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回归本体”的呼唤——评叶世祥《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 |
张全之
|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0 |
|
2
|
《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序 |
钱理群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3
|
还原作为小说家的鲁迅——评叶世祥先生的《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 |
彭丽熔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4
|
论明代通俗小说序跋的创作形式和研究意义 |
陈丹丹
|
《西部学刊》
|
2023 |
0 |
|
5
|
小说的意义生成与形式构建:珀西·卢伯克《小说技巧》述评 |
杜越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6
|
鲁迅小说的空间形式 |
叶世祥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6
|
|
7
|
鲁迅小说诗化的形式轨迹 |
周进芳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8
|
试论鲁迅小说《药》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兼谈夏瑜形象的社会意义 |
周健
|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
2004 |
1
|
|
9
|
喜剧形式与悲剧内涵——论鲁迅晚期小说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容 |
喻世华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0
|
鲁迅小说摇曳多姿的形式美 |
何平滚
|
《语文学刊》
|
2016 |
0 |
|
11
|
鲁迅小说言语意义的文化蕴涵 |
张悦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2
|
浅议鲁迅小说中色彩语言的功用及意义 |
白旭辉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3
|
鲁迅小说时间境域与现代性意义 |
吴翔宇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0 |
|
14
|
叙述、意义与解释——鲁迅小说符号叙述学研究的三个关键词 |
唐敏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5
|
从零碎探讨到符号叙述学分析——鲁迅小说形式研究的现状分析及展望 |
唐敏
|
《攀枝花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6
|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语言形式与文本意义的关联研究 |
宋先红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0 |
0 |
|
17
|
戏剧化、心理分析及其它——鲁迅小说叙事形式枝谈 |
汪晖
|
《文艺研究》
|
1988 |
6
|
|
18
|
不必问西洋风和中国风——从小说创作的结构形式看鲁迅的文化精神 |
于文杰
|
《船山学刊》
|
2002 |
0 |
|
19
|
鲁迅小说创作的意义转换方式探析 |
韦文韬
|
《商洛学院学报》
|
2015 |
0 |
|
20
|
论五四小说空间形式的意义 |
魏臣波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