁迅的“第二个沉默期”。在这期间,鲁迅通过读史、治史和翻译,完成了再次“开口”的准备。《秋夜》中“夜游的恶鸟”的叫声标志着他打破沉默,找到新的表达方式,这一新方式不仅体现在《野草》中,也体现在小说写法... 1922年底到1924年秋,是鲁迅的“第二个沉默期”。在这期间,鲁迅通过读史、治史和翻译,完成了再次“开口”的准备。《秋夜》中“夜游的恶鸟”的叫声标志着他打破沉默,找到新的表达方式,这一新方式不仅体现在《野草》中,也体现在小说写法的变化和杂文的自觉之中。另外,由于此间思想观念的变化,鲁迅没有完成历史小说《杨贵妃》的写作计划,而有可能开始了对《故事新编》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读史 翻译 野草 《杨贵妃》
下载PDF
鲁迅研究综述(2018-2022)
10
作者 李红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4-62,共19页
2018—2022这五年间,集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鲁迅诞辰140周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发表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鲁迅作品的阐释、鲁迅思想的开掘,以及鲁迅学的回顾、反思、展望等多方面均取得了扎实的成果,研究者试图... 2018—2022这五年间,集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鲁迅诞辰140周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发表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鲁迅作品的阐释、鲁迅思想的开掘,以及鲁迅学的回顾、反思、展望等多方面均取得了扎实的成果,研究者试图打破时空、文体、学科等阻隔,实现鲁迅研究诸多视域的多元互动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野草 《呐喊》
下载PDF
从《散文小诗》到《野草》——论翻译《巴黎的忧郁》对鲁迅散文诗创作的影响
11
作者 陈佳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8,共10页
本文在鲁迅参与翻译过《巴黎的忧郁》中八首散文诗的已知前提下,重新审视《野草》与周氏兄弟合作及失和的关系,以及它与《巴黎的忧郁》的互文关系。通过对两本散文诗集中的关联篇目进行对读比较,探究《野草》对《巴黎的忧郁》的具体借... 本文在鲁迅参与翻译过《巴黎的忧郁》中八首散文诗的已知前提下,重新审视《野草》与周氏兄弟合作及失和的关系,以及它与《巴黎的忧郁》的互文关系。通过对两本散文诗集中的关联篇目进行对读比较,探究《野草》对《巴黎的忧郁》的具体借鉴方式,如吸收散文诗理念、借鉴框架形式、人物及情境设置等,并考察《野草》的创造性转化,如改写、扩写等多种重写策略的运用与思想内涵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波德莱尔 野草 《巴黎的忧郁》 散文诗
下载PDF
比较视域下鲁迅文学作品的艺术来源探究--以《野草》为例
12
作者 严小军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68-72,共5页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是在作家头脑里凭空产生的,一个伟大作家的创作必然离不开那个时代创作实践和文艺思潮的影响,鲁迅作品《野草》的诞生也是如此。在比较中探讨鲁迅与同一时期作家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对鲁迅文学作品的艺术来源...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是在作家头脑里凭空产生的,一个伟大作家的创作必然离不开那个时代创作实践和文艺思潮的影响,鲁迅作品《野草》的诞生也是如此。在比较中探讨鲁迅与同一时期作家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对鲁迅文学作品的艺术来源做出科学认识的最佳方式。相比于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鲁迅《野草》集的创作主要取法异域文学,离不开那个时代外国文艺思潮和创作实践的影响。在《野草》的创作中,鲁迅批判地借鉴了法国诗人波特莱尔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现代散文诗创作中的经验并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创造性转化,为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也为现当代从事散文诗创作的作家提供了汲取养料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视域 鲁迅 野草 艺术来源 借鉴 创造
下载PDF
鲁迅的创伤体验与记忆方式——以《野草》《朝花夕拾》为考察中心
13
作者 孙士棋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9-95,共7页
记忆是鲁迅创作中的重要主题、资源与言说对象。鲁迅涉及记忆的文本,揭示了他深层的人格特质和精神世界。鲁迅童年的生活体验与记忆使得他易于感受到一种创伤感,尤其是父亲的病与死影响着他生命的始终;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野草》... 记忆是鲁迅创作中的重要主题、资源与言说对象。鲁迅涉及记忆的文本,揭示了他深层的人格特质和精神世界。鲁迅童年的生活体验与记忆使得他易于感受到一种创伤感,尤其是父亲的病与死影响着他生命的始终;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野草》《朝花夕拾》,共同构成了他以个人和集体为取向的记忆方式;鲁迅在努力记忆的同时,也承受着无法忘怀之苦。在记忆与忘却、个人与集体、自我与时代之间,鲁迅呈现出不断反复的姿态。借由记忆理论,以《野草》《朝花夕拾》为考察中心,可以为解读鲁迅及其文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创伤体验 记忆方式 野草 《朝花夕拾》 自传
下载PDF
论鲁迅《野草》的语言艺术及文学价值
14
作者 于萌萌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5期73-75,共3页
鲁迅先生的作品蕴含哲思,能够给人以启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采用了许多新奇的意象表达象征意义,揭露社会现实,还充分融入了关于人生、社会、生死的哲学思想,品读《野草》可以感受到鲁迅深邃的思想和不屈的战斗精神.分析鲁迅《野草》... 鲁迅先生的作品蕴含哲思,能够给人以启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采用了许多新奇的意象表达象征意义,揭露社会现实,还充分融入了关于人生、社会、生死的哲学思想,品读《野草》可以感受到鲁迅深邃的思想和不屈的战斗精神.分析鲁迅《野草》的语言,能够体悟鲁迅对人生的思考.作为鲁迅的著名诗集,《野草》凭借丰富的想象、抒情性和音乐性极强的语言,在表现鲁迅一贯的战斗精神的同时,刻画出他人生不同阶段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不同于鲁迅以往的作品,《野草》具有极强的哲理性与思辨性,在批判封建社会的同时,表达了鲁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在《野草》中,鲁迅构造了富有想象力的意象,运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传达自己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鲁迅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通过《野草》展现出强烈的批判意识,《野草》不仅仅是鲁迅的内心独白,更是一场发自灵魂深处的心灵辩论.鲁迅在《野草》中表现出的迷茫、彷徨、纠结,也契合当时所有青年的心境.《野草》通过意境创造、审美形象、直接抒情、语言运用和表现手段等彰显其艺术风格,形成了一种深沉的美、壮伟的美、浑厚的美、崇高的美,从而给人以沉郁而昂扬、蕴藉而和谐、冷峻而热烈、凝重而深厚的审美感受.基于此,文章探究鲁迅《野草》的语言艺术及文学价值,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意象 生死 语言艺术 文学价值
下载PDF
鲁迅作品《野草》的艺术构思机制研究
15
作者 严小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2-95,共4页
鲁迅作品《野草》之所以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与作家的艺术构思机制有着很大的关系。探究和分析其在作品创作中的艺术构思机制,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深入挖掘鲁迅在文学创作中的文本思想及对艺术表现追求的基本倾向。从主题开掘、描写方式... 鲁迅作品《野草》之所以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与作家的艺术构思机制有着很大的关系。探究和分析其在作品创作中的艺术构思机制,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深入挖掘鲁迅在文学创作中的文本思想及对艺术表现追求的基本倾向。从主题开掘、描写方式、艺术手段等方面结合具体文本对《野草》的艺术构思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获得鲁迅在散文诗创作中的独创精神和宝贵经验;明确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思想表达和艺术表现方式,可以发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机制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价值,推动《野草》研究的继续深入及当代散文诗创作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散文诗 野草 艺术构思机制 描写个别 梦境抒写现实 诗哲融合
下载PDF
梦境与色彩的双重奏鸣曲——从视觉心理重读鲁迅《野草》
16
作者 刘怀远 张梦圆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期7-9,共3页
鲁迅常用梦的渠道进行心理潜意识的表达,《野草》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著作。从视觉心理的角度看,梦境和色彩是组成视觉意象的重要部分。在《秋夜》到《一觉》这场长梦中,一方面,梦作为载体,承载了色彩的视觉构造效果;另一方面,色彩又... 鲁迅常用梦的渠道进行心理潜意识的表达,《野草》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著作。从视觉心理的角度看,梦境和色彩是组成视觉意象的重要部分。在《秋夜》到《一觉》这场长梦中,一方面,梦作为载体,承载了色彩的视觉构造效果;另一方面,色彩又构建了“息息变幻,永无定形”的梦境。鲁迅为每一个梦境赋予不同底色,并通过其他颜色的修饰来完成整个梦境的色彩构图。这些单独的梦各自斑斓,却最终融合为黑色,即全书的底色。这种双重关系最终构成野草之梦“息息变幻,永无定形”的特点。这一特征正与心理学中人的视觉型沟通模式特点相吻合,由此,从视觉心理重读《野草》,可以从中窥见鲁迅的视觉型人格特质,有助于“回到鲁迅”的本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视觉心理 梦境 色彩
下载PDF
论鲁迅《野草》的音乐性
17
作者 郑兰淇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7期7-10,共4页
《野草》具备音乐性,从基本幻象可见其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两者的时间存在均为本源性时间,并呈现整一性;二是都善于运用和声与重复传达情感主题;三是都必须在空间中流动,并以寂静为最终存在方式,指向... 《野草》具备音乐性,从基本幻象可见其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两者的时间存在均为本源性时间,并呈现整一性;二是都善于运用和声与重复传达情感主题;三是都必须在空间中流动,并以寂静为最终存在方式,指向理想的彼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音乐性 基本幻象
下载PDF
木山英雄《〈野草〉论》的阅读(下)
18
作者 尾崎文昭 陈言(译)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共18页
木山英雄的《〈野草〉论》通过对鲁迅《野草》中的散文诗进行解读,将《野草》中鲁迅的诗与哲学的关系加以勾连,由此进入鲁迅的内心世界与中国现代史,这在鲁迅研究史上获得了高度评价,是对竹内鲁迅的反拨和有力推进。然而,木山行文与立... 木山英雄的《〈野草〉论》通过对鲁迅《野草》中的散文诗进行解读,将《野草》中鲁迅的诗与哲学的关系加以勾连,由此进入鲁迅的内心世界与中国现代史,这在鲁迅研究史上获得了高度评价,是对竹内鲁迅的反拨和有力推进。然而,木山行文与立论的晦涩同样在他与读者之间筑起了壁垒。本文对木山的《〈野草〉论》进行文本细读,从词语和概念的阐释、句子的释疑,到立论展开逻辑的阐发,以阐述、补注或者说明等多种方式,在消解木山文本的晦涩性的同时,探索木山论述展开的逻辑以及文本蕴含的可能性,以呈现木山的思维框架。在论文最后部分,以丸尾常喜和尾崎文昭的鲁迅论为例,阐明二者对木山英雄鲁迅论的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继承,以及与前者的不同,同时也深化了对木山鲁迅论与竹内鲁迅论相通之处与不同之处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山英雄 鲁迅 〈野草〉论》 竹内好
下载PDF
木山英雄《〈野草〉论》的阅读(上)
19
作者 尾崎文昭 陈言(译)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0,共17页
木山英雄的《〈野草〉论》通过对鲁迅《野草》进行解读,将《野草》中鲁迅的诗与哲学的关系加以勾连,由此进入鲁迅的内心世界与中国现代史,这在鲁迅研究史上获得了高度评价,是对“竹内鲁迅”的反拨和有力推进,然而,木山行文与立论的晦涩... 木山英雄的《〈野草〉论》通过对鲁迅《野草》进行解读,将《野草》中鲁迅的诗与哲学的关系加以勾连,由此进入鲁迅的内心世界与中国现代史,这在鲁迅研究史上获得了高度评价,是对“竹内鲁迅”的反拨和有力推进,然而,木山行文与立论的晦涩同样在他与读者之间筑起了壁垒。本文对木山的《野草》论进行文本细读,从词语和概念的阐释、句子的释疑,到立论展开逻辑的阐发,以阐述、补注或者说明等多种方式,在消解木山文本的晦涩性的同时,探索木山论述展开的逻辑以及文本蕴含的可能性,以呈现木山的思维框架。在论文最后部分,以丸尾常喜和尾崎文昭的鲁迅论为例,阐明二者对木山英雄鲁迅论的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继承以及与前者的不同,同时深化了木山鲁迅论与竹内鲁迅论的相通之处与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山英雄 鲁迅 〈野草〉论》 竹内好
下载PDF
“文艺青年的圣地——纪念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100周年特展”暨“鲁迅的西三条时代——人生、思想与文艺的重启”学术研讨会综述
20
作者 李静宜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0,共7页
2024年5月25日为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院100周年纪念日。在西三条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鲁迅著述200余篇,完成了《野草》《华盖集》的全部文章及《彷徨》《朝花夕拾》《华盖集续编》《坟》中的大部分作品,还收集拓片、整理古籍,译介外... 2024年5月25日为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院100周年纪念日。在西三条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鲁迅著述200余篇,完成了《野草》《华盖集》的全部文章及《彷徨》《朝花夕拾》《华盖集续编》《坟》中的大部分作品,还收集拓片、整理古籍,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留下了宝贵的文学和思想遗产。同时,他创办进步期刊,重启思想革命,扶植文学青年,支持设立文艺社团,锻造新的文艺战士,西三条故居也因此成为“文艺青年的圣地”。为此,5月25日上午,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下简称“北京鲁迅博物馆”)举办了“文艺青年的圣地——纪念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100周年特展”系列活动开幕式;5月25日下午至26日上午,与中国鲁迅研究会在前门建国饭店联合召开了“鲁迅的西三条时代——人生、思想与文艺的重启”学术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青年 中国鲁迅研究会 《朝花夕拾》 野草 《彷徨》 外国文学作品 建国饭店 文艺社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