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通数学史料 提升文化素养——以《鸡兔同笼》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富升 《湖北教育》 2023年第5期41-42,共2页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产生与发展、反映数学文化的历史,是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数学学科育人的基本抓手。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提升文化素养。
关键词 学科育人 数学史 文化素养 重要载体 渗透数学 《鸡兔同笼》 数学知识 产生与发展
下载PDF
让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中“活”起来——以《鸡兔同笼》一课为例
2
作者 刘丕斌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第12期50-51,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与数学发展过程中,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数学趣题、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扑朔迷离的历史人物,都是在中华民族几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与数学发展过程中,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数学趣题、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扑朔迷离的历史人物,都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民族文化,它们或大俗,或大雅,都融在了数学故事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故事 文化自信 神话传说 数学趣题 数学课堂中 《鸡兔同笼》 优秀民族文化 发展历程
下载PDF
学科育人的课堂实践——《鸡兔同笼》教学与思考
3
作者 贲友林 《教育视界》 2022年第5期27-33,共7页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交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解决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2.初步感受画图、列举等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交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解决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2.初步感受画图、列举等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养成勇于尝试、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3.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探索、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鸡兔同笼 课堂实践 学科育人 《鸡兔同笼》 学习习惯 苏教版小学数学 教学内容
下载PDF
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鸡兔同笼》教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莉军 《广西教育》 2018年第17期100-101,共2页
本文以《鸡兔同笼》教学为例,提出优化解决问题的四种策略,即优化转化的策略、画图的策略、列表的策略及假设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鸡兔同笼》 转化策略 画图策略 列表策略 假设策略
下载PDF
《鸡兔同笼》活动课教学反思
5
作者 赵进 《广西教育》 2014年第29期92-92,共1页
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思维倾向,引领学生勇敢的探索,去追寻属于他自己的太阳,让我们的教学走向成功与快乐。 片段: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活动课《鸡兔同笼》:笼子中有鸡和兔,一共有15个头,34条腿。问笼子中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关键词 《鸡兔同笼》 活动课 教学片段 教学反思
下载PDF
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三种策略——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问题谈起
6
作者 蔡海东 《广西教育》 2014年第9期52-52,共1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探寻一种促进学生获得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能力的有效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快速、全面、
关键词 自学能力 提升《鸡兔同笼》
下载PDF
借助“数学画”作品 实施表现性评价——以《鸡兔同笼》为例
7
作者 陈昱 万荣 栾静 《小学教学设计》 2023年第26期27-31,共5页
不同于知识技能的显性易测,具有整体性、情境性与反思性的核心素养关乎人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需要实施表现性评价。“数学画”是学生思维的表征,具有很强的表现性评价功能。借助“数学画”作品可以实施表现性评价,下面以“鸡... 不同于知识技能的显性易测,具有整体性、情境性与反思性的核心素养关乎人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需要实施表现性评价。“数学画”是学生思维的表征,具有很强的表现性评价功能。借助“数学画”作品可以实施表现性评价,下面以“鸡兔同笼”教学为例来具体谈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鸡兔同笼 核心素养 情境性 必备品格 《鸡兔同笼》 数学 整体性
原文传递
亲历问题解决过程 感悟化繁为简思想--《鸡兔同笼》磨课历程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肖艳 熊露 《小学教学设计》 2023年第2期121-125,共5页
《鸡兔同笼》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103~105页中的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教材中借助古代课堂情境对《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探讨,以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为契机,帮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 《鸡兔同笼》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103~105页中的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教材中借助古代课堂情境对《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探讨,以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为契机,帮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体会化繁为简是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繁为简 鸡兔同笼 解决问题策略 课堂情境 综合与实践 问题解决过程 磨课 《鸡兔同笼》
原文传递
“假”戏真做 弄“假”成真——《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一) 被引量:1
9
作者 余金龙 《小学教学设计》 2020年第17期19-21,共3页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99、100页《尝试与猜测》。【教学过程】一、找准起点,从假设出发1.微课学习,效果反馈。师:课前通过观看《鸡兔同笼》微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微课介绍了鸡兔同笼问题,和逐一列表法)预设:知道了什么是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99、100页《尝试与猜测》。【教学过程】一、找准起点,从假设出发1.微课学习,效果反馈。师:课前通过观看《鸡兔同笼》微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微课介绍了鸡兔同笼问题,和逐一列表法)预设:知道了什么是鸡兔同笼问题,学会了列表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展示作品,体会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表法 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 效果反馈 微课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原文传递
降低起点 拉长过程 人人得法——《鸡兔同笼》教学实录与思考
10
作者 金雪凤 《小学教学设计》 2020年第32期37-39,共3页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单元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尝试用“一次或少量调整”的方法解决问题,理解推理过程。
关键词 第一课时 数学广角 推理过程 《鸡兔同笼》 教学实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留只眼睛看自己——从《鸡兔同笼》的三次磨课说起
11
作者 陈胜钦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0年第3期48-49,共2页
"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于是,有的学校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但环顾我们周围,教师总是忙忙碌碌,在学校的时间忙于上课、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回家忙于备课、做家务、带小孩。至于反... "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于是,有的学校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但环顾我们周围,教师总是忙忙碌碌,在学校的时间忙于上课、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回家忙于备课、做家务、带小孩。至于反思,只是附在教案后面以备检查,未加整理,未有提升。那么,如何让反思有价值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法 列表法 《鸡兔同笼》 图示法
原文传递
基于鸡兔同笼前测资源积累活动经验
12
作者 徐丹燕 《小学教学设计》 2023年第8期41-42,共2页
如何在《鸡兔同笼》学习中将学生已有的画图、列表等技能性经验转化为归纳、类比、推理等思维性经验?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前测出发设计本节课。
关键词 鸡兔同笼 思维性 《鸡兔同笼》 积累活动经验 技能性 经验转化
原文传递
鸡兔同笼
13
作者 周南 《传媒观察》 2012年第5期58-60,共3页
一只小鸡几条腿? 两条啊。 一只白兔几条腿? 傻丫头,甭管白的黑的灰的花的,只要是兔子.通通都是四条腿嘛。除非……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鸡兔同笼》
原文传递
找准教学起点的尝试与思考
14
作者 覃健昌 《广西教育》 2016年第13期84-85,共2页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鸡兔同笼》是一个难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内容,被安排在六年级上册。教学之前,笔者经过学情调研,发现学生在低年级学过列表枚举法和画图法,四年级学过假设法,五年级学过方程,因而有三分之一...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鸡兔同笼》是一个难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内容,被安排在六年级上册。教学之前,笔者经过学情调研,发现学生在低年级学过列表枚举法和画图法,四年级学过假设法,五年级学过方程,因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掌握了假设法,能够套用假设法的解题模式来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起点 《鸡兔同笼》 小学数学
下载PDF
你真的认识兔子吗
15
作者 伊乌安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 2023年第1期4-7,共4页
兔子是最常见的动物之一,可别说你和兔子不熟啊!课本已经让大家和兔子见过很多次面,比如《小白兔和小灰兔》《龟兔赛跑》《鸡兔同笼》《狮子和兔子》动物星档我国的很多典故中都有“免子”的身影。
关键词 《鸡兔同笼》 兔子 《小白兔和小灰兔》 《龟兔赛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