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篇小说《黄冈秘卷》的地域性乡土文化研究
1
作者 钟思琪 杜芊丽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64,共3页
刘醒龙在2018年出版的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黄冈秘卷》,是其面对故乡的地方性书写,呈现了详实的黄冈元素。书中记录了黄冈这片土地上鲜明的人物、风土、语言和民俗,在他精巧的构思下,黄冈人的精神秉性也得到了全面地展示。本文在小... 刘醒龙在2018年出版的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黄冈秘卷》,是其面对故乡的地方性书写,呈现了详实的黄冈元素。书中记录了黄冈这片土地上鲜明的人物、风土、语言和民俗,在他精巧的构思下,黄冈人的精神秉性也得到了全面地展示。本文在小说文本的基础上,探究小说背后的故乡风范和文化传统,结合费孝通在其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研究认为:黄冈地域性乡土文化是来自于这方水土所搭建起的“贤良方正”之风的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 地域性 文化传统 《黄冈秘卷》
下载PDF
《黄冈秘卷》:“父亲”形象意蕴及其变异
2
作者 钟梦姣 沈嘉达 《写作》 2019年第6期77-82,共6页
刘醒龙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往往是市场经济大潮的落伍者、零余人,同时又是过去时代精神的固守者。近作《黄冈秘卷》中,作者一方面通过比照、衬托、皴染等手法继续彰显"父亲"崇高的精神品性,另一方面有意将故事时间... 刘醒龙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往往是市场经济大潮的落伍者、零余人,同时又是过去时代精神的固守者。近作《黄冈秘卷》中,作者一方面通过比照、衬托、皴染等手法继续彰显"父亲"崇高的精神品性,另一方面有意将故事时间界定在20世纪最后三年,来对那个风云变幻的现实世界进行反思,从而昭示父辈的"风范"模式与"品格"属性。小说中,"老十"刘声志与"老十一"刘声智的是非曲直及其分分合合,体现出了由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的"融合"状态。这种"融合"既有着父辈对现实的无奈屈从,也可以理解为他们对信念伦理的重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形象 《黄冈秘卷》 信念伦理 责任伦理 重新认知
下载PDF
面对故乡的害羞之书——以“题眼”的方式破解刘醒龙的《黄冈秘卷》
3
作者 高强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2-19,共8页
刘醒龙的长篇新作《黄冈秘卷》,真的宛若一张试卷,因此找准题眼并仔细辨析,便是破解的关键。通过对《黄冈秘卷》若干"题眼"的分析,可以发现该著是对实体故乡和精神故乡的致敬,作者对故乡的万事万物表达了最为诚恳而充沛的害... 刘醒龙的长篇新作《黄冈秘卷》,真的宛若一张试卷,因此找准题眼并仔细辨析,便是破解的关键。通过对《黄冈秘卷》若干"题眼"的分析,可以发现该著是对实体故乡和精神故乡的致敬,作者对故乡的万事万物表达了最为诚恳而充沛的害羞之情,这种害羞基于挚爱,也缘于后辈面对故乡的人事所表现出的高贵精神时的由衷羞惭。《黄冈秘卷》记录书写的高贵,是心灵质量的一种标志和一种精神气节,在物质充盈但一切都四散的"元话语"解体时代,显得难能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醒龙 《黄冈秘卷》 故土家园 高贵精神
下载PDF
“中国套盒”的现代演绎--论刘醒龙《黄冈秘卷》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一帆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158,共8页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资源,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是刘醒龙在创作《黄冈秘卷》时自觉努力的方向。具体而言,在小说的叙事时间方面,《黄冈秘卷》创造性转化了"中国套盒"结构的预叙为非线性叙事;在小说的叙事动力方面,...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资源,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是刘醒龙在创作《黄冈秘卷》时自觉努力的方向。具体而言,在小说的叙事时间方面,《黄冈秘卷》创造性转化了"中国套盒"结构的预叙为非线性叙事;在小说的叙事动力方面,《黄冈秘卷》创造性转化了"中国套盒"结构的"巧合"叙事动力为"寻找"叙事动力。这种对中国古代叙事传统的突围与重构,不仅奠定了包括《黄冈秘卷》在内的刘醒龙小说的文学史意义,而且彰显出作家刘醒龙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作和解的探索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醒龙《黄冈秘卷》 “中国套盒” 叙事策略 中国文学传统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谁向中流是主人——评刘醒龙长篇小说《黄冈秘卷》 被引量:1
5
作者 桫椤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6期148-161,共14页
《黄冈秘卷》是刘醒龙继《圣天门口》之后又一部有革命叙事色彩的长篇小说,意在通过一个既有坚定的革命信仰、又秉持"贤良方正"传统道德的人物形象向父辈和传统精神致敬。虽然仍以"革命史+家族史+个人史"和"革... 《黄冈秘卷》是刘醒龙继《圣天门口》之后又一部有革命叙事色彩的长篇小说,意在通过一个既有坚定的革命信仰、又秉持"贤良方正"传统道德的人物形象向父辈和传统精神致敬。虽然仍以"革命史+家族史+个人史"和"革命+爱情"为叙事模型,但小说将革命信仰、家族传统和地域精神统一于时代生活中,在它们之间的一致性中发现了文化传统的强大力量。小说中的现代派叙事手法也拓展了传统现实主义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醒龙 《黄冈秘卷》 革命 文化传统
下载PDF
重塑传统与刘醒龙长篇小说创作新趋向——从《蟠虺》到《黄冈秘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遇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7-53,共17页
刘醒龙在近年来相继推出了长篇小说力作《蟠虺》和《黄冈秘卷》,其中透露出作家试图重塑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和古代文学文体的艺术新趋向。在重塑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过程中,无论是《蟠虺》中的"青铜"人格还是《黄冈秘卷》中的&qu... 刘醒龙在近年来相继推出了长篇小说力作《蟠虺》和《黄冈秘卷》,其中透露出作家试图重塑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和古代文学文体的艺术新趋向。在重塑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过程中,无论是《蟠虺》中的"青铜"人格还是《黄冈秘卷》中的"组织"人格,作家都将笔触对准它们各自的现代人格重塑过程中所遭遇到的文化心理冲突乃至人格结构失衡,甚至是生理不适与调适。而在重塑中国古代文学文体的过程中,这两部长篇小说都在吸纳西方现代小说技法的同时格外注重转化中国古典小说的野史杂传传统,坚持以史传体为宗,并佐以博物和搜神两大叙事功能强化其杂史或野史特色。此外还通过文体互渗途径,将传统的诗古文辞纳入当代小说文体,继续沿着"大(杂)文学"或"大(杂)文体"传统的回归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醒龙《蟠虺》《黄冈秘卷》 文化人格 文学文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