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泥地”归去来——论刘庆邦的长篇小说《黄泥地》
1
作者 吕东亮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02-106,共5页
刘庆邦的长篇小说新作《黄泥地》讲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一个普通村庄的各色人等相互纠缠构陷的故事。小说对乡土中国的生存情状进行了隐喻式的书写,在描述其相对封闭性、稳定性的同时,又以现代乡绅房国春形象为载体书写了乡土中国... 刘庆邦的长篇小说新作《黄泥地》讲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一个普通村庄的各色人等相互纠缠构陷的故事。小说对乡土中国的生存情状进行了隐喻式的书写,在描述其相对封闭性、稳定性的同时,又以现代乡绅房国春形象为载体书写了乡土中国的疏离性、瓦解性力量。小说直面现实、叙述细密,同时带有浓郁的挽歌气息,写作旨趣也倾向于"为乡土中国保存一个肉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地》 隐喻式书写 现代乡绅 疏离性力量 挽歌气息
下载PDF
《黄泥地》里的当代中国乡村生态
2
作者 李林荣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1-27,共7页
刘庆邦的长篇近作《黄泥地》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题材小说,它全景式地呈现了合作化、人民公社之后中国农村和农民在内外多重力量的促动下,重新走向组织化的社会进程,显示了自觉、鲜明的史诗品格。对于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乡绅传统的消... 刘庆邦的长篇近作《黄泥地》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题材小说,它全景式地呈现了合作化、人民公社之后中国农村和农民在内外多重力量的促动下,重新走向组织化的社会进程,显示了自觉、鲜明的史诗品格。对于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乡绅传统的消解、再兴和异化,它也做了生动的描述、深切的反讽,形成了足与专业的社会学调查研究交相印证的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地》 刘庆邦 当代中国 乡村社会生态
下载PDF
论乡绅文化的衰落与乡土社会价值的重建——以刘庆邦的《黄泥地》为例
3
作者 姬亚楠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35-137,共3页
乡绅文化的发展体现着乡土社会价值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嬗变,深入分析乡绅文化衰落的原因对于乡土社会价值重建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黄泥地》深刻揭露了根深蒂固的国民劣根性、复杂多变的乡村政治以及贪婪无度的乡村经济是导致乡绅文... 乡绅文化的发展体现着乡土社会价值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嬗变,深入分析乡绅文化衰落的原因对于乡土社会价值重建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黄泥地》深刻揭露了根深蒂固的国民劣根性、复杂多变的乡村政治以及贪婪无度的乡村经济是导致乡绅文化衰落的根源。重建乡绅文化既要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更要解决乡村主体缺失及民众主体感丧失的双重问题。同时,乡绅文化重建不仅是通过何种渠道重建的问题,更是文化本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绅文化 价值重建 《黄泥地》
下载PDF
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乡土文化批判--以刘庆邦《黄泥地》为例
4
作者 姬亚楠 《南腔北调》 2021年第11期68-73,共6页
刘庆邦的长篇小说《黄泥地》延续了乡土小说关注现实、反思乡村文化的创作传统,再现了房户营村在乡村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层层冲击。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切入乡土生活,对乡绅文化、国民性以及乡村权力投入了深深地思考与批判。小... 刘庆邦的长篇小说《黄泥地》延续了乡土小说关注现实、反思乡村文化的创作传统,再现了房户营村在乡村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层层冲击。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切入乡土生活,对乡绅文化、国民性以及乡村权力投入了深深地思考与批判。小说着力于在缺陷中挖掘人性的善与恶,不遗余力地展示了乡绅文化如何走向没落以及乡绅时代缘何走向终结。在对国民性进行批判时,作家将隐藏于人性中的“泥性”以及“看客心理”予以披露,传达出作家对乡土命运的深深隐忧。刘庆邦对乡绅文化和国民性的批判都是基于乡村权力争夺的大背景下,通过房国春逐级上访的轨迹,揭露乡村权力的运营模式以及政治黑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地》 乡土文化 批判 乡绅文化 乡村权力
下载PDF
论刘庆邦小说《黄泥地》对国民性中“泥性”的批判
5
作者 张静涵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2-68,共7页
小说《黄泥地》是作家刘庆邦直面中国基层现实,着力描写农村改革现状的一部著作,饱含着作者对改革背景下乡土社会命运的深深思索,透过改革挖掘人性的脆弱。小说中反复提到泥土的胶黏性,既是对改革中如泥土一般粘连不清人事复杂曲折的暗... 小说《黄泥地》是作家刘庆邦直面中国基层现实,着力描写农村改革现状的一部著作,饱含着作者对改革背景下乡土社会命运的深深思索,透过改革挖掘人性的脆弱。小说中反复提到泥土的胶黏性,既是对改革中如泥土一般粘连不清人事复杂曲折的暗指,又是对底层人民自私自利、麻木不仁、深于世故、相互构陷的国民劣根性的深刻隐喻。刘庆邦对国民性的批判集中体现在其以“泥性”为隐喻的群体性症候的书写上,对农村命运的隐忧,对“泥性”隐喻的着力批判,更赋予了“泥性”以当前中国基层特有的现实困境的真实写照,继承与延续了对国民劣根性批判的现实关怀与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黄泥地》 泥性 国民性批判
下载PDF
浅析《黄泥地》与《老人与海》中生态意识的异同
6
作者 诸萍萍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28期30-32,共3页
中国作家刘庆邦的长篇小说《黄泥地》与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都以独特视角展现了作者的生态意识,表现出了作者对于生态自然的良知与责任。但两篇小 说在生态意识的展现方式上有所不同,《黄泥地》侧重于从主人公的心理... 中国作家刘庆邦的长篇小说《黄泥地》与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都以独特视角展现了作者的生态意识,表现出了作者对于生态自然的良知与责任。但两篇小 说在生态意识的展现方式上有所不同,《黄泥地》侧重于从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体现生态 意识,《老人与海》处处渗透着人与生态之间的紧密联系,着重渲染了主人公强烈的生态意 识,本文基于此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地》 《老人与海》 生态意识
下载PDF
张承志文学探索的思想内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4-27,共4页
张承志是新时期文学的一面旗帜,作为旗手,他一直致力于文化探索,其内涵和思想核心是寻找精神家园,这一探索契合了新时期知青文学的追求。在文坛上我们称之为家园意识。
关键词 张承志 知青文学 小说 家园意识 《黄泥小屋》
下载PDF
张承志《黄泥小屋》的记忆政治与责任伦理
8
作者 仲济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201,共12页
受鲁迅启发,借助对创伤记忆的宗教性救赎,张承志试图反思暴力,激活行动力,阻断恶意的蔓延,重塑共同感,召唤尊重生命同质性与异在性的责任伦理,再造多民族互敬互爱的共同体。
关键词 张承志 鲁迅 创伤记忆 《黄泥小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