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由理智分别的曲径返回圆融浑成之在----《庄子·齐物论》第10节解读
1
作者 郭美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齐之为齐的生存论领悟里,理智与言说必须悬止。但是,理智与言说的悬止必须经由其充分展开,推至其极而后返回生存活动的整体,以抵达圆融浑成之在。圆融浑成之在消解了知的外在性把捉,而转化为内在明悟。圆融浑成之在,一方面是涵融他者... 在齐之为齐的生存论领悟里,理智与言说必须悬止。但是,理智与言说的悬止必须经由其充分展开,推至其极而后返回生存活动的整体,以抵达圆融浑成之在。圆融浑成之在消解了知的外在性把捉,而转化为内在明悟。圆融浑成之在,一方面是涵融他者与自身的无穷性与多样性的天府,一方面是内葆微明而拒斥绝对光明的葆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论》 理智的曲径 圆融浑成 天府 葆光
下载PDF
《齐物论》“是”字研究——试论“是”的二重性
2
作者 盖菲 谢一上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归类《齐物论》中“是”字的主要用法,其中包括作为指示代词、形容词的“正确”含义,系词作判断词的含义,以及作为词素和动词的作用。着重分析目前关于“因是”问题的研究,提出《齐物论》中“因是”之“是”,具有二重性,即“是”有作为... 归类《齐物论》中“是”字的主要用法,其中包括作为指示代词、形容词的“正确”含义,系词作判断词的含义,以及作为词素和动词的作用。着重分析目前关于“因是”问题的研究,提出《齐物论》中“因是”之“是”,具有二重性,即“是”有作为“自然”“天性”的正面意义,同时,也有作为从“是非”中引发出“非自然”“违背天性”的负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论》 因是
下载PDF
从“俗真两分”到“真俗两行”——章太炎“齐物”哲学体系的演进和极成
3
作者 梅寒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4,21,共6页
章太炎在1906—1916年构建了“齐物”哲学体系。他在主编《民报》时期写作《俱分进化论》《建立宗教论》等文章,建构了世俗世界与“真如”世界一分为二的“俗真两分”世界观。在《齐物论释初本》中,章太炎完善了以世界观为主要内容的哲... 章太炎在1906—1916年构建了“齐物”哲学体系。他在主编《民报》时期写作《俱分进化论》《建立宗教论》等文章,建构了世俗世界与“真如”世界一分为二的“俗真两分”世界观。在《齐物论释初本》中,章太炎完善了以世界观为主要内容的哲学体系,并在《齐物论释定本》中转向“真俗两行”的实践哲学,“真俗两行”意味着圣人要在了彻“真如”智慧的前提下度化众生。“真俗两行”是“俗真两分”的必然结果,圣人悟入“真如”须得度化众生才有价值;“俗真两分”到“真俗两行”的转变体现了章太炎的境遇,他用激烈的革命思想阐述“转俗成真”,后期用保存“国粹”等方法努力践行“回真向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齐”哲学体系 “俗真两分” “真俗两行” 《齐论释》
下载PDF
从道隐到道通:庄子《齐物论》中的自由意识
4
作者 邱笑雯 贾桠钊 《萍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8-62,共5页
“道”是天地间精神与物质往来的根本原则,是真知的根源。然而,《齐物论》中庄子称道为“小成”所隐蔽,人在道之不行的世界中与生命本然的自由追求背道而驰。“道隐”和“道通”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从“道隐”转向“道通”的方法包... “道”是天地间精神与物质往来的根本原则,是真知的根源。然而,《齐物论》中庄子称道为“小成”所隐蔽,人在道之不行的世界中与生命本然的自由追求背道而驰。“道隐”和“道通”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从“道隐”转向“道通”的方法包括去小成、破夭阏、莫若以明等等,体现了庄子自由意识超死生、反异化,且无不处于物化之中的特点。只有破除“道隐”的状态,才能抵达自然无为的境界,寻求生命的归属,实现真正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论》 道通为一 自由意识 个体生命
下载PDF
从《齐物论》篇题英译看其多重意蕴
5
作者 于雪棠 《国际汉学》 2023年第4期23-28,154,共7页
《齐物论》篇题歧义颇多,其英译主要有万物之齐同、万物齐同之论、视万物或物论为齐同、使万物均等的分类方式、万物生而平等五大类。陈汉生的英译译出了篇题的双重意蕴,难能可贵。葛瑞汉的译法和毕来德的解说最能揭示《齐物论》的哲学... 《齐物论》篇题歧义颇多,其英译主要有万物之齐同、万物齐同之论、视万物或物论为齐同、使万物均等的分类方式、万物生而平等五大类。陈汉生的英译译出了篇题的双重意蕴,难能可贵。葛瑞汉的译法和毕来德的解说最能揭示《齐物论》的哲学意蕴,将“齐物论”译为一种观物方式、思考方式或认知方式。译者的哲学思考、哲学立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论》 齐论 齐同 方式 平等
下载PDF
自我转化的隐喻———以《齐物论》“吾丧我”为线索 被引量:2
6
作者 匡钊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庄子·齐物论》代表了典型的庄子面对事物与知识的世界的态度,亦提供了何以可能达成超越庸常的所谓逍遥境界的基本说明。由道家的一贯立场而言,后者意味着某种得道的方式,而对于庄子而言,则其展现为对自我问题的发现、对其转化问... 《庄子·齐物论》代表了典型的庄子面对事物与知识的世界的态度,亦提供了何以可能达成超越庸常的所谓逍遥境界的基本说明。由道家的一贯立场而言,后者意味着某种得道的方式,而对于庄子而言,则其展现为对自我问题的发现、对其转化问题的关注与对特定超越性视角的确证。如所周知,庄子言说上述内容的方式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即以隐喻作为哲学修辞的基本手段,表达自己对于自我和道的关系的新理解。通过重新聚焦《齐物论》中贯穿性的“吾丧我”问题,评估相关的重要结构隐喻,如“三赖”“環中”“物化”等,可见庄子如何由道—物关系出发证成自己对于道—我问题的理解,以及他对自我转化过程的理解,而在理解这些问题的时候,隐喻作为哲学修辞的手段可被作为现有语文学研究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论》 自我 隐喻 语文学
下载PDF
“齐物”:从慎到到庄子
7
作者 王玉彬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作为稷下道家的代表人物,慎到等主张的“齐万物以为首”与《庄子·齐物论》之间既有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亦有根本性的思想差异。在慎到那里,普遍、整体之“道”乃“齐物”之根源;在政治建构层面,慎到以客观之“法”来充实或落实上述... 作为稷下道家的代表人物,慎到等主张的“齐万物以为首”与《庄子·齐物论》之间既有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亦有根本性的思想差异。在慎到那里,普遍、整体之“道”乃“齐物”之根源;在政治建构层面,慎到以客观之“法”来充实或落实上述一体之“道”的内涵;同时,慎到还主张通过“去己”来达成一种无是无非、无知无识的理想存在方式。与慎到的“横摄之齐物”相比,以“道通为一”为要旨的《齐物论》呈现的是一种“纵贯之齐物”:在庄子那里,“道”并非慎到那样的消解差异、统一多元的同一性本质或本体,而是可以让差异、多元之万物得以均等共在并成就其自身的“大通”之境;所谓“丧我”,亦不在于泯灭主体之智慧与灵性,而归向“适己”“游心”之逍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到 庄子 《齐论》
下载PDF
理智玄思的终止与生存的跃入——《庄子·齐物论》第9节解读
8
作者 郭美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6-21,共6页
《庄子·齐物论》第9节“类与不类相与为类而不异”一段,可以说是齐之为齐的点睛之笔。不得不言是人自身存在的本性使然,但是,没有任何一种言说可以超越其自身之外的一切言说而为普遍绝对性的真理。言齐之言的要点就在于将自身置于... 《庄子·齐物论》第9节“类与不类相与为类而不异”一段,可以说是齐之为齐的点睛之笔。不得不言是人自身存在的本性使然,但是,没有任何一种言说可以超越其自身之外的一切言说而为普遍绝对性的真理。言齐之言的要点就在于将自身置于与自身之外的无穷意见中,作为意见之一而不僭越为普遍之物。言说在其自身有着无穷倒退,作为生存论领悟的言齐之言,悬置了无穷倒退的理智玄思而跃入生存之中。如此跃入,是基于对于理智玄思与言说之“悖谬”的深沉领悟。理智之思与言说的悖谬,即所谓“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用不同甚至含义对立的概念来将不同对象加以区别,却导致概念之间含义的不同乃至于不同对象之差异的差别消失,最终勾销了对象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论》 言齐之言 无穷倒退 悖谬 终止 跃入
下载PDF
再读《齐物论》:从道不可说到经世致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巍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作为古典中国思想标志性概念的道,因历来被看作不可说者,似乎只能在非语言的玄思直觉中被把握。但在《庄子》的名篇《齐物论》中,道不可说仅是指不能以谈论对象物的方式来谈论道,或者说,道仅是在某种物论语言中不可说,这并不等于道绝对... 作为古典中国思想标志性概念的道,因历来被看作不可说者,似乎只能在非语言的玄思直觉中被把握。但在《庄子》的名篇《齐物论》中,道不可说仅是指不能以谈论对象物的方式来谈论道,或者说,道仅是在某种物论语言中不可说,这并不等于道绝对超出了语言的界线。实际上,按照《齐物论》,关于道的言说在以下意义是可能的:道虽然不是可被“谈论”的对象物,却能在言说活动中“显示”为一种说话方式,其特征是说话人对物的言说不再受限于特定的“是/非”判断,而是具有一种变通立场的自由。并且,最关键的,是这种变通的自由被归于实用取向的考量,即得道者总是能根据现实的实用需要变通其说话立场(“用也者,通也”)。于是,该篇对道不可说的阐述就走向了对致用之道的揭示,后者象征着在“经世”的政治实践中基于实用考量的治理逻辑。因此以《齐物论》为例,能看到道家对道不可说的阐述不但没有走向非语言的玄思直觉,反倒更重视外间现实,特别是万事万物的实用价值。这意味着,最以玄思著称的道家并非外在于中国古代的致用传统,甚至可能比儒家更早地形塑了这一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论》 道家 经世致用
下载PDF
言默与体道——《齐物论》言道观析论
10
作者 苏杭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5,共8页
道之不可言说是庄老体道经验的共同特质。相较于老子研究界的丰硕成果,近年对庄子相关问题的讨论未见进展。其实,《齐物论》的讨论语境是高度分化的“言谓世界”。在这一语境中,一方面,日常语言所承载的是个体之“是”,一切以名言证“... 道之不可言说是庄老体道经验的共同特质。相较于老子研究界的丰硕成果,近年对庄子相关问题的讨论未见进展。其实,《齐物论》的讨论语境是高度分化的“言谓世界”。在这一语境中,一方面,日常语言所承载的是个体之“是”,一切以名言证“道”的努力终将失败;另一方面,《齐物论》亦承认有“道言”。作为《庄子》所特有的言说技艺,曼衍之言作为不断从“此”转为“彼”的化中之言,实质是“物化”在言谓世界中的现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论》 曼衍 卮言 无言
下载PDF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探赜--以《齐物论》为中心文本
11
作者 韩知霖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4-107,共14页
庄子有深邃的生态美学思想,有研究注意到这一点,却尚未对其在美、审美与艺术这三个美学基础论域所具备的丰富内涵进行全面揭示。以《齐物论》为中心文本,可将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划分为三条交织并行的关键脉络。第一,生态美思想:美在自... 庄子有深邃的生态美学思想,有研究注意到这一点,却尚未对其在美、审美与艺术这三个美学基础论域所具备的丰富内涵进行全面揭示。以《齐物论》为中心文本,可将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划分为三条交织并行的关键脉络。第一,生态美思想:美在自然整体。美是和谐的自然整体或自然整体的和谐。第二,生态审美思想:直观自然本貌。人们应当通过滤除或者“悬置”先见、偏见与成见,如其所是地观照自然。第三,生态艺术思想:艺术师法自然。艺术家应当通过顺其自然的艺术创作,完成自然天成的艺术品。总体来说,自然在庄子的语境中是一个拥有崇高地位的本源性存在,对美、审美与艺术均具有规定性。从生态美思想、生态审美思想与生态艺术思想三重向度对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可为中国生态美学学科的理论建构乃至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深化传递来自中国经典思想资源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态美学 《齐论》
下载PDF
语言特征·思维方式·思想主旨——《齐物论》的一种新解读
12
作者 李亚菁 《运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7-62,共6页
《齐物论》的诠解一直是一个难分难解的重大课题,学界已有研究缺少对《齐物论》语言与思维、思维与思想等关系的关注。基于研究现状的不足,通过分析修辞,可以得出《齐物论》善用隐喻和跳变叙事的语言特征,这种语言特征反映出庄子非抽象... 《齐物论》的诠解一直是一个难分难解的重大课题,学界已有研究缺少对《齐物论》语言与思维、思维与思想等关系的关注。基于研究现状的不足,通过分析修辞,可以得出《齐物论》善用隐喻和跳变叙事的语言特征,这种语言特征反映出庄子非抽象和多视角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指向《齐物论》的思想主旨:“不齐”问题的消解在于“以道观之”的认知视域。围绕思维方式这一新的视角展开对《齐物论》的剖析,有利于推动学界对庄子和《齐物论》思想真意的再认识,推进中国传统思想再创造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齐论》 语言特征 思维方式 思想主旨
下载PDF
论“相对主义”是庄子《齐物论》的误读
13
作者 李科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0-24,共5页
《庄子·齐物论》常被误读为相对主义,且“齐物论”的断句也延伸出“齐物”还是“齐论”的争论。庄学形而上学理念因强调形式的多元,导致相对主义的误解。传统的古典研究大多采以儒、佛的方法解庄,近代后采用西学思维解庄。在西学... 《庄子·齐物论》常被误读为相对主义,且“齐物论”的断句也延伸出“齐物”还是“齐论”的争论。庄学形而上学理念因强调形式的多元,导致相对主义的误解。传统的古典研究大多采以儒、佛的方法解庄,近代后采用西学思维解庄。在西学主客二分认识论的影响下,强化庄学的相对性便走向相对主义。庄学的终极价值始终在道,其持以道观物的至真论,无谓甚至消融事物的相对性,而未踏入相对主义的边界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论》 庄子 形而上 至真论 相对主义
下载PDF
公民道家與深度歧見——以《莊子》的《齊物論》和《人間世》爲思考
14
作者 賴錫三 《诸子学刊》 2023年第2期36-80,共45页
本文主要接續鄧育仁先生的“公民哲學”之論述取徑與問題意識,尤其以“深度歧見”與“故事調節”爲角度,嘗試擇取《莊子》作爲與其深度對話的在地實踐智慧。一者,從《莊子·天下》諸子百家的思想多元與言辯争鳴的共構現象,描述莊子... 本文主要接續鄧育仁先生的“公民哲學”之論述取徑與問題意識,尤其以“深度歧見”與“故事調節”爲角度,嘗試擇取《莊子》作爲與其深度對話的在地實踐智慧。一者,從《莊子·天下》諸子百家的思想多元與言辯争鳴的共構現象,描述莊子如何提出批判性的觀察。二者,從《齊物論》挖掘思想資源,提供我們思考面對民主時代“深度歧見”之困境,如何不掉入“終極解决”的陷阱,改以“調節框架”的“不解解之”之另類思考,將多元衝突轉化爲多元共生。三者,本文將續以《人間世》的故事叙事爲例,看《莊子》如何調節儒家的“道德政治”爲“轉化政治”,以期提供一種以“調節”取代“審判”的“公民道家”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家 深度歧見 《莊子》 《齊物論》 《人間世》
下载PDF
立场问题与齐物主旨——被忽视的庄子“因是”说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9,共8页
频见于《庄子·齐物论》的"因是",不是通常认为的无关紧要的语法辞令,而是针对立场问题的重要主张。庄子关注"立场问题",乃是有见于诸子辩难日趋激烈的现状,尝试从各种主张所依据的立场入手,寻求避免争议的可... 频见于《庄子·齐物论》的"因是",不是通常认为的无关紧要的语法辞令,而是针对立场问题的重要主张。庄子关注"立场问题",乃是有见于诸子辩难日趋激烈的现状,尝试从各种主张所依据的立场入手,寻求避免争议的可能。所谓"因是",即主张一切观点、言论都是因循特定立场的产物,且立场的限定不可摆脱("因是"的必然义)、立场的选择不是唯一("因是"的多元义)、立场的封界亦非绝对("因是"的开放义)。庄子提出该主张的宗旨,是要通过反思"人有立场"这个普遍事态,揭示争议的根源与应对的办法;其实质,则是以道论("以道观之")的观点化解物论("以物观之")的分歧,表明最理想的"因是"即因循于"道"。在某种意义上,"因是"说堪称《齐物论》的主旨所在,代表着"齐"思想中最贴近庄子心灵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立场 因是 《齐论》
下载PDF
章太炎《齐物论释》定本论要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攸欣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8,共11页
《齐物论释》定本是章太炎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本文在细读原著的基础上,析其理路,抉其根源,论其得失,认为《齐物论释》定本以佛解庄,既有甚为通达深湛之说,又有引申附会之处,并就其十余个哲学问题予以比较探讨。太炎用来解释"齐... 《齐物论释》定本是章太炎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本文在细读原著的基础上,析其理路,抉其根源,论其得失,认为《齐物论释》定本以佛解庄,既有甚为通达深湛之说,又有引申附会之处,并就其十余个哲学问题予以比较探讨。太炎用来解释"齐物"之平等,虽从佛经中来,实则深受西方文化观念潜移默化。庄子《齐物论》虽然可以勉强引申出万物"平等"之意,但原本着意于"道通为一","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即万物均有存在的合理性,人应超越个体的拘囿,达到"知通为一"的境界。太炎致力于以平等说解读齐物论,这既是其论著的创见和价值所在,也是其思想整体偏离庄子文本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章太炎 《齐论释》 道通为一 万法唯识
下载PDF
论庄子美学的物象系统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成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8-92,共5页
论庄子美学的物象系统刘成纪(郑州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美学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在这一时代,人靠在大地上刨食以自养,靠“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认识周遭世界,可以说,自然在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都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具体而... 论庄子美学的物象系统刘成纪(郑州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美学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在这一时代,人靠在大地上刨食以自养,靠“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认识周遭世界,可以说,自然在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都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具体而言,庄子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美学 主体精神 自然 主体性 审美理想 语言 精神运动 《齐论》 寓言 中国古典美学
下载PDF
作为价值多元论的庄子齐物论 被引量:8
18
作者 汪韶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8,共6页
"齐物"不是使物变得整齐划一,也不是在事实层面说万物无差别,而是在价值论上将宇宙万有、各种物论等而视之,以此破除等级之分、爱憎之情、取舍之见和强人从己、舍己效人的做法,最终达成价值取向上的不羡不嫌,以及对多元价值... "齐物"不是使物变得整齐划一,也不是在事实层面说万物无差别,而是在价值论上将宇宙万有、各种物论等而视之,以此破除等级之分、爱憎之情、取舍之见和强人从己、舍己效人的做法,最终达成价值取向上的不羡不嫌,以及对多元价值的尊重与包容。齐物论说到底是一种价值多元论,它通过强调万有价值上的齐来保住其形态的不齐,从而为万有的差异性开出各自的存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论》 多元性 平等观 存在空间
下载PDF
论章太炎的平等思想——齐物哲学与中国现代价值的建立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琢 陈子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2-58,共7页
平等是章太炎学术思想的核心要义。太炎的平等思想经历了由荀学向庄学的发展历程,在以《齐物论释》为中心的齐物哲学中,他融贯庄学与唯识、华严之学,建立起由“真如心体”到“真如缘起”的形而上学体系,为平等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太炎... 平等是章太炎学术思想的核心要义。太炎的平等思想经历了由荀学向庄学的发展历程,在以《齐物论释》为中心的齐物哲学中,他融贯庄学与唯识、华严之学,建立起由“真如心体”到“真如缘起”的形而上学体系,为平等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太炎的平等思想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在“两行”的思维方式中,体现出激进批判与历史主义的保守态度的融合,具有丰富多元的思想面貌。在“五四”的历史坐标中理解太炎的平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论释》 唯识 华严 批判 保守
下载PDF
论庄子的梦觉吊诡——《齐物论》读书笔记之一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伯聪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6-12,共7页
论庄子的梦觉吊诡———《齐物论》读书笔记之一李伯聪1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庄子》是中华文明上的一部“奇书”。陈鼓应先生说:“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以及哲学体系的建立,始于老子,而博大精深于庄子。庄子在中国哲... 论庄子的梦觉吊诡———《齐物论》读书笔记之一李伯聪1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庄子》是中华文明上的一部“奇书”。陈鼓应先生说:“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以及哲学体系的建立,始于老子,而博大精深于庄子。庄子在中国哲学史的地位,就其哲学意境的高超性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齐论》 吊诡性 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