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8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粉未消亡 闻得六朝香——昆剧《1699·桃花扇》的舞台美术设计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淼 《演艺设备与科技》 2006年第3期75-79,共5页
关键词 舞台美术设计 消亡 金粉 六朝 剧院 风貌 昆剧 《1699·桃花扇》
下载PDF
从《1699·桃花扇》的导演风格看田沁鑫的舞台表达
2
作者 朱梦颖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1-55,共5页
作为当代中国新锐戏剧女导演,田沁鑫对昆曲经典剧目《桃花扇》进行改编与执导,在尊重传统戏曲审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舞台手段,创作出《1699·桃花扇》。田沁鑫在对认知昆曲艺术的基础上,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舞台相融合,又将... 作为当代中国新锐戏剧女导演,田沁鑫对昆曲经典剧目《桃花扇》进行改编与执导,在尊重传统戏曲审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舞台手段,创作出《1699·桃花扇》。田沁鑫在对认知昆曲艺术的基础上,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舞台相融合,又将戏曲舞台与话剧剧场相交合。在场面调度上更是做到了"文武兼备",为传统戏曲的发展,做出了有意的创新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99·桃花扇》 田沁鑫 导演风格 舞台表达
下载PDF
青春版《牡丹亭》VS《1699·桃花扇》 被引量:1
3
作者 骆骅 《剧影月报》 2006年第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作品 戏曲演出 媒体宣传 年轻人 《1699·桃花扇》 昆曲
下载PDF
《1699·桃花扇》轰动京华的背后……
4
作者 月河 《剧影月报》 2006年第2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1699·桃花扇》 昆曲 剧种 文化传统 艺术形式
下载PDF
昆剧《1699·桃花扇》轰动京华
5
作者 张颢 庄炜 《剧影月报》 2006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央政治局委员 昆剧 《1699·桃花扇》
下载PDF
浅析昆剧《1699·桃花扇》八艳主题音乐
6
作者 张艳 《大舞台》 2009年第3期44-45,共2页
戏曲中运用主题音乐贯穿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增强音乐结构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加强观众对音乐的熟悉感。主题音乐贯穿的配乐手法在新排昆剧剧目中的运用越来越突出.如新编昆剧《1699·桃花扇》和青春版昆剧《牡丹亭... 戏曲中运用主题音乐贯穿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增强音乐结构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加强观众对音乐的熟悉感。主题音乐贯穿的配乐手法在新排昆剧剧目中的运用越来越突出.如新编昆剧《1699·桃花扇》和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中主题音乐反复出现,贯穿于全剧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音乐 桃花扇 昆剧 《牡丹亭》 人物形象 音乐结构 连贯性 熟悉感
下载PDF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1699·桃花扇》 被引量:1
7
作者 徐传南 《戏剧之家》 2016年第4期33-34,共2页
《桃花扇》自诞生之初演出盛况空前,之后演出渐少,在《缀白裘》等戏曲演出文本中竟无表演记载,原因之一是现实观众与假定观众的逐渐偏离,原因之二是生旦戏渐为主导,离合之情引出国仇家恨的主题太过庞大,不适应这一趋势。作为话剧导演的... 《桃花扇》自诞生之初演出盛况空前,之后演出渐少,在《缀白裘》等戏曲演出文本中竟无表演记载,原因之一是现实观众与假定观众的逐渐偏离,原因之二是生旦戏渐为主导,离合之情引出国仇家恨的主题太过庞大,不适应这一趋势。作为话剧导演的田沁鑫对《桃花扇》进行的尝试是目前较有影响力的,她将古典昆曲的表演和话剧表演相结合,在舞台和戏曲结构上做了大胆的尝试,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新的观看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田沁鑫 古典 现代
下载PDF
舞台表演空间扩展的回归——对《1699·桃花扇》整体呈现的再度认识
8
作者 顾骏 《剧影月报》 2010年第2期110-110,共1页
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于2005年度重点推出的大型经典剧目《1699.桃花扇》在文本落定、导演手法、演员表演以及舞美呈现等方面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这种新决不是人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而更多的是一种溯源与回归,一种尊重与敬畏... 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于2005年度重点推出的大型经典剧目《1699.桃花扇》在文本落定、导演手法、演员表演以及舞美呈现等方面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这种新决不是人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而更多的是一种溯源与回归,一种尊重与敬畏,一种把内容与形式再次结合并取得绝佳效果的全面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99.桃花扇 空间扩展 舞台表演 回归 内容与形式 经典剧目 导演手法 演员表演
下载PDF
灿烂昆剧的“堂吉诃德之舞”——田沁鑫《1699·桃花扇》观察
9
作者 向阳 《艺苑》 2006年第7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田沁鑫 桃花扇 堂吉诃德 孔尚任 戏曲舞台 白先勇 昆曲 昆剧 观众 牡丹亭
下载PDF
象看歌剧一样去看一场昆剧——《1699·桃花扇》将在广州上演
10
《视听前线》 2008年第11期124-125,共2页
用纪录片《昆曲600年》里的话来说,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而我们有昆曲。
关键词 歌剧 桃花扇 广州 昆剧 表演艺术 纪录片 希腊人 意大利
下载PDF
《1699·桃花扇》:恢复600年前的中国人气质
11
《南腔北调》 2006年第6期68-68,共1页
幕就一直开着,闲闲的几句嗓子,春日、游廊、如花少女。一个老生装扮的人上来,大段大段的道白,兴亡离和的感慨激情而出。2006年3月17日保利剧院,昆剧《1699桃花扇》就这样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和表达里开始了:一方面是精致华丽的闲情雅趣... 幕就一直开着,闲闲的几句嗓子,春日、游廊、如花少女。一个老生装扮的人上来,大段大段的道白,兴亡离和的感慨激情而出。2006年3月17日保利剧院,昆剧《1699桃花扇》就这样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和表达里开始了:一方面是精致华丽的闲情雅趣,一方面是慷慨悲愤的历史叙事。接下来是中国人300年来看得烂熟的故事:春情难按的小生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在秦淮河相遇,一见钟情,互赠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中国人气质 历史叙事 李香君 大段 就这样 家国 侯方域 保利 田沁鑫
下载PDF
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记无伴奏合唱昆曲清唱剧《1699·桃花扇》
12
作者 赵京利 《歌剧》 2012年第11期76-77,共2页
江苏省演艺集团打造的精品剧目——昆剧《1699·桃花扇》自2006年创排以来,不断探索着"古老艺术如何传承与创新"这一命题,在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从来没有止步。随着观众需求和演出场地的变换,该剧创造了一个剧目拥有青春版、传承版... 江苏省演艺集团打造的精品剧目——昆剧《1699·桃花扇》自2006年创排以来,不断探索着"古老艺术如何传承与创新"这一命题,在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从来没有止步。随着观众需求和演出场地的变换,该剧创造了一个剧目拥有青春版、传承版、精制版、音乐会版、折子戏版等十个版本的制作,这是戏曲舞台上迄今为止从未出现的"奇迹",它不断展演于苏黎世、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世界级艺术节,得到了业界及外界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无伴奏合唱 清唱剧 昆曲 精品剧目 艺术道路 演出场地 观众需求
下载PDF
《1699·桃花扇》京津成功演出
13
《剧影月报》 2012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由中央音乐学院和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出品的无伴奏合唱昆曲清唱剧《1699·桃花扇》,于12月1日至3日再次在北京和天津隆重亮相。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耀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由中央音乐学院和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出品的无伴奏合唱昆曲清唱剧《1699·桃花扇》,于12月1日至3日再次在北京和天津隆重亮相。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耀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江苏省演艺集团终身艺术指导顾欣,江苏省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朱昌耀,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以及中宣部和文化部的有关领导于3日在北京音乐厅和现场的1000多位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演出 江苏省文化厅 北京音乐厅 集团联合 成功 京津 中央音乐学院
下载PDF
论当代戏曲文本改编之“失”——以《1699·桃花扇》为例
14
作者 丁雨 《中华艺术论丛》 2023年第1期53-62,共10页
20世纪以来,《桃花扇》成为改编次数最多的古代经典剧作之一。其中,《1699·桃花扇》由话剧领域的名导田沁鑫担任导演和剧本整理,基于当代观众的审美转变和舞台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做了许多创新和尝试,受到了很多关注。在“只删不改... 20世纪以来,《桃花扇》成为改编次数最多的古代经典剧作之一。其中,《1699·桃花扇》由话剧领域的名导田沁鑫担任导演和剧本整理,基于当代观众的审美转变和舞台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做了许多创新和尝试,受到了很多关注。在“只删不改”的精神宗旨下,采用“移花接木”和“偷工减料”式的方法,将原著中的情节和语言进行剪裁和缝补。这样做虽然保留了原著中很多重要的情节和人物,但由于要适应当代剧场演出而增加的难度,以及对文本的粗解和误读,最终使很多情节失去了合理性、人物也失去了生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文本改编 《1699·桃花扇》
原文传递
操纵论视角下《桃花扇》英译本比较研究
15
作者 段中涵 杨洪娟 《英语教师》 2024年第3期73-76,共4页
基于昆曲《桃花扇》许渊冲、许明译本和石俊山译本,从意识形态、诗学观、赞助人三个角度分析昆曲翻译过程中操纵理论对译者的影响,探究两个译本所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结果表明:两个译本均受到其所处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操控;在诗学观方... 基于昆曲《桃花扇》许渊冲、许明译本和石俊山译本,从意识形态、诗学观、赞助人三个角度分析昆曲翻译过程中操纵理论对译者的影响,探究两个译本所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结果表明:两个译本均受到其所处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操控;在诗学观方面,许译本结构紧凑,多短句,修辞手法丰富,更好地还原了原作魅力,石译本句式零散简洁,少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便于目的语受众快速理解曲目内容;在赞助人方面,两个译本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赞助人的影响,许译本贴近出版社要求,力图传达中国文化魅力,石译本满足昆剧院要求,意在帮助观众理解剧作含义。总体上看,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许译本多用异化译法,凸显汉语特色;石译本则多用归化译法,符合目的语受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理论 桃花扇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美人公子飘零尽,一树桃花似往年——论《桃花扇》书写“兴亡”的三重维度
16
作者 黄锋 《唐都学刊》 2024年第2期96-100,共5页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描绘历史兴亡的悲剧。历来关于《桃花扇》悲剧艺术的研究主要以“桃花扇”这一物件为着眼点,而就《桃花扇》的唱词艺术、空间聚焦以及渔樵意象看,尚有三个维度值得关注:第一,唱词中“六朝”“...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描绘历史兴亡的悲剧。历来关于《桃花扇》悲剧艺术的研究主要以“桃花扇”这一物件为着眼点,而就《桃花扇》的唱词艺术、空间聚焦以及渔樵意象看,尚有三个维度值得关注:第一,唱词中“六朝”“王谢”等隐含衰亡情感典故的刻意运用;第二,以侯方域、李香君爱情发生地“媚香楼”由闹而冷、由聚而散为场景聚焦折射“兴亡”;第三,以渔樵闲话的形式将历史抽离为审美的客观对象,进一步关会兴亡,达到由盛而寂、由入世而出世的空幻效果。从整体来看,孔尚任以“桃花扇”这一道具为内核,以唱词设计、场景转换、渔樵闲话为三重叙述维度,层层叠累、无孔不入地“制造”了在场观众的“兴亡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尚任 桃花扇 悲剧 兴亡
下载PDF
宇文所安译介《桃花扇》的动机、理念与策略
17
作者 魏远东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宇文所安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他的中国古典文学译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关注。但他的中国戏曲译介,尤其是《桃花扇》译介,尚未受到学者的充分关注。因此,研究试图从翻译动机、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系统考察宇文所安的《桃花扇》... 宇文所安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他的中国古典文学译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关注。但他的中国戏曲译介,尤其是《桃花扇》译介,尚未受到学者的充分关注。因此,研究试图从翻译动机、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系统考察宇文所安的《桃花扇》译介,以期全面展现宇文所安《桃花扇》译介的整体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桃花扇 译介
下载PDF
文化翻译理论视域下《桃花扇》文化负载词英译对比探析
18
作者 秦玉锐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9-142,共4页
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翻译文化经典是重要的一步。《桃花扇》是中国清代戏剧的传奇剧本,该剧本中有大量与中国文化传统、社会风貌等相关的文化负载词。通过对《桃花扇》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对典籍翻译进行新探索,使... 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翻译文化经典是重要的一步。《桃花扇》是中国清代戏剧的传奇剧本,该剧本中有大量与中国文化传统、社会风貌等相关的文化负载词。通过对《桃花扇》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对典籍翻译进行新探索,使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苏珊·巴斯奈特 文化翻译理论 文化负载词
下载PDF
民族歌剧《桃花扇》
19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歌剧《桃花扇》改编自清代孔尚任所著同名传奇剧本,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与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事相互交织,展现出一幅描摹明末金陵社会图景的画卷。全剧尊重原著基本情节走向的同时,通过独特的当代解读,重塑侯、李二人在... 歌剧《桃花扇》改编自清代孔尚任所著同名传奇剧本,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与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事相互交织,展现出一幅描摹明末金陵社会图景的画卷。全剧尊重原著基本情节走向的同时,通过独特的当代解读,重塑侯、李二人在乱世中的结局,创造了属于本剧自己的侯方域和李香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侯方域 李香君 孔尚任 传奇剧本 民族歌剧 尊重原著 悲欢离合
下载PDF
一扇桃花别样开——浅谈原创民族歌剧《桃花扇》的精彩呈现
20
作者 白晶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28-29,共2页
一扇桃花艳,滴血染花瓣。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推出的原创歌剧《桃花扇》,于2023年10月24晚在紫金大戏院拉开了帷幕,剧场外,一票难求。《桃花扇》剧作问世300余年来长盛不衰,其中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各剧种和影视在一些细节上做了艺术加工,... 一扇桃花艳,滴血染花瓣。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推出的原创歌剧《桃花扇》,于2023年10月24晚在紫金大戏院拉开了帷幕,剧场外,一票难求。《桃花扇》剧作问世300余年来长盛不衰,其中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各剧种和影视在一些细节上做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爱写国家兴亡,但终逃不脱孔尚任原著的演绎模式。然而这台原创民族歌剧《桃花扇》却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舞台呈现。编剧是荣获三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六获“田汉戏剧奖剧本奖”及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和青年编剧王静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男女情爱 孔尚任 五个一工程奖 罗周 舞台呈现 文华大奖 戏剧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