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今本《淮南子》中“属书”和“书论”两种文本论析——兼论《鸿烈》为《淮南内》“书论”之名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旻 《滁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51-56,73,共7页
今本《淮南子》有许多重复杂乱的地方,存在大量重文复义的现象,形成这种驳杂重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有注解阐释的文字掺杂进了刘安原文。这些注解阐释的文字羼入正文的情况,有一些在高诱注解《淮南子》时已经存在了,所以高诱所看到的《... 今本《淮南子》有许多重复杂乱的地方,存在大量重文复义的现象,形成这种驳杂重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有注解阐释的文字掺杂进了刘安原文。这些注解阐释的文字羼入正文的情况,有一些在高诱注解《淮南子》时已经存在了,所以高诱所看到的《淮南子》,已经是一个注文原文相掺杂的文本。根据今本《淮南子·要略》中的文字,结合今本《淮南子》其他各篇的情况来判断,今本《淮南子》中事实上同时存在着“属书”和“书论”两种文本,这两种文本在写作宗旨、篇目名称和篇目数量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的“书论”文本,很可能就叫做《鸿烈》或《淮南鸿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属书 书论 《鸿烈》
下载PDF
《淮南子》书名演变考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秀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5-29,60,共6页
《淮南子》一书的名称历经千年演变,共出现了十多个不同的称呼。在成书之初,淮南王刘安将其定名为《鸿烈》,意欲向世人昭示他的成就。不久,刘向就代表官方将谋逆的淮南王书改称为《淮南》,并分内、中、外篇。内篇即是指代《鸿烈》,故《... 《淮南子》一书的名称历经千年演变,共出现了十多个不同的称呼。在成书之初,淮南王刘安将其定名为《鸿烈》,意欲向世人昭示他的成就。不久,刘向就代表官方将谋逆的淮南王书改称为《淮南》,并分内、中、外篇。内篇即是指代《鸿烈》,故《汉书》又称其为《内书》、《淮南内》。东汉中后期起,该书被尊称为《淮南子》,列入子书。当时的文人著述有时也以《淮南书》、《淮南记》、《刘安子》来指称。魏晋以来,《鸿烈》、《淮南》二名合成《淮南鸿烈》一名,有人又误把高诱的《鸿烈解》归之刘安名下。宋明学者亦不辨原文和注文,又以《淮南鸿烈解》之名代称《淮南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鸿烈》 刘向 《淮南》 《淮南子》 子书 《淮南鸿烈》 《淮南鸿解》
下载PDF
《淮南子》原书篇名有“训”字吗?——兼谈其篇章命名的道家思想旨趣与著述意图
3
作者 高旭 《秦汉研究》 2021年第1期126-133,共8页
在《淮南子》学史上,长期存在着《淮南子》原书篇名有无"训"字的争议。时至今日,学者一般都认同"无‘训’字说",但也仍有少数学者坚持"有‘训’字说",双方均持故有理。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淮南子... 在《淮南子》学史上,长期存在着《淮南子》原书篇名有无"训"字的争议。时至今日,学者一般都认同"无‘训’字说",但也仍有少数学者坚持"有‘训’字说",双方均持故有理。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淮南子》文本、汉代文献著录情况、"训"字的特定意涵、淮南王刘安喜好文辞等多方面的因素,重新予以学术审思和辨析,可知《淮南子》原书篇名无"训"字,实为确论,应当被学者所认可与接受。而且,由"训"字的有无,亦可见淮南王刘安代表的"淮南学派"撰著《淮南子》一书所具有的特殊的道家思想旨趣,以及体现在"书名""篇名"设计中的深层的著述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训” 篇名 道家 刘安 《鸿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